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左手學業,右手棒球,MLB棒球發展中心打造中國新星

左手學業,右手棒球,MLB棒球發展中心打造中國新星

3月9日,在美國羅林斯學院與康考迪亞大學間的一場校際棒球比賽中,正在羅林斯學院就讀大二的張顔一達表現出衆,三局沒有失分,5次三振,2次保送,僅被打2支安打,最終獲得勝投。從MLB棒球發展中心走出去的張顔一達,正在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投手。

在來到美國學習的兩年中,張顔一達的生活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學業與訓練上,他一直保持着平衡兼顧的狀态。正如他所說,“在這裡每個人都很努力。”

左手學業,右手棒球

其實早在百年前,北大校長蔡元培就曾說過: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在今天,體育與學業,乃至人格建立之間互相承托的關系愈加明顯。

在這項探索上,不乏大量專業機構參與其中。以棒球為例,MLB美職棒大聯盟于2009年起相繼在無錫、常州和南京設立的MLB棒球發展中心,成為棒球運動項目上培養綜合體育人才起步較早的機構,旨在通過最純正的大聯盟體系去培養更多優秀的中國棒球運動員。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男子國家棒球隊闖進8強,更是在2005年和2019年的亞錦賽上拿到過季軍的好成績。但這還不夠。MLB希望幫助中國培養屬于自己的人才,培養出棒球界的姚明。MLB棒球發展中心,整合美國校園體育的經驗和中國的實際國情,秉承“體教結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成長與教育作為首要核心,逐漸摸索出一套為中國青少年量身定制的科學訓練體系。

在培養出色棒球人才的同時,兼顧課業教學,讓學員未來無論是大學深造或是進入職業聯賽,都擁有更多的選擇權。這也讓“左手學業,右手棒球”,逐漸成為一種成熟的常态。

從中國走向世界,MLB棒球訓練以體育人

“生活不止成功,也會充滿着失敗、沮喪。而棒球讓我學會生活,教會我如何克服失敗、承擔責任。” 作為曾經的職業球員,如今任職MLB棒球發展中心總教練的張寶樹,生動地诠釋了體育與青少年綜合發展之間互為助力的關系。

同時,MLB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在其先進的訓練體系下,國小員們在精進棒球技術的同時,擁有了更廣闊的學業發展空間。迄今為止,MLB棒球發展中心先後培養出114名畢業生。其中,84人已經拿到獎學金在國内外大學就讀,7人簽約MLB職業球隊。還有34名球員曾代表不同年齡級别的國家隊參加比賽。

近日,還在就讀高三的學員丁若非,就通過棒球提前進入美國高校快車道,被北肯塔基大學錄取。

來自青海的藏族小夥索南達傑,他的人生道路與家鄉的孩子完全不同。棒球改變命運,在他家鄉的朋友們看來,去美國求學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索南達傑已經憑借着自身的奮鬥和發展中心的規劃,成功拿到獎學金,前往美國的大學深造。

不久前,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亞太區棒球發展總經理 Rick Dell,在美國探望了MLB棒球發展中心的畢業生們。他們已經成功步入美國的大學,讀書的同時,還是優秀的學生運動員。

馮強已經打過學院賽兩個學期。亞利桑那西部學院的棒球教練Zeke Michim對他期望頗高,教練是這樣評價他的,“我覺得他在進攻方面有很大的潛力。他也非常擅長在兩個角球位置防守。是以說隻需要訓練他的體能。讓他的體能更好地為學院賽做好準備。

随着去年12月華旦才讓等新學員的加入,棒球隊裡的中國球員也越來越多了。“在體能上,或許來自亞洲的球員們比我們過去名單裡的球員體能方面還要好。他們有能力打美國學院賽。” Zeke Michim教練堅定地說。

左手學業,右手棒球,MLB棒球發展中心打造中國新星

緻力于青少年人才發掘,MLB成為中國棒球夢工廠

MLB在為國内培養頂尖棒球人才時所秉承的理念,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強調學業與訓練的平衡。

在強調棒球訓練的同時,課業也是每個學員日常學習中的重要部分。MLB南京棒球發展中心的球員趙梓旭目前是一名高三年級的學員,據他介紹,在發展中心,學習和訓練上的比重基本相當。周一、周二全天上課,周三到周五在課程結束後進行訓練,雙休日則全天訓練。棒球訓練取代的不是學習的時間,而是加強了時間管理,将日常生活中空置的、打遊戲的時間及合起來,做大家熱愛的事——打棒球。而這正與美國高校的教育理念一緻,從本屆冬奧會明星運動員谷愛淩的身上,我們也能看到這點。

美國大學棒球教育對學生嚴格做出兩項要求。一是要打出高水準的棒球賽,對于任何球員來講,每天的棒球訓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一個原因是隊員還得像其他普通大學生一樣去上課、考試、準備論文。學校不會因為要打比賽而在學業标準上放水。體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大部分。平衡學業與運動員的雙身份,這一點在美國的大學教育體系中得到了充分展現。

正是基于這樣的培養模式,MLB棒球發展中心也為在中國未來的發展勾勒出了一個願景——我們不是要找到中國棒球的姚明,而是培養出中國棒球的姚明。建立了良好的培養模式,未來中國的棒球人才便可以源源不斷湧現。當我們站在以終為始的視角看,便不難發現,這一願景的确立,猶如在中國打造一個棒球運動的“夢工廠”。

自2015年,19歲的許桂源和巴爾的摩金莺隊簽約,成為了MLB棒球發展中心培養出的“登陸美國第一人”後,MLB所代表的這種全新培養模式獲得了業界的認可。同時,越來越多的英才逐漸浮于水面。

近日,風靡于小聯盟比賽中的明星球員趙倫也是來自MLB棒球發展中心。2021年11月,趙倫獲邀參加秋聯AFL比賽,他也成為曆史上第一次在AFL登場的中國大陸球員。在秋聯獲得機會的球員中,未來有6成幾率可以在大聯盟中立足,可見趙倫的未來更值得人們期待。事實上,在秋聯的比賽中,趙倫比起在小聯盟比賽時的表現已經有了十足的進步。

培養模式帶動人才發展,MLB助力中國棒球

棒球運動與産業的發展歸根結底與群體、場地、競賽息息相關。近年來,随着棒球運動正逐漸受到社會關注,棒球球迷與愛好者的基數正成倍增加,棒球運動也成為了足籃排之後的第四項擁有全國職業聯賽的運動項目。

參與人群的增加催生了場地的發展,大陸棒球運動和棒球産業所帶來的巨大的潛力即将釋放。據統計,2016年到2019年間,大陸青少年棒球訓練場地從35個增長到64個,數量增長近一倍。

為積極迎接杭州亞運盛會,作為建立的重點場館——杭州亞運會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完工在即,這标志着六大單體場地的落成。由于棒球場地占地面積大,一個專業的棒球場地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之中顯得彌足珍貴。中國棒球的職業化發展曾經受困于場地不足,難以開展國際高水準賽事。而今,越來越多的專業場地作為助力,為棒球愛好者們帶來福音。

左手學業,右手棒球,MLB棒球發展中心打造中國新星

專業化場地的逐年增加,反過來為棒球運動的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訓練與競賽環境。2021年,MLB CUP青少年棒球公開賽跨越全國近20個城市,吸引近6000名小球員參賽。今年新賽季,MLB特别攜手北京市棒球運動協會聯合舉辦,開啟春季賽·北京站的火熱報名。在未來,随着場地、球迷、參與者規模的持續性發展,MLB中國有信心進一步覆寫更多座城市,為更多棒球愛好者提供包括棒球公益課程、青少年賽事及專業教育訓練在内的多元化、專業化、體系化的棒球運動體驗。

同時牽動棒球愛好者心弦的還有一部講述中國棒球的記錄片《追“球”》即将上映。MLB攜手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内亮,帶大家一起走進鏡頭下的中國棒球。

在MLB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祁冬看來,“棒球運動并不過分強調對抗,卻又能調動全身的肌肉、關節,适合孩子參與。這項運動也有着很強的儀式感,講究團隊配合,能讓孩子在參與過程中成長。”

MLB緻力于中國棒球人才的培養,以科學的訓練模式帶動人才發展。而棒球運動在中國的長足發展,反過來提升了業界和公衆對MLB棒球發展中心所倡導的“一手棒球,一手學業”模式的認可,加上一整套立足中國國情的發展路徑,随着無數個許桂源被培養出來并取得成功,MLB所倡導的這種模式充滿了想象空間。

盡管中國棒球運動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沿着這條路走下去無疑是正确的。MLB棒球發展中心有決心通過中國青少年棒球人才的培養,深耕于棒球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和後備人才的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