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家就是刷手機 沉迷手機成了他們婚姻路上的攔路虎

作者:光明網

□ 長江日報記者田巧萍 通訊員丁莉 韓婧

究竟是什麼影響了現代人的婚姻,以至于走向離婚?對此,長江日報記者近段時間采訪了多位金牌家事調解員。在武漢,家事調解員已有近萬名,縱向分布在社群、街道、區,橫向則分布在民政部門婚姻登記視窗、派出所、法院等。在她們接觸到的一個個案例中,沉迷手機已成為影響現代人婚姻的危險因素之一,被人們視作婚姻路上的“攔路虎”。此外,不如意的雞毛蒜皮日積月累得不到解決“銷蝕”着夫妻間的感情,父母等長輩對兒子、女兒小家庭的過度參與等也是夫妻離婚的重要因素。

■ 沉迷手機導緻夫妻離婚的占總數30%

“他完全不關心我,不管孩子不管家,回到家就是刷手機。”小方不是金牌家事調解員聶春燕接觸到的第一個因為丈夫刷手機而提出離婚的人。聶春燕是武昌區人民法院一名專職家事調解員。

小方告訴聶春燕,自己的家讓她有一種窒息感,感受不到溫暖,也看不到希望。由于孩子小,她每天下班回家後,要管孩子吃喝洗,要帶孩子睡覺。小方的丈夫小王下班回家後,就是吃飯、看手機、睡覺。且不說小王主動幫忙做家務,就是小方忙不過來時喊他搭把手,也叫不動他。夫妻倆是以幾乎無話可說。“這樣的家庭死氣沉沉,讓人受不了。”小方說。

聶春燕找來小王聊了聊。小王認為他的家庭很正常,自己對小方也沒二心。“我把自己的工資交給她,每天下班就回家,不在外面打牌、喝酒。”不過,他在手機上看看朋友圈、看看新聞、打打遊戲,“時間确實過得太快了”。

“那你能不能改變一下刷手機的習慣呢?”聶春燕看到這對将離婚起訴書交到法院的夫妻并沒有什麼原則性問題。如果小王改掉一些習慣,這個家庭還是可以維持下去的。

“我沒有問題,為什麼要改?”小王對婚姻和家庭的認知直接斷送了他的婚姻。聶春燕的調解方向也從幫助兩人維系婚姻轉向兩人離婚的财産分割、孩子歸誰的問題。她認為,對小方而言,這樣的婚姻品質不高,硬要維系下去對小方是不公平的。

金牌家事調解員曹紅玲把夫妻中任何一方在家沉迷手機而不履行家庭成員責任和義務的行為稱作“冷暴力”。“它與大打出手的家暴一樣,對家庭的傷害也足夠大。”

曹紅玲介紹,因為一方沉迷手機而導緻夫妻雙方缺少溝通、不分擔家務、不能彼此關心而導緻離婚的,已占離婚總數的30%。

在法院做離婚案的訴前調解時,曹紅玲還注意到另外一個手機移動支付帶來的問題——夫妻間的财産形成了事實上的分割。

“我們爺爺奶奶那輩人,用信封裝好工資,拿回家合在一起,用多少取多少;到了父母輩,一方會把工資卡交給當家理财的一方。這其實是夫妻共同經營婚姻家庭的物質表現。”曹紅玲說。

“現在發生了變化。”在曹紅玲調解時,一些鬧離婚的年輕夫婦會因為誰為這個家庭付出得多争吵。“家裡水電費是我交的。”“菜是我買的。”“我上周不是還買了一提卷紙嗎?”全部是細賬。但是,這些生活中必需的細小支出往往在不經意間成為當事人心中的“一根刺”。

夫妻雙方收入分開保管,生活中的日常開支分開支付,共同養家、經營家的概念從金錢上“瓦解”了。很多夫妻在離婚進行财産分割時,不知對方到底有多少存款。

一個人一個賬号的手機,是集交友、娛樂、理财等諸多功能于一體的強大平台,也成為夫妻生活中的“第三者”。對于手機,處理不好的夫妻最終走向婚姻破裂。

■ “沒有你賺錢養家,她怎麼能安心讀博呢”

“康老師,祝您節日快樂!很感謝您的幫助和指導,我們回到正軌了。這次危機給我上了深入心扉的一課,很幸運能遇到您。”3月8日一大早,65歲的康蘭英剛到辦公室就收到這條祝福短信。

康蘭英是洪山區婚姻家庭糾紛調解中心家事調解員,她的辦公室就在洪山區政務服務中心6樓婚姻登記處辦理離婚視窗的隔壁。她也是武漢市婦聯評出的首屆金牌家事調解員之一。

今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的早晨,謝先生和妻子李女士來辦理離婚手續,被正在大廳裡巡視的康蘭英發現。康蘭英認為自己可以對這對夫妻做一下調解工作,于是請他倆先到調解室談談。

一個多月過去了,謝先生和李女士按照康蘭英傳授的方法用心改善夫妻關系,一家人的生活重新走上正軌。

用康蘭英的話說,家事調解員就是做兩件事:發現可以挽回的婚姻就耐心細緻地做工作,讓這個家庭重回正軌;對于無法挽回的婚姻,就搭建一把梯子,讓離婚的雙方體面地下場。

康蘭英的調解對象有的是自己找到調解室來的,更多的是她在婚姻登記大廳裡發現的。那天,她在大廳裡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謝先生和李女士:丈夫一再向妻子表示不想離婚,卻又盡力配合決意離婚的妻子。

坐在他倆背後的康蘭英聽了個大概。她還看到妻子脖子上有新鮮的撓痕,兩人一定是在家裡剛鬧過。康蘭英心裡有數了——可以調解試試。她分别把兩人請進調解室,一個一個地了解情況。

謝先生和李女士是大學同學,畢業後結婚,女兒5歲半。謝先生早早工作養家;李女士一直在讀書,即将博士後出站。

李女士告訴康蘭英,她的丈夫平時很少在家,對家庭幫助不大,再加上愛喝酒,喝醉了就打她,酒醒後又保證不再打她,但下一次喝醉了還是打她。丈夫打得最嚴重的一次,李女士報了警。

康蘭英問:“一直這樣還是後來是這樣?”李女士說,她攻讀博士學位之後就這樣了。康蘭英明白了,這是一個典型的在學曆上“女高男低”的家庭。兩人原先的起點是一樣的,但是随着妻子學曆越來越高,原來的家庭平衡被打破了。

康蘭英問:“你是不是有時候說話不注意,比如說他沒用?”李女士承認自己說過這樣的話。

康蘭英随後把謝先生請進調解室。謝先生說得也很委屈:他大學畢業後就工作了,一直辛苦地賺錢養家,支援妻子讀書。現在,他覺得自己與妻子的差距越來越大。他想着就苦悶,開始喝酒,喝多了就無法控制自己打妻子。

“你們在家裡一直是平等的啊。沒有你賺錢養家,她怎麼能安心讀博呢?這就是你在家庭裡的價值和貢獻啊。”聽到康蘭英的這句話,謝先生有些吃驚。這是他和妻子從來沒想到過的問題。

康蘭英從第三方的角度幫這對夫妻看清了各自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倆的問題是雙方都隻看到了學曆,一個一直在往前走,另一個原地踏步,沖突越結越深。

解決沖突的關鍵是要讓他倆回到平等的地位上來。受到很大啟發的兩人表示,回去試着再過過。

康蘭英把謝先生單獨留了下來,向他“面授機宜”:“想喝酒了,想想今天你跟我說的話;平時多主動與妻子交流溝通,讓她感到你在意她、關心她;在結婚紀念日、妻子生日等特殊的日子裡,作為男子漢,你要對妻子有所表示,讓家裡的氣氛浪漫一點……”

在家事調解員眼裡,絕大多數鬧離婚的夫妻提到的原因都是生活瑣事,不如意的雞毛蒜皮日積月累得不到解決“銷蝕”着夫妻間的感情,磨滅了婚姻生活的希望。這個時候,幫助當事人找回并強化家庭生活中的溫情,幫助他們學會改變,往往成為家事調解員化解家庭沖突的一把鑰匙。

■ 父母的過度照顧最終擊垮他們的婚姻

獨生子女開始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時,有些父母并沒有從心理和行動上接受孩子成人了、成家了這一事實,而是像過去照顧兒子、女兒一樣照顧小家庭。這種照顧卻最終成為擊垮小夫妻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一天,一位婆婆和兒子、兒媳一起“鬧”到了家事調解員馬天紅的調解室。兒媳堅決要離婚,原因居然是婆婆連内衣都幫她洗。

很多武漢人對馬天紅這個名字很耳熟。馬天紅是江漢區司法局北湖街司法所“馬天紅調解工作室”負責人、北湖街綜合治理中心專職主任,也是武漢市婦聯評出的第二屆金牌家事調解員之一。這位曾獲“全國人民調解能手”榮譽稱号的調解員不僅在辦公室時做調解工作,還會到當事人家裡進行調解。

兒子、兒媳并沒有跟婆婆住在一起。婆婆每天會買好菜來到兒子家,洗衣、拖地、收拾房間。傍晚,兒子、兒媳回到家時,她端上熱氣騰騰的飯菜。兒子單身時,她就是這樣照顧兒子的。現在,她也這樣照顧兒子的小家庭,任勞任怨。

兒媳不領情:“媽,我們不累,衣服可以自己洗,飯也可以自己做。”兒媳委婉地提了幾次,婆婆并沒在意。直到兒媳提出要離婚:“媽連我的内衣也要洗,我還有沒有一點隐私?”

婆婆受到莫大的委屈:“我巴心巴肝地照顧你們,還錯了?”

馬天紅安撫好兒媳,直接做婆婆的工作:“他們是一個小家庭了,這個家裡不再是兒子一個人。他們的日子讓他們自己過,您回去過自己的日子。”

馬天紅勸走了轄區裡兩位這樣的婆婆,讓她們尊重小家庭,因為這個小家庭裡不僅有兒子,還有一個跟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兒媳。剛開始,婆媳相處時,其實是兩個陌生人相處。兩人都要有“邊界”,婆婆不能把與兒子相處的那一套照搬到兒子的小家庭裡。

聶春燕在一起離婚案的調解中,看着一位愛女心切的父親最後将女兒推向了離婚。

小陶和小陳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就結婚生子,小陶當了全職媽媽。老家在外地的小陳在武漢工作非常努力,升遷很快。有一次,小陶來到小陳的辦公室,看到他的抽屜裡有幹花和卡片,于是問他這些東西是誰送的。小陳說自己不記得幹花和卡片是怎麼來的了。小陶不信,牽着一個孩子、抱着一個孩子,鬧到小陳機關,讓小陳下不了台。于是,小陳開始借故不回家了。

陶父為了幫助女兒,也多次去小陳的機關找他的上司,請上司讓小陳回家。陶家父女的行為無疑給小陳的事業發展帶來了影響,小陳堅定地提出離婚。

“一般來講,男方提出離婚,挽回的可能性很小。”小陳起訴到法院後,剛開始,都是陶父替女兒來法院。聶春燕告訴陶父:“您讓您的女兒自己來跟我談。”坐在面前的小陶讓聶春燕心痛:一位知名大學的畢業生因為做全職媽媽,失去了自我。在與丈夫的争戰中,她又過分依賴父親。父親簡單粗暴地找女婿機關的上司,不僅沒有解決女兒、女婿的問題,反而起了反作用。

婆媳關系是人世間最複雜的關系之一,現在又添了翁婿關系。馬天紅和聶春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離婚案中,小夫妻因雙方家長問題而離婚的占總數的30%。

來源: 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