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對功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功臣将兒子首級砍下扔在他面前

作者:十四說曆史

在大陸曆史長河中,明朝是一個強大燦爛的王朝,明朝有着許多的令人贊歎的輝煌,如“五征漠北”“鄭和七下西洋”,明朝的火器在當時也極其發達,當時的明朝,萬邦來朝,空前強大。

明朝最令人稱奇的莫過于開國君主朱元璋,這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君主。他推翻蒙元統治,恢複華夏政權,建立明朝。為何一次說功臣兒子劍法不錯,功臣便把兒子首級砍下扔到他面前呢?

朱元璋對功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功臣将兒子首級砍下扔在他面前

一、布衣出身

朱元璋和曆史上其它君主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由平民起家,最終統一天下的。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放在現在這個社會,根本無法想象這是怎麼成功的。

難度越大越能突出朱元璋能力之強,朱元璋作戰勇猛,又懂文墨,是一個文武雙全之人。他從參軍入伍到開創自己的力量,一路上都是靠自己身先士卒,屢立戰功得到。是實打實從戰場上活下來的人。

可謂是天選之子,仿佛就是為了拯救黎民百姓而生,朱元璋從開創自己的隊伍到建立明朝都是逆風局,打得最多的仗就是以少勝多的仗,這除了他本人的能力,和他身邊的文臣武将也脫不開關系。

朱元璋對功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功臣将兒子首級砍下扔在他面前

朱元璋開國的這套班底可謂是人才濟濟,有:大将常遇春,這個人被稱為“常十萬”,是因為他曾說“率十萬之衆,橫行天下”;大将藍玉,這個曆史上僅有的五個“封狼居胥”之一;傅友德,這是一個從小将一路成長為大将的人物,後期的太子太師。

其他開國名臣還有:馮勝、沐英、耿炳文、湯和、鄧愈、徐達以及華夏風雲人物劉伯溫。這些人每一個都是人中豪傑,都是獨當一面的人物,正是有了這些人的幫助,才使得朱元璋如虎添翼。

衆所周知,明朝之是以開創盛世,正是因為朱元璋前期為明朝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朱元璋平息天下以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加強了君主集權,廢除丞相,打擊髒官,懲治壞人,事事親為,日勤不懈,使得明朝初期百姓擁戴,逐漸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朱元璋對功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功臣将兒子首級砍下扔在他面前

布衣出身的朱元璋節儉是曆史上所有君主之最,建造宮殿的時候,不要求漂亮華麗,隻求堅固耐用,為了警醒自己,還讓人在宮牆上寫了許多曆史故事。朱元璋的飲食也很節儉,平日隻吃粗茶淡飯,從不鋪張浪費。

二、開國功臣

以此看來,朱元璋科舉勤勉,懲辦污吏,體恤百姓,提倡節儉,可謂是一代明君。那麼當初那些追随他打天下的功臣,朱元璋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呢?他們又是什麼待遇和下場呢?

朱元璋對功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功臣将兒子首級砍下扔在他面前

其實這些功臣的下場真的不是很好,大多慘狀令人唏噓。漢明兩朝是功臣下場最不好的兩個朝代。就拿藍玉大将軍來說,藍玉被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告發謀反,最後被牽連的人數多達一萬五千人,天下将軍幾乎全部覆沒。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藍玉案”。

除規模較大的“藍玉案”以外,還有一位功臣的遭遇也很是讓人唏噓。功臣裡有一個叫傅友德的将軍,他和朱元璋一樣,出身貧苦,世代為農,後來元朝腐朽,民不聊生,他投身軍旅。

朱元璋對功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功臣将兒子首級砍下扔在他面前

追随朱元璋以後,傅友德屢立戰功。随常遇春救安豐,參加鄱陽湖之戰,攻武昌之戰,破張士誠之戰,又平定山東。安定汴洛,北渡黃河,兵來臨清,向北挺進,攻占德州、滄州。

後來又西讨巴蜀、北戰大漠、南征雲貴。戰功赫赫,威名遠播。為明朝的開局立下了汗馬功勞。傅友德作戰堅毅果敢,常常親冒矢石身先士卒,攻打武昌時,臉上被敵人射中,仍然死戰不退,可見其勇猛。

朱元璋對功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功臣将兒子首級砍下扔在他面前

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封傅友德為颍國公,念其功勳,又授予免死和世襲鐵券。可謂顯赫一時。可是這份顯赫并沒有一直延續下去,到了朱元璋晚年,傅友德的處境愈加艱難。

朱元璋的兒子朱标是朱元璋標明的接班人,朱元璋為了鞏固朱标的地位,特意給他留了一批能臣武将,但極其不幸的是,朱标英年早逝,年幼的皇長孫朱允炆并不能服衆,為了加強皇權,朱元璋開始處理功臣。

朱元璋對功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功臣将兒子首級砍下扔在他面前

三、父子雙亡

傅友德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功臣都是以謀反的罪名被處理的,當時的湯河敏銳地覺察到朱元璋的用意,于是請辭回家養老。這才得以善終。傅友德早年和藍玉來往密切,朱元璋對他起了疑心,後來便召傅友德進宮。

傅友德回到都城以後,朱元璋宴請文武百官,也命人傳令傅友德參加。這時的傅友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十分小心謹慎。傅友德并不是自己赴宴,他的兒子也一同在宴會之上。

朱元璋對功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功臣将兒子首級砍下扔在他面前

傅友德的兒子沒有按照規定佩戴劍囊,這一疏漏不巧被朱元璋發現,朱元璋很不高興,但是并沒有立即發怒。轉眼到了宴會開始,傅友德不知是什麼原因,并不想吃喝,對面前的菜沒有興趣,被朱元璋看見。

回想起傅友德的兒子沒有佩戴劍囊,傅友德又不吃菜,朱元璋震怒,于是當着文武百官的面訓斥傅友德父子欺君罔上,不懂禮數。傅友德聽到這話,趕緊跪下認錯。

朱元璋對功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功臣将兒子首級砍下扔在他面前

這時的朱元璋話鋒一轉對傅友德說道:“你兒子的劍法不錯吧”。這句話表面看起來好像在誇獎,其實是别有用意,傅友德的兒子沒有佩戴劍囊,朱元璋的意思是“是不是有謀反的企圖?”于是傅友德聽到這的時候十分害怕,朱元璋的心思傅友德又怎麼會猜不到?

這時的傅友德已經瀕臨崩潰,因為朱元璋最近幾年的所作所為,又除掉了不少功臣,傅友德這些年過得很是煎熬,自己為國家出生入死,卻仍然不被朱元璋信任。

于是傅友德将兒子的首級砍下來扔到朱元璋的面前,沒想到的是朱元璋震驚之餘又冷笑着說傅友德殘忍冷血,虎毒不食子,你卻連自己兒子都不放過。

傅友德聽到朱元璋這麼說,氣憤不已。問朱元璋“這不就是陛下想要的結果嗎?陛下不就是想要我父子二人的性命嗎?”說完之後當場拔劍自刎。

即使這樣,朱元璋也沒有放過他的家人,傅友德家人被下令發配邊疆。一代名将就此隕落。令人不勝唏噓。太平本是功臣定,不見功臣享太平。

總結:

俗語有“伴君如伴虎”,在古代曆史中,許許多多的功臣都落了一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下場。權力是令人癡迷的,權力是令人不好把控的。

朱元璋對功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功臣将兒子首級砍下扔在他面前

或許功臣是冤枉的,或許功臣是被權力迷了雙眼,但是無論如何,他們這些功臣和開國君主打下太平盛世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君主應該記得他們的功勳。可最後卻落得個悲慘的結局,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