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斯托弗·諾蘭已經創作了幾部傑作,但他的最新電影表明,他的優勢已經減弱。他達到頂峰了嗎?他的時代結束了嗎?

天才和瘋子在一念之間。正如任何偉大的藝術家都知道的那樣,并不是每個瘋狂的概念總能成功登陸。
太多的成功會導緻一個問題:觀衆開始忽視你想說的話,因為你是從成功的角度出發的。你這樣做的觀點現在被名利所扭曲。
克裡斯托弗·諾蘭在電影《信條》身上發現了這一點,主要有這兩點。
一、克裡斯托弗·諾蘭的叙事依舊沒變,但觀衆已經乏味
2020年9月上映的《信條》,豆瓣評分7.6,IMBD評分7.4,爛番茄69%新鮮度。對于《信條》大多數影迷還是比較失望。
多年來,克裡斯托弗·諾蘭擅長以非線性的方式分層他的叙事概念,以確定它讓觀衆處于座位的邊緣,同時從情節中提取最大的陰謀
《記憶碎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和《信條》都利用他們的時間線讓觀衆質疑電影中發生的事情。這是許多偉大的電影制作人用來保持他們的故事流有趣的技巧。
對于《信條》,他隻是混淆了觀衆和評論家。他之前的成功可以說使諾蘭相信,他的叙事思想是無懈可擊的,他的标志性複雜性是普遍需要的。坦率地說,《信條》使諾蘭感到懶惰。觀衆對叙事太熟悉了,有點讓人乏味,這是一個電影制作人/導演的作品,他們在自己的舒适區上太舒服了。
偉大的電影制作人總是挑戰他們所知道的和他們能做什麼——正如庫布裡克、威爾斯、科波拉和安德森所證明的那樣——但諾蘭似乎已經迷失在一種膨脹的宏偉感中。
二、克裡斯托弗·諾蘭與華納兄弟的風波。
《信條》是諾蘭有史以來制作費用最高的電影,前期創作加後期營銷大約花費了3.6億美元,要想達到收支平衡,票房至少需要5億左右美元,而截止目前《信條》累計全球票房隻有3.4億美元左右,這讓出品方華納兄弟将虧損1億美元左右。
當《信條》失敗時,我們看到這位标志性的導演開始失去冷靜的風度。
他四處亂竄,侮辱流媒體服務——他甚至不得不為他的評論向Netflix的負責人道歉——并在一次采訪中令人震驚地抨擊了華納兄弟的HBO Max,稱其為"最糟糕的流媒體服務"
作為一名堅定的傳統主義者,克裡斯托弗·諾蘭經常表達他對影院發行的偏好。雖然這本身并不是一個糟糕的立場,但他似乎缺乏對現代觀衆的同理心,以及他們希望如何将他的電影傳遞給他們。
随着全球新冠軍疫情加劇,影院旅行的成本不斷上升,加上相對便宜的家庭流媒體成本,迫使諾蘭在工作室系統内工作的幾年裡發生了變化。
他離開了華納兄弟,搬到了環球影業,這标志着這位電影制片人一個時代的結束。但這也是一個諾蘭全新的開始。
克裡斯托弗·諾蘭永遠不會是一個糟糕的電影制片人。他太擅長他為此所做的工作。但他停滞不前,需要接受現在存在于他周圍的世界。與此同時,我們将屏息等待諾蘭2023年的新作《奧本海默》,諾蘭到新的環境會有什麼改變呢,這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