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廉濤|同心抗疫的日子

作者:行實守謙

  2021年12月21日,冬至。

  中午,我在家庭微信群裡看到一條消息,兒子所在的小區在全員核酸檢測中出現陽性病例,要對小區進行封閉管理,群裡頓時炸了鍋……兒子和兒媳首先考慮年底了,手頭工作一大堆,該怎麼辦?家裡的生活用品還沒來得及儲備,該怎麼辦?我們則考慮3歲多的小孫子因為感冒還沒有來得及打疫苗,風險太大,誰來照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在群裡商量着應對之策。

  那天,妻子在兒子家照看小孫子,兒子、兒媳因為小區突如其來的狀況在機關加班,處理緊要的工作。21時多,我從機關開車去兒子家接妻子,妻子到小區門口時,被保安告知小區已封閉管理了,隻進不出。我隻好獨自一人回到家裡。大約22時,看到兒子發的一條微信:“經疫情防控中心再次對此人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解除對小區的封閉管控。”家庭群裡頓時一片歡喜。我急忙開車到兒子家接回妻子。

  12月22日,收到通知,全市小區從12月23日起實行封閉式管理。

  12月23日晨,我7時起床,倚窗南向。往日這個時候樓下排着長龍的那家包子店門口杳無一人,商場關閉,隻有超市為兩天可出門采購一次物資的居民提供保障,我所在的這個被稱為西安“小上海”的區域一片寂靜。8時,開車前往機關,平日這個時段擁堵的高新區南北大動脈——唐延路——空蕩蕩的,少見車輛,行人更是鮮見,我的眼眶突然一陣潮濕,一個城市沒有了人流、車流,該是何等讓人驚恐?!但此刻,又是何等無奈?!

  到了機關,得知為了減少人員聚集,不用輪流值守,可以回家辦公。我處理完工作,便帶着在食堂買的煎餅果子和包子前往兒子家小區。科技路沿途右側已被攔封,隻好從丈八北路繞行至兒子小區西門。小區的門欄緊閉着,幾位穿防護服的從業人員在門内側值守,不時有外賣小哥和小區住戶的親屬送來食品,隔着門欄遞進去。我撥通兒子的電話,聽到我聲音的小孫子漢寶在那頭大喊:“爺爺,你來看我呀。”我說:“爺爺進不去。”小孫子急得給我出主意:“爺爺,你從窗戶進來。”我說:“你家住在22樓,窗戶太高,爺爺上不去。”孫子說:“你就爬呀爬,爬呀爬,就爬上來了……”小孫子的天真無邪倒讓我沉悶的心情輕松了許多。給小孫子送完吃的,我便驅車回家,一路上,停運的大巴一溜溜停靠在馬路邊上,不時看見清潔工戴着口罩在凜冽的寒風中清掃着落葉。

  12月24日,是嶽父透析的日子。12時30分,我開車到嶽父母住的小區門口接上二位老人,前往市中心的一家醫院。往日繁華熱鬧、遊人如織的南大街、鐘樓盤道、北大街都冷清清的,平日50多分鐘的車程隻用了10分鐘就到了。門口的帳篷裡已坐着十幾位等候透析的人,他們中有坐輪椅來的,有拄着拐杖來的;有白發老人,也有黑發少年,後來者熱情地揮手和來得早的打着招呼。看得出,他們在長期的透析日子裡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成了命運共同體。室外溫度零攝氏度左右,我和嶽父母坐在車裡,嶽母指着外面的這些“同行”,給我一一介紹着他們的年齡、住址、病情、性格……

  13時30分,保安維持着秩序,醫護人員引導大家掃碼測溫後依次從側門進入(醫院大門已被封閉,隻留側門供透析者專用),按照規定,陪同人是固定的,嶽母陪着嶽父慢慢向門内走去……我急急忙忙趕回小區排隊做完核酸檢測,又急急忙忙趕回醫院接嶽父母。此刻,夜幕已經降臨,我突然看到一條“聖誕快樂”的微信,才想起今天是平安夜,整個城市的寂靜讓人們早已忘記也無法感覺這個節日的到來。往年的平安夜,古城東西南北四條大街早已裝扮的花枝招展,成了年輕人歡樂的海洋,高新區的咖啡街區也早已是人山人海,而今,大家都響應政府号召,在家裡守護着平安,用自己的行動為這個千年古都加油,為的是長安常安。

  12月27日,全市進一步強化疫情防控措施,要求所有居民除參加核酸檢測外,不出戶、不聚集。機關召開視訊會,強調疫情防控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要講政治、知輕重,所有工作都要服從疫情防控的大局……細想起來,自武漢疫情暴發至今已近兩年了,機場作為人流、物流的重要集散地,西部機場集團在“外防輸入、内防反彈”壓力下,至今仍保持着下轄陝甯青甘四省區20餘座機場、18000多名員工零感染,多麼不容易啊!

  12月28日,同僚來電話說,根據上級要求,要抽調部分同志下沉到社群工作。我思量後,撥通機關小孟的電話,征求他的意見,問他有無困難。小孟二話沒說,滿口答應,還懇切地說:“其他同志都和家人在一起,我隻身一人在西安,我去最合适。”小孟的話讓我十分感動。小孟妻子遠在甘肅天水,孩子在蘭州由父母照顧,一家分居三地已有一年多了。這個時候,我想家裡人最擔心、最牽挂的還是身在西安的小孟,他是家裡的頂梁柱啊!而小孟卻毅然決然地奔赴抗疫一線……“古城抗疫戰尤酣,社群管控是難點,組織号召黨員應,孟偉奮勇沖在前”。我從心底為這小夥子點贊。

  12月29日,由于管控措施更新,為送嶽父透析一事我到小區物業協商。物業趙經理是一個麻利幹練秀美的女士,做事既講原則,又通情達理,在我講清事情原委,履行相關程式後,趙經理同意屆時放行。說話間,不斷地有人打電話給她,她邊打電話邊和我說,自己早上頭昏腦漲地坐地鐵上班,結果坐錯了方向,本來半小時就能到機關,結果用了近2個小時,說到這兒,淚珠在眼眶裡打着轉兒,她忍了忍,卻莞爾一笑。是啊,一周了,上級對小區管控措施的落實、小區秩序的維護、確定小區居民核酸檢測無遺漏、幾百戶居民生活物資的保障……這些都壓在了這個身材弱小的女子所帶領的物業團隊身上,不容易啊!我看在眼裡,感慨頗多,情不自禁地寫下“喇叭聲聲做核酸,生活物資不怠慢,小區門衛嚴值守,無人染疾衆口贊”。

  當晚,小孟來電話說,他早上8時到所在社群報到後,經過簡短的教育訓練,穿上防護服便開展工作——協助醫務人員做核酸檢測、維持檢測秩序,為居民分發生活物資,為孤寡老人和行動不便者購買生活用品……中午用餐時間僅半小時,他們得脫下防護服,用完餐再換上一套新的防護服繼續工作。我問他有什麼困難,他笑着說:“困難倒沒有,就是穿防護服工作期間不能上廁所,這對飲食和生理自我控制提出了嚴格要求,但必須做到,否則就會浪費一套防護服,還會帶來消殺等一系列問題……”小孟說得輕松,但從他的話語中,我感覺到這是一項極具危險性和挑戰性的工作,對人的自制力、毅力和體力都是極大的考驗。時針已指向23時,我勸小孟早點休息,他說還得忙一會兒。原來,作為機關下沉幹部的組長,他還得統計上報30多名下沉幹部當日所做工作等資訊。

  親家母在一家醫院工作,自從12月22日晚被緊急通知到機關後就再也沒有回家,一直奮戰在抗疫最前沿,偶爾會在家庭群裡和小孫子互動一下,分明是前方戰事吃緊,忙得不可開交。生日那天,她在家庭微信群裡發了一段視訊,和機關同僚在一起過得簡單而别有滋味。家人看到紛紛在群裡祝賀她生日快樂,我信手寫下“牛尾虎頭生禍端,新冠病毒襲長安,三級管控嚴實施,古城按下暫停鍵。百姓居家不出戶,天使沖在最前線,戰地生日别樣過,隻為長安更常安”,以表達我對這位堅守在一線的白衣老戰士的敬意。外甥女所在的醫院被确定為新冠定點醫院,全院進入抗疫狀态,危險和勞累自不必說……

  被小區的嚴格管控倒逼在家辦公的兒子生活自理能力長足進步,時不時會在家庭群裡展示一下廚藝,這倒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我順口吟道:“小區管控二十天,廚藝精進不一般,頓頓花樣有創新,漢寶吃的肚兒圓”。小孫子漢寶做核酸檢測尤其積極主動,總是走在爸爸媽媽前面,每天同我們視訊時總要問:“爺爺奶奶,你們做核酸了嗎?”還煞有介事地說:“你們不做,警察就把你們帶走了。”面對小孫子的監督,我滿心歡喜地寫道:“孫兒漢寶三歲半,核酸檢測走在前,監督家人按時做,執法堪比警察嚴”。

  來自四面八方朋友的關切越來越多,提醒短信由一開始的“做好防護”到“做核酸時的注意事項”再到“居家時增強免疫力的生活常識”“家庭保健操”等,越來越具體。顯然,疫情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教會了人們适者生存的智慧。我想,人類也許正是在這一場場災難中不斷警醒、頓悟,一次次勇敢地面對、戰勝,而走向成熟、發展進步的……

  再過兩天就是新年了,我想,嚴冬終将過去,春天就在眼前……

  2022年元旦抗疫中于海珀香庭

  (本文刊登于《中國民航報》 作者機關:西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 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