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馬尼亞出兵進攻烏克蘭,結果在敖德薩遭到阻擊,軍隊損失超9萬

作者:哎呀君讀曆史

敖德薩是烏克蘭諸多城市中最為傳奇的一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座城市是沙俄傳奇女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建立的,因為葉卡捷琳娜二世認為她的國家需要在黑海邊建一個港口,以用來擴充和歐洲之間的貿易往來,而地點就定在了敖德薩。敖德薩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因為它是一個不凍港,而且氣候怡人,溫度與濕度适中。

羅馬尼亞出兵進攻烏克蘭,結果在敖德薩遭到阻擊,軍隊損失超9萬

是以在敖德薩被開辟為商港後,迅速發展成一座貿易、工業和科技中心,而且還成為沙俄時期的第四大城市,僅次于聖彼得堡、莫斯科以及華沙,從港口吞吐量而言,敖德薩僅次于聖彼得堡。由此可見敖德薩的重要性和地位,不過可惜的是,敖德薩雖然僥幸躲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内戰,而且蘇聯建立後發展更為迅速,但奈何德國沒有放過它。

德國在最初的作戰計劃中,就已經拟定了攻占敖德薩的方案,但是敖德薩這個地方早年是沙俄和土耳其常年交戰之地,戰略地位重要,是以蘇聯在敖德薩擁有大量駐軍,而且周圍軍隊可以随時支援,并且還有一支黑海艦隊在海上遊弋;是以攻打敖德薩頗為麻煩,派的軍隊多了,那其他主攻方向的軍隊就少了;如果派的軍隊少了,又拿不下敖德薩。

羅馬尼亞出兵進攻烏克蘭,結果在敖德薩遭到阻擊,軍隊損失超9萬

​正在德國軍方高層頭疼的時候,巴爾幹半島的羅馬尼亞傳來好消息,當時羅馬尼亞的軍官發動政變,并加入了德國的陣營,成了德軍的仆從軍;羅馬尼亞雖然不是一個強國,但地理位置好啊,緊挨着烏克蘭,而且軍隊數量夠多。在後來入侵蘇聯的時候,羅馬尼亞先後派遣22個師投入作戰,在兵力上遠勝過其他仆從國如匈牙利、保加利亞以及意大利。

阿道夫大喜之下,授予發動羅馬尼亞政變的軍官安東内斯庫以陸軍元帥軍銜,而進攻敖德薩的重任自然也就交到了羅馬尼亞手上。話不多說,在蘇德戰争打響後,更準确地說是基輔戰役開打後沒多久,羅馬尼亞和德國的聯合軍隊就開進了敖德薩附近,總兵力約合34萬人;而防守敖德薩的軍隊僅有3.5萬人,這還是把内務團和民兵部隊都算上後的人數。

羅馬尼亞出兵進攻烏克蘭,結果在敖德薩遭到阻擊,軍隊損失超9萬

​不過在敖德薩保衛戰開始後,敖德薩周圍的援軍紛紛趕來,而且黑海艦隊還不斷運送有生力量來幫助敖德薩,是以守衛敖德薩的蘇聯軍隊總數應該是12萬人左右;不過就算如此,蘇聯軍隊的人數還是遠不及羅馬尼亞和德國的聯軍,從軍事裝備上更是沒得比。但是蘇聯軍隊憑借巧妙的布局和拼死的勇氣,一度壓制羅馬尼亞軍隊。

但羅馬尼亞軍隊的作戰士氣似乎也很高,比如在向敖德薩外圍防線的米哈伊洛夫卡鎮發起進攻時,由于坦克部隊遭到蘇軍反坦克炮的密集轟炸,以至于失去戰鬥力,不過失去坦克支援的兩個羅馬尼亞步兵團仍然拼死沖鋒,殺進鎮裡,與蘇軍進行激烈的巷戰,戰鬥到最後,在付出了包括2個團長在内的半數羅馬尼亞軍官陣亡的代價後,終于徹底控制該鎮。

羅馬尼亞出兵進攻烏克蘭,結果在敖德薩遭到阻擊,軍隊損失超9萬

​此戰中,蘇軍堅決不後撤一步,而羅馬尼亞軍隊也是拼死進攻,是以雙方傷亡十分巨大,戰争從1941年8月8日一直打到1941年10月16日,雙方寸土必争,每一棟建築、每一間屋子都成了殘酷的戰場;但由于基輔戰役失敗,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大量軍隊集中在莫斯科附近,以至于敖德薩的蘇軍得不到及時的補充,最終無奈撤退。

此戰,羅馬尼亞一方傷亡8.1萬人,其中17729人陣亡,失蹤11471人,總計損失作戰兵力在9萬人以上;而蘇軍傷亡4.1萬,其中陣亡16578人。可以說,為了替德國奪取敖德薩,羅馬尼亞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德國的南方集團軍群卻是在基輔戰役之後,一路東進,打到了斯大林格勒。但是自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蘇軍開始全面反攻,德軍節節敗退。

羅馬尼亞出兵進攻烏克蘭,結果在敖德薩遭到阻擊,軍隊損失超9萬

​在1944年4月7日時,蘇軍抵達敖德薩附近,并組織對敖德薩發起進攻;4月9日時,蘇軍對敖德薩發起強攻,4月10日攻下敖德薩。這就是差距,當初羅馬尼亞和德國聯軍打了兩個多月,付出了巨大代價,才拿下的敖德薩,結果被蘇軍僅用了一天便重新奪回;而且蘇軍還準備大規模反攻羅馬尼亞,要不是羅馬尼亞及時再次發生政變,并投靠蘇聯一方的話,可能羅馬尼亞的結局就悲慘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