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的是防不勝防 買耳機最容易踩到這些坑!

大家可以先來回想一下,以前在購買耳機的時候,是不是遇到過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以我自己為例,當年還是學生的我攢錢跑到中關村賣場買了一隻“Hi-Fi”耳機,結果聽了一周就出現左耳接觸不良、無聲音的問題。隔日找經銷商理論,卻被告之不予退換,隻能維修!後來國内電商平台崛起,這些經銷商一個接一個倒下。可如今,電商平台成為了無良經銷商們的聚集地,各種套路層出不窮。“315”來臨之際,我們來盤點下,大家在電商平台購買耳機時,稍一不留神就會踩到的坑。

一、“親,我們的耳機需要煲200個小時哦”

在耳機玄學中,一個最具争論的話題點就是,新耳機到底要不要“煲”?而這裡又涉及到怎麼煲,煲多長時間?目前在一些耳機應用中,都會提供「煲耳機」選項,通過播放長達幾十甚至上百個小時的各種白噪音,以及不同風格類型的音樂來煲耳機。真的有效嗎?這個其實很難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真的按照商家所說,煲上150~200小時,那麼很明确的一點是,耳機已經過了7天無理由退換。

真的是防不勝防 買耳機最容易踩到這些坑!

當你買了新耳機,初聽覺得聲音不對勁:人聲悶,沒低頻,于是聯系客服,得到的回複是:“親,新耳機通常需要用中等音量煲200個小時,切記音量不要過大,會對耳機振膜造成損傷....”。對于很多無良商家來說,“煲耳機”很容易被用來掩蓋産品自身的缺陷,也是他們經常用來忽悠小白的手段。

當然,筆者并不是說“煲耳機”對聲音一無是處,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這樣做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聲音帶來一些改善,但絕對不會有質的提升。如果耳機初聽聲音(三頻)就有問題,就算煲上500個小時也無濟于事;正确的做法應該是盡快選擇七天無理由退貨,因為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你的耳朵不會騙你。

二、“親,這個耳機用手機是推不動的呀,要用播放器!”

雖然現在是真無線耳機的時代,但那些對音質有追求的人還是會使用有線耳機。并且随着流媒體音樂的普及,如今使用手機聽歌已經成為最主流的方式。我們知道,手機的音頻解碼和放大電路采用微小的內建方案,包括取消耳機孔,都是為了把更多的空間留給核心硬體和更大容量的電池。然而,一些無良商家正是抓住了手機的這一薄弱環節,忽悠你花更多錢換更貴的裝置。

真的是防不勝防 買耳機最容易踩到這些坑!

很多人選購耳機時,可能不太注意「阻抗」和「靈敏度」這兩個參數。簡單來說,你隻需要記住一點:耳機阻抗越小、靈敏度越高,越容易驅動(好推)。對于手機來說,推薦使用低阻抗(16Ω、32Ω)加高靈敏度(95dB-120dB)的耳機,這類耳機用手機直推也沒問題。是以,如果你的手機和同僚的手機都無法讓低阻抗+高靈敏度的耳機出好聲,基本就是耳機本身的問題,盡快申請退換吧。當然了,如果是大阻抗、低靈敏度的耳機,那還是老老實實地用播放器吧,手機确實推不動的。

三、“親,我們的單晶銅發燒耳機線了解下,音質秒提升”

在耳機玄學裡,耳機線也是一門很講究的學問。例如在一些發燒耳機上使用的高純度“無氧銅”、“單晶銅”耳機線,這是因為這些發燒耳機通常都采用可換線設計,耳機玩家可以自由更換耳機線更新耳機。

真的是防不勝防 買耳機最容易踩到這些坑!

從聲學上來講,高純度發燒耳機線确實能夠使聲音更純淨,相比于普通耳機線也更耐用;但是有了發燒耳機線,聲音真的就能變得更好嗎?

我們知道,耳機的音質與多種因素有關,例如驅動單元和振膜的材質、數量,腔體結構,調音等,是以隻拿耳機線來談音質并不科學;它當然有可能讓耳機音質有所提升,但也很有可能一點效果也沒有。如果你信了的商家的話,買了一條發燒耳機線,試聽後可能一臉懵。一般來說,一款發燒耳機的原廠耳機線通常就是最合适的搭配,我們不需要糾結要不要換線,因為搞不好還不如原廠的耳機線聲音好,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四、“親,我們這個是18單元耳機,音質非常棒哦”

最近筆者發現一個耳機市場的亂象,各大電商平台上出現大量一兩百元的耳機都用上了雙單元甚至三單元、四單元、六單元(如下圖),然後大肆宣揚音質多麼優秀、多麼HiFi。真拿消費者當傻*?可是再看這些産品的銷量,5萬+、10萬+....

真的是防不勝防 買耳機最容易踩到這些坑!
真的是防不勝防 買耳機最容易踩到這些坑!

耳機的發聲單元可以了解為音箱的揚聲器,然而對于腔體隻有手指肚大小的耳機來說,内置的發聲單元越多,并不等于音質越好,甚至可能更糟糕。

要知道,耳機腔體内的發聲單元越多,互相之間的聲音串擾也就越大;諧振、失真的疊加更多,反而會造成聲音的劣化,影響聲音的清晰度。換句話說,多單元耳機是把雙刃劍,調校得好,音質更出衆;反之,一味的堆砌發聲單元,反而會對聲音産生劣化,可能還不如單動圈耳機的音質好。

真的是防不勝防 買耳機最容易踩到這些坑!

結語:

以上就是筆者今天為大家總結的幾個商家慣用的忽悠手段,不知大家以前購買耳機時是否踩過這些坑?當然,如果你還遇到了其他更奇葩的遭遇,可以在評論裡與大家分享,讓我們一同成長,不給奸商交智商稅。

(788400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