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0後夫妻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不請保姆

80後夫妻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不請保姆

有些夫妻不願多生孩子,怕負擔重,養不起,還有一些夫妻經濟條件優越,願意多生一兩個,但是在撫養上,他們會請保姆幫忙完成。

今天這對夫妻很特别,他們是台灣人,家庭條件并不優越,但卻很喜歡生孩子,短短10年間就生了6個孩子,而且是三男三女。

之後,他們還想生,但是公婆站出來反對,“夠了,别再生了,再多會成為負擔,外出時車子隻能坐7個人,這都已經超了”。

但他們不以為然,還想再生,同時,撫養孩子時,他們還有一個特點:從不請保姆。

倒不是說請不起,隻是,家裡的女主人小時候經曆過被抛棄的傷痛,在她眼中,養育要比生育重要得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她絕不能缺席。

她的丈夫十分贊同她的做法,而且,作為家裡的男主人,丈夫認為:給孩子創造物質條件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給他們足夠的關心和愛,隻有這樣,孩子才能過得幸福溫暖。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夫妻倆有自己的一套獨特方法,正是這種方法,讓他們覺得養孩子根本不累,還很快樂。

他們是怎麼做的呢?一起看看吧。

80後夫妻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不請保姆

一、女主人的原生家庭很不堪。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有愛的家庭可以讓孩子變得有安全感,相反,無愛的家庭會讓孩子變得自卑,缺乏安全感。

女主人就是在一個無愛的家庭中長大的,或者說,她根本連個家庭都沒有,因為她是一個私生女。

她的母親根本就沒有與她的父親結婚。

她出生後一直跟着母親生活,從未見過父親,母親隻是個弱女子,養活自己都已經夠嗆了,還要養活她,可以說非常辛苦。

在她小的時候,母親常常忙于工作,無法照顧她,是以請了一個保姆照顧她的日常起居。

這個保姆對她很好,彌補了母親對她缺失的愛,給她創造了一個相對溫暖的環境。

可以說,她能感受到的溫暖和愛,幾乎都是保姆帶給她的。

可是,保姆總歸是外人,而且後來保姆也辭職了,女主人的心又變得脆弱不堪了。

好在她後面遇到了深愛自己的丈夫,是丈夫無微不至的愛,讓她開始相信愛情,相信婚姻,相信自己已經被接納了。

為了讓愛情得到延續,她決定多生幾個孩子,并且用心照顧孩子們長大,讓孩子們不要受自己曾經受過的苦。

丈夫非常支援她的做法。

80後夫妻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不請保姆

二、用愛教育孩子。

10年間,他們總共生了6個孩子,而且是三男三女,但不幸的是,老三一出生就疾病纏身,40天後離世了。

孩子的離去,讓女主人傷心欲絕,他們真正地感受到:生命原來如此脆弱。

是以,在對待别的孩子時,他們會毫不吝惜地給予孩子關心與愛。

他們除了在生活上時刻照顧着孩子,還會時刻關心孩子受了哪些委屈,遇到了什麼挫折。

有一次,姐姐搶了弟弟的東西,如果換做别的父母,可能會偏袒弟弟,責備姐姐。

然而女主人不是這麼做的,她并沒有責備姐姐,而是對姐姐說,“你喜歡弟弟搶你的東西嗎”?姐姐搖搖頭,說道,“不喜歡”。

随後,女主人對女兒說,“既然你不喜歡弟弟搶你的東西,那弟弟自然也不喜歡你搶他的東西,你應該把東西還給弟弟”。

當姐姐把東西還給弟弟時,女主人又對弟弟說,“既然姐姐把東西還給你了,你就應該寬容她”。

生活中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很多,在别人看來,可能覺得都是些瑣事,但是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卻不可忽略。

女主人總能把握住這些細節,從細節入手,給孩子正确的教育。

“生活不就是展現在這些細節上嗎”?

同時,為了讓孩子覺得自己有價值,女主人還會主動安排一些家務讓孩子們做,不過她不是讓孩子們白做,而是給予相應的報酬。

她家的牆上有一張表格,上面記錄着孩子們做家務的情況,以及所領到的報酬。

誰做的家務多,誰的報酬就多。

80後夫妻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不請保姆

像這種孩子衆多的家庭,父母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做家務,隻能靠公婆幫忙,或者請保姆。

但女主人一直秉持着要自己撫養孩子的觀點,是以她沒有請公婆過來,也沒有花錢請保姆,所有的事都是她親力親為。

在這種情況下,她選擇讓孩子們幫忙做家務,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又讓家庭可以有條不紊地運轉。

而且還有一個小細節值得注意: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她并沒有因為大女兒年齡最大就讓她多做一些,而是一視同仁地對待。

因為她覺得:如果讓大女兒做得多的話,大女兒内心就會感到不公平,會覺得父母偏心。

她要讓大女兒覺得:媽媽對她的愛與弟弟妹妹一樣多。

正是女主人明智的做法,讓孩子們可以在一個溫暖的家庭中成長,同時,她和丈夫也不至于太累。

後來,他們還想再生,但公公婆婆站出來阻攔他們,說道,“外出時車子隻能坐7個人,這都已經超了,而且等孩子上了大學,難道要讓他們背負沉重的助學貸款嗎”?

不過聽不聽公公婆婆的話,還是得由他們夫妻倆自己拿主意。

丈夫經常說,“在孩子的教育中,創造物質條件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給他們足夠的關心和愛”,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