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拉花”不是咖啡的專利,他在茶上作山水

“光看茶湯作畫成品,可能會覺得與咖啡拉花相似;看點茶的過程,又有人會以為與日本抹茶雷同。但實際上這是地道地道源自中國的、獨一無二的茶文化。”日前,40歲的上海設計師韓喆明接受記者采訪,展示了在他手中“複活”的茶湯作畫絕技。近6年的時間,他在茶湯上完成了200多幅畫作。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拉花”不是咖啡的專利,他在茶上作山水

圖說:韓喆明正在展示茶湯作畫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下同)

瞬間藝術 茶中山水

韓喆明拿出一小罐福建白茶的茶粉,調和成濃淡不同的兩種茶膏,相當于山水畫的“濃墨”和“淡墨”。打濕一張紙巾作為“筆舔”,茶勺便是“畫筆”。茶碗中也留下一半茶粉,韓喆明一邊分7次向碗裡注入熱水,一邊用茶筅打出雪白綿密的泡沫,這種點茶技法是宋代“七湯點茶法”,點茶産生的潔白泡沫便是作畫的“畫紙”。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拉花”不是咖啡的專利,他在茶上作山水

圖說:茶湯作畫的工具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拉花”不是咖啡的專利,他在茶上作山水

圖說:韓喆明用“七湯點茶法”産生的泡沫作為繪畫的“畫紙”

準備就緒,韓喆明反轉茶勺,用勺柄蘸取茶膏,立即在茶湯的泡沫上作起畫來。隻見他手指輕顫,先勾勒,再暈染,好似皴法。不出5分鐘,一幅群山之中點綴着涼亭的山水畫便躍然茶湯之上。“國畫山水是‘軟碰硬’,軟毛筆在硬紙面上作畫,而‘茶山水’是‘硬碰軟’,硬竹勺在軟泡沫上作畫。”他一邊畫一邊介紹,“茶湯的泡沫會消失,作畫必須控制在3-5分鐘之内,最終的成品也僅能維持45分鐘到1小時。是以茶湯作畫是一種瞬間藝術。”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拉花”不是咖啡的專利,他在茶上作山水

圖說:韓喆明的“茶山水”作品

複活傳統 挑戰高難

由于唐宋末茶逐漸被明清散茶取代,點茶法随之沒落,也導緻茶湯作畫技藝長期失傳。茶湯作畫本就對作畫者的藝術修養要求很高,在宋代也隻有文人才能有所造詣,對于這門技藝的記載也隻有文字寥寥,這讓韓喆明的複原之路面臨挑戰。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拉花”不是咖啡的專利,他在茶上作山水

圖說:韓喆明正在茶湯上作畫

韓喆明是中國美院設計專業畢業的,他對傳統文化有着深深的熱愛,尤其鐘愛宋文化。2012年,韓喆明為學宋代點茶,特地到山東,向非遺點茶代表性傳承人曲永濤拜師。茶湯的泡會在作畫過程中不斷變化、消失,他嘗試更換不同茶粉、多次改良畫法、磨煉作畫技巧,最終才成就了這門技藝。不過,即便如今已經較為成熟地掌握了茶湯作畫技藝,他也并不是每次創作都能成功。“6年我創作了200多幅作品,推出3部作品集,但這背後我實際上畫了超過千幅。”第四部作品集,韓喆明打算以複原宋畫為主題,“宋畫造型準确,格法嚴謹,精微細膩,比起粗犷寫意的作品,更難被複制到茶湯之上。但我認為,既然點茶的巅峰時代是宋,那在茶湯上還原宋畫,就很有必要,值得挑戰,也讓我身邊的師友們充滿期待。”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拉花”不是咖啡的專利,他在茶上作山水

圖說:韓喆明請好友品茶

在韓喆明眼中,茶湯作畫還不僅僅是一門技藝而已,更是中國人從古至今不變的浪漫詩意和對自然哲學的思考。“茶葉取自于山水之間,茶湯作畫又将山水‘還’給了茶,這既是一件文人雅趣,也反映了中國人對待自然的态度。”他之是以要花費巨大的精力去複原茶湯作畫的技藝,甚至放棄設計師的工作,專門開設課程、講座推廣茶文化,也是因為他覺得“傳統文化就要落到日常”:“我要做的是‘複活’,而不是‘複刻’。假如現在大街上的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喝茶有煎茶、泡茶、點茶各種方式,假如人們能像熟悉咖啡拉花一樣熟悉茶湯作畫,咱們中國的茶文化自然也就‘活’了。”(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