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碳”目标為高品質發展持續賦能

作者:中國改革報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2022年的春天,綠色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

高品質發展是“十四五”規劃綱要的主線。實作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内在要求,是黨中央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縱橫正有淩雲筆,偉大事業譜新篇。随着“1+N”政策體系陸續出台、頂層設計落實推進,“雙碳”成為全國兩會的熱詞之一。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為今後一段時間内的“雙碳”工作指明方向。

01

笃行推進:不畏浮雲遮望眼

發展為了誰?實作什麼樣的發展?“雙碳”新命題的出現面臨深刻的時代背景。

直面問題不易,破解問題尤難。強調“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道路”“着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如期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時代之基,回應時代之問,引領時代之變。

方位明确,才能把準航向。

“實作‘雙碳’目标,不是别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背後的一個原因是,過去的傳統發展方式遇到了不可持續的危機,中國經濟必須實行綠色轉型。”中國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對記者表示,“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福祉。傳統發展模式不僅帶來不可持續的環境危機,還面臨發展目的與手段的本末倒置。新發展理念、美好生活概念的提出及以人民福祉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實質是回歸發展的根本目的。”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看來,推動“雙碳”工作,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促進經濟由粗放型發展向高品質發展轉型的重要抓手。

把時間尺度拉長,時代變遷中的發展脈絡也逐漸清晰。1995年十四屆五中全會上,“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指導方針第一次出現。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把過去常講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表述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戴彥德認為,“雙碳”是必須堅持的戰略目标,也是必須把握的發展機遇,要堅定不移推進。“‘雙碳’目标對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高品質發展之路,不能再沿襲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模式。”戴彥德說。

對于2022年5.5%的經濟增速目标,有分析認為,這是中國辯證把握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和品質的關系,繼續統籌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明确不搞粗放型發展的有力展現。“非不能也,而不為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階段,必須解決好質的問題,在質的提升中實作量的增長。而實作碳達峰碳中和,正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内在要求。

通盤謀劃,精準落子。一年多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真履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上司小組辦公室職責,統籌有序推進“雙碳”工作。一系列深層次改革正穩步推進,為中國經濟行穩緻遠夯基築台、立柱架梁。

02

轉型當時:于無聲處聽驚雷

變化,正在發生。發展“含綠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數字化和綠色化正成為未來中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驅動。

看形勢:持續的綠色經濟相關政策促使清潔能源占比提高,生态環境持續優化。2021年全國萬元GDP能耗較2020年下降2.7%,重點耗能工業企業機關電石綜合能耗下降5.3%,萬元國内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8%,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5.5%,較2020年上升1.2個百分點。截至2021年底,全國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3.06億千瓦,突破3億千瓦大關,連續7年穩居全球首位。

看走勢: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更新,技術和業态創新加快湧現,綠色競争新優勢正在培育。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帶動作用增強,增加值分别增長18.2%、12.9%。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叢集發展取得新進展,重點領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别達到55.3%和74.7%。

看趨勢:新産業方興未艾,市場迸發出新活力。“天眼查”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新增注冊光伏相關企業超10萬家,增速33.1%;新增注冊風電相關企業超1.3萬家,增速31.47%;新增注冊儲能相關企業6400餘家。2021年新增注冊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是2020年兩倍,新增電動汽車換電相關企業3.9萬餘家。

看态勢:綠色産業前景廣闊,巨大的商業機遇和發展機會正在湧現。央行正式推出碳減排支援工具,助推新基建、綠色經濟、新能源等發展。前不久釋出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國内綠色環保産業産值達到11萬億元。有分析認為,未來20年新能源、新基建、數字經濟将代替過去的房地産、重化工業和傳統行業成為新的三大支柱。

穩中有進,以進固穩,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經濟變革全面鋪開。

“以2060年為目标的新技術、新産業、新路徑,正在給中國市場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和更多的創新活力。從2021年開始,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金融創新将激發更多産業、更多企業、更多地區加快邁入低碳發展的新軌道。”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白泉對記者說。

發展速度在換擋,發展方式在轉變,發展動力在轉換……“雙碳”成為中國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架構,成為綠色低碳轉型綱舉目張的抓手。

03

統籌謀劃:風物長宜放眼量

對于全新時代命題的解答,考驗智慧、見證勇毅,更彰顯遠見。

實作“雙碳”目标,要正确處理好長遠目标和短期目标、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特别是要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能源安全被列入“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任務之中。

目前,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約為57%。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指出,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

今年1月份在山西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去了一個儲煤場,這也是他連續7年地方考察“看煤炭”。對中國建設的“動力之源”煤炭,不能一抛了之。“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把握步驟節奏,先立後破、穩中求進。”

先立後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這是對進與退的辯證把握。

今年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内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再度囑托:“實作‘雙碳’目标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也是一項長期任務,既要堅定不移,又要科學有序推進。”“這件事,要按照全國布局來統籌考慮。‘雙碳’目标是全國來看的,哪裡減,哪裡清零,哪裡還能保留,甚至哪裡要作為保能源的措施還要增加,都要從全國角度來衡量。”

等不得,也急不得。這是對快與慢的辯證分析。

兼顧目前與長遠,既保障能源安全又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一系列部署正在整體謀劃中協調推進:一大批“風光”項目多點開花,煤化工産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加快推進,新的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正在穩步建立。

在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在沙漠、戈壁、荒漠規劃建設4.5億千瓦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這在我們國家曆史上是最大規模的,周邊煤電企業要堅持先立後破,建設超超臨界發電機組,有序改造供電煤耗300克/千瓦時以上的老舊機組,建設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這将構成能源供給和消納的新體系。”

“我們不搞‘碳沖鋒’,也不搞‘運動式’減碳。我們将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雙碳”工作,一定能夠在2030年前實作碳達峰、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我們對此充滿信心。”何立峰表示。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實習記者 甄敬怡)

責編/制作:張海莺 稽核:李 楊

政審:王子良 終審:楊 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