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兩會:科學城這個綠色循環項目,讓垃圾資源化使用率達100%

作者:重慶高新區

這幾天,科學城白市驿鎮海龍村居民梅勇得知村裡竟然有家研發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環保公司,因沒聞到過垃圾處理散發的臭氣,也沒瞧見過濃煙,這讓他有點不敢相信村裡的垃圾就這樣原地“蒸發”了。

變化源于2021年10月,

白市驿鎮海龍村啟動

以該村為試點基地的

海龍資源綠色循環利用項目。

随着城市的迅速發展,

海龍村每日産生農村

生活垃圾就有20多噸。

按規定,

這些垃圾得從鄉鎮送到城區,

再統一轉運,很不友善。

壓力面前,

海龍村轉變思路,

實作成渝兩地在環保産業領域的“牽手”,

成都制造技術與重慶核心技術“合璧”,

兩地協同,共同研發生活垃圾處理裝置技術。

兩地協同,垃圾處理有了新方式

2021年7月,重慶海龍合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龍合華)在白市驿鎮落戶,也同時帶來了熱解氣化處理技術——通過某種航空技術的多次更新改造,有效提升了熱解氣化爐的排放标準和工作效率,這意味着垃圾處理技術在助力實作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目标上又有新突破。

聚焦兩會:科學城這個綠色循環項目,讓垃圾資源化使用率達100%

▲海龍合華技術人員示範裝置操作 白市驿鎮 供圖

熱解氣化處理技術由海龍合華自主研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前期已獲得國内多個以垃圾處理為基礎的國家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據了解,海龍合華是成都合華環保裝置有限公司、重慶海龍土地整治有限公司、重慶錦賜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組建的高科技企業,在重慶白市驿鎮籌備興建5000平方米的廠房,集聚了國内多個科研專家和研發團隊。

通過自主研發,海龍合華改變已有垃圾處理方式,實作了垃圾先熱解氣化、後富氧燃燒的二段式處理工藝,使得垃圾完全燃燒,處理後的殘渣熱灼減率和浸出毒性低于國家标準,自然聞不到“味”。

海龍合華聯合人創始人楊平說道:“垃圾燃燒後所産生的氣體将通過二燃燒室進行高溫充分‘燃燒’,由于一燃燒室内氧氣過量系數較小,‘熱解氣化技術’法所産生的有害物質比直接焚燒法少,特别是針對二噁英的控制效果非常好。有利于煙氣淨化,即便是在工廠内也看不到煙霧和聞到垃圾處理時散發出來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熱解氣化處理裝置因有其獨特的溫度調節控制系統,在使用過程中不再需要添加任何輔助燃料、也不外排廢水且能耗低,日用電費用僅在150元左右。

科研攻關,探索節能減排新路徑

在海龍合華标準化工廠中的房間内,有兩台閃爍着紅燈的中控平台,“顯示”着垃圾變“氣體”的每一步處理過程。

“熱解氣化爐是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進行,溫度高達850-1100℃,且煙氣停留時間超過2秒,可迅速分解二噁英類物質,進而減少垃圾處理後所排放的飛灰内的重金屬、二噁英等有害物質含量,減輕對環境的二次污染。”楊平繼續說道,此外,垃圾處理後所産生的高溫可轉換化成熱能使用。

聚焦兩會:科學城這個綠色循環項目,讓垃圾資源化使用率達100%

▲技術人員檢查脫硝脫酸系統罐體 白市驿鎮 供圖

據介紹,海龍村現有一條生産線,處理能力約30—50噸/天,可以滿足海龍村和白市驿鎮生活垃圾的處理量,垃圾熱解氣化後産生的熱能可供周邊1000餘戶居民冬季供暖。

“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海龍合華現有專利16項,攻克了多項垃圾綜合利用的關鍵技術,其中多項成果國内領先。生活垃圾處理後的炭渣轉化成其它資源使用,進而實作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就地處理資源化;利用垃圾焚燒的熱能可轉化成蒸汽用于布草洗滌行業、生态種植、養殖等閉環經濟。”楊平說道。

聚焦兩會:科學城這個綠色循環項目,讓垃圾資源化使用率達100%

▲勞工正在出渣 白市驿鎮 供圖

2021年底,海龍資源綠色循環利用項目通過了重慶市生态環境局監測中心驗收。經環保監測結果顯示,二噁英名額監測結果平均值低于《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标準》(GB 18485-2014),達到0.012,低于國家限值為0.1,真正意義上減少環境污染,為科學城綠色低碳發展作出貢獻。

編輯:雷 鳴

責編:吳富強

校對:朱林國

通訊員:洪思思

版權聲明:除原創内容及特别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檔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内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長按關注西部(重慶)科學城

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

2022,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