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航空港遇見文學 魯獎作家何建明《流的金 流的情》寫出雙流人的精氣神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朱翼帆 攝影 雷遠東

當航空遇見文學,會綻放怎樣的火花?3月15日下午,濃墨書寫雙流發展的首部長篇報告文學《流的金 流的情》閱讀分享活動,在成都市雙流區舉行。這部書的作者、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來到現場,與讀者分享他寫作這本書背後的故事。在分享環節之外,“何建明書院”在現場還舉行揭牌儀式。

何建明曾擔任中國作協第七、八、九屆駐會副主席。身為中國報告文學會長的他,常年深耕報告文學領域,代表作有《革命者》《雨花台》《浦東史詩》《南京大屠殺全紀實》等,作品曾五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四次獲得徐遲報告文學獎等。

何建明善于以城市的發展為題材寫作長篇報告文學,此前曾寫過深圳和上海浦東。在此次分享會上,何建明提到,他這次以雙流為寫作對象寫出《流的金 流的情》,他表示這是他非常重要的一本書,“如果把每一本重要題材的書比喻為一個兒子,這本書是我的第三個兒子。”

當航空港遇見文學 魯獎作家何建明《流的金 流的情》寫出雙流人的精氣神

書寫雙流的“翅膀”和“雲霞”

闡述“雙”和“流”的哲學内涵

《流的金 流的情》共分為16章,包括“雙流密碼”、“我們沒有航海世紀,但必不錯失航空時代”、“飛起來時,雙流就是‘一流’”、“心潮澎湃的流金歲月”、“翅膀是長出來的”、“騰籠不換鳥,要換換天嬌”、“雙流式的‘呼嘯山莊’”、“再飛時,便是一片雲霞”等。從篇章名字可以看出,何建明把叙述的重點放在雙流建設“中國航空經濟之都”上。對此,何建明說,他是從人類文明從農耕社會到工業革命,從海洋文明一直到航空經濟的線索來看雙流的發展,“真是心潮澎湃。”

在雙流的日子裡,何建明總愛擡頭看一架架飛機從雲端而來,緩緩地降落在雙流的大地上,思索着在航空時代,雙流抓住了機遇,赢得經濟翺翔的先機。何建明對雙流的發展,有足夠的信心,對未來的雙流、對“中國航空經濟之都”,也抱有熱切的期待。“寫一本書,愛上一個地方,是我成為作家的本色。而寫雙流,讓我比寫其他任何書更愛這塊土地、更愛這裡的人……這是因為,我在這裡看到了人類文明程序中的第三個偉大飛躍——航空經濟時代的起步。”

在寫《流的金,流的情》的過程中,何建明心裡一直有一個主軸——寫出“雙流人的精神勁頭”,“在我的感受中,這個地方的人是可以幹大事的。雙流人的生存狀态,從多個層面,都展現出一種精氣神兒。怎麼用文字表達呈現出來,這是我一直在深入琢磨的事情。”

何建明坦言,曾經他之知道雙流是個機場,隻知道雙流在四川成都。這次深入了解雙流、寫雙流之後,讓他也真正了解了“雙流”的深意。在《流的金,流的情》中,何建明也闡述了“雙”和“流”的哲學内涵。流,即動的意思,也指動的狀态。按照哲學上的了解,萬物皆在流、皆在動。流動是宇宙的主要形态和存在的形式,流動也是整個地球的形态與萬物生存的形式。就如人的血管裡的血液一般,不流動了,生命也将終止。宇宙萬物皆如此。這是“流”的意義和本質。“流”的前面多了一個“雙”字,其意就更不一樣了:它或是平行雙向的順勢而為,或是逆向對立的反作用,而無論是哪種形态,“雙流”都是一種進步或沖突、交換或代謝,是舊形式的消亡、新生命的誕生。

當航空港遇見文學 魯獎作家何建明《流的金 流的情》寫出雙流人的精氣神
當航空港遇見文學 魯獎作家何建明《流的金 流的情》寫出雙流人的精氣神

“何建明書院”落戶成都雙流

成為一個文學和藝術的創作基地

為了寫好雙流,何建明多次來到雙流采風。他對雙流的印象非常好,“不管是這裡的人,還是這裡的自然環境,以及航空航天的經濟,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何建明還透露,自己對成都有着獨特的感情,“我在成都當過兵。然後我是從成都到北京工作的。我的第一篇報告文學就在成都寫的。”

何建明是蘇州人,當他到雙流白湖一帶采風,不禁感慨,“雙流的環境不比我們蘇州的園林差啊。當時我就産生了一個念頭:不如在這裡建一個書院。給老百姓提供一個看書的場合。而且還可以定期請一些文化人到這兒來講學”。于是,就有了何建明書院落戶雙流的佳作。

“何建明書院”面積3000平方米,大大的落地窗,面朝鳳栖湖,環境安靜宜人。在這裡能看到何建明的不少作品和藏書。這裡不僅為何建明持續創作雙流故事提供場所,還會以此為載體,将進行作家、藝術家的挖掘培養,也将為青年作家和藝術家們提供一個文學和藝術的創作基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