天天看點

遊戲315:1年近60場官司,玩家都在為“什麼”起訴遊戲公司?

每年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除了315晚會的曝光之外,還有不少行業也在關注自己身邊事。為此,遊戲日報整理了遊戲領域消費者(也就是玩家)起訴遊戲公司的情況,來一起看看過去1年玩家都在争取哪些權益,結果如何。

最小涉案金額68元,58起案件網易占比近30%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的文書統計,自去年2月份至今,一共有58起玩家起訴遊戲公司的案件進行了判決。其中涉及網易的總計17起,占比近30%,西山居排在第二位,涉及案件有4起,騰訊、貪玩遊戲和數龍科技(盛趣遊戲旗下)相關案件均為3起。

遊戲315:1年近60場官司,玩家都在為“什麼”起訴遊戲公司?

這些案件中遊戲玩家的起訴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官方動作導緻的損失

遊戲停運:遊戲裡仍舊有大量虛拟貨币或是重氪玩家認為停運造成了自己的損失;

遊戲封号/當機道具:可能因為違規行為導緻的官方封禁操作

遊戲更新:導緻了角色屬性變動或其他設定變動,影響了遊戲體驗

2、個人行為導緻的損失

遊戲内交易損失或被騙、被盜号:認為遊戲公司應當承擔部分責任

帶機率的抽卡、更新損失:認為遊戲公司未盡到充分提示的義務

未成年人充值:無行為能力人,遊戲公司處理退款慢或不回應

體驗落差:認為廣告做了虛假宣傳,遊戲沒有對應體驗;或是管道服與正式服落差

從判決結果來看,因管轄權、優先仲裁等原因未公布結果的有21起,判決結果玩家勝訴的僅5起,剩餘32起的結果均為遊戲公司勝訴。而玩家已勝訴的情況為:實際确認沒違規、未成年人充值、遊戲公司擴大處罰範圍以及賬戶留存有大量虛拟貨币。

遊戲315:1年近60場官司,玩家都在為“什麼”起訴遊戲公司?

結合判決結果與玩家的具體起訴原因可以看出,遊戲玩家的維權意識突出,但是對自己享有的合法合規“權益”了解卻較為模糊,多數起訴是因為個人利益受損,實際上最終并不能達成自己的訴求。作為消費者的遊戲玩家,急需了解什麼才是自己受保護的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起訴中涉案金額最小的是68元,《神武4》玩家因為“充錯了賬号不能更改”而起訴多益網絡。涉案金額最多的是網龍研發、西山居世遊營運的《魔域手遊》,玩家在充值180萬後認為遊戲中的器靈玩法有誘導欺騙情況。

總結這些案件,哪些關鍵點值得遊戲行業改進?

盡管上面遊戲日報君提到了遊戲公司赢多輸少,但整體來看有一些新的情況是遊戲公司必須要了解和避免的,即便是簽了使用者協定也有可能不适用。遊戲日報總結出了4個關鍵點:

“廣告”不規範可能會給品牌帶來麻煩

遊戲315:1年近60場官司,玩家都在為“什麼”起訴遊戲公司?

僅分析玩家認為遊戲虛假宣傳的案例,會發現多為傳奇類遊戲産品,遊戲玩家在抖音或其他平台中看到相關宣傳廣告,然後為了“某個亮點”下載下傳體驗遊戲。但加入遊戲并充值數萬元後,發現并沒有宣傳中的“亮點”,或者是遊戲裡的返利迷惑性偏強。

部分公司在法庭辯稱盡管找了“吸引玩家的廣告所對應的推廣公司”合作,但并未給出這一傳播素材,實際遊戲裡從無誤導。法院也認可這一情況,基本上圖中的案件都以公司一方勝訴為結果。但存在的不規範宣傳若不改進,必然會影響産品與公司在使用者中的口碑。

遊戲停運需要關注“玩家留存虛拟貨币”

遊戲停運造成的“損失感”是衆多氪金玩家可能起訴遊戲公司的主要原因,實際上隻要使用者協定中有具體寫明,且是按照規範提前告知,基本上都是遊戲公司勝訴。但這裡有一個特殊的情況是,如果玩家賬戶中還有大量未使用的虛拟貨币,是有權要求遊戲公司等比例退還給玩家現實法定貨币的。這可能會成為未來玩家群體的主要訴求之一。

違規處罰不得擴大到未違規範圍

雷霆開發、光宇代理的《問道手遊》是比較值得參考的案例,光宇以使用者私下交易為由當機了玩家兩個賬号上的現金和虛拟金币被起訴,盡管這一條已經寫入了使用者協定,但是法院在進行審理時認為屬于平台随意擴大商業自治管理權力的邊界,最終光宇被判解封賬号。

遊戲315:1年近60場官司,玩家都在為“什麼”起訴遊戲公司?

此前遊戲日報也曾報道過關于一個協定“最終解釋權”相關的案件,法院給出的意見為:網絡遊戲服務經營者的“最終解釋權”違反民法典相關規定,屬于無效條款。此外條款如果有争議的多種解釋,應該作出不利于格式提供方的解釋。

違規處罰盡可能具體說明詳細原因

58起訴訟案還有一個較為明顯的特點,大部分玩家會選擇起訴而非協商的原因是“官方回應不清晰”。遊戲公司對玩家賬号進行處罰的時候,往往給出類似“違反合作協定相關規定”、“違規進行商品交易”等模糊的表述,而在玩家追問時則長時間得不到正面回應,以至于有玩家的訴訟請求之一甚至是“告知具體原因”。

玩家認可度提升,遊戲行業仍需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玩家的認可度确實有了明顯提升。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的資料,2021年網絡遊戲被投訴情況相比前年數量大幅縮減,總量在2.7萬左右,而2020年僅上半年投訴量就接近2.3萬件。由此可以看出,消費者是相對滿意當下服務的。

遊戲315:1年近60場官司,玩家都在為“什麼”起訴遊戲公司?

在遊戲日報的觀察中,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遊戲公司本身,也越來越重視保護玩家權益。

例如工商部從去年開始通報違規過度采集使用者資訊産品時,就在遊戲之外拆出了幾款重點SDK,有遊戲從業者表示這一舉動讓很多産品避免了“背鍋”。找到問題的對象,自然能更切實的解決問題。像是前兩天被通報的《湯姆貓跑酷》,官方就已經發公告立刻進行整改。

再比如去年騰訊在《王者榮耀》進行人臉識别更新來加強未成年人保護,但也同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部分成年人利益受損,當時遊戲日報就報道了《我成年了,但我玩不了“王者榮耀”》。而在遊戲日報進行了相關報道後不久,騰訊再次調整規則設定,給了成年玩家重新認證的機會。

當然,問題也不是沒有。比如此前恺英網絡研發,B站營運的《刀劍神域黑衣騎士:王牌》,就一度因為30天删号引發玩家争議(玩家協定中寫的是365天)。雖然并未造成重大影響,但這些細節可能造成的危害仍舊是整個行業值得去關注和警惕的。

遊戲315:1年近60場官司,玩家都在為“什麼”起訴遊戲公司?

玩家消費者與遊戲屬于互相依存的關系,希望未來環境會變得更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