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作者:作家米希雅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經濟獨立 靈魂挺拔 斜杠向上 野蠻生長

一位連續10年閱讀寫作早起的書法老師一枚。

2019年開始寫作,兩年内出版簽約5本書籍的95後作家《不如風雅過生活一二》《清晴可喜》《女子力》《塵微》

女子力成長學院創始人|閱讀漂流瓶活動發起人|見喜書院創始人|央廣網山西網記者,主持人。

目标:帶領上千人克服閱讀障礙,愛上閱讀

口号:始于一頁,抵達世界。

我是希雅,點選右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個人精進和寫作閱讀幹貨。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今天給大家分享,打動全球5000萬讀者的浪漫之作《廊橋遺夢》。生活結為繭殼,愛情仍在心底。

曾經特别喜歡一句話,叫作“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而這句話用來形容我最近看過的一部電影,真的再貼切不過。

1992年出版的《廊橋遺夢》,又名《麥迪遜縣的橋》,是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力作。11天完成,被翻譯成25種語言,全球暢銷1200萬冊,長達3年高居暢銷榜;1995年拍成電影,票房收益1.82億美元,1996年摘得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

影片轟動一時,但一長串榮譽的背後,也惹來争議不斷。《廊橋遺夢》講述了一段四天的婚外情故事。據說當年電影上映後,美國掀起了一次離婚潮,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披上再美好的“外衣”,也是在為“婚外戀”尋借口、打掩護,實屬三觀不正的典型。也有人持不同觀點,認為這部影片三觀其實很正。因而,對于該影片三觀正與否的問題,兩個觀點陣營争論了近30年,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俗話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不管人們如何争論,影片依舊是那個影片,隻是個人的視角、眼界、了解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各不相同。正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般,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廊橋遺夢》。

婚姻外的愛情一般被人們視為禁忌之戀。《廊橋遺夢》便是一部經典的婚外戀的作品。翻開這部小說的我沒有想到,看到小說結尾我會那麼難過,甚至最後被感動的一塌糊塗。說起《廊橋遺夢》,我這一次算是三刷了,直到現在,電影中那句“這樣确切的愛,一生隻有一次”依然令我動容。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雖然很多人譴責弗蘭西斯卡和羅伯特違反了道德規範,但如果我們在這部電影中隻看到了婚外情,真的是太可惜了。

這本書表面看是關于一個浪迹天涯的雜志攝影師和一個常年生活在鄉村的主婦發生了四日歡情的婚外情的故事。

可是,當我打出這行字的時候,感覺是在用錘子面無表情地往水泥牆上釘一顆顆鋼釘,能聽到金屬碰撞的冰冷和堅硬清晰的敲擊。砰砰砰,傳遞一個讓人理智而反感的鋒利回聲。

真的是這樣嗎?沒錯,這部電影表面是在講這麼一個故事。然而當我第三刷這部電影時,開始真正去關注影片中的那些小細節時,我發現這部影片不僅僅在講婚外戀,誤會它是為婚外情搖旗呐喊的人,那是沒真正看懂而已。

一部講述四天婚外情的電影之是以成為經典,我想絕非是故事本身那麼簡單,更多的是故事所引申出來的東西。

讀完全書,我想作家更多是想通過一段浪漫凄美的愛情告訴我們:自由與責任、愛情與婚姻,激情與寡淡、短暫與長久、該如何平衡和取舍的問題。

這是一部真正的悲劇,我們都知道悲劇的美麗就在于撕扯人心,而它無疑做到了這一點,小說中一面講述的是激烈洶湧的愛,一面表達的是深沉壓抑的克制,這也正是這部作品的美麗所在。

“我在此時來到這個星球上,就是為的這個,弗朗西斯卡,不是為旅行攝影,而是為愛你。我現在明白了,我一直是從高處一個奇妙的地方的邊緣跌落下來,時間很久遠了,比我已經度過的生命還要多許多年,而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向你跌落。”

這是《廊橋遺夢》中男主人公羅伯特.金凱對弗朗斯西卡說的話。

成年人的婚姻裡,如果遇到了愛情,該如何抉擇呢?是選擇放棄一切追随愛情?還是選擇隐忍自己的感情,守護平凡的婚姻?《廊橋遺夢》這本小說為我們完美地诠釋了:

婚姻裡,真愛和責任該如何抉擇?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廊橋遺夢》電影劇照

01一生沉迷,隻為遇見你

《廊橋遺夢》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座小鎮,主要講述了弗朗西絲卡的一雙兒女洛琳和邁克姐弟,兩人正當面臨家庭離婚的困擾時,意外收到了母親去世的消息,于是一起回到了麥迪遜縣童年生活的地方。這對兄妹在整理母親的遺物時,發現母親留下一封信,進而翻出了一段母親的塵封往事。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羅斯曼橋,于是,這樁塵封多年的往事浮出水面。在母親的弗朗西絲卡的娓娓講述中,孩子們知道了母親與羅伯特在四天時光的故事,母親弗朗西絲卡婚後生活平淡瑣碎、毫無激情,意外與《國家地理》雜志社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相識、相知、相戀,在愛情與家庭責任面前,弗朗西絲卡選擇了責任,而金凱選擇了成全的故事。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這部書中弗朗西絲卡的家庭生活細節很打動我,盡管看起來瑣碎而無趣。弗朗西絲卡浪漫而感性,喜歡詩歌和素食。丈夫理查德務實而保守,喜歡畜牧和肉食。一雙兒女性情一如父親。每天充滿肉類的晚餐後,丈夫和孩子在看電視。弗朗西絲卡更喜歡獨自在廚房或者前廊看書,享受她的曆史、詩歌和小說。

有時丈夫會大聲呼喚她過去看電視,她會坐在他身邊,聽他抱怨幾句電視裡不喜歡的樂隊和裝扮。生活說不出哪裡不好,表面看起來波瀾不驚,和諧平靜。

在某個下午茶時分,弗朗西絲卡享受着精神上難得的清淨,回憶多年前她在家鄉意大利的自由生活,她漆黑的頭發上紮着緞帶,幻想着美麗而多情的夢。下一秒她又紮進自己的生活裡:理查德每次使勁關門都發出巨大的聲響,生活中沒有任何浪漫的儀式感,兩個月一次任務式的性生活,每餐飯都有豬排和肉汁。孩子們巨大的熱情關注他們的小牛,周圍的人談論着牲畜、農場、八卦。日子被碾進這平乏的時光裡緩緩向前,填滿了她庸碌單調的二十年。

弗朗西絲卡的丈夫理查德帶着兩個孩子短暫的離家四天,在家庭瑣事間輾轉忙碌的弗朗西斯卡送走參加比賽的丈夫及兒女後,喧嚣過後的甯靜,讓她終于可以緩口氣享受一下閑暇時光。悶熱的夏天,她反而有些百無聊賴。

這時候《國家地理》雜志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來到小鎮,他要為麥迪遜橋拍攝照片,當車子開到弗朗西斯卡家門口時迷路了。

這個時候,問路的羅伯特直接把車開到院子裡,兩個人在一問一答中,弗朗西斯卡露出了久違的、少女般羞澀的微笑,當她為羅伯特帶路,他送給她橋下采來的野花時,她竟然忍不住惡作劇般叫道:“這花有毒!”花落在了地上,羅伯特一臉局促,信以為真。他送她一小束野菊花緻謝她的向導,弗朗西斯卡卻笑得花枝亂顫,這個被生活裡的柴米油鹽磨砺得粗糙的女人,突然有了光澤,躍動起來像個小姑娘,雙手糾纏在一起,扭捏着身子。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看着他手裡遞過來的菊花,她心裡微微泛起了漣漪。

花,沒有人給她獻過花,即使是特殊的日子。溫柔的觸動,如甘涼的水滴落入幹涸已久的心房,激起滾燙的聲響。

她曾問他:“你為什麼沉迷于攝影?”他說:“沉迷沒有理由,是以才是沉迷。”

他同她談論攝影,自然風光,他們探讨葉芝,不約而同地說出那些最動人心魄的詩行。

兩人從開始拘謹的寒暄到後來的暢談甚歡,分别之後,弗朗西斯卡竟發現自己對攝影師羅伯特有了莫名的情愫。

年歲漸長,人就會産生對人生的幻滅感,對平凡生活的焦慮,甚至覺得這輩子過得如此糟糕的恐懼。等到年紀再大一點,連這點恐懼也絲毫不剩,變得麻木混沌。

小說裡的弗朗西絲卡現在就置身于這種恐懼中。她是不甘于平庸瑣碎的婚姻的,那吃頓家庭午餐時,她眼睛滴溜溜亂轉地掃過丈夫孩子,最後無奈地笑笑。這裡的她在某種程度上是遊離于這個家庭之外的。

世界上總要有一種方式能夠讓相愛的人相遇,即便在錯誤的時間裡。羅伯特是來尋找那座廊橋的,弗朗西絲卡拘謹地向這個陌生人介紹廊橋的路線,最後她決定親自當向導。

兩人就這樣驅車前往目的地,在車上當羅伯特拿煙時不經意擦過她腿時,愛就已經開始了。

他們相愛了,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羅伯特宣之于口的愛情明确而坦蕩:我終于明白我為什麼要攝影。攝影之于我的意義是使我越來越走向你。這麼明确是事一輩子就一次。

弗朗西絲卡,一個浪漫的的鄉村主婦;羅伯特,一個孤獨的雜志攝影師。兩人開始了短暫而美好的旅程。

我想愛情的魔力大概就是那種荷爾蒙瞬間暴增的感覺,這股神奇的力量能讓枯藤開出花來。

果真女人不管年方幾歲,心裡都住着一個小公主。遇到那個令她心動的男人,少女的天性暴露無遺,不然怎麼會有戀愛的女人最美的說法呢!對吧!

遇見他時,她已經不再年輕,他也是如此。這場毫無征兆的相遇給兩個人的餘生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直至死亡。

弗朗西斯卡以為這輩子她不會再有心動的感覺了,後半生就這樣安安穩穩的過下去,一直到生命的終結而這個陌生的男人猝不及防的闖進了她的生活,讓她心跳加速、呼吸窘迫、埋藏在心底的柔情再度迸發出來。羅伯特·金凱德的出現宛若一道來自異世界的光,帶着靈活的身軀、豐富的閱曆、深邃的思想、不羁的靈魂,讓弗朗西絲卡單調的世界黯然失色的同時又煥然新生。

幾經猶豫,她寫下了這樣的一張紙條:白蛾舞動翅膀時若想晚餐,今晚工作完後随時可來。她半夜開車将這張紙條貼在了橋頭,她知道羅伯特會看到。

她不知道羅伯特能不能讀懂她的心思,她渴望,又有一絲恐懼。

第二天,兩人相約共進晚餐。當音樂聲響起,兩人相擁共舞,最終在一起溫存。一夜纏綿,兩人互相吐露心聲,千軍萬馬也抵擋不了兩顆相愛的心。

在丈夫與孩子離開的四天裡,弗朗西絲卡撕去隸屬于她妻子與母親的身份标簽,單純作為一個女性去感覺生活。而在羅伯特·金凱德的眼裡,她亦不是一個村婦、一個妻子、一個母親的社會角色,而是一個活生生有思想且充滿女性魅力的女人。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長久的孤獨離索,旅居流蕩,令羅伯特·金凱德侵染一身野性的清冷,眼前這個熱情生動而充滿活力的女性,讓他感受到夏天的氣息與熱烈,還有一種溫暖的被點燃的歸屬感。如同任何一個俗氣的愛情故事,他們情不自禁地相愛。

可是他們會如同他們所期望的那樣,終身厮守在一起嗎?

第四天兩人就要分開,弗朗西斯卡情緒一度崩潰。她知道,他各地為家,她無法挽留他。

他告訴她,他能想起沉迷攝影的理由,就是為了遇見她。他對她說:“跟我走吧,帶你去想去的地方。”

四天,漫長而又短暫。那短暫的四天,秘密上的灰塵,卻也是她一生的重量。正如羅伯特所言:“曾經的夢,都是美夢,雖未成真,但慶幸我曾經擁有過。”他們僅僅相愛了四天,卻成了此生摯愛,因為他們成為了彼此一種信仰,無關風月,靈魂相依,有對方的地友善是歸處。

那什麼是信仰?這就是個很玄妙的東西了。可你若如此問我,我大概也隻能一句:因為喜歡吧。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我見過描繪得最令人心生向往的偷情,那種無法言說的跳動的心髒被輕輕地捧在手心裡的酥麻感覺,真是讓人焦躁難耐。一個不需要費力便能了解你的男人,愉快的相處,甚至幾句閑聊都能使你身心愉悅。

這也許就是靈魂的契合,對于女人來說這點也是最為緻命。小說精彩之處不是婚姻外戀情的熱烈刺激,而是在内心在痛苦煎熬後仍然選擇了婚姻。

倘若故事就勢而下,這不過就是一場媚俗而不容于道德的戀情。兩顆火熱的心聽從本能的召喚逐漸靠近,多年的尋覓與等待隻為這電光火石中一瞬間的沉淪,一切的尋找至于此,一切的欲求有了意義。

可是這些動容的誓言隻會淪為漂亮而輕佻的情話。熱烈纏綿的四天随着丈夫與孩子的歸來,面臨家庭與愛情的抉擇。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早已甘于平淡的生活,卻不曾想,當某一天,某一個人,在某一時刻,毫無防備地闖入你的生活。你會動心,會變得多情,會變得無法自控。人,總是有貪念的。感情一旦開始,便總是奢望更多:渴望全部擁有,渴望長相厮守。

一邊是真愛的邀請,一邊是家庭的責任,弗朗西絲卡痛苦的選擇留下。當一個女人成為妻子、母親,她純粹作為女性的那一個屬性就會消失,成為一個中性的家庭角色,承載這整個家庭在世俗中一切看起來正向的約制。而她與丈夫的婚姻,就如兩棵緊挨着的樹,表面看來各自獨立生長,深入地下的根系早已經互相交纏虬結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共生整體。她無法自私地抽身離去,奔向她夢寐已久的絢麗遠方。這是一場理性與感性的博弈,是一場現實與理想的戰争。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02 這樣确切的愛,一生隻有一次

羅伯特曾對她說:“這樣确切的愛,一生隻有一次,我今天才知道,我之前的漂泊就是為了向你靠近”。

《廊橋遺夢》裡說:“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過去中,人們會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到最後呢,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一個人。”

認識你我用了一下子,愛上你我用了一陣子,忘記你我卻用了一輩子。——《廊橋遺夢》

整部書中,我覺得最戳淚點的是,羅伯特在大雨中守望着弗蘭妮的那一段,盡管他被淋成了落湯雞,但那一刻他是最帥的,最癡情的。

電影中,那天她和丈夫去鎮上買東西,忽然看見攝影師站在旁邊等她。大雨滂沱中,他們四目相對,肝腸寸斷。在孩子和丈夫回家前,羅伯特希望弗朗西絲卡能與自己一起離開,但他表示會更尊重她的真實意願,他會等着她一個決定。而這個決定在他們最後一次遇見中,60秒的劇情将影片主旨推向高點。

丈夫一起去小鎮上采購的弗朗西絲卡,坐在車上看到了雨中的羅伯特,他開着車,在大雨中,把弗蘭妮送他的項鍊挂在車窗上時,弗蘭妮手握開車門,随時準備從車上跳下來。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當弗蘭妮淚流滿面,嫉妒崩潰的時候,理查德試圖想要探明原因,但當弗蘭妮說她需要一點時間冷靜時,理查德搖搖頭不耐煩的打開了收音機,聽起了農業資訊。

這兩個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跟朋友讨論時說,如果我是弗蘭妮,當時甯願在雨裡淋雨走,也不願意再呆在車裡了。但倘若我沒有結過婚,沒有看過那麼多的悲歡離合,沒有見過太多的争吵和冷漠,我大概也不會了解弗蘭妮的感受

大雨滂沱中,羅伯特從車上下來,雨水順着他的發絲流下來,那張滄桑的臉寫滿了渴望,眸光凄婉,他要帶她離開。他固執地一步一步向她的車子走來。

那一刻她猶豫了,她的内心在撕扯,顫抖的手緊緊攥着車把手,決定不過一念之間,要麼下車上羅伯特的車離開;要麼留在車上同丈夫回家。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整個畫面隻有雨聲,沒有一句台詞,但無聲更勝有聲,從弗朗西斯卡的肢體語言,我們看到了她内心劇烈的掙紮,去與留撕扯着她的心髒,自由與擔當難以取舍,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此刻,羅伯特多希望弗朗西絲卡能沖脫束縛向他飛奔過來。一個紅燈一分鐘的等候,選擇在這60秒,錯過就是一生,愛與責任,人性與底線,這是一場沒有對錯但有結果的較量。

在暴雨中望着羅伯特将她送給他的吊墜,挂在倒車鏡上随着車子的緩行左右搖曳着,他是在提醒着她,跟他走吧!

在漫天的大雨中,弗朗西斯卡坐在丈夫的車裡,望着雨中孤零零的羅伯特,痛苦地糾結着。兩人相視而不能相認,相愛卻不能相守。她握緊了拳頭,手放在車門上,她抑制不住内心撕裂般的痛泣不成聲,她沒有下車,盡管她已經做好了打開車門的準備,但最終在淚流掙紮中放棄了唯一的機會,直到羅伯特連同那項鍊消逝在她的視野中,目送他離開後,久久不願離去。這一轉身,便是天涯。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他走了,用自己的餘生等待她,懷念她。

正如弗朗西絲卡說:愛情是有魔力的,但如果放棄責任,這份魔力就會消失。原來,這一切早已注定。

3喜歡是放縱,愛是克制

婚外情,就像老房子着火般一發不可收拾。在我們替他們刻骨銘心的愛情唏噓不已的時候,又不得不接受弗朗西斯卡的決定。

弗朗西絲卡選擇了留下,這也就意味着她選擇了平凡與責任。而羅伯特尊重了她的意見,隻身離開小鎮,此生兩人再也未曾見過一面。這就是成年人的愛情,浪漫中夾雜着遺憾。

羅.赫裡克說:狂熱的愛情絕不會持久。是啊!所有的愛情,有一天都會趨于平淡。

家庭的責任,讓她明白:她不能走,她有善良的丈夫,有即将長大成熟的孩子。她不能因為自己任性的愛,毀了這個家的幸福和安甯。最終在愛情與責任的抉擇中,選擇了回歸家庭。

作為社會家庭的一份子,我們每個人不單是為自己、為某個人而活着,而是有自我的價值歸屬,需要找到并承擔。

是以,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了心中的羅伯特,便會更懂那個找到了自己又埋葬了自己的弗朗西絲卡。

看完小說,問題來了,有時我會想,假如那天大雨滂沱中,弗朗西斯卡真的上了羅伯特的車跟他走了,去追随所謂的真愛。這樣的結局,一定是完美的嗎?如果女主角更勇敢一些,和攝影師一走了之,是不是會更幸福?

無論曾經多麼熾烈相愛的兩個人,到後來都會在柴米油鹽中耗盡激情,沒有浪漫與愛的婚姻就要抛棄嗎?

顯然不是,婚姻到後來不是親情與責任嗎?試想一下,假如弗朗西斯卡真的跟随着羅伯特浪迹天涯,她真的會幸福嗎?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我想不會。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裡的安娜,婚姻并不幸福。

她為了追求一見鐘情的真愛,毅然放棄家庭的一切,失去了孩子和親人,與所謂的夫妻,遠赴他鄉。然而,她不知道,踐踏在責任之上的愛情,是自私的。

這樣的愛情,不管最初愛得有多麼轟轟烈烈,纏綿悱恻,終究是見不得光,不被世俗容忍的。這樣的愛情,是容易被懷疑的幻覺,一旦被識破,就自動灰飛煙滅。故事的最後,安娜發現自己所謂的夫妻,不過是風流成性的虛僞之人。她失去了家庭,失去了親人,失去了愛情。絕望的她,選擇了卧軌自殺。

對比安娜,弗朗西斯卡是明智的,幸福的。面對婚外的愛情和家庭的責任抉擇時,弗朗西斯卡把對羅伯特的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埋在歲月的雲煙吹不散的地方。直到生命的盡頭,這份深深的愛戀,依舊曆久彌新。

她之是以沒有離開,原因肯定是多樣的,細細思考,剝開來看其實每一層都可以說出一二。

首先責任是弗朗西絲卡最終止步的原因。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古希臘人說:人是背着一個包袱走路的。包袱裡有家庭, 事業,友情,兒女……曆經艱辛,卻無法丢棄其中任何一件。因為這上面寫着兩個字:責任。

生而為人,就要承擔起現實生活中的所有責任,善良的弗朗西斯卡沒有其他選擇。

為愛出走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可就這麼一走了之對于伴侶、兒女是殘忍的。弗朗西絲卡說:他一輩子沒做壞事,他不該受這樣的遭遇。

比如說“我的家人會受不了閑話,會永遠無法接受這個情況。而我的丈夫……會很傷他的心,他一生沒有害過人,不該被如此對待。”

“我的女兒才16歲,正是要開始戀愛的年紀,如果我走了,會給她樹立什麼樣的榜樣?”

“不管我們離這個房子多遠,我還是會想起它。我會時刻感受到它的存在,然後因為内心痛苦而怪罪于你。”

而且建立在婚姻之外的愛情,終究是不夠長久的。自然也脫離不了不道德的标簽,從發生那刻起,便傷及到無辜。弗朗西斯卡的丈夫是個好男人,他深愛着妻子。是以婚外戀的當事人很難心安理得的去享受這份愛的盛宴,甜蜜伴随着苦澀,纏綿悱恻伴随着内心的煎熬折磨。

她會思念兒女,她的良心會備受譴責,為自己的背叛與不忠感到不安,在柴米油鹽的煙火氣裡,她會怪罪羅伯特,是他讓她成為那個萬劫不複的女人。她自己很清楚,老公并沒有什麼錯,她也舍不得孩子。如果私奔,家人将是以蒙羞,她也會永遠生活在愧疚中,還有什麼幸福可言?

更何況,人性是沖突的。平淡時渴望激情,真的跟着攝影師四海為家、居無定所,會不會又向往從前的安定?

一旦激情歸于平淡,會不會又是上次婚姻的重複?難說啊。

所謂出軌,本質上是對自己的不忠一個人在婚姻裡存在缺憾的東西,就容易向外尋找;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從某種意義來說,攝影師所代表的自由、廣闊、精彩,其實就是弗朗西斯卡未曾實作的另一個自我。他更像是一個符号、一個載體,沒有他也會有别人。

在我看來,女主是個很聰明的女人,她選擇了對所有人最好的選擇,除了對羅伯特。但在那個年代,放手也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假設把浪漫放置一旁,這個故事在現實的大背景下,其實就是一場婚内出軌,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無論是精神還是身體上的。

我無法定義他們的愛情究竟屬于世間千百種情愛中的哪一種。僅僅四天的厮守,此生相忘,最後兩人的相笑于江湖卻懷念到哭泣。小說最後弗朗西絲卡其實重新做了選擇,雖然夫妻已逝,再無羁絆的她做出了與當初全然不同的選擇,也算是對當初的一種修補吧。

弗朗西斯卡最終還是忍痛斬情思,回歸家庭。但在生活中我們卻常常可以看見這樣的情形:既不想放棄婚姻裡的既得利益,又舍不得外面的新鮮刺激,兩頭都想要,最後弄了個雞飛狗跳,兩頭都沒落着好。說到底,婚姻是一種規則。規則讓人受到限制,也給人提供保護。隻想被保護不想被限制,這是貪。而破壞規則必定會付出代價。

恰如王朔所說:出軌就像童話中兩個貪心的人去挖地下的财寶,結果挖出一個人的骸骨,雖然迅速埋上了,甚至在上面種了樹、栽了花,但兩個人心裡都知道底下埋的是什麼。看見樹,看見花,想的卻是地下的那具骸骨。是以說,人要懂得為自己的欲望買單。

有人說《廊橋遺夢》是讓女人們幻想婚外戀的影片,我卻不這麼認為,恰恰相反,作家是想旁擊側敲的通過弗朗西斯卡告訴我們,責任與堅守對婚姻有多重要。當我們選擇了婚姻,就要認真地對待它;婚姻出現問題時,也首先應該直面問題本身。

愛情這個詞,在普世概念裡,過于狹隘和現實,它的質感是年輕噴薄的,有着隻屬于青春的固執。它的美好和動人不吝賦予了青年人。中年是很尴尬的存在,看同名電影時有彈幕說都四十多歲了還好意思談情說愛。覺得這句話年輕而殘忍。中年被切割成一塊塊社會責任,作為父母的角色,作為子女的分工,作為婚姻伴侶,整齊劃一的臉譜化。我看這本小說,已經不會隻去看到中年出軌這樣表象的故事,而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無力感。一種必須要妥協于環境的情感閹割。

人不是逐漸失去對愛情的向往和擁有感的,就是忽然間一刀切段,你步入中年了,你要養家,承擔責任,作為别人的父母、别人的子女、别人的丈夫(妻子)來活。所有人都認同這樣做是對的,無從改變,中年人沒有性别,他們自我丢失了作為一個男性以及女性的性魅力,并為此打上了道德感和羞恥感的烙印。面對生活,必須要妥協。然後努力過一個看起來正确的人生。

最終她選擇對家庭的堅守,當愛情與責任兩種力量直面碰撞,便猶如利刃相接,一死一傷猶如命定。

這時的弗朗西絲卡是清醒的,她知道僅僅自己的離開就足以摧毀丈夫理查德,而自己的孩子們要聽整個小鎮的流言蜚語,他們住多久就要聽多久。

我很佩服這個女人,她那段對周圍人的揣測是那麼的形象與真實。這樣一個女人在熱烈的愛情面前也可以如此理性的想着自己行為給家庭帶來的後果。我不得不承認她确實是很有魅力的。也許就是這樣的她就算靈魂和身體都背叛了家人,我也沒有産生絲毫的厭惡之情。

還有的也許就是考量。婚姻和愛情的最大不同就是愛情是可以任性的,但婚姻不能。這也是為何在兩人互相愛戀的美好情況下,當時的弗朗西絲卡還是沒有走出最後一步。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因為未來是不可預知的,審慎的态度是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法寶,可以避免沖動帶給自己的傷害。選擇放手,這是成年人該有的克制。隻不過這份克制帶來的疼痛卻緊緊跟随了她半生。

為何會一見鐘情呢?其實就是女人對理想愛情和藝術人生的渴望。這兩個人的相愛源自人性中不可控制的沖動,卻終結于無盡克制的漫長等待。這個女人在激情的夢想中洶湧卻在現實生活中波瀾不驚的平靜。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4有一種愛,在婚姻之外

《廊橋遺夢》不僅僅是一部婚外戀情的小說,它展現的是當愛情和傳統倫理道德相撞擊時,是選擇自由的愛情還是家庭責任?

小說中的弗朗西絲卡是更看重家庭。世界上的人都是貪心的,甯可做錯也不錯過,說的再簡潔一點就是“欲壑難填”。一生中碰到的人和事很多,總會有那麼幾個會撞進你的心裡。

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就是享受過程,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承擔後果,特别是這個後果代價慘烈,掙紮就在所難免。

這次的愛情是弗朗西絲卡平淡的婚姻生活中唯一一次行差踏錯。我一直覺得寫愛情是困難的,要寫有道德的愛情更是難上加難。

理智和情感就是人的兩級,不同人身上這兩者混合比例是不同的。但是愛情和道德卻是各自純粹的。愛情和道德兩者兼備的小說是不成稱之為愛情小說的,而是人在社會裡的掙紮。要想講好愛情就必須抛開道德。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廊橋遺夢》最令人诟病的地方是它所展現的出軌情節,也就是家庭倫理道德的問題。可在我看來《廊橋遺夢》是很講道德的。小說裡的弗拉西斯卡沒有抛夫棄子,她把自己留在了沒有一點生活的激情裡。

小說裡最讓我深思的一句話是:“當女人做出選擇,去結婚和有孩子,在某方面,她的生命開始了,另一方面,她的生命卻停止了。”弗朗西絲卡是個清醒的女人,婚姻生活四平八穩,卻因一個人的闖入徹底颠覆。

也許當時她如果真的跟随羅伯特的腳步離開小鎮,這場美好的邂逅可能會變成一場錯誤。可真的錯過了,也是一身無法言說的傷痛。成年人的生活就是這樣撕心裂肺啊。

如果是二十歲的我一定會勸女主随心而為,但如今的我可能會後退一步,不置一詞。因為我很清楚無論怎麼選擇,都是令人心碎的。活的時間越長,人也愈發變得謹小慎微,這是一場賭注,愛情難得,婚姻不易,可怎麼選都是錯誤的。

很多人說《廊橋遺夢》美化了婚外情,我卻覺得并非如此。弗朗西斯卡清楚地知道家庭的責任對于自己的意義,她不想也不能傷害任何人。在刻骨銘心的真愛和平淡溫馨的家庭中,她最終選擇了回歸自己的家庭。她看似給自己的愛情留下了遺憾,卻讓那段感情在漫長的一生中,一直保持着最美的模樣。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對于弗朗西斯卡而言,她的一生充滿了遺憾。她心中有詩,有夢,有憧憬,有遠方。為了婚姻,她堅守自己的責任。

在那段感情裡,她确切地感受到了真愛,那些擱淺的夢想,像白色的飛蛾撲扇起翅膀,飛蛾一樣的星星在夜空中閃爍。那短暫的熱烈的四天的感情在她心底,燃燒了幾十年。

那個曼妙的相遇、遺憾的結局、抉擇的苦痛、漫天的雨、訣别的淚,也教會了我們重新審視愛和責任的分量。

面對真愛和婚姻的責任,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難以抉擇的痛。

相比于弗朗西斯卡的痛苦糾結,她的扮演者梅裡爾.斯特裡普的婚姻生活更加值得我們思量。梅裡爾是當之無愧的優秀女演員,曾獲19次奧斯卡提名,其它大小獎項無數。和多姿多彩的演藝生涯同樣令人敬佩的,是她對于婚姻的态度。梅裡爾有兩段情史。第一段隻持續了3年,男友因病去世。傷心欲絕時,一個名叫唐.古墨兒的男人走進了梅裡爾的生活,并給了她很多精神慰藉,兩人由此相愛并結婚。婚訊傳出時,很多人懷疑梅裡爾是一時沖動,痛苦中抓住一根感情稻草而已。但梅裡爾非常清楚,這是自己深思熟慮的結果。時光就是最好的證明。梅裡爾和唐.古墨兒結婚30多年,生了4個孩子,并在婚後一直從事着自己熱愛的演繹事業,和丈夫的感情卻始終恩愛如初,沒傳過任何绯聞,這在紛紛擾擾的娛樂圈實屬奇迹。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關于婚姻,梅裡爾有自己的看法:“美好的願望随時可能落空,關于如何經營家庭,沒有路線可循,鼓勵我堅持的是生命裡同樣豐富的愛的牽挂,生活與工作并存。我甚至不能想象缺乏其中一端的日子。”

慎重選擇,用心經營;做真正喜歡的事,永不放棄自我。這就是梅裡爾的智慧,女人的詩和遠方,最終要靠自己成全。

《廊橋遺夢》這本小說告訴我們:有的愛,一生隻此一遇,遇到了就好好珍惜。而責任,是我們一生要去堅守的信念。

其實,兩條平行線也會在遙遠的某處相遇。那是(透視畫中的)無影點,幻覺中的會聚。此後的人生,他們至死未見。

重新回歸生活軌迹的弗朗西斯卡,依然過着相夫教子的田園生活,她對羅伯特的愛永遠埋藏在心底,他的每一期雜志,她都會買回來珍藏。是的,弗朗西絲卡訂閱了羅伯特·金凱德所服務的《國家地理》文刊。她剪下他拍攝的所有照片、文章,她像一個遠方的觀察者年複一年跟蹤觀察羅伯特·金凱德,眼看他日漸衰老。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羅伯特·金凱德的足迹遍及非洲、印度、北美,他步履不停,唯有不斷的奔走在路上,填滿所有的時間,才無暇去顧及噬骨的思念,抵消去見他深愛的女人的沖動。

在她之後,羅伯特再也沒有其他女人,他深深地思念着她,卻從未出現在她的生活裡,甯可一個人痛苦,也不去打擾她兩人雖相隔千山萬水,但兩顆心從未分開過。

多年以後,弗朗西斯卡在一期剪下的照片上,通過放大鏡發現羅伯特·金凱德一直佩帶的項鍊的圓牌上刻着她的名字。那是羅伯特用他唯一的方式向他所愛的女人無聲的告白:你在我心裡從未離去。他們一直用看不見的方式相聚,那是一種結成影子随心而行的深情。

随着1975年羅伯特·金凱德的離職,弗朗西斯卡徹底失去了他的消息。直到1979年丈夫理查德過世,弗朗西斯卡才試圖通過雜志社尋找羅伯特·金凱德,幾番打探未果,一種害怕面對羅伯特離世的恐慌讓她放棄了尋找。1982年,弗朗西斯卡收到一家律師事務所的郵包,那是已經過世的羅伯特的遺囑,他的相機、他刻着弗朗西斯卡名字的項鍊、他寫給弗朗西斯卡的信,還有一張磨損的看不清的小紙條,那是那年弗朗西斯卡釘在廊橋上約他吃晚餐的紙條,這是他唯一擁有的她的東西,是證明她存在的唯一見證。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他的骨灰已被撒在廊橋,終于回到魂牽夢繞的歸處。“每天,每時,每刻,在我頭腦深處是時光無情的悲号,那永不能與你相聚的時光。”十七年的思念,盡訴于此。

總覺得弗朗西斯卡比羅伯特·金凱德要來的幸福。她從未離開,她可以反反複複走過見證他們四天愛情的廊橋,她可以不厭其煩地立在庭院門口,回憶他們的初見。

事隔二十二年之後她仍可以清晰地看見羅伯特在近黃昏的午後走出卡車來問路,她還能看見皮卡車颠簸着駛向鄉間公路然後停下——羅伯特·金凱德站在踏闆上,回頭望着小巷……

令人欣慰的是,這段深沉的愛情并未随着弗朗西斯卡的離逝而消散,她将所有他們愛情的痕迹作為遺囑留給她的子女。弗朗西斯卡去世後,遺囑連同筆記本交到她的兒女手中,深埋于心的往事重被提起。

她之是以坦露心迹,是想告訴孩子們,要珍惜眼前人、枕邊人,在婚姻中要承擔起那份責任。遺囑中她要求孩子們,将她的骨灰撒在麥迪遜橋下,那是她與羅伯特相愛的地方。生前因為責任無法與他團聚,死後靈魂與肉體重獲自由,她要投入所愛之人的懷抱。

兒女看着唯一一張羅伯特·金凱德為弗朗西斯卡拍攝的照片,感歎于母親的美,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樣子。“不是照相的美,而是由于他為她做的一切。你看她,放蕩不羁,自由自在,她的頭發随風飄起,她的臉生動活潑,真是美妙極了。”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弗朗西斯卡的遺囑中有這麼一句話,“我知道孩子們往往傾向于把自己的父母看成無性别的,是以我希望以下的叙述不至于對你們打擊太大……”

很具有現實感的一句話,父母在子女眼裡,或者社會定位裡,是一個身份屬性,不做為有七情六欲的男女,諸如愛情之類離他們很遙遠,仿佛天生就不曾有過。

他知道,她是愛他的。就像自己愛她那般。故事中,得知了母親這一段情感故事的洛琳和邁克,遵循母親遺願,将她的骨灰撒在了羅斯曼橋。他們也和自己的家庭達成了和解,重歸于好。

《廊橋遺夢》就像是一面碩大的鏡子,映照出現代都市人的理想情懷。女主就是當下的我們,生活在社會的很小的空間裡,日子死闆枯燥。男主就像是自然,像是一頭充滿野性的豹子,原始野性,也就是這樣的原生化打動了我們。

女主的選擇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可其實也沒必要為此神傷,遇見過總比從未相見好,愛過總比一生不知愛情強得太多。即便短了點,即便最後隻有過程,兩人也沒能在一起,可總歸是遇見過,享受過程總比糾結結果讓人更快樂。

嚴格來說,這不是一次單純的婚姻出軌,這是弗朗西絲卡對她平淡乏味人生的一種反抗,反抗過了但卻未能走向背叛,反而選擇犧牲愛情來成全家庭。

奧斯卡金像獎豆瓣8.7分《廊橋遺夢》:在說婚外戀?其實三觀很正

小說裡弗蘭西絲卡的兩個孩子,兒子邁克剛在第二段婚姻中安頓下來,二女兒卡羅琳還在第一段婚姻裡掙紮,都戲虐諷刺的道出了當今愛情婚姻的随意與無奈,也映出了和當年他們母親幾乎相同的境遇,掙紮與安頓。

這部作品不能止步于表達愛情,它表達的要更多些其它的東西,有無奈、責任、勇氣和妥協……

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并不一定要得到她。愛,是懂得,懂她的處境和難處。愛,是尊重,尊重她的選擇和堅守。愛,是克制,克制沖動的欲望,堅守責任的底線。喜歡是放縱,而愛是克制。在對的時間,愛上對的人是幸福。在錯的時間,愛上對的人是遺憾。我們都知道,如果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遠走高飛,兩人的愛情不一定會有完美的結果,與其負罪地去過一生,倒不如在心底深處默默懷念。

得不到的往往是最好的,而遺憾總是和我們的人生相伴。

生命總是有遺憾的,可回首往事,我們會發現,那些遺憾早已在風雨飄搖中變得美好,像一杯歲月陳釀的老酒,越發厚重醇香。

有時,得到的未必就是完美的。失去的,卻總是讓人念念不忘。這世間,有一種愛,在婚姻之外。真愛,是一生的遺憾。責任,是一生的堅守。

『作者簡介』希雅,95後山西人,作家,《不如風雅過生活》作者。寫作教練,讀書部落客,自律達人。

2021年我開啟了自律成長五件套:

【早】每天4:30早起

【冥】每月冥想26天【讀】每年讀書150本+

【寫】每年寫作150篇+

【跑】每年跑步1000KM+

使命:幫助10000人通過閱讀改變人生!歡迎你與我連結,一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