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查|減壓筆、扭蛋橡皮……别讓孩子的文具變玩具

火車頭轉筆刀、減壓流沙筆袋、扭蛋橡皮擦……實體文創文具店及網絡上層出不窮的花式文具、文具盲盒等,成為不少孩子的“心頭好”。普通文具搭載新奇功能,讓文具和玩具的界限變得模糊,價格也躍上一個台階。教育工作者與市場監管部門提示,要警惕玩具式文具對低齡兒童注意力、安全性的影響,倡導使用簡單樸素的文具。

樣式一花哨價格就變高

相較傳統文具,在不少線下雜貨式文具文創店,“玩具化文具”往往占領更大範圍的貨架,牢牢吸引住孩子們的目光。

崇文門商圈的一家網紅文創店内,幾大盒“搖搖筆”一字排開。它們其實都是黑色中性筆,但筆帽柔軟狹長,尾端還綴着黃豆、雛菊等造型,令人拿在手裡就忍不住輕輕晃動。另一家連鎖文創店内,一款“減壓筆”的筆帽做成面包形狀,造型逼真,看一眼便有“想捏”的沖動。

調查|減壓筆、扭蛋橡皮……别讓孩子的文具變玩具

“爸爸,我要這個”,一名七八歲的小男孩走到貨架前,伸手拿下一盒“扭蛋橡皮擦”。記者看到,這款橡皮擦包裝做成小扭蛋機樣式,上方容器中有10顆五顔六色、奧特曼圖案的橡皮,每顆不過指甲蓋大小。“這麼小,捏都捏不住。”一旁的家長很是無奈,拗不過孩子請求,還是買了一盒。“就當買個玩具了,學習的時候肯定是不能用。”

變“好玩”的同時,花哨文具的價格也跟着水漲船高。以中性筆為例,一支普通水筆售價不過兩三元,“搖搖筆”“減壓筆”則要賣到8元左右。一款需要安裝電池、可在紙上投影的“幻燈片筆”,價格一躍超過30元。

除了憑借外觀吸引孩子的“玩具化文具”,帶有抽獎性質的“盲盒”類文具更是銷售火熱。幾乎所有文具文創店内,最醒目、核心的位置都留給了盲盒盲袋,款式、規模、種類可謂琳琅滿目。

調查|減壓筆、扭蛋橡皮……别讓孩子的文具變玩具

琳琅滿目的盲盒盲袋

“别買了,用不上。”“怎麼用不上呀,裡面不都是文具嘛!”面對媽媽的阻撓,一名女孩仍在貨架前“流連忘返”,投入地翻看着一沓沓文具盲袋。最終選出一款粉色卡通兔子包裝的盲袋,左捏捏右捏捏,以判斷其中内容物的“質感”。

“我們這個兔子的賣得特别好,小女孩都喜歡,具體有什麼可以看背面。”根據店員提示,記者了解到這款盲袋包含無線膠裝本、顆粒貼紙、刺繡貼、亞克力挂件等4件産品,售價為29.9元。“也就本子能用用,而且沒多大呀,寫不了啥。”女孩媽媽捏着這份狀如零食包裝的盲袋,衡量出裡面的本子僅十幾厘米大小。若對比普通商品,總價值不會超過10元。

線上文具創意足銷售旺

若是放眼網購平台,“玩具化文具”的種類更為豐富,且顯得“創意”十足,令人咋舌。

例如,一款拉鍊帆布文具盒,在盒面上均勻排滿類似樂高一樣的點狀凸起,每個文具盒附贈80顆彩色像素方塊以及圖紙。孩子可以将像素方塊按壓在文具盒面,拼出相應圖案,也可自己發揮創造。這款“智趣拼圖文具盒”售價百元左右,以“每天都能換新包”為賣點,宣稱可以讓孩子愛上創造、學會分享收獲更多朋友、助力耐心毅力養成……

調查|減壓筆、扭蛋橡皮……别讓孩子的文具變玩具

還有一款滾珠迷宮尺,是在彩色尺面上加了層立體“迷宮”,還置入一顆小鋼珠。端起尺子左右微微傾斜,即可操控小鋼珠“走”迷宮。該産品宣稱,玩具尺子“可以在腦子混亂、壓力大的時候适當放松,進而讓頭腦更靈活。”

調查|減壓筆、扭蛋橡皮……别讓孩子的文具變玩具

作為網紅熱銷品,“能寫字的擎天柱”活脫脫是在變形金剛基礎上增添了“筆”的功能,甚至還有三根短短的替換筆芯藏在配套“盾牌”裡,沉浸感十足。

“買來給小侄子當開學禮物,他很喜歡”“女兒這個文具盒在班上都出名啦,說是小朋友們都好喜歡,争着玩”……不少店鋪顯示,相關創意文具月銷超過千件,從評論看,幾乎都是買給孩子的。也有賣家表達出了擔憂,“品質很不錯,就是擔心孩子上課偷偷玩文具盒”“本來想激勵孩子認真學習,反倒分了心,有點後悔。”

學校家長認可樸素文具

記者了解到,北京不少學校在孩子剛入學或低年級新學期開學時,會對需準備的文具提出要求。詳細的還會列出購買清單、參考品牌,其中的關鍵詞即“簡單樸素”,明确顯示出教育部門在這一方面的态度。

“課堂不讓用功能複雜、色彩鮮豔的文具。筆袋都得盡量選純色的,不要有動漫圖案、閃光裝飾等等……”女兒已升入二年級的鄧先生稱,剛上國小時,自己按照學校要求,從實體文具店和網上直接為女兒購買了所需文具。那會兒孩子不怎麼逛商場的文創雜貨店,看不到新奇文具,還算好“打發”。但上學一段時間後,就提出想買動物、甜點等造型的橡皮,“估計從同學那兒看到的,提示了她。”

調查|減壓筆、扭蛋橡皮……别讓孩子的文具變玩具

扭蛋橡皮擦

“本子規定了一行多少個格,鉛筆要2H型号,尺子要15至20厘米,一側扁平,另一側有個坡度。”女兒去年入學的章莉,對文具清單中的相關要求仍記憶猶新。“老師專門強調,鉛筆買‘素杆’無圖案的即可,上面不要有橡皮頭。橡皮就買白色的,不要彩色、帶香味的。”

選購文具時,章莉從不帶女兒一起,“她想要的東西肯定跟老師要求的不一樣。”上學期,她不止一次發現女兒筆袋裡多出香香的小橡皮頭、帶圖案的小鉛筆頭等等,女兒稱是從地上撿的。“能看出來就是喜歡,有時我們在商場吃飯,看到高年級孩子跑到文具店,全都買閃光的筆啊本啊,還有文具盲盒,這麼花哨的東西哪有孩子能抵擋呢?”

在章莉看來,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自控力較差的年齡段,确實需要老師、家長多加限制。“之前給孩子穿過一雙會發光的鞋,第二天老師就打電話不讓穿了。說她上課時會去踩一下然後低頭看燈,引得其他同學也看。如果文具太好玩,課堂上肯定容易分心。”

觀點

關注孩子潛在壓力與焦慮

“如果我們發現有孩子把玩具式文具,或者類似玩具的東西拿到學校,會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國小班主任、國文老師王娜認為,低年級的孩子應盡量使用外形簡潔、功能單一的文具,以免上課時總想“擺弄”,影響專注力。

即便隻在家裡“嘗鮮”使用,王娜建議家長也應對文具做好把關。“像是盲盒抽獎類的産品,刺激孩子想要反複購買,可能會激發賭博心理。”

去年“六一”國際兒童節,中消協曾釋出消費提醒,家長應謹慎購買造型别緻、帶有裝飾的“玩具化文具”,這些文具往往會給孩子帶來誤吞、窒息的風險。也要盡量避免使用顔色亮麗、帶有香味的文具,它們都含有一定的添加劑和塑化劑,長期使用可能對孩子身體發育産生不利影響。同日,市場監管總局也釋出了一批兒童用品消費提示,專門提及“兒童盲盒”。由于盲盒包裝的特殊性,導緻消費者和生産者“資訊不對稱”,加之盲盒分為普通版和隐藏版,可能引起孩子攀比心理,購買和使用該類産品容易“上瘾”。

據兒童心理專家宗春山觀察,不少文具已呈現高度玩具化趨勢,向流行、時尚方面發展,實用功能反而退居其次。他認為,孩子喜歡好玩的東西可以了解,但如果對玩具化文具過分投入,要考慮是否是通過玩具、文具來轉移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壓力與焦慮。“我們那個年代,上了國中還可以玩摔三角、彈玻璃球等等。現在的孩子上了學後,除了手機遊戲,幾乎沒有其他合适的玩具與遊戲。”

除了看管與限制,宗春山建議家長要多給予孩子陪伴。“如果孩子熱衷購買玩具化文具、盲盒盲袋文具,可以進一步與孩子探讨,這些東西帶給你的内心感受是什麼?有沒有東西可以替代?增強家庭親子互動,填補孩子精神上的相應空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