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9年人民大會堂竣工,毛主席手指天花闆哈哈大笑:這是誰的主意

對第一次來到首都的人來說,除了故宮、萬裡長城等著名景點,在北京百裡長街上,還有一座神聖到不可錯過的建築,那就是人民大會堂。

作家冰心是這樣形容的:“走進人民大會堂,使你突然地敬虔肅穆了下來,好像一滴水投進了海洋,感到一滴水的細小,感到海洋的無邊壯闊。”

而這也是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印象。

1959年人民大會堂竣工,毛主席手指天花闆哈哈大笑:這是誰的主意

這座1959年竣工的建築,從建造開始,便牽動了許多的心,毛主席更是時常督促着人民大會堂的建造。

1959年9月9日,人民大會堂一建成,毛主席就興緻勃勃地來到了人民大會堂,他時不時地點點頭,突然被天花闆吸引了注意力,笑道:“這是誰的主意呀?”

毛主席究竟看到了什麼?天花闆的設計又是誰做的?

談及人民大會堂的建造,那肯定離不開毛主席。最早提出建造,一個容納萬人的大禮堂,就是毛主席。1945年時,毛主席在七大上,就提出希望革命勝利之後,可以建造一座萬人大禮堂。

1959年人民大會堂竣工,毛主席手指天花闆哈哈大笑:這是誰的主意

不過由于種種原因,直到1958年8月,中央才在會議上通過決議,表示要在建國10周年的時候,在北京建設一大批重點工程,位列第一位的就是建造一座“萬人大會堂”。

得到這個消息後,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副市長的萬裡,在市政府召開了會議,讨論建築萬人大會堂的内容。為了建造好這個萬人大會堂,與會人員認為,不僅應當廣泛征求設計意見,而且還要到其他有經驗的國家,進行考察。

北京市政府采納了與會人員的意見,一邊讓規劃局派人到蘇聯考察,一邊向全國各地的有關專家發去邀請電函,并成立了一個國慶工程設計上司小組,以及大會堂設計組。

不久之後,規劃局做好了考察,并做了報告。與此同時,大會堂設計小組也在極短的時間内,選出了8個設計方案。

1959年人民大會堂竣工,毛主席手指天花闆哈哈大笑:這是誰的主意

不過别看這8個方案,在很短的時間内就被選出來了,但實際上,在“這極短的時間内”,先後提出了84個平面方案,以及189份裡面方案,為了挑選出最合适的方案,這期間發生了很多很多的争論。

比如,大會堂的正門中心,要不要正對着人民英雄紀念碑;大會堂的高度要不要超過天安門等。好在這些問題,在周總理等上司的過問下,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解決。

随後,在汲取了8個設計方案的優點,以及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清華大學、北京建築設計院和北京市規劃局,各自做了一個綜合方案。

1958年10月23日,經過讨論,中央最終選擇了北京市規劃局,做出的綜合設計方案。同年10月25日,施工指揮部進行了戰前動員,勞工個個精神抖擻,幹勁十足。

三天後,天才剛剛亮,北京市其他地方都靜悄悄的,但大會堂的施工工地,已經是一片沸騰了,機械挖土聲、人工挖坑聲,以及勞工之間的加油聲,交彙在一起,組成了一曲優美的歌聲。

1959年人民大會堂竣工,毛主席手指天花闆哈哈大笑:這是誰的主意

大會堂施工現場

根據設計方案,大會堂的整體比故宮面積還大,僅大禮堂本身就長60米、寬76米、頂高45米、淨高33米。宴會廳除了可以容納5000多人的本廳之外,還有交誼廳、小宴會廳,兩層挑台,分别外挑29米和22米,這樣龐大而複雜的結構,在國内非常少見,甚至可以說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

由此可見,想要建造這座萬人大會堂,有多麼的困難,再加上當時的中國,工業水準還不是很高,很多高精尖技術都還沒有,這就讓建造過程更是難上加難,但施勞工員卻完全沒有被困難吓倒。

在那寒風呼嘯的冬夜裡,勞工們在深大9米的基坑裡幹活,手常常被凍得毫無知覺,但他們依然馬不停蹄地在施工。

在建造開工較晚的人大常委會辦公樓時,由于時間比較急,現場68人組成一個鋼筋連,三班日夜奮戰,不顧不顧北風呼嘯,苦戰9個日夜,最終完成了680噸鋼筋的綁紮任務,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迹!

1959年人民大會堂竣工,毛主席手指天花闆哈哈大笑:這是誰的主意

而在勞工奮戰于建設第一線的時候,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上司人,也沒有閑下來。為了確定任務順利完成,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都全程監督,要求北京市委書記經常去做彙報。1958年12月初,中央還開會正式讨論了這項工程。

其中,中央最關心的還是安全問題。當日理萬機的周總理,聽到安全問題的傳聞之後,他是輾轉反側。

在這個深夜,周總理急忙找來萬裡等人,聽取大會堂的建造報告,并叮囑道:“千萬要抓好大會堂的結構安全問題,這是頭等大事,不能馬虎。”

不僅如此,周總理還親自檢視,建造大會堂所用的材料,不允許出現一點材料問題和施工問題,并訓示表示,大會堂不僅要好、要美,要有自己的風格,更要安全,它的壽命起碼要不少于350年。

1959年人民大會堂竣工,毛主席手指天花闆哈哈大笑:這是誰的主意

1959年9月9日,這座萬人大會堂終于建造完成,從1958年10月到1959年9月,僅僅曆時10個月,複雜的大會堂便建好了,這簡直是一個奇迹,也是全中國人民的驕傲。

聽聞大會堂已經建好,毛主席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于是便在萬裡的陪同下來到大會堂工地。毛主席看着眼前的建築,臉上露出滿意的笑,随即問道:“你們現在怎麼叫這座建築?”

萬裡回道:“一般叫‘大會堂’或是‘人大會堂’。”毛主席聽了,表示這是人民建造的,是屬于人民的,就叫它“人民大會堂”吧!于是,就這樣萬人大會堂有了自己的名字。

1959年人民大會堂竣工,毛主席手指天花闆哈哈大笑:這是誰的主意

從人民大會堂回到中南海後,毛主席依舊睡不着,就這樣一直睜眼到天亮,第二天一大早,主席在萬裡的陪同下,再次來到了竣工完畢的人民大會堂。

毛主席笑着與參與這項工程的勞工一一握手,而看到毛主席,勞工們都十分興奮。在衆人的環繞中,毛主席穿過宴會廳,走過大禮堂,走上了主席台,看了一圈整個會場,擡頭看到天花闆的時候,突然笑道:“這是誰的主意啊,很不錯!”

說着,毛主席的手便指向了天花闆。衆人擡頭一看,就發現天花闆上,鑲嵌着的葵花向陽燈,現在燈開着,就如同那漫天星辰似的。萬裡收回目光,對毛主席說道:“主席,這是按照周總理的訓示來建造的。”

1959年人民大會堂竣工,毛主席手指天花闆哈哈大笑:這是誰的主意

當時,在標明設計方案後,不少建造師覺得大會堂淨高33米,太高了一點,人站在裡面會顯得很小,但如果降低一點,再加上兩層挑台,又會讓人感到有些壓抑。

在了解到這一點後,周總理說:“我們站在天底下覺得天高,站在海邊不覺得水遠。”随即他表示,是不是可以在大會堂的燈上做些變化,不要做傳統的燈,而是做好協調,設計成水天一色的風格,這樣就可渾然一體。

在周總理的訓示下,從業人員最後設計出了,現在毛主席看到的天花闆:中央位置為巨大的五角星燈,發出70道光芒,周圍是40片葵花瓣、500個滿天星,以及三層水波形燈槽。

而那些燈象征着各族人民,團結在一起,在黨的上司下,走向勝利,而那些水波則代表着革命的事業一浪高過一浪。

1959年人民大會堂竣工,毛主席手指天花闆哈哈大笑:這是誰的主意

聽到萬裡說出天花闆的設計者,是周總理後,毛主席會意地笑了,他與周總理共事了這麼多年,自然也了解周總理的用意。毛主席又擡頭看了幾眼天花闆,邊看邊點頭。

随後,毛主席便從大廳走了出來,來到迎賓大廳時,看到那個空白的牆面,又問這裡要挂什麼。從業人員表示,要挂一副以“江山如此多嬌”為主題的巨幅國畫。得到這個回答,毛主席顯得十分高興。

很快,毛主席便視察完了人民大會堂,一路上他都是春風滿面,是呀,在很久之前,主席就曾說過,革命勝利後,要建一個容納萬人開會的大會堂,現在語言成了現實,他怎麼會不高興呢?

毛主席視察完了之後,人民大會堂也順利傳遞使用,平劇大師梅蘭芳随即在大會堂進行演出,以慰問施工大軍。而在這年9月29日,國慶十周年宴會,在人民大會堂的5000人宴會廳舉行。

1959年人民大會堂竣工,毛主席手指天花闆哈哈大笑:這是誰的主意

自此以後,人民大會堂正式走進中國人民的生活,走進大陸的政治舞台。到現在,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包括大陸人民,也包括一些外賓,來到人民大會堂進行參觀。

而每當人們走進人民大會堂,都會被這幢凝聚了,無數中國人民汗水與智慧的建築給震撼到。幾十年過去了,人民大會堂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雨曆程,它已經不單單是一座建築,更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驕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