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頂流”王一博背後的上市夢

作者:虎嗅APP
“頂流”王一博背後的上市夢

出品 | 虎嗅金融組

作者 | 周月明

題圖 | 視覺中國

王一博“打工”的樂華娛樂,也打算上市了。

近日,樂華娛樂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自2018年從新三闆摘牌之後,又開啟了上市夢。

從公司業績上來看,2019年至2021年,樂華娛樂營收分别為6.3億元、9.2億元和12.9億元,2020年和2021年同比增長46%、39%。同期淨利潤分别為1.19億元、2.92億元和3.35億元,2020年和2021年同比增長145%、14%。

可以看出,截至2021年,其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已都出現下滑。

據招股書稱,樂華娛樂稱自己為“中國最大藝人管理公司”,2020年市場佔有率為1.5%。而股東名單中,也不乏一些巨頭公司,如阿裡影業間接持股14.25%、位元組跳動旗下公司間接持股4.74%、華人文化間接持股14.25%。當然,樂華娛樂最大的股東還是創始人兼董事長杜華,持股50.18%。

雖然藝人一般都被自己的管理公司牢牢綁定,但這種關系是互相的,種種資料表明,這家“中國最大藝人管理公司”也對自己旗下的藝人有着深深的依賴。

除此之外,監管趨嚴、選秀叫停等等變化,都對娛樂行業的生存提出更高要求。

留給樂華娛樂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

盈利空間被壓縮

首先來看一些關鍵資料。

據招股書 ,公司主要業務分為藝人管理、音樂IP制作及營運、泛娛樂業務三大闆塊。其中,藝人管理是公司最大業績支柱,2019年至2021年,占營收比例分别為84%、87%和91%。

“頂流”王一博背後的上市夢

而對于藝人管理業務來說,商業活動又是重中之重。2019年至2021年,占藝人管理營收的比例逐漸 攀升,分别為59.8%、68.6%和78.5%。

“頂流”王一博背後的上市夢

不過,最重要的業務,增速已出現下滑。

商業活動2021年的同比增速已由2020的74%降至66%,進而影響到整個藝人管理業務的同比增速也由2020年的52%下滑至2021年的45%。

相較于收入增長變慢,這些主要業務的成本卻越來越高。

據虎嗅計算,藝人管理業務的成本,2020年同比增長33%,到了2021年則同比增長65%

“頂流”王一博背後的上市夢

而這背後,反映出的是藝人以及其他合作平台分走的“蛋糕”越來越大。

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最大的一塊兒成本收入分成,占營業成本比例越來越高,分别為68%、74%和76%,而且這塊兒成本也攀升得越來越快,2020年和2021年,同比增速分别達到32%、66%。

“頂流”王一博背後的上市夢

成本的增高以及收入增速的下滑,令樂華娛樂的盈利空間開始變小。2020年,其毛利率為53.5%,到了2021年則降為46.%(但2021年毛利率仍比2019年的44.3%要高)。

對于2021年毛利率為何下降,樂華娛樂并未做解釋,但在招股書中提到了為何2020年盈利空間突然增大的原因。

據樂華娛樂稱,藝人管理業務收入大幅增長,得益于簽約藝人的知名度和商業價值的提高,此外,其與另外一家媒體平台相關收入分成的合作協定于2019年第四季度到期。

而2021年收入增速的下滑,以及成本的再次增高,是否意味着藝人知名度和商業價值的降低,以及參與分成的機構又再次增多呢?

娛樂行業業内人士向虎嗅表示,“随着藝人影響力的增大,其話語權也會進一步增加,對于分成的心思也會變化,此外,在推新藝人或者與一些平台合作某些節目時,平台有時也會要求分成。收入分成這一成本大幅增高,在某種程度上意味着公司把控權正在減弱。這時候,越是對藝人、平台依賴深,控制權就會越受影響。”

核心藝人合約進度條不多了

據樂華娛樂招股書所稱,公司共有58名簽約藝人及80名參加訓練生計劃的訓練生。

不過,有一個問題是,這其中一些核心藝人,合約期所剩時間并不多了。

比如公司“頂流”王一博合約會在2024年到期,孟美歧、範丞丞、黃明昊、吳宣儀等核心明星,合約期也基本都在2023年、2024年到期。這也意味着,在2024年,樂華娛樂可能會迎來一個解約潮,到時,這些“台柱子”是否會選擇續約,或者續約後會不會大幅提高分成比例,都很可能會給樂華娛樂帶來不小的震動。

根據《财富》雜志列出的2017至2020年中港台《明星收入排行榜》,王一博同期收入高達11.2億(據投中網),平均每年收入約2.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至2021年,樂華娛樂營收分别為6.3億元、9.2億元和12.9億元,若按王一博每年的平均收入大概來看,僅其一個人 ,就占了整個樂華娛樂營收不小的比例。

若屆時這個“香饽饽”不再續約,對于樂華娛樂可能會是個不小的打擊。

樂華娛樂也在招股書中提到這個“隐憂”:“我們的大部分收入來自藝人管理業務。倘我們未能維持與藝人及訓練生的關系或擴大我們簽約的藝人及訓練生的數目,我們的業務、财務狀況及經營業績或受重大不利影響。”

“明星工廠”模式還香麼?

對于樂華娛樂當下來說,挖掘出更多的“大明星”填補可能将要到來的空缺,以及努力使業務多元化,可能是當務之急。

但檢視其第二大業務音樂IP制作,目前也主要是圍繞核心藝人在制作單曲、專輯等。招股書披露的主要數字單曲和專輯清單中,大部分都是王一博、黃明昊、朱正廷的作品。

那麼,對于樂華娛樂來說,更快更多地挖掘出“大明星”,顯得尤為重要,但這仿佛越來越難。

目前,對于藝人經濟公司來說,主要有這樣幾種模式。

比如藝人經紀協同内容制作模式,代表公司有泰洋川禾、嘉行等。對于這類公司來說,除了藝人經紀,内容制作也是主要收入來源,在這類公司中的藝人,合同到期之後有不少都會自立門戶,比如周迅、陳坤合夥成立的東申未來。

又比如大平台模式,芒果、阿裡巴巴、愛奇藝旗下都有自己的娛樂公司平台,這類模式會給旗下的藝人提供自己平台的資源。

而樂華娛樂,則屬于“養成型”偶像營運模式,除了樂華,還有絲芭傳媒、哇唧唧哇等。這類模式最早借鑒的是日韓,比如日本的AKB48、南韓的SM等。對于這類公司,藝人經紀是其主要收入支柱。

捧出一位明星,包含的成本不僅是那位明星的一系列支出,還包括培養衆多未出道、或未出名的藝人的沉沒成本。成為明星的道路上,競争是激烈的 ,據樂華娛樂稱,報告期内,其訓練生計劃在全球範圍内收到了58000份申請,但錄取率不高于0.3%。

但是這種模式所面臨的環境也越來越複雜。

首先 ,是觀衆審美趨向可能發生轉變。娛樂行業業内人士向虎嗅表示,“這種流水線模式下“生産”出來的藝人,在個性和藝術表現力上,可能會缺幾分‘神韻’,他們就像标準化的工業産品一樣,有一定水準,但是沒太有特色,公司看待他們也更像商品,這背後透露的是KPI,是ROI,是冷冰冰的數字。而對于娛樂行業來說,個性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線。觀衆對于有特色、有靈魂的藝人渴求也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對于娛樂行業監管的趨嚴,這其中的各方也不能再“野蠻生長”。比如2021年,對于選秀的叫停,無疑對娛樂行業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這對于不少藝人經紀公司來說,就相當于少了一個重要的出道管道。而樂華娛樂目前不少核心藝人,當初很多都是以選秀的模式出道并成名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各種娛樂平台、娛樂方式的湧現,對于流量、注意力的搶奪已日漸激烈,體育明星、抖音快手等KOL等角色,也分走商務合作中不小的一杯羹。對于商家來說,精準營銷的需求越來越大,有時請一個細分領域的KOL,影響力和帶貨能力或許相較于“小明星”來說更強,商家的選擇也越來越多。

而對于樂華娛樂來說,其也在積極尋找新的突破口。比如,在招股書中,其提到要借助元宇宙,計劃打造一個以樂華為主題的多功能娛樂中心,通過VR和AI技術在元宇宙空間與藝人互動,還可以讓遊客在主題餐廳和咖啡廳購買相關衍生品,想要打造一個綜合性的娛樂平台。

如何從單一的藝人管理公司,變成多元化的娛樂帝國,如何擺脫“明星依賴模式”,是樂華娛樂待解的課題。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