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兩會|讓文藝“後浪”群星燦爛,代表委員們這麼說

“青年是事業的未來。隻有青年文藝工作者強起來,我們的文藝事業才能形成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生動局面。要識才、愛才、敬才、用才,引導青年文藝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勵他們多創新、出精品,支援他們挑大梁、當主角,讓當代中國文學家、藝術家像泉水一樣奔湧而出,讓中國文藝的天空更加群星燦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對青年文藝工作者寄予厚望。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培養青年文藝工作者、營造風清氣正的文藝界行風,成為文藝界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

如何鼓勵、扶植、引導文藝“後浪”,

在創作實踐中

豐滿羽翼,向陽而行?

聽聽代表委員們怎麼說

加強正面力量引領,樹立崇高理想

聚焦兩會|讓文藝“後浪”群星燦爛,代表委員們這麼說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提出,培養人才,靠的是思想的引領、項目的支撐、行動的保證,以此讓青年文藝工作者理想有寄托,精神有追求,事業有信心,前途有希望。

吳為山就美術領域培養青年文藝工作者提出建議:“首先,要引領青年樹立崇高的理想,有抱負,立大志、幹大事,為人民幹事,幹成事。”據吳為山介紹,中國美術館以捐贈“時代楷模”王繼才銅像為契機,在開山島上舉辦主題黨日活動;通過舉辦《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首發儀式,參觀香山革命紀念館;在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大型雕塑《旗幟》前重溫黨的曆史、彰顯黨的新時代使命,為青年“鑄魂”。通過這一系列的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引導青年美術工作者自覺從思想上樹立起為人民而創作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擔當。

用教育資源搭建成長的橋梁

專業的藝術教育是青年文藝工作者成才的必由之路。不少代表委員立足所在文藝門類和文化行業,直擊本專業藝術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燃眉之急。

聚焦兩會|讓文藝“後浪”群星燦爛,代表委員們這麼說

“人才是川劇事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培養造就高水準的創作人才和德藝雙馨的名家大師,是新時代文藝發展的迫切需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提出成立川劇藝術促進會和川劇發展基金,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文化建設。

沈鐵梅表示,促進會和基金能為優秀人才培養提供平台,通過出台近期、中期、遠期川劇人才培養規劃和健全完善相關制度,為各藝術團體或機構培養創作、表演、管理、評論人才;通過搭建平台、舉辦賽事,為青年人才成名、成家提供舞台;支援老藝術家發揮傳幫帶作用,培育後備人才;引導、培育和服務新文藝群體,激發人才創造活力。

聚焦兩會|讓文藝“後浪”群星燦爛,代表委員們這麼說

戲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經過藝術家們多年的守正創新,戲曲在新時代終于煥發出勃勃生機,逐漸回歸群衆日常生活,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和喜愛的熱點。兩會期間,來自戲曲界的代表們也就青年戲曲人才的培養紛紛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針對戲曲文化教育體系建構發表建言,她建議,參照中國戲曲學院或上海戲劇學院的設定,成立全日制的廣東戲曲學院,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進行招生。

廣東戲曲資源豐富,卻沒有完善的、全面的戲曲人才培養院校。選送到中國戲曲學院等學校學習的學生回流難、即便學成也缺乏本土劇種風格;面向廣東戲曲工作者的更新教育和繼續教育資源也普遍匮乏。為此,曾小敏提出“結合廣東本土戲曲特色,開設戲曲編導演音美等專業教學,進而針對大灣區各劇種進行拯救式保護,對專業藝術人才進行專業化培養;實作各優秀劇種間的特色化融合,齊心合力、系統科學、持續規範的開展教育和演出工作。

聚焦兩會|讓文藝“後浪”群星燦爛,代表委員們這麼說

師資隊伍建設是優質教育體系建構的關鍵。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馮遠征提出對藝術院校專業教師加強實踐鍛煉,他認為,對藝術類專業院校而言,特别是表演、導演等以實踐為主的專業,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還要具有深厚的創作實踐;而在目前藝術類院校從事導演、表演等學科教學的老師,多是大學畢業留校讀研、讀博,當講師、當教授,在此過程中此類教師沒有真正參與創作實踐的經曆,或者此類經驗較少,與藝術從業一線存在斷層,直接影響教學品質。”

對此,馮遠征建議對教師參與藝術實踐的時間、内容、标準進行行業規範,保證每位教師每五年應至少有6到8個月的時間,能夠在藝術生産一線實踐,參與實踐的品質将與考核等制度挂鈎,確定執行到位。

扶植引導青年文藝工作者在創作實踐中練就本領

聚焦兩會|讓文藝“後浪”群星燦爛,代表委員們這麼說

“幹我們這行的,要‘講究’不能‘将就’。”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播說唱團國家一級演員鞏漢林在接受采訪時說,“趙麗蓉老師常說這句話,這也是我從事藝術創作的座右銘。現在我把它轉贈給青年文藝工作者們。”他提醒曲藝新人們面對各種誘惑都不要迷失自己,不要将流量與藝術品質相提并論,隻有有了自己的藝術作品,有了自己的代表作,才會離優秀演員或者藝術家更近一步。“創作是文藝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同時,鞏漢林還建議青年演員要将表演理論和表演實踐相結合,多實踐、多鍛煉、多磨砺,在演出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修正自己。

聚焦兩會|讓文藝“後浪”群星燦爛,代表委員們這麼說

“音樂的未來需要薪火相傳;青年一代需要走入大江大海,去鍛煉、去曆練,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長模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協副主席、著名指揮家餘隆對青年音樂工作者充滿信任與期待,不僅一直密切關注他們成長與發展,還積極緻力于為他們尋找演出實踐的平台。

自2017年始,餘隆就開始擔任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的藝術委員會主席,與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一起助力衆多優秀青年音樂人探尋音樂表達的多重路徑,将他們推至舞台中央。2020年,在餘隆的倡導下,扶植培養青年音樂人才的“青鳥計劃”為一批充滿朝氣,懷抱音樂理想的青年音樂人提供了豐富的演出機會,讓他們在演出實踐中得以曆練,羽翼漸豐。

“我堅持認為,要給予年輕人高度的自由與盡可能多的支援,讓有才華的表演者更遊刃有餘地參與其中,而不必從藝術之路一開始就不得不去顧慮一些商業、現實的因素,以緻影響他們的了解與創作。”餘隆表示,自己會不遺餘力地為青年音樂人的音樂理想和藝術熱情提供施展的空間和平台,鼓勵他們在創新實踐中盡情展現才華與膽識。“年輕人需要有大局意識和面向世界的胸懷,這樣才能帶動一代人走向世界,毫不猶豫向全世界展示新時代中國青年人的風貌,這是特别重要的事情。”餘隆說。

廣大青年文藝工作者

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新生力量,

未來屬于文藝界的“後浪”。

文藝界代表委員們

從思想引領、教育機制改革、

創作實踐等方面

給予他們關注、引導、

扶植、培養和美好期許,

祝願青年文藝工作者樹立遠大理想,

以行業正向力量為指引,

描繪時代的精神圖譜,

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

為時代明德,

在實踐中創造文藝佳績!

END

中國文藝網新媒體

來源 |中國文藝網記者高森、王渝、張寶瑞采寫,部分内容綜合網絡報道

編輯 | 張寶瑞

點個“在看”,共同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