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去看望父親,見劉太公正抱着掃帚在門口迎接,他應該怎麼辦?

作者:這位主

#劉邦當上皇帝後,是如何對待自己還在世的老父親劉太公的#

公元前203年,楚漢之争還在激烈地進行着:項羽率領的楚軍被劉邦的軍隊團團圍困,眼看糧草斷絕,楚軍形勢十分危急。

項羽急于從圍困中脫身,于是就把劉邦的父親,劉太公高高地放在一塊砧闆之上,然後遠遠地對劉邦喊話:“劉季,你出來看看這是誰?如果你還不給我撤退,我就把太公烹了!”

項羽以為這招能吓倒劉邦,沒想到劉邦擺出之前那副無賴的樣子,不急不慢地回答道:“項羽,咱們兩個曾經一起在楚懷王面前稱臣,互相約為兄弟,是以我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現在你要烹自己的父親,請記得分我一杯羹喝!”

劉邦毫無顧忌的态度讓項羽十分憤怒,當即就要把劉太公殺掉,但是被項伯勸阻住了,劉太公這才保住了性命。

劉邦果真那麼不在乎自己老父親的性命嗎?這對父子的真實關系又如何呢?

劉邦去看望父親,見劉太公正抱着掃帚在門口迎接,他應該怎麼辦?

劉邦的影視形象

1、 沛郡豐邑的種地老翁

劉邦出身于平民,他的父親劉太公、母親劉媪在正史《史記》和《漢書》中都沒有名字,“太公”、“媪”是當時人們對老頭、老太太的稱呼,是以“劉太公”也就相當于現在的“劉老頭”,“劉媪”就是“劉老太太”,是普通百姓家很尋常的稱呼。

很尋常的劉太公有四個兒子,像當時平常人家一樣,劉太公沒給這幾個兒子起正式名字,隻是按照排行分别叫作:劉伯、劉仲、劉季、劉交,劉季就是劉邦,按照現在的叫法就是“劉老四”。在劉邦之前應該還有一位叫劉叔的哥哥,但是曆史上沒有相關記載。

劉太公以種地為生,農民一般都會比較看重勤勞、樸實、顧家這樣的性格特點,但是劉邦偏偏這幾樣一樣都不占,他不愛參加農業生産,整天遊手好閑,經常和朋友們出去喝個爛醉,也不大考慮早點兒成家立業這樣的事,是以劉太公不太喜歡這個兒子,他比較喜歡老二劉仲,經常讓劉邦向二哥學習,要多置辦些産業。

劉太公責備劉邦這件事在《漢書·高帝紀第一上》中有記載,那是劉邦即位之後,未央宮剛剛建成,劉邦就在宮中設宴,和前來朝賀的王侯将相痛飲。這時的劉太公已經被劉邦尊為“太上皇”,劉邦慶賀他當然也在座。

“上奉玉卮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賴,不能治産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稱萬歲,大笑為樂。”

酒宴上的大緻情形是這樣的:劉邦端起酒來給劉太公祝酒,然後說道:“您之前總是認為我無賴,不能置辦産業,比不上我二哥(劉仲)勤勞能幹,現在我的産業和劉仲相比,誰的更多呢?”參加盛宴的大臣頓時都山呼萬歲,大笑着以此取樂。

劉邦去看望父親,見劉太公正抱着掃帚在門口迎接,他應該怎麼辦?

西安景緻

劉太公當然明白誰的産業更多,不過,他同樣記得,當初因為這個兒子,自己曾經被項羽當人質的痛苦經曆。

2、被項羽當作人質

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考慮到自己四處征戰的不安定,他仍然把父母、妻子呂雉和一雙兒女留在家鄉豐邑。

公元前205年,劉邦和項羽争戰正酣,劉邦的家鄉豐邑在楚軍控制之中,劉邦回家接一家老小,可是卻隻接到兒子劉盈和女兒劉樂,劉太公、呂雉還有劉邦派回來照顧家人的審食其都落入項羽之手,成為項羽要挾劉邦的人質。

劉太公、呂雉和審食其一直被項羽關押,時間長達兩年。

劉邦去看望父親,見劉太公正抱着掃帚在門口迎接,他應該怎麼辦?

劉太公的影視形象

楚軍被漢軍圍困,形勢萬分緊急的時候,項羽就把劉太公押到陣前,用他的性命威脅劉邦就範。

可惜這一招對劉邦不起作用,劉邦拿出當年做無賴的勁頭兒,讓項羽烹了劉太公之後,記得分給自己一杯羹喝。

那麼,劉邦是真的不顧及父親的性命嗎?顯然不是這樣,他雖然不愛勞動,不愛置辦産業,但是對父母最基本的孝道還是懂得并遵守的,後來的漢朝是一個最為重視孝道的朝代,這顯然和劉邦這位開國之君的身體力行是分不開的。

但是,作為全軍統帥,劉邦不能隻考慮自己親人的性命,還要考慮全軍将士的安危。假如他不擺出那副無賴相,受不住項羽的威脅,怒發沖冠之後指揮将士全力進攻,或者聽從項羽的勸告,帶領人馬全線撤退,那麼楚漢兩軍的最後勝負很難預料,如果敗局已定,丢掉性命的恐怕不止劉太公、呂雉、審食其,還包括劉邦自己,以及漢軍的大部分将士,後果更難承受。

是以,作為全軍統帥,劉邦此時的言行無可指責。

對敵政策一旦受感情左右,必敗無疑。

劉邦正在做的事容不得失敗,一旦失敗,天下再沒有他的容身之地,更何況他的全家老小呢?

3、唯一

好在項羽沒有真的殺掉劉太公等人,随着戰局變化,形勢對楚軍更加不利,項羽隻好和劉邦談判,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項羽把劉太公等人質都還給了劉邦。

劉邦去看望父親,見劉太公正抱着掃帚在門口迎接,他應該怎麼辦?

前202年,劉邦即位,定國号為漢,是為漢高祖。

劉太公終于過上了安生日子。以前他因為劉邦備受折磨,現在他終于可以安穩享福了。

劉邦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是對父親很孝順,隔上幾天就會去看望父親一次,父子之間仍然像以前一樣,親切随和,不受任何皇家禮節的限制。

劉太公以前就是農村一位普通的種地農民,對皇家禮節既不熟悉,也不在乎,是以他對劉邦和自己這種平常的父子關系沒有覺出什麼不對,但是,劉邦派去服侍劉太公的家令卻覺出了不妥。

終于有一天,這位家令對劉太公說道:“常言說,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今的君主雖然說是您的兒子,但是他貴為人主;您雖然是他的父親,卻身為臣子。您怎麼能讓人主參拜人臣呢?如果這樣的話,還怎麼讓大家遵守皇家禮儀呢?”

劉太公雖然年老,卻很能聽進别人的意見,他很快就做出了改變。

等到劉邦再來看望劉太公的時候,他遠遠就看到劉太公抱着個掃帚站在門口迎接。劉邦吓了一跳,連忙走過去攙扶住父親。劉太公說道:“你貴為一國之君,不能因為我而亂了天下法度!”

劉邦當然知道自己如今的身份,但是也不忍心看着父親對自己行君臣大禮,于是就下旨尊奉劉太公為“太上皇”,這樣自己還能以家庭禮節來看望父親,也免去了父親的跪拜大禮。

劉太公是大陸曆史上唯一一位沒有做過君主卻貴為太上皇的人。

至于勸告劉太公的那位家令,劉邦賜給他五百金,以獎勵他的知禮敢言。

4、雜記故事

在正史《史記》和《漢書》中,關于劉邦如何對待劉太公的記錄很簡短,曆史筆記小說《西京雜記》中另有一部分記載。

劉邦去看望父親,見劉太公正抱着掃帚在門口迎接,他應該怎麼辦?

資料圖

《西京雜記》記載,劉太公雖然被尊為太上皇,地位尊崇,享受着富麗堂皇的皇家生活,但是時間一長,新鮮勁兒過了之後,劉太公就覺得各種不适應,是以每天悶悶不樂。

劉邦很孝順,就問父親為什麼不高興。劉太公告訴他:“我以前最愛打交道的,就是街頭鬧市那些小攤小販,還有鬥雞蹴鞠的年輕人,那看起來多熱鬧啊!可是現在深宮之中冷冷清清,我喜歡的那些熱鬧場面這裡一點兒都沒有,是以我很不高興。”

劉邦一聽,這好辦,于是就派人回到家鄉,把劉太公之前經常去逛的那條街上整條街的人都搬進了宮裡。劉太公又看到了熟悉的場景,熟悉的家鄉人物,這才高興起來。

唉,劉太公他老人家是高興了,不知道被劉邦搬進宮裡的那些人是不是也像他一樣,心情愉快而又自由自在呢?屈從于皇權,被迫居住在深宮之中,他們是覺得受到束縛,還是覺得十分幸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