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充電市場,迎來一個隐形龍頭

作 者:古原

來 源:正和島

新能源産業已經成為全球風口。在這個領域中,全世界能看到的突出創新,基本上聚焦在中美兩國。新能源作為全球碳中和政策催生的産業,要想快速崛起,必然需要依托超大規模市場,才有發展的可能,全世界隻有中美兩國不但具備足夠大的市場,同時還擁有着足夠多支援在新能源領域創新的科技人才。

在中國,新能源的各個細分賽道,都有了不錯的領頭羊,比如電池領域的“甯王”、整車電池生産一體商比亞迪,高端電動車品牌蔚來等,近來一些更加細分的賽道也出現了一些黑馬。

今天,我們也采訪到一位跨界殺入新能源領域的優秀企業家。

這位企業家就是易能時代的董事長蘇昕,他帶着他的團隊剛剛推出一款行業颠覆性的産品,而這家公司居然是一個剛剛殺入新能源領域的新兵。

新能源充電市場,迎來一個隐形龍頭

易能時代董事長蘇昕

新兵殺入市場,居然做出這種級别的創新,這讓我們非常好奇。

01、進軍充電子產品市場

易能時代進軍的是一個新能源領域的細分賽道,就是充電子產品。

充電子產品是充電樁的核心部件,也是決定充電效率、穩定性和充電營運商利潤的關鍵部件。

客觀地說,現在的充電營運商的日子并不好過。價格惡性競争、營運利潤低、投入成本高、營運周期長、裝置損壞率高,這些問題都是充電營運市場當下的現狀。

筆者對易能時代選擇在這樣的時機進入這個市場其實是充滿了困惑的。一個企業家對市場的判斷和分析,是最為重要的決策,要不要進入、什麼時候進入、以什麼樣的産品進入,這個關鍵決策要是做錯了,那對企業來說,就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蘇昕認為,當下充電營運市場的混亂是一個短期現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當下充電營運市場的主要客戶群是營運車輛,營運電動車主是價格高度敏感型客戶,相對于便利性和高效率,他們更多的是選擇低價格。

而家用電動車的數量還不夠多,還沒有出現外溢效應。中國有大量的家用車根本沒有固定車位,當家用電動車數量逐漸增多時,選擇在充電站充電,就會變成一個必然的選擇,而這個拐點,即将要到來。

未來的充電營運商他們的主要客戶群将從營運車輛轉變為家用車輛,這時,如何為家用電動車主提供高效率、高品質的服務,就是充電營運商的下一個戰場了。

從全球來看,日本東京和英國都已宣布在2030年禁止燃油車的銷售,法國、以色列、西班牙等國家紛紛宣布計劃在2030-2040年之間逐漸淘汰燃油車。

碳中和目标倒逼下的電動車全球崛起,已是大勢所趨,家用電動車銷售在未來數年會出現指數型增長的局面。

而充電是電動車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全世界各國要達成禁售燃油車的時間目标,那就一定要大規模建設充電基礎設施。

我認為,現在進入這個市場,就是最好的時機點。

02、行業颠覆性的産品是什麼?

充電子產品是易能時代進軍新能源領域的核心産品,據筆者了解,這個領域已經有不少大型的供應商,并且行業集中度還不低,易能時代的産品到底有什麼性能,居然能宣稱是一款行業颠覆性的産品?

蘇昕告訴我,充電子產品最大的産品痛點之一就是電損高,“我們是面向充電營運商的需求開發的這款産品,為使用者創造的最大的價值之一,就是降低電損”。

傳統的充電子產品,充電效率在90%-94%左右,這意味着它有6%-10%的電損,不要小看這個電損,一根充電樁如果滿負荷運作,一年的電損量就高達數萬元。

而易能時代的充電子產品,可以将充電效率提升到99%以上,将電損控制在1%以内。

新能源充電市場,迎來一個隐形龍頭

一根超充樁480kw,工作時間10小時,如果使用易能時代的充電子產品,就意味着一天比目前的子產品節省280度電,相當于單樁每天多賺200元錢,全年多6-7萬元利潤,2-3年以内省出來的錢已經可以賺回超充樁的硬體投入。

這意味着原本4-5年的投資回收周期,在易能時代産品的加持下,可能縮短至2-3年。

這就能有效地改變現在充電營運商投資周期長的問題,也能讓充電營運市場進入到一個良好的商業生态中去。

除了這個關鍵創新,易能時代的充電子產品還具備有更高功率、更高功率密度的特點,體積更小但效率更高,這就可以提升空間的使用率,對于在城市中建設充電站的企業來說,這意味着更小的面積可以容納更多的充電樁,進而提升營運商的整體産出。

同時,産品的可靠性和體驗性,也比傳統的充電子產品有了巨大的提升。

比如,運用了獨一無二的軟開關技術,使開關損耗率變得更低,可控風冷技術,使充電樁的營運噪音更低,納秒級的短路保護,提升充電樁的使用壽命。

新能源充電市場,迎來一個隐形龍頭

總而言之,這些技術創新全部圍繞着一個目的,那就是如何讓充電營運商節省費用、提高效率、增加單台裝置的産出能力,讓充電營運商的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

03、成本效益才是重點

科技創新,不僅僅是擁有比傳統産品更好的性能,更重要是成本效益。高性能的産品如果價格昂貴,對于充電營運商來說,就意味着一次性更高的投入。作為企業,計算的永遠是投入産出比,而不僅僅是看技術的先進與否。

筆者向蘇董事長抛出了這個問題,但答案令我非常意外。

蘇昕說,我們的定價政策是和現有市場的産品保持同樣的價位,也就是說,我們能做到99%的充電效率,但我們與那些90%多一點的充電子產品,将在一個價位上進行競争。

“一般來說,傳統的定價模式是,我們這種品質的産品,定價政策應該是傳統産品的2-3倍,因為我們給客戶帶來的收益是清晰且明确的,但易能時代的目标是迅速占領市場,面對即将井噴的新能源市場,我們沒有時間慢慢等待和培育,我們需要的是迅速獲得市場佔有率。

易能時代的目标并不隻是中國市場,而是一個世界性的市場,我們需要高速成長,這就是我們推出行業颠覆性的産品的同時,還采取低價進入市場政策的根本原因。

同時,我們也認為,隻有高質低價,才是真正為客戶帶來價值。

我們在這款産品技術研發完成後,還将全力在供應鍊創新上進行深耕。現在公司的營運已從産品技術研發全面轉向供應鍊創新優化,并引進了數位專職從事供應鍊創新的資深高管。

供應鍊創新,是降低産品成本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就是說,我們會持續降低成本,對于充電營運商來說,我們每一次成本的創新,就意味着他們采購成本的降低。”

而隻有這種創新,才能構成企業的核心競争力,形成長久的市場護城河。

04、跨界團隊緣何颠覆行業?

易能時代這支團隊,核心成員全部出自華中科技大學,但在3年前,他們并未涉足新能源領域的硬體開發,主要的團隊成員是從事電信裝置和軍工裝置的硬體研發的。

然而,僅僅3年時間,易能時代就拿出一個讓全行業都驚歎的産品出來,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蘇昕說,跨界發展,的确不容易。但跨界發展,并不是就沒有優勢。

其他的很多業内的研發者,在充電效率這一個領域,往往将研發目标定在提升1%、2%這個水準,雖然這個名額也是非常不錯的名額,能幫助營運商節省不少費用。

但我們作為跨界團隊,如果不能夠有突破性的技術創新,是根本無法在這個行業立足的。

是以,在制定技術名額時,我們首先就是提出一個大膽的目标,就是達到99%的充電效率,在這個名額下再來研究技術路徑和開發的可能性。

那這時我們發現就是現有的技術路徑根本不可能達成這一目标,隻能另辟蹊徑,這就使得我們在研發充電子產品時的技術路徑與現有産品完全不同。

我們承認,這裡有運氣的因素,但也與跨界研發有很重要的關聯。

跨界研發的優勢就是往往不會被傳統技術路徑束縛,雖然失敗的可能性也高,但如果成功,就有可能做出颠覆性的産品,不得不說,我們運氣不錯。

05、硬體産品的核心是品質

作為一款硬體産品,還是充電樁的核心部件,除了研發外,更重要的是批量生産時的品質管控,無數家創新型的企業也許能把産品原型做出來,但在批量生産時,往往因為品質管控的問題,導緻無法獲得市場的認同,那易能時代怎麼面對這個問題?

新能源充電市場,迎來一個隐形龍頭

蘇昕說,我們在産品研發完成後,團隊内部曾經有幾個重要的争論。

第一,就是我們要不要生産充電樁,我們已經将充電樁裡最重要的東西做出來了,為什麼不能直接生産充電樁呢?

經過辯論和思考,我們認為我們不能進入這個領域,原因是,充電樁不僅僅是生産産品的事,還是一個要面對無數客戶進行精細服務的領域,我們的目标是持續提升充電子產品的技術性能和降低其成本,這是我們的核心競争力,我們需要的是與下遊廠商緊密合作,為他們賦能。

同時我們還有着近十年的智能硬體研發、數字技術和資料營運成熟經驗,我們将這些經驗賦能給充電樁廠商,讓他們擁有更加強大的競争力,隻有這樣的分工,才能讓效率更高,如果我們什麼錢都想賺,那就有可能什麼都賺不到。

第二個争論,就是關于要不要自建工廠。

和第一個争論後的思考一樣,我們最後也決定不自建生産,而是将生産委托給全球最好的硬體代工廠——富士康,對于品控、高效生産、供應鍊整合,行業内沒有誰比富士康更厲害。

那我們為什麼要自己去生産呢?難道我們對自己搞生産管理的信心強過富士康嗎?難道我們對生産品控的管理能力能強過富士康嗎?

既然沒有這個信心,那将利潤讓給富士康,讓他來進行生産,我們持續将能力聚焦在供應鍊創新上就可以了。

當我們的整個團隊聚焦在創新研發上時,我們的品質反而是最有保證的,因為每一個環節都是交給了最專業的人,表面上看毛利減少了,有些錢沒有賺到,但長遠來看,隻有融入到産業生态中去,做裡面不可替代的一個角色,才是易能時代在新能源市場做大做強的關鍵。

06、采訪後記

易能時代的蘇董事長,是一名80後,是典型的中國新一代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家,談吐穩健、邏輯無比清晰,目标高遠,非常讓人欽佩。

據悉,易能時代已獲得多輪融資,最新一輪的融資額高達2.5億元。此輪融資由正東投資集團領投,原有老股東追投增持。看來,資本市場高度看好易能時代這匹新時代的黑馬。易能時代的首場新品釋出會也在3月13日在廣州順利舉行。

而給筆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易能時代這種跨界創新的勇氣和思路,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企業家精神。

企業總是面對巨大的不确定性,而企業家的職責,就是面向這種不确定性,作出甚于商業邏輯的判斷和決策,這種決策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祝福蘇總,祝福易能時代,希望他們不僅僅是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黑馬,更希望他們未來能成為全球新能源供應鍊上的重要一環。

同時也希望有越來越多蘇總這樣的年輕企業家,用創新的思維、敢于颠覆的勇氣,帶動整個中國的科技創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