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周藝文|殷墟遺址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文博建設動作頻頻

文字整理/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1◆文保:廣東文物保護科技中心正式開工

3月7日,廣東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建設項目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是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十四五”重大工程項目之一,選址在廣東省博物館西側空間,将在館内已有的1500平方米基礎上,增加3600平方米的面積,達到5000平方米的規模。

一周藝文|殷墟遺址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文博建設動作頻頻

廣東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廣東省博物館供圖)

廣東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建成後,将重點加強嶺南特色的文物保護修複和科學研究工作,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海洋出水文物、革命文物、海防文物、中西文化交流文物等文化遺産的保護修複和科學研究,以及嶺南地區高溫高濕環境下的文物預防性保護;承擔打造區域性文物保護技術服務中心與文物科學研究中心的重任,有望更好支援和服務廣東文博事業發展和廣東文化強省建設。其中,嶺南地區高溫高濕環境中文物的科技保護與研究是該中心的突出亮點。

2◆博物館:古都安陽建世界級殷墟遺址博物館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博物館自2020年11月開工建設,目前其主體建築已進入全面搶工階段,計劃今年完成主體施工,2023年建成開館。

一周藝文|殷墟遺址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文博建設動作頻頻

安陽殷墟遺址博物館效果圖(安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年來,殷墟已成為大陸考古發掘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發掘面積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其出土文物數量之巨、類型之全世所罕見。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博物館項目占地面積262.5畝,建築規模5.1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殷商社會生活史、殷墟考古史、文物展廳和精細考古實驗室等,總投資10.6億元。

3◆文旅: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産旅遊案例名單揭曉

3月11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産旅遊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由文化遺産、考古、旅遊、博物館等領域的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通過綜合評議、實名投票遴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産旅遊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産旅遊優秀案例”。

一周藝文|殷墟遺址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文博建設動作頻頻

南海I号沉船(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供圖)

十佳案列包括:安吉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研學旅遊、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主題旅遊項目、“昔日的貿易商船,今天的文化方舟”南海I号主題研學旅遊項目、北京故宮冰窖服務區、品味老成都 暢遊大三國——成都武侯祠文旅融合創新項目、大明宮書院考古研學活動、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文旅融合項目、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主題旅遊項目、廈門胡裡山炮台文旅融合實踐案例、海峽兩岸敬天祈福活動。

4◆考級:“建議取消中國小生各種藝術考級”引熱議

近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關于“取消中國小生各種藝術類等級考試”的建議,以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認為“美術考級不可取”的觀點引發熱議。

一周藝文|殷墟遺址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文博建設動作頻頻

中國小生美術考級現場(圖檔來自網絡)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宋亞平也曾建議取消兒童美術考級,她認為,兒童畫考級違背了美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根本目标,建議取消對12歲以下兒童開展的各種門類美術考級。而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院長吳慧平則認為,不能因為考級有可能帶來的弊端就取消,“考級所樹立的競争意識并不是壞事,隻要家長和教師加以正确引導就能讓學生在積極和努力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5◆美術:“寫盡蒼生”展管窺廣東美術

日前,《寫盡蒼生——20世紀廣東美術家人物寫生個案研究展》在廣東美術館開展。展覽以20世紀廣東美術家的人物寫生個案為研究對象,對館藏多年未曾展出過的數百件珍貴手稿進行梳理和展示,較為系統地呈現了黃少強、符羅飛、楊之光三位廣東美術大家的人物寫生作品。展覽将持續至2022年4月6日。

一周藝文|殷墟遺址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文博建設動作頻頻

黃少強的作品《小販》(主辦方供圖)

“對這三位藝術家進行對比研究和展示,從三個“寫生”的片段管窺20世紀廣東美術的發展軌迹。”廣東美術館館長、展覽總策劃王紹強表示,本次展出的黃少強、符羅飛、楊之光都是廣東美術的重要大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紮根生活,紮根人民,在祖國大地山河裡尋找藝術的靈感,記錄時代,記錄勞動者。

6◆非遺:20個案例獲評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

近日,2021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公布獲獎結果。東莞市文化館《從“非遺進校園”到“非遺在校園”——東莞市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實踐案例》等10個案例獲得精品案例獎,佛山市博物館《“佛博坊”之“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等10個案例獲得優秀案例獎。

一周藝文|殷墟遺址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文博建設動作頻頻

學生體會非遺的魅力(主辦方供圖)

自2021年8月16日開始,活動共收到全省各地送出的113份優秀案例,展現了廣東“非遺進校園”的三個特點,包括:非遺教育涉及項目廣;非遺教育開展地區廣;非遺教育實施主體廣。

7◆漫畫:漫畫家李昆武獲頒“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3月9日,位于北京的法國駐華大使館舉辦勳章頒發儀式,中國漫畫家李昆武被授予“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李昆武1955年生于雲南昆明,任雲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常務理事。李昆武的作品至今已在中國、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日本、南韓等國以16種文字正式出版,其作品曾榮獲中國漫畫最高獎“金龍獎”、法國聖馬洛漫畫節“最受讀者歡迎獎”、法國布盧瓦“曆史會晤國際漫畫節金獎”等多項榮譽。

8◆粵劇:“三·八”粵劇晚會将古今“女神”盡現舞台

3月7日晚,廣東粵劇院為第112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獻上一台主題為“美人如畫”的粵劇晚會。晚會通過星海直播、羊城晚報·羊城派等十多個平台播出,為衆“女神”獻祝福。

一周藝文|殷墟遺址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文博建設動作頻頻

“三·八”粵劇晚會精彩演出(薛才煥 攝)

當晚,廣東粵劇院的一衆名家和青年優秀演員,通過粵劇傳統戲、粵劇現代戲和粵劇戲歌三個部分,将粵劇中的古今美人盡現舞台。晚會還以連線的方式,邀請香港粵劇名伶、粵劇編劇、香港靈宵劇團主席謝曉瑩,以及身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進行了精彩演出。(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責編 | 孫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