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局勢發生180度大反轉,美國拒絕向烏克蘭提供米格戰鬥機,不願意和北約與俄羅斯爆發軍事沖突,罕見對俄羅斯作出讓步和妥協,隻因為不想爆發全面核戰争。
為了可以盡快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俄烏沖突,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3月10日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斡旋下進行了會晤對話。而對于在本次俄烏高層在沖突爆發之後的首次對話,外界并沒有抱有任何期望,因為雙方代表團前三輪的談判都并沒有取得任何有效的成功,是以這次也很難達成一緻共識。這次俄烏外長會晤持續了将近兩個小時,主要内容涉及:立即停火,改善馬裡烏波爾、哈爾科夫及蘇梅等地區的人道主義救援狀況等。而在會談結束之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在記者會上表示,在停火這個問題上雙方并沒有達到共識,因為俄方要求烏克蘭立刻投降才會停火,而烏克蘭則希望在停火之後再進行和談,這也是兩國最大的分歧。

當外界原本以為俄烏沖突将會繼續朝惡化趨勢發展的時候,美國一個表态直接讓烏克蘭局勢發生了180度大反轉,似乎俄烏沖突即将要迎來大結局。美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美方拒絕按波蘭提議向烏克蘭轉交一批米格-29戰鬥機,因為美方想防止世界大戰爆發。而且,普薩基還強調,美歐國家為烏克蘭提供标槍反坦克飛彈和毒刺單兵防空飛彈,與提供可以對俄羅斯本土造成威脅的米格-29戰鬥機存在本質上的差別。而美國防部發言人柯比此前表示,向烏克蘭轉交米格-29戰機可能會被俄方看作激化局勢的舉措,增加北約卷入沖突的風險,最終導緻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不過,目前這件向烏克蘭移交戰鬥機的風波,已經成為了美國向俄羅斯退讓和妥協的标志之一。
據悉,因為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後不久,俄羅斯空天軍就直接摧毀了烏克蘭空軍的絕大部分戰鬥機,讓烏克蘭空軍遭到了一場毀滅性的打擊,而為了可以增強烏克蘭政府軍戰鬥力,美國打算向烏克蘭提供一批戰鬥機,來與俄羅斯空天軍争奪制空權,而鄰國波蘭和羅馬尼亞裝備的俄制米格-29戰鬥機則成為了最好的援助目标。按照美國和波蘭之間的約定,波蘭将其空軍裝備的28架米格-29戰鬥機全部轉交給烏克蘭空軍,而美國則将會把原本要給台灣地區的F-16V戰鬥機轉交給波蘭空軍,彌補其損失。這樣來看,并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美國和波蘭的分歧就在于誰來傳遞?以什麼名義來傳遞。美國希望波蘭自己轉交,言外之意,跟美國和北約沒有任何關系,一切後果波蘭自己擔着。
但是波蘭方面也不是傻子,肯定不會去幹這種獨自得罪俄羅斯的事情。波蘭則提出以美國或者北約的名義轉交給烏克蘭,這也直接遭到了美國的拒絕。對此,波蘭外交部副部長雅布隆斯基表示,波蘭不應成為北約唯一一個承擔風險的國家,而其他成員國卻不以任何方式進行補償或不與波蘭共同承擔風險。換言之,你美國不夠仗義,風險和危險都要我波蘭自己扛。針對這批米格-29戰鬥機的事情,美國國防部給出明确答複,如果從北約領土起飛的戰鬥機進入戰區,北約所有成員國都将遭到威脅。因為俄羅斯方面已經向北約發出了警告,任何向烏克蘭提供機場的國家可能被視為對俄宣戰,這其中肯定就包括提供戰鬥機。而北約也火速向俄羅斯亮明立場和态度,表示無意與俄羅斯發生直接沖突。
至于為什麼美國和北約在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上如此謹慎和小心,無非隻有一個原因:不要激怒俄羅斯。誠然,挑起俄烏沖突是美國最願意看到的事情,因為這樣美國就有理由和借口實作自己的三個目的:一是削弱和打垮俄羅斯,讓其不再對美國産生威脅。二是加強美國對歐洲國家的控制,強化北約對歐盟的捆綁。三是讓歐洲資本回流美國,配合美聯儲的加息計劃,重振美國經濟。現在來看,美國這三個目的似乎都已經實作了,但是讓美國沒有想到的是,俄烏沖突似乎已經偏離了預期的發展方向。随着美歐國家的各類型軍事援助和雇傭兵進入烏克蘭戰場,俄羅斯對美國和北約的忍耐不斷降低。
為了向美國和北約亮明俄羅斯的決心和能力,普京下令除了建立禁飛區和禁航區以外,還讓戰略核力量轉變為特殊行動狀态,俄羅斯海軍、空天軍和戰略火箭軍全部都恢複到戰鬥值班狀态,這一系列動作和行動都說明,俄烏沖突極有可能會從一場低強度的正常軍事行動變成一個全球核戰争。美國不敢賭,歐洲也同樣不敢賭,沒有人願意去激怒一隻憤怒的北極熊,因為會遭受巨大的損失,甚至有可能會直接滅亡。而在美歐國家放棄提供進攻型武器裝備之後,烏克蘭政府軍的落敗也隻是時間問題,畢竟在俄軍火力全開的情況下,即使是北約部隊也不敢掠其鋒芒,更何況是一支戰鬥力羸弱的烏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