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嫂行業火爆背後:從業人員魚龍混雜,行業待規範

月薪兩三萬的“金牌”月嫂供不應求,預約往往需要提前至少半年以上。去年,張女士提前7個月選擇了最進階别的月嫂,42天費用額高達35000元,“可這位頂級月嫂才接手寶寶13天,卻接二連三讓寶寶受罪,這讓我一個剛經曆生産的母親傷心欲絕,對我的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

月嫂行業火爆背後:從業人員魚龍混雜,行業待規範

随着市場需求的提升,母嬰護理行業的薪資也水漲船高。據央視财經報道,擁有較高學曆且年輕的育兒嫂、月嫂,這幾年的需求不斷增多,薪酬也不斷上漲。月嫂和育兒嫂月平均工資分别在15000元和7000元左右。高價月嫂的背後是專業人才的缺口。商務部資料顯示,大陸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已達3000萬人,約有90%的人員來自農村地區。雖然數量規模每年都在增長,但缺口仍然巨大。艾媒咨詢推測,行業人員缺口約有3000萬人,呈現嚴重的供不應求狀态。

目前,母嬰護理處在一個供需不平衡的階段,有着巨大市場發展的潛力,亟需更細緻的管理。這個照顧兩大脆弱群體的職業,目前現狀是怎樣的?

“金牌月嫂”的含金量堪憂

财經網科技咨詢網際網路家政公司月嫂服務費用,發現月嫂的級别越高,工資也就越高。市場上月嫂因級别不同,月薪從9000元到30000元不等。不少月薪兩三萬的“金牌”月嫂供不應求,預約往往需要提前至少半年以上。

月嫂行業火爆背後:從業人員魚龍混雜,行業待規範

去年,張女士在某網際網路家政平台上購買了最高價位的月嫂服務,42天服務高達35000元。她表示,“初為人父母,自然是想給孩子最好的,是以我們提前7個月就毫不猶豫選了頭等艙plus(最進階别)月嫂。”

據該平台宣傳,這位月嫂有帶過100多個孩子的經驗。然而,這位“金牌月嫂”接手嬰兒13天後,嬰兒卻接二連三出現病狀,最終因重症被兒研所收住院。

據張女士描述,去年6月初,在孩子出生十多天時臍帶脫落。起初孩子肚臍滲出淡黃色液體,對于此種情況,該月嫂解釋這是正常的現象。對于第二天早上孩子體溫的升高,月嫂同樣不以為意,“這是孩子鬧的,抱了一晚上抱的。”同時這位月嫂報給公司的資料仍是正常體溫37度,而不是孩子的真實體溫,38.5度。

張女士表示,“當時看情況不對,我們趕緊送孩子去醫院。當時醫生明确告知孩子發燒是因護理不到位而造成臍部感染。孩子住院當天晚上,月嫂親口承認,孩子體重下降是其沒做好造成的,孩子肚臍脫落導緻發炎住院也屬于她的失職。”

張女士認為,這位标榜帶過100個孩子的“金牌月嫂”的實際能力,和平台描述不符,還沒有帶過十個孩子的阿姨經驗豐富。“帶100個孩子,需要十年的時間從事這個行業,但是她連孩子的饑餓信号都看不出來。”

據張女士透露,這位頂級月嫂還曾說過,“給他們教育訓練的都是一幫小丫頭,甚至自己都沒生過孩子,懂什麼,還給我們教育訓練,都是走過場而已,誰當真跟他們學啊。”

被割韭菜的月嫂、保姆

像上述含金量并不高的“金牌月嫂”是如何被培養出來的?

曾經在網際網路家政服務平台做過客服人員的王玲告訴我們:“公司不僅割客戶的韭菜,同時還割這些阿姨的韭菜。交幾百塊錢,證件就出來了,有些阿姨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利索,便被平台推薦到使用者家裡去服務。”

在進入某家政服務平台前,來自湖北的徐阿姨便拿到了進階育嬰師資格證書。徐阿姨進入該平台後發現,有證書的月嫂可以立馬安排工作,沒有證書的話,教育訓練十幾天後會拿到公司頒發的資格證書。

徐阿姨交了498元的教育訓練費和300元的押金後,沒有接受任何教育訓練,便被推薦到使用者家中進行工作。

當徐阿姨和使用者發生沖突時,徐阿姨希望平台能提供幫助,然而平台這時候卻拿出合同,聲稱平台是中介方,真正存在雇傭關系的是使用者和月嫂,并讓月嫂自行解決和顧客的沖突。最後,徐阿姨沒有接受平台任何教育訓練,平台也沒有退還她教育訓練費。

更嚴重的事情發生在田阿姨身上,在前往廈門打工前,田阿姨從未從事過任何保姆相關工作。來廈門後,未經教育訓練,她就被平台包裝成富有經驗的保姆形象,被派往孫先生家裡照顧六歲的小孩。

孫先生提到,在前期篩選保姆的環節,其實一開始看中了另一位保姆,但公司評價保姆田阿姨:“工作經驗豐富有條理,整體素質較高,在公司教育訓練中表現優異,基礎理論知識紮實。”他才與田阿姨正式簽約。

據孫先生描述,在保姆入職的十幾天後,保姆田阿姨帶着孩子到附近的地下商場,在保姆逛鞋店時,孩子在商場内走失。這件事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心理陰影,狀态一直不好。事後,保姆田阿姨也承認家公司客服教唆保姆資料造假。

據當時的錄音顯示,田阿姨表示:“當時寫履歷也是他們叫我們寫的,本來我們沒有經過教育訓練,也沒有做過(保姆),他們就要我們寫一年兩年,這樣比較好找工作。我們交了錢,也沒給我們教育訓練,就是手機上教育訓練一下,也沒有叫我們考試。考不過關沒事,我們幫你們考,包你們考試過關。”

國家标準是什麼?“金牌”月嫂認定不能平台說了算

早在2016年,國家标準委釋出的《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品質規範》就正式實施。規定月嫂年齡應為18歲到55歲,具有國中以上教育程度的女性,具備與等級相适應的服務技能等。護理服務品質标準将母嬰生活護理服務分為一、二、三、四、五星級和金牌級共六級,其中一星級為最低等級,金牌級為最高等級。

注意,此“金牌”非彼“金牌”。按照上述規範檔案,金牌級月嫂的資格認證,注明“取得進階家政服務員資格證書、進階育嬰師資格證書和營養配餐師資格證書。經評定合格後可由五星級晉升為金牌級母嬰生活護理員。”

育嬰師職業資格證是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證,育嬰人員劃分為3個等級,即育嬰員(國家職業資格五級)、育嬰師(國家職業資格四級)、進階育嬰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

據央視報道,公司對月嫂級别的認證随意性較大。月嫂高女士介紹,月嫂一般分為初級、中級、進階,也有金牌月嫂,有的進階月嫂會持有母嬰護理師證書或育嬰師資格證。月嫂的級别越高,工資也就越高。市場上月嫂因級别不同,月薪從10000元到30000元不等。而有關“金牌月嫂”的評定标準,大部分家政公司主要是根據月嫂本人所帶過的嬰兒數目、從業時間長短等,來評定月嫂級别,這就意味着其“認證随意性較大”。

高女士說,根據月嫂本人所帶過的嬰兒數目來判定一位月嫂的經驗的辦法,其實不可取。有的月嫂因為服務品質不過關而被提前辭退,也算帶過一個孩子。如果一位月嫂被辭退了三五次,那她的“經驗”也很“豐富”了。

在黑貓投訴,有三百多條投訴資訊,涉及好孕媽媽、愛瑪幸福母嬰服務中心、天鵝到家、傻大姐家政等多家網際網路母嬰。

2021年涉及到“保姆”和“月嫂”的投訴事件總計510條,其中與天鵝到家相關的有351件,占比近70%,被投訴量前三名還有好孕媽媽、e城e家。

投訴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平台虛假宣傳,無法提供承諾服務”,“中介費收取不合理,退款退費難”,“保姆素質堪憂,服務品質低”。

由此可見,“不合格月嫂、育兒嫂”,“母嬰家政服務機構、平台管理不到位”等行業亂象讓很多家庭深受其害。媽媽和新生兒需要的是高品質母嬰家政服務,以及配套的嚴格監管機制,這些都有待完善。

“随着二胎和三胎的放開,家庭對月嫂和育兒嫂的需求量也直線上升,有約50%的城市居民對母嬰家政服務有需求,”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母嬰委主任趙惠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應當盡快完善月嫂、育兒嫂行業管理辦法,制定具體實施細則,明确月嫂服務行業管理的職能部門、職責分工、審批程式和工作責任。

2021年8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提出聚焦産業轉型更新和消費更新需要,充分釋放服務業就業容量大的優勢。由于目前服務業的技能教育訓練方面,勞動者的技能水準與崗位需求不夠比對,技能教育訓練水準和标準參差不齊,從業人員流動大,導緻在服務業領域“就業難”與“招工難”的現象并存普遍存在。

“這個行業太缺乏監管,中介故意哄擡價格,幫助阿姨履歷和體檢造假,造成行業水漲船高,買單的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受害者張女士說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