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方慣用的美式認知戰 可以改寫作戰劇本 左右戰局戰勢

作者:武器知識

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戰略家約翰·博伊德在克勞塞維茨的《戰争論》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OODA”(觀察-判斷-決策-行動)理論,強調人類沖突“精神戰”的基本内涵,是制造、利用和放大敵方個體或群體的焦慮、猜疑、恐懼心理,在其内部營造不安全、不确定、不信任的政治氛圍,進而有效削弱、破壞、瓦解對手戰争意志,緻使其全面崩潰。

西方慣用的美式認知戰 可以改寫作戰劇本 左右戰局戰勢

2017年9月,美空軍前參謀長大衛·古德芬首次提出軍事“認知戰”概念,強調“戰争形态正由消耗戰向認知戰方向轉變”。在AI、大資料和社交媒體廣泛運用的軍事語境下,使得“平戰模糊、兵民一體、内外關聯、全域融合”的“混合戰争”被賦予了更多認知作戰空間。

美式認知作戰的攻防重點是通過有效控制戰争軍事資訊的流質、流量、流向和流速,實作實體域、資訊域和認知域的無縫融合與一體關聯,為己方創造出多重複合可供快速優先執行的作戰設計,将敵方置于混亂、低效、盲動、癱瘓、崩潰的劣勢境地,實作戰争實體和心理上的優勢。

認知作戰和不對稱作戰結合在一起,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以小搏大的戰争效果。以人工智能、5G技術和無人機作戰高新軍事技術群為依托,攻擊敵方戰略攻防體系弱點,結合輿論戰、心理戰、網絡戰等軟殺傷手段,利用敵軍、政、民關系的反戰、怯戰、價值分化等心理縫隙和政治裂痕,通過反複的有目的性的資訊轟炸,将敵方置于巨大的戰争成本或作戰風險之中,有效破壞對手作戰企圖與路徑,進而在政治上、民意上讓敵人處于難以堅持或停戰、投降的地位。

西方慣用的美式認知戰 可以改寫作戰劇本 左右戰局戰勢

在烏克蘭對俄抗戰中,美國和北約沒有出兵,但美式認知戰卻無處不在。下面舉幾個例子。

一語成名的元首認知

2月26日澤連斯基的一句“戰鬥就在這裡。我需要的是彈藥,而不是搭車”使其一語成名。澤連斯基并不是高水準的軍事家,但絕對是成熟最快的政治家,幾乎每隔一小時一則推文,與各國領袖和世界互動,在戰火紛飛中的數次感動世界的演講,在俄追殺的危險中與各國記者面會,于戰地中和烏軍将領士兵喝咖啡等等,社交媒體網絡和澤連斯基不懂政治臨危不懼的素人氣質塑造出了一個英雄元首形象,戰前,其支援率僅為20%,戰争中飙升到90%。

揚烏貶俄的士氣認知

同情弱者、選邊被侵略者是人類的共情。美式認知作戰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社交媒體和全球輿論幾乎不間歇地聚焦烏軍與群眾如何暖心對待俄戰俘虜,如《紐約郵報》《每日郵報》報導俄羅斯迷路士兵被烏群眾遞茶遞食品,和母親視訊通話秒落淚。俄投降首領發表忏悔視訊講話。成建制的俄軍陣營集體投降視屏。俄士兵揭露自己被軍官騙上戰場的畫面。俄軍坦克被烏群眾攔截圍堵畫面。

西方慣用的美式認知戰 可以改寫作戰劇本 左右戰局戰勢

但是網絡上幾乎很少見到烏軍士氣不振或投降的畫面,蛇島13人陣亡盡管後來被證明是假資訊,但似乎并沒有成為烏軍的負面消息,很快就消失了。唯一的一個就是參加談判的烏官員基列耶夫因叛國罪被烏安全人員射殺的場面,這同樣沒有打擊烏軍陣營士氣,反而證明烏方反間諜素有成效。

以小搏大的戰術認知

這樣的畫面比比皆是,幾乎都是俄軍補給不足、軍糧匮乏、彈盡糧絕、行動緩慢的案例,俄軍基輔外60裡坦克陣仗欲成冷凝活動棺材。烏方小分隊、特種兵單兵射毀裝甲車、坦克、蘇制飛機,無人機炸毀俄坦克,烏國海軍在黑海戰略港市敖德薩擊沉俄羅斯黑海艦隊22160型畢可夫号巡邏艦等等。3月7日晚,澤連斯基現身基輔的辦公室發表了9分鐘的講話,聲稱“不懼怕”,至今他仍然活着,暗示俄軍暗算行動不成功。

另外,俄軍大量軍備被烏軍俘獲,AK-47M突擊步槍、RPG-7 火箭榴炮等。獨立研究員歐布蘇拉從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州州長維塔利‧金辦公室的公開照片,發現有一把擄獲的AK-12在房間角落,另一張照片中,烏克蘭國防情報局局長凱裡洛‧布達諾夫準将也同樣在辦公室裡放了一把AK-12,AK-12在俄羅斯于2018年剛服役。另外,布達諾夫身後還挂上一幅貓頭鷹逮住蝙蝠的畫作,烏克蘭軍事情報局的徽記是貓頭鷹抓着寶劍,而俄羅斯“格魯烏”特種部隊是以蝙蝠作為象征,這幅畫寓意和表達的認知作戰顯而易見。

西方慣用的美式認知戰 可以改寫作戰劇本 左右戰局戰勢

烏軍的負面消息在網路中幾乎見不到,沒有軍事設施被摧毀、機場被轟炸、重型裝備遭偷襲的場景,更沒有彈盡糧絕、舉手投降的畫面。這不是說烏軍沒有傷亡損失,而是認知作戰有效地控制了這些資訊。澤連斯基一再喊話設立禁飛區和要戰機支援,說明烏方空中力量遭到了俄的大規模摧毀。

同仇敵忾的反戰抗戰認知

幾乎全世界各國都出現了反戰遊行。網路上大量出現俄羅斯群眾的反戰抗議,警察毆打抗議婦女,一位70歲的老婦挂着反戰展闆被警察強制架走。烏境内的反戰宣傳就像雪花一樣飄落媒體各個角落。日前,一個六十多歲的烏特種部隊軍人在視訊中說,為了保衛子孫的家園也要拿起槍,不想再回到蘇聯。另一則視訊是3名持槍俄士兵進入烏居民院落中,被烏克蘭老人趕走。

烏克蘭全民皆兵不但沒有成為烏政府的道德污點,反而成了烏克蘭民族同仇敵忾的正氣象征。基輔市長原重量級拳擊冠軍維塔利‧克利欽科兄弟倆在接受《早安英國》采訪時表示,烏克蘭已經在打一場“血腥的戰争”,他沒有“其它選擇”。

西方慣用的美式認知戰 可以改寫作戰劇本 左右戰局戰勢

烏克蘭前總統波洛申科也挺身而出,拿着AK-47突擊步槍現身在基輔街頭。一位烏女議員在家中拿槍亮相,另一個流傳的圖檔是一個未成年的烏少女坐在窗洞上,懷裡抱着機槍,口裡嚼着口香糖。戰争讓女人和兒童走開,烏全民上陣,卻得到了世界的同情,一方面說明大部分烏克蘭人的确不願與俄羅斯走近,另一方面,說明美式的認知作戰的确厲害。

普京似乎開戰兩周後才意識到認知作戰的必要性。日前,哈爾科夫上演俄羅斯士兵向軍民溫馨送暖送物資,視訊中特意把俄羅斯國防部的門排号特寫搖拍,還特意拍了居民的門牌号。但俄羅斯的網軍在這次戰争中似乎沒什麼戰功,反遭匿名者黑客攻擊。

譴責戰争殘酷的道德認知

國際媒體上少見烏軍的傷亡報導,個别案例不是用來形容戰争的殘酷,而是加強侵略造成的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親的悲情戲份。大量的畫面則是俄軍軍事行動對居民造成的傷害,戰争一開始,基輔居民就拍到了一段俄坦克狂碾市民轎車的殘酷畫面放到網上,引起全世界的憤慨。

哈爾科夫、基輔居民大樓被戰火燒焦,無數人無家可歸,250萬難民向邊境擴散。一名烏克蘭兒童獨自走在逃難的路上,禁不住失聲哭了起來,畫面讓人心碎。3月9日,俄羅斯在馬裡烏波爾停火的承諾轟炸馬裡烏波爾市一座醫院,視訊中多名孕婦被炸傷躺在擔架上,戰争的殘酷讓世界憤然。

西方慣用的美式認知戰 可以改寫作戰劇本 左右戰局戰勢

西方媒體和美軍展開的認知作戰還展現在全球對烏克蘭的軍援上,如數萬國際軍團馳援烏軍、加拿大著名神級狙擊手瓦力抵達烏克蘭參戰,美國、英國、歐盟、德國、瑞典、芬蘭、法國、比利時、荷蘭、捷克、加拿大、丹麥、羅馬利亞、葡萄牙、克羅地亞、斯諾文尼亞、挪威、意大利等國均已或宣布對烏克蘭進行軍事援助。另外,美國和歐盟針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在媒體上也具有海量式資訊。

認知作戰不是說是在搞假消息,而是作戰的主體有效系統地釋放了優勢于敵方的各類要害資訊,進而造成實體戰争達不到的作戰效果,甚至改寫作戰劇本,左右了戰局戰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