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從摩爾達維亞第一書記到蘇共中央書記

作者:小院之觀

勃列日涅夫的勳章收集癖好,估計是在戰争時期養成的,1943年9月16日,新羅西斯克解放後,他獲得衛國戰争一級勳章一枚;1944年5月1日,他獲得“保衛高加索”勳章一枚;5月29日,他獲得第二枚紅旗勳章。

不過在此期間,勃列日涅夫的軍銜始終沒有得到晉升,他的上校肩章已經背了一年多,按理說輪也該輪到他了,為此他幾次向老朋友們訴苦,說集團軍的許多政治部主任都已榮升将軍,他是遭到了壓制。

新羅西斯克戰役後,第18集團軍随烏克蘭第四方面軍參與了解放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等戰役,然後結束了它的戰鬥曆程,勃列日涅夫終于在1944年11月被授予少将軍銜,并在1945年6月被任命為烏克蘭第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從摩爾達維亞第一書記到蘇共中央書記

微妙之處在于,勃列日涅夫被提升時,戰争已經結束。

勃列日涅夫執政後,要求在他的傳記中寫明:他在衛國戰争中經曆的是一條從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到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的道路。

但有些将領出了差錯,如莫斯卡連科元帥,他在自己回憶錄中勃列日涅夫照片下的注釋文字是:烏克蘭第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誰知被一位較真的稽核員改為了:第18集團軍政治部主任。

勃列日涅夫看到後,叫來莫斯卡連科質問:你怎麼了,難道不知道我是方面軍主政治部主任嗎?

莫斯卡連科審辯道:這不是我寫的,是總政治部的人改的。

勃列日涅夫責問:可你為什麼要同意?

于是書稿停印,照片下的文字修改為:烏克蘭第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

戰後幾年,勃列日涅夫又被授予了幾枚勳章,分别是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紀念解放烏克蘭),以及為1941-1945年的偉大衛國戰争中戰勝德國、為1941-1945年的偉大衛國戰争中的英勇勞動、為解放華沙、為解放布拉格等頒發的勳章,然而這些勳章都是大量頒發,并不稀有。勃列日涅夫認為自己所獲獎勵太少,很是羨慕其他人胸前更加豐富多彩,當上上司人後,他便對這一缺憾加以彌補。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從摩爾達維亞第一書記到蘇共中央書記

1946年6月18日,勃列日涅夫轉入預備役,昔日的州委書記重又回歸文職生活。烏克蘭想起了他,當時擔任烏克蘭第一書記的正是赫魯曉夫,他同時兼任烏克蘭政府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一向支援烏克蘭幹部,在他倡議下,許多烏克蘭幹部回歸故鄉,勃列日涅夫也是其中之一。

與其他人相比,勃列日涅夫的優勢在于,他佩戴着将軍肩章從戰場歸來,這與一些在戰争期間待在後方的其他幹部不同,雖然他沒有在戰壕裡作戰,但這并不妨礙被冠以前線戰士的稱号。

1946年8月30日,勃列日涅夫當選為紮波羅熱州委和市委第一書記,此時政治形勢發生了變化,赫魯曉夫由于沒有完成烏克蘭的生産計劃受到斯大林的冷遇,被剝奪了烏克蘭第一書記的職務,改由斯大林久經考驗的戰友卡岡諾維奇擔任。

卡岡諾維奇為人專橫,随便就能将不喜歡的州委書記撤職,他對勃列日涅夫卻比較友善,因為在戰争時期,卡岡諾維奇擔任過北高加索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與第18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在小地戰鬥中有過交集。

在紮波羅熱州委書記任上,勃列日涅夫的主要任務是讓戰争中被摧毀的第聶伯河水電站和紮波羅熱鋼鐵廠恢複運轉,這些工作他幹得不錯,并是以獲得了他第一枚列甯勳章。

在此期間,家人并不在勃列日涅夫身邊,他傳出了不少風流韻事,後來一位部下如此描述:他來紮波羅熱時正值40歲的盛年,州委第一書記、骁勇的将軍、美男子,而身邊又有許多年輕的寡婦,您可以想象…

其中可以确定的是一位叫做塔馬拉的女子,她被稱為勃列日涅夫的“前線女戰友”,塔馬拉本來是護士,後來被調到集團軍政治部,在那裡認識了老鄉勃列日涅夫,後面省略三千字…

戰後塔馬拉複員到基輔結了婚,但勃列日涅夫又給她去信請求見面,于是塔馬拉來到了紮波羅熱,與勃列日涅夫舊情複燃。

在勃列日涅夫家人中流傳的說法是:當年前線女戰友回來後,勃列日涅夫為此提出與妻子離婚,維多利亞要求他親自對孩子們說,他要離開這個家庭了,可是勃列日涅夫見到孩子們都撲過來摟着他的脖子,他再也找不到抛棄他們的力量了…

幸好勃列日涅夫沒有沖動,否則他很可能因為原則問題失去晉升的機會。不管如何,勃列日涅夫在卡岡諾維奇手下不斷被提拔,1947年11月,他出任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州委第一書記,這是烏克蘭最大的州之一。

勃列日涅夫來到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情況比之前接手的紮波羅熱州更差,礦井被淹沒,工廠被破壞,房屋被燒毀,城市中心區一片廢墟,他立即投入了重建工作,有了之前的經驗,他算是駕輕就熟,并在1948年“為南方黑色冶金企業重建”榮獲勳章。

這段時間,赫魯曉夫的命運也開始峰回路轉,1949年,為了制衡貝利亞、馬林科夫等人的權力,赫魯曉夫被斯大林召回莫斯科擔任中央書記,斯大林委托他為摩爾達維亞共和國物色一位新的第一書記,赫魯曉夫選中了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從摩爾達維亞第一書記到蘇共中央書記

雖說榮升為摩爾達維亞共和國第一書記,但這個活一點也不輕松。摩爾達維亞是1924年剛建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40年8月,蘇聯的成員國中出現了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但由于戰争的爆發,這些地區又成為羅馬尼亞的管轄範圍。

戰後,摩爾達維亞遭到了嚴重旱災,導緻普遍饑荒,而由于曆史原因,摩爾達維亞上司人不敢向莫斯科求助,為了逃荒,許多人想方設法逃往羅馬尼亞,又被邊防軍人抓回。根據官方的資料,摩爾達維亞約有五分之一的居民患有營養不良症,死亡的确切人數“無法判定”。

在摩爾達維亞,未來的蘇聯上司人身邊聚集起了一批人,他們将來會與他一起工作很多年,包括時任摩爾達維亞宣傳部長的契爾年科、國家安全部副部長茨維貢、第一書記的助手格列科夫等人。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從摩爾達維亞第一書記到蘇共中央書記

應該說,勃列日涅夫的工作還是很勤奮的,他經常十點上班,淩晨四點下班。但這種超負荷的工作狀态讓他在1952年5月發生了一次心肌梗塞,不得不花一個半月休養,這次疾病被認為是導緻他後來中風的病根。

勃列日涅夫在摩爾達維亞的工作獲得了莫斯科的贊許,1952年10月,勃列日涅夫率領摩爾達維亞代表團出席了蘇共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他有望被選入中央委員會。

然而斯大林給了他更大的驚喜。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從摩爾達維亞第一書記到蘇共中央書記

1952年10月26日,斯大林宣布蘇共新上司成員,勃列日涅夫的名字也在其中,斯大林讓他擔任中央書記和主席團候補委員。這樣,勃列日涅夫便跻身于最高聯盟之中,他自己也對這次意外高升倍感驚奇,他年僅45歲,卻幾乎已經登上權力頂峰。

新的中央書記處人數衆多,由于勃列日涅夫具備前線的經驗,便決定由他監督軍事部總政治部和海軍部總政治部的工作。

新人勃列日涅夫開始并未被列入國防委員會,這才是真正的實權職位。或許是斯大林感覺自己時日無多,刻意提拔勃列日涅夫,在他直接幹預下,11月19日勃列日涅夫成為了國防委員會成員。

根據斯大林的訓示,勃列日涅夫不僅應當掌控陸軍和海軍的政勞工員,而且還要監督軍事部和海軍部系統的幹部遴選和配置設定工作,這從理論上賦予了勃列日涅夫很大的權力。

然而勃列日涅夫的飛黃騰達并沒持續多久,1953年1月26日是他最後一次見到斯大林,3月1日,斯大林中風,勃列日涅夫立即被踢出核心圈子,在開列新的上司人名單時,老委員們幹脆将他一筆勾銷。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勃列日涅夫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未完待續=

(蘇聯曆史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