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個做競品分析的常犯的問題

作者:營運增長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以上的講解,我相信同學們對“競品分析”會有一個更為深入的認知,雖然大家較為清晰地知道了競品分析的概念、制作流程以及方法,但是在我實際工作中還會發現有同學在做競品分析時候經常出現以下10個問題。

一、要注重平時積累

競品分析有三個關鍵詞發現——分析——論證。發現指有敏銳的嗅覺多查查我推薦的第三方網站就可以獲得;分析隻要選對競品和分析的方法其實也不難;而論證就需要平時素材的積累了。

人的認知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接受一個不太熟悉的觀點時候,就好比你讓雕刻工刻一個馬的扶手,因為描述不清楚的問題,他可能會刻成一個驢的扶手。

我們在論證一個觀點最好就是舉例論證,這樣才能做到有理有據,是以要注重平時的素材積累,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做到觀點都有資料可以佐證避免假大空,不會出現低級錯誤。最好把競品分析當作一個産品來做,用産品思維(有邏輯性)做競品分析。

10個做競品分析的常犯的問題

二、不要定過大的目标

雖然我前面也提到了做競品分析的目标是想通過競品分析達到什麼目的就是精品分析的目标,也介紹了可以通過産品階段刨析出自己的産品目标,想了想,在這裡還是有必要再提及一下,因為這個問題在老鳥身上也是經常出現。

競品分析絕對不是說看到找不同,競品分析方法千千萬,無論是在分析前,還是在最後的競品報告産出,跟着目标走才能得出有價值的結論,最終做到産品設計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終極目标。

我又梳理了幾個常見的目标,同學們在明确産品目标之前還是要反向思考,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希望通過競品分析,獲得什麼?資訊or知識or行動方案?需要通過競品分析抄襲這個新功能嗎?不做行不行,為什麼?這些新功能會和産品的其他子產品有什麼聯系?等等。

現在網際網路公司的發展相當快,已經沒有那麼多時間讓我們做大而全的競品分析,對于初創公司來講,有可能做完競品分析公司都倒閉的尴尬局面。是以,小而精地分析、跟緊産品、業務的腳步才是企業需要的。

10個做競品分析的常犯的問題

三、厘清楚給誰看

厘清楚給誰看也是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很多時候都是設計上司要求做的,最好要問清楚最終呈現給誰看,因為同僚、上司、老闆的角度不同是以需要看的切入點就不同。比如

·老闆的角度:競品在行業中的影響力、目前行業的經營狀況如何、自己産品的發展方向怎麼樣,競争對手的經營狀況怎麼樣。

·團隊/上司的角度:競品的産品功能、互動設計、視覺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有沒有創新性的産品體驗點可以應用到産品疊代中去,決策是采納A方案啊,還是采納B方案或者是還有更好的C方案。

·自己/同僚的角度:為了更好地執行上司們定的目标,自己或者團隊内部協調的同時,需要用到什麼方法把任務完成好。

10個做競品分析的常犯的問題

四、注意好傳遞時間

競品分析并不是像設計師做的設計提案那種,一個方法需要多種方法供需求方選擇。但是競品分析注重的還是自己産品與競品之間的對比和自己對産品的看法和觀點,在這個階段的工作量很難被量化,是以自己最好提前和需求方溝通好競品分析的傳遞時間。

或者也可以使用我之前所說的“競品畫布——最小可行性方案”這個方法,比如,需求方問做一個競品分析需要多久?我的回答是7個工作日,前3天時間可以傳遞一個競品畫布的方法給需求方,确認其分析的方向是否是需求方所需要的,如果不通過,還有1天時間調整3天制作時間;如果需求方很滿意那剩下的4天可以專業在競品分析的廣度和深度上面下功夫,總之一句話具體的制作周長還需要根據各自的需求難度而決定。

五、判斷過于主觀産品廣度不夠

分析是一個嚴謹的過程,得有理有據讓人信服。在分析報告裡面,發現很多分析的資料沒有标明來源,可信度真的不高。設想如果是把這樣一份資料來源不明确的報告遞到一個企業決策者辦公桌上,他敢作出決策嗎?我看很懸。

是以在分析報告中,事實一定是嚴謹可信的,是市場上認可的,這樣通過分析得出來的觀點才會不帶有主觀臆測的。

六、注重産品深度&上下文邏輯

我們身為設計師追求好看是并沒有錯,但是一味地追求好看就片面,要明白好看的東西并不代表使用者體驗就一定好,而好看隻是使用者體驗的一部分。

制作時候需要競品分析制作者深入了解自己的産品,結合場景去做分析,仔細體驗,鑒别其産品的優勢和劣勢。發掘産品更多的差異化設計、亮點設計才能在衆多同類競品中脫穎而出。

正所謂,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在與競品進行比較階段的時候,并不是什麼情況下去模仿照搬,應該把關注點放到競品這麼做的背後原因。一個上層建築的高度和樣式必定由其底層地基決定,産品也是如此,雖然是一個簡單的功能,也可以從資料、産品定位、使用者群體、經營政策等層面,多注重自己産品與競品的對比,挖掘産品政策背後的原因,為後期疊代思考我們是否可以去優化做準備。

另外一點我想說的是注重邏輯,比如有些競品分析報告開篇就寫“app版本、釋出時間”

定睛一看感覺很專業,但是仔細一看也沒有橫向把app版本和釋出時間一一對照羅列出來,并不清楚單獨寫一個app版本、釋出時間沒有任何意義;更有甚者一會兒分析市場大環境,一會分析産品核心功能,看似面面俱到,但是分析的主線思路不清晰,缺乏邏輯關系,形式歸于表面。

10個做競品分析的常犯的問題

七、選擇最為合适的分析方法

很多同學做競品分析,先挑選3-5個競品,就圍繞使用者體驗要素(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架構層、表現層)對競品展開分析,我知道大家都是受了ajax之父jesse james garrett的經典之作《使用者體驗要素: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産品設計》的影響,我最開始入行的時候也是我的啟蒙書。

但是大家要清楚“由于産品不同、閱聽人使用者不同、産品階段不同、分析目标不同競品分析最終呈現的樣子就會不同,”如果大家都用這五層去寫的話,避免不了有套模闆的嫌疑。

這裡列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2015年時候網際網路很流行“網際網路+傳統行業”的創業概念,但網際網路+并不是适合所有行業,要認清自己産品适合“網際網路+傳統行業還是傳統行業+網際網路”,了解清楚自己産品的特長,清楚誰主導誰的,處于什麼産品階段後再做決策,不要跟着主流輿論裹挾,盲目做選擇。

最後,要清楚做競品分析時一定不要為了分析而分析,競品分析僅僅是一個認識自己産品的方法,通過适合競品的方法來審視自己産品最為重要。

除了我所講的通過适合競品的方法來審視自己産品之外,還有一點值得大家注意的就是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尤其是在ui設計當中,并不能保證設計方案是一直對的,隻能說在某一個産品階段或者應對某一個問題設計方案是最好的方案,更為精準的說法是設計方案沒有絕對的正确和錯誤,隻能說那個設計方案更合适目前這個需求。

10個做競品分析的常犯的問題

八、形式與内容同樣重要

我看了很多競品分析,内容深度很深,視角也很獨特,觀點也很鮮明有價值,隻是其表現形式太難讓人閱讀下去。我們是設計師,競品分析的結論固然重要,但是精心包裝才能更好地傳遞競品分析的價值本身,這也是展現我們基礎設計師價值的一部分。

設計領域中的眼球理論也是如此,一份好的競品分析,務必在視覺包裝上下點功夫,通過合适的邏輯結構進行梳理,可以讓你的觀點更易于了解并接受,配上适當的圖文制作成PPT,保證文字資訊可以高速清晰地進行傳達,讓讀者第一眼就有繼續閱讀的興趣。正所謂好的内容+好的設計形式=易于别人接受,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10個做競品分析的常犯的問題

九、缺少自我檢查

細節決定成敗,很多同學按照流程步驟一一分析了,得出了結論也是真實有效的,認為競品分析就完成了。我們的目的不是傳遞100分的答卷,而是傳遞100+的答卷,自我檢查是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好方法,如果工作周期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從頭到尾,把競品分析查缺補漏,這樣才能發現更有價值的資訊。

是以根據不同的背景、目标和産品去制作競品分析,把所有設計細節都落到實處最為關鍵。

10個做競品分析的常犯的問題

十、持續跟蹤,保持節奏

開篇已經講了産品是有周期階段的,每個階段産品的問題是不同的,是以競品分析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它對團隊來說是每時每刻的,因為市場和需求是不停地更新,做競品分析也是一個了解市場了解産品的手段,需要持續更新的。

是以需要我們在自己産品不同周期階段内通過競品清除行業的诟病和自己産品中所存在的不足,并且在每次産品疊代中改正自己的不足。可以說它是貫穿整個産品疊代的始終的,把握節奏可以讓你更從容地應對市場的變化,建議至少半年更新一次。

10個做競品分析的常犯的問題

十一、3點需要具備的能力

随着網際網路市場競争越來越激烈,慢慢地競品分析不僅僅是産品經理的必備技能了,很多互動設計師和ui設計師在工作内容也要求出一份競品分析,競争分析已經是設計過程的重要的一個環節了。最後 咱們就以設計師這個角度了解做競品分析需要哪些能力。

10個做競品分析的常犯的問題

a 具象化能力——競品分析沒有模版

行業裡面是有對競品分析成套路的模版的,在網上找一些市場背景,寫一些産品定位、描述一下使用者群體,在圍繞使用者體驗五要素(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架構層、表現層)的産品亮點,結合現在階段的産品資料進行結論輸出的模版,這種做法很早就已經被淘汰了。

作為一名專業的設計師,我們應該避免帶有這種“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的思維做競品分析,應該提高自身把問題具像化的能力,比如兩個競品都有搜尋功能,a競品有搜尋熱榜,而B競品卻沒有,當我們發現這兩點不同時候,要多思考産品功能背後的原因,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是以然,要用全局化的思考觀,思考如果這個功能照抄到我們的産品是否可以?為什麼不可以?是使用者群體造成的還是營運效果造成的等等這類把這類表象化的問題具象化并落地到競品分析中去的能力。

b 搜尋能力——對行業敏銳的嗅覺

搜尋能力主要是在搜集行業資訊或者尋找競品階段所使用的。如果我們需要在艾瑞克網找行業的分析報告或者白皮書;在七麥資料、百度指數搜集競品的資料資訊等等,前面已經介紹了,這裡就不做過多贅述了。

這裡我特别推薦在搜尋引擎(weixin.sogou.com) 這個平台上面搜尋,大家可以在這個平台上找到很多知名大廠的公衆号,檢視公衆号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有非常多的有價值的資訊可以看。

10個做競品分析的常犯的問題

c 分析能力——需要結合資料得結論

分析是一個嚴謹的過程,得有理有據讓人信服,競品分析的結論對團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結論是靠設計師缺乏對資料的敏銳觀察而得來的,為什麼是資料呢,因為資料是對衡量産品功能算是比較主觀的度量工具了。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很多同學在分析競争對手時僅僅停留在表層,應該挖掘更深的道理,是以在做競品分析時候分析能力不可缺少,而且要保持擁有不停思考、分析的習慣。

總結

競品分析在不同的階段能給我們的産品帶來不同的效益,學習競品也能避免走很多的彎路。

作者:斜杠7濕兄 有氣質的營運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