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最近,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錦華、

藝術學博士吳淩之

非遺文化創意藝術展

“五彩明窗映嶺南”

在廣州成功舉辦後,

再次引發國内外工藝創意屆的震動!

西關小姐邂逅滿洲窗,會迸發怎樣的廣府氣質?

廣府的“一人一窗”,會有怎樣穿越時空的“文化交融”?

傳統文化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活”起來?

吳錦華精湛技藝的背後蘊藏了哪些故事?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獲悉“五彩明窗映嶺南”展覽将在國内各地巡回展出的消息後,記者第一時間趕赴吳錦華位于西關的工作室,完成了這次與大師的對話。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五彩明窗映嶺南:

一場跨時空的藝術創意實踐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别人的夢。”

陽光照在老騎樓的滿洲窗上,反射出五彩光芒,走進趟栊門,恍惚間昔日的西關小姐,坐于梳妝台前,穿過歲月,翩跹而來......這是每一個觀賞過“五彩明窗映嶺南”文化創意藝術展得到的藝術享受。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滿洲窗是嶺南地區特有的窗棂形式,融合了美學、工藝、民俗等學科,更是廣州城市文化的靈魂,把廣州胸懷寬廣、包容發展的城市精神完美地展現。中西合璧流光溢彩,工藝精湛美不勝收。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西關小姐瓷闆畫

《五彩明窗映嶺南》文化創意藝術展,讓廣州街坊,特别是年輕人流連忘返。廣州最有特質、最具廣府韻味的創意作品,不僅呈現了吳錦華大師多年來以嶺南文化元素創作的藝術精品,更聯合了全國部分非遺項目傳承人,以滿洲窗藝術為主題進行文化再創造,形成藝術形式的新改變,充分展現了傳統工藝美術的創新可以更好地服務于人民大衆。這也是吳錦華提出的“傳統工藝美術如何服務于現代社會”課題。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跨界+創意+中西合璧:

一個不安分的非遺大師

見到吳大師,他正在工作台上潛心刻畫。起身寒暄,第一印象:内斂,低調甚至有點羞澀。與記者想象中的國家級的工藝美術大師完全不一樣,非常質樸。當談起創作,大師的眼睛瞬間閃爍出睿智的光輝。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1954年,吳錦華出生在景德鎮,一出生就與陶瓷結下了不解之緣,更何況,他的父親還是大陸陶瓷肖像繪畫的一代宗師。吳錦華說,子承父業、師傅帶徒弟在景德鎮是一個傳統,父親已經開創了這樣一個流派,隻要他學習并繼承父親的傳家本領,無疑會走上一條坦途。然而,大學畢業後,性格随和的他卻拂逆了父親的意願,另辟蹊徑,朝着陶瓷工藝美術的另一個方向發展。他告訴記者,除了陶瓷肖像技藝是其父親吳康教授外,其他的都是自學的。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其實,我是一個不安分的工藝美術工作者,很多工藝美術大師往往終身從事自己的專業,而我經常跨界:跨行業創作、跨地域設計這一話題被媒體報道很多。有人對我和雕刻大師張民輝合作的作品感到很震驚,比如我們談論的這次參加展覽的很多作品,都是全新的嘗試。比如南京雲錦、西藏唐卡,都可以和陶瓷結合起來,碰撞出新的面貌。”吳錦華這樣界定自己的藝術人生。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他詳細介紹道:“我的專業是陶瓷繪畫,按道理說,傳統手藝人隻能守一門技藝,比如你是畫山水的,你就不能去畫人物、畫花鳥。而我不僅什麼題材都畫,還跨行業去搞雕塑和設計。我最大一個特點就是:沒老師。當然,除了肖像是我父親教的以外,其他十八般武藝都是我自學的。”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滿洲窗下的西關小姐 瓷闆畫

為什麼自學呢?這個行業中有個規矩,拜了師你就得跟老師的軌迹走,“越軌”了要受譴責,不光老師不高興,其他人也會說你不守師道。我沒有老師,我就海闊天空,除了當時我父親不高興以外,沒有人會譴責我。但是在二十二年以後,我拿到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證書時,我跪在父母的墳前說:爸爸,我應該對得起你,我走出了另外一條路。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吸收嶺南文化:

跨地域創意,作品震撼世界

1992年,吳錦華創作出了後來震驚整個工藝美術界的"蓋世無雙臉譜碗"。那是在一隻直徑87厘米的瓷質薄胎大碗上,獨具創意地繪出448個造型各異的臉譜。當年在北京的國際拍賣會上拍出了100萬美元的天價,陶瓷界為之震動。

吳錦華說,38歲的他在景德鎮感覺已經無法突破。那時候突然立志要"做一些别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必須要在傳統題材中融入現代風格。于是,“毅然決然,南下廣東!”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吳錦華說,他來到廣東後,這裡開放的文化環境讓他收益頗深,各種文化的碰撞時刻給他靈感,他覺得自己正在攀登另一座藝術高峰。2006年,他為東盟11國政府首腦繪制了陶瓷肖像,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各位首腦。他的多件作品還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談及從景德鎮來到廣州的往事,他說在經濟收入上可能會少很多,但在藝術上自己受益頗豐,比如他擔負起橋梁的作用,把江西的很多工藝美術人才推薦到廣東,把江西的原材料和工藝帶到廣東,同時也把廣東的收藏家介紹給江西,帶動了兩地工藝美術的交流。

唯一唯美:

呼籲申報滿洲窗為非遺保護項目

吳錦華畫人物,走出了景德鎮瓷畫才子佳人的老圈子,把朝氣蓬勃的現代城鄉少女送入觀衆的眼簾,為陶瓷美術界吹來了一陣清風。

他說:“随着自身成長和閱曆增加,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傳統工藝美術産品走入百姓生活。十幾年前我曾提出過一個觀點:傳統工藝美術如何服務于現代社會?千百年來,這個行業已經形成一個慣例,産品怎樣設計,呈現什麼面貌,似乎都有個統一标準,很難改變。比如大家熟悉的廣彩,在消費更新之下,原來那些金燦燦的顔色、固定不變的造型,也許60後、70後還能接受,但是80後已經不接受了。不僅是廣彩,整個工藝美術行業都存在這種情況,設計者和産品與市場脫節。是以我當時提出了這一課題,也做了很多嘗試。”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瓷闆畫

年過七旬的吳錦華告訴記者,他現在喜歡上了廣州的西關,喜歡去看西關街頭的滿洲窗。他告訴記者,滿洲窗是最具廣府特色的工藝美術作品,太美了,滿洲窗更能展現廣州城市文化的靈魂,那就是胸懷寬廣、包容發展的城市精神。但滿洲窗還不是非遺保護項目,他說他正在努力促成此事。

他指出:“現在的年輕人,往往偏向于消費西方文化産品,長此以往,就可能會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扔下了,是以我們現在要極力地保護中國文化。”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最後,他說:一個城市必須要把它自己最好的地方、最亮點的地方展現出來。我喜歡上海的小弄堂,那裡保留了很多傳統建築,就像現在廣州西關,還有東山口保留的那些老房子,走進去能感受到氛圍特别好。上海和廣州的這些曆史建築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但是,上海在中西文化交融方面和廣州還是有所不同的,我認為廣州更接地氣。這麼多年以來,我一直在做廣州地域文化,也邀請了一些朋友加入。這一次也希望通過“五彩明窗映嶺南”展覽,号召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把廣州建設得更漂亮,把地域文化做得更好。

吳錦華:再造與創新“非遺”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波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吳波

視訊/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波

通訊員:宗珍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劉麗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