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農藥零增長行動”看“農藥減量化”發展

作者:農藥市場資訊

農藥作為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産品有效供給的重要投入品,為大陸糧食多年連增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農藥的不科學、不合理使用也帶來了作物藥害、病蟲抗性、農殘超标、環境污染等負面問題。為有效控制農作物農藥使用總量,保障農業生産安全、農産品品質安全和生态環境安全,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在“十三·五”期間提出《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組織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在全國産生了很大反響。經過5年努力,農藥減量增效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十四·五”開局之年,農業農村部創新提出“蟲口奪糧”保豐收和農藥減量化有機統一,加快推廣綠色防控産品和技術,持續推進農藥減量化,保障百姓餐桌安全。

1 農藥零增長行動取得的成效

2020年是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收官之年,種植業生産中農藥使用量實作了連續5年負增長,為保障農業生産安全、農産品品質安全和生态環境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1.1 農藥使用顯著減量,連續5年用量負增長

據統計,2010—2020年,全國種植業生産上農藥使用量(折百量,下同)由“十二·五”期間年均29.98萬t下降到“十三·五”期間的年均27.03萬t,降幅9.84%(圖1~圖4)。超額完成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目标。北京、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南、海南、貴州、雲南、甘肅、甯夏等省(自治區、直轄市)農藥使用量連續5年下降,山東、江蘇、四川、湖南、遼甯、貴州、雲南、安徽、廣西、河南省使用量減量排名位居前10。以上省份多為農作物播種面積、病蟲害發生和防治面積較大的省份,為全國的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農藥零增長行動”看“農藥減量化”發展

圖1 2010—2020年農業使用農藥折百用量

從“農藥零增長行動”看“農藥減量化”發展

圖2 2010—2020年全國殺蟲劑折百用量

從“農藥零增長行動”看“農藥減量化”發展

圖3 2010—2020年全國農藥殺菌劑折百用量

從“農藥零增長行動”看“農藥減量化”發展

圖4 2010—2020年全國農藥除草劑折百用量

1.2 農藥品種持續優化,新型高效農藥占比增加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高毒農藥使用量由2015年的0.74萬t下降至2020年的0.26萬t,減幅66.7%,2020年占比下降到1%以下。全國植保系統每年開展農藥新品種、新劑型和新助劑試驗,建立示範區,篩選出一批環境友好型綠色農藥替代老舊、抗性農藥。生物農藥連續5年正增長,年商品用量達到8萬t以上,與2015年底相比,增幅18%。雙酰胺類殺蟲劑、新煙堿類殺蟲劑、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對羟基苯基丙酮酸雙氧化酶(HPPD)類除草劑等新型農藥品種活性高、畝有效成分使用量小,使用量占比逐年增大,為農藥減量做出了巨大貢獻(圖5~圖8)。

從“農藥零增長行動”看“農藥減量化”發展

圖5 2010—2020年全國有機磷類農藥折百用量

從“農藥零增長行動”看“農藥減量化”發展

圖6 2010—2020年全國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折百用量

從“農藥零增長行動”看“農藥減量化”發展

圖7 2010—2020年全國雙酰胺類農藥折百用量

從“農藥零增長行動”看“農藥減量化”發展

圖8 2010—2020年全國新煙堿類農藥折百用量

1.3 農藥使用率大幅提升,農藥使用更加科學合理

經測算,“十三·五”期間,全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要農作物的農藥使用率從2015年的36.6%提升到2020年的40.6%,提高了4個百分點。水稻、小麥、玉米的農藥使用率分别為41.10%、40.16%、40.75%。科學安全用藥公益教育訓練實作全國全覆寫,以新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專業化防治組織為重點,組織開展科學安全用藥大講堂等活動,普及農藥法律法規,科學用藥知識,推廣新産品新技術,5年累計開展線下教育訓練約15萬場,教育訓練人員1,220萬人次以上,發放教育訓練資料超過1,500萬份,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農藥減量增效、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深入人心(圖9)。

從“農藥零增長行動”看“農藥減量化”發展

圖9 2015—2020年水稻、小麥、玉米的農藥使用率趨勢

1.4 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加快發展,生物農藥用量逆勢增長

從專業化防治來看,“十三·五”期間,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專業化服務蓬勃發展,對小麥、水稻、玉米實施專業化防治服務面積達到1.06億hm2次,全國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達到9.3萬個,三大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寫率達到41.9%,比2015年提高8.9百分點,減少了農民自行打藥,提高了農藥使用率和防治效率。從綠色防控來看,大力推進綠色防控和精準科學用藥,及時準确預報病情蟲情,推廣高效植保藥械,推行達标防治、對症用藥、适時适量用藥。2020年綠色防控面積近6,667萬hm2,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寫率41.5%,比2015年提高18.5百分點(表1)。

表1 2010—2020年全國專業化統防統治發展情況

從“農藥零增長行動”看“農藥減量化”發展

1.5 防災減災貢獻斐然,有效保障了農業安全生産

“十三·五”期間,水稻“兩遷”害蟲、稻瘟病、條鏽病、飛蝗等重大病蟲害暴發危害勢頭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2019—2020年,連續兩年成功應對了草地貪夜蛾入侵,将發生面積控制在133.33萬hm以下,控制了其暴發為害勢頭。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調查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年均發生面積4.230億hm次,與“十二·五”相比,下降11.52%;年均防治面積5.259億hm2 2 2次,年均挽回糧食損失8,728.08萬t,占全國糧食總産的13.17%,有效降低了總體病蟲為害損失。

2 主要做法

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是打基礎、利長遠、造福子孫後代的大事,責任大、任務重,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5年來,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和植保技術部門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主線,認真貫徹落實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理念,開展以“控、替、精、統”為核心的減量技術推廣,堅持不懈地推進“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為糧食增産增收、農産品品質安全和綠水青山建設貢獻力量。

2.1 加強組織上司,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2.1.1 政策發動

為推進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農業農村部制定了《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了階段性目标任務和工作要求,強化行政推動,層層抓工作落實,組織技術指導和檢查督導,確定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紮實有效推進。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經全部将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納入政府績效、鄉村振興等農業工作管理績效中,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確定“零增長”行動順利推進。

2.1.2 資金支援

充分利用政府、科研、試驗示範等項目經費,加大對綠色防控技術試驗示範和應用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新型職業農民教育訓練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融合程序,提高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水準。5年來,全國各級财政投入約100億元支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建立各類示範基地9.9萬個,累計示範面積7,667萬hm2,有力地保障了農藥使用總量零增長行動的開展。

2.1.3 技術帶動

全國植保系統開展了超過2,200個(次)農藥新品種、新劑型、新助劑和植保無人機等新型植保機械試驗示範,建立新産品、新技術展示示範區4.47萬個,農藥減量增效示範面積近4,667萬hm2次。特别是加大生物農藥、植物免疫誘導劑、植物健康産品、噴霧助劑、納米農藥的篩選試驗,篩選出一批環境友好型綠色農藥替代老舊、抗性農藥,推廣了一批高效低毒低殘留新農藥、新劑型、新助劑和科學環保使用技術。推行病蟲害統防統治專業化、綠色防控內建化、安全用藥科學化、農企合作模式化。

2.2 加強方向引領,推進現代高效植保機械精準施藥

積極開發和推廣應用現代高效植保機械,提升農藥霧化和沉降度,減少“跑冒滴漏”等作業浪費。5年來,全國累計建立農企共建示範基地2.8萬個,擁有大中型藥械66.2萬台,使用自走式噴杆噴霧機累計達到33.4萬個,使用植保無人機17萬架次以上,年均病蟲害防治面積6,667萬hm2次。

2.2.1 組織新型植保機械試驗示範

大中型高效施藥機具有農藥使用率高、噴霧對靶性強、施藥均勻性好、作業效率高等優勢。适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新要求和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新期待,與有關高校、科研機關、植保機械企業合作,大力試驗示範推廣自走式噴杆噴霧機、植保無人機等大中型高效施藥機械,強化農機農藝結合,大力推廣高效植保機械應用。經測算,在保證防效的前提下,示範區機關面積施藥液量可比一家一戶用藥減少2/3,工效提高近1倍。

2.2.2 舉辦新型植保機械觀摩展示與技術教育訓練

聯合新型植保機械企業,舉辦新型高效施藥機械觀摩展示及使用技術教育訓練活動,促進專用高效施藥機械推廣應用。與國家創新聯盟和植保機械企業合作,借助中國植保“雙交會”平台,集中宣傳展示植保新機械,僅2020年就組織開展植保機械使用與維修技術系列教育訓練超過4,000期,教育訓練人員20萬人次以上。

2.3 順應市場需求,推進統防統治服務縱深發展

為解決一家一戶防病治蟲難的問題,大力扶持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引導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多元化蓬勃發展。截至2020年底,全國專業化服務組織數量達92,573個,在農業部門備案的“五有”規範組織達到40,621個,從業人員126.7萬人,日作業能力達到807.8萬hm2。三大糧食作物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達到1.06億hm2次,專業化統防統治覆寫率達到41.9%。

2.3.1 服務方式不斷轉優

由以往代防、代治逐漸轉變為作物全生育期病蟲害防治承包服務,由本地服務轉變為跨區服務。同時服務鍊條逐漸延伸,由單一的病蟲害防治向耕種、病蟲害防治、水肥管理、機收等生産全程服務轉變。

2.3.2 服務内容豐富多彩

防治服務組織由過去單一的化學防治轉變為綜合運用綠色防控技術,推動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專業化防治組織在開展病蟲害防控過程中,積極推廣燈誘、色誘、性誘以及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綠色防控措施,合理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切實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

2.3.3 服務監管全面更新

2019年起,開展統防統治星級服務組織認定工作,累計認定統防統治星級服務組織555個,有效推動了防治組織做大做強,引導專業化防治組織不斷提升規範化管理水準。2020年正式頒布實施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也将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列入其中,服務組織的監管工作将全面更新。

2.4 強化無害化處理,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劃歸農業農村部時間較短,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态環境保護戰略布局和綠色發展理念,采取了“加強宣傳、源頭治理、示範先行”的治理思路。

2.4.1 強化宣傳教育訓練,提升回收意識

《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出台後,積極組織各地開展法律法規宣貫學習與教育訓練,2020年,借助廣播電視、橫幅、宣傳彩頁、新媒體等多種形式,詳細講解回收要求、回收流程等内容,引導群衆積極參與回收工作,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2.4.2 強化源頭治理,減少包裝數量

積極推廣使用綠色防控和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強化科學用藥指導與教育訓練,降低農藥使用量和包裝廢棄物的産生量。通過聯系農藥生産企業與基層農技推廣部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對接,積極推廣使用大包裝農藥,從源頭上減少了包裝廢棄物的産生量。

2.4.3 多措并舉,探索包裝無害化處理

示範先行探索建立農藥瓶簡易清洗站,內建農藥精準配置、包裝廢棄物清洗回收、殘液無害化處理等技術,通過分類、清洗、造粒等工藝把包裝廢棄物制成下水管道、化糞池、農藥瓶等,實作了包裝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3 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需進一步增強的闆塊

3.1 強化資金和項目支援

“十三·五”期間,在國家層面設立的研究類的雙減項目較多,但未設立專門用于推廣應用方面的農藥減量技術項目,也缺少專門的資金支援,導緻農藥減量技術以分散性技術為主,缺乏系統性的舉措和成熟成套的技術解決方案。由于缺少資金支援,在技術普及與推廣方面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農民參與度不高。

3.2 加大科學用藥普及和推廣力度

農藥使用者嚴格實行科學用藥的意識不強,不按标簽用藥、超範圍使用、濫用、亂用農藥的行為仍然存在,導緻病蟲抗藥性快速增長,給農藥産業造成較大影響,需要進一步加大科學用藥宣傳普及和推廣力度。同時,在農藥減量評價方面,農藥使用調查和統計測算方法、農藥使用率評估方法以及農藥減量效果評價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優化。

3.3 進一步拓展專業化統防統治範圍

“十三·五”期間,三大糧食作物統防統治的覆寫率超過了40%,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如農機農藝融合方面問題突出,傳統種植模式導緻大型地面施藥機械難以進田作業,阻礙植保機械化程序,未來重點推廣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模式,擴大高效植保機械的使用範圍。同時,植保無人機雖已全國大面積應用,但在規範化、标準化作業方面還有短闆,特别是作物生長後期,無人機防治作物下部病蟲害的效果較差是未來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4 農藥使用減量化對策建議

農藥使用量零增長不等于農藥零使用,農藥減量化也不是簡單的使用總量變少,而是在確定糧食安全前提下,盡量科學、合理和安全地使用農藥,用高效低風險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用新型高效植保機械、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技術替代傳統分散低效方法,進而實作農藥使用合理減量和結構優化更新,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産品品質安全。

4.1 豐富農藥減量化内涵

從國家糧食安全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大陸植保防災減災還要依賴農藥,包括化學農藥。我們要指導局部地區因病蟲害突發重發等客觀因素而增加農藥使用時選擇高效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指導各地在成本控制和科學管理的前提下開展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科學用藥。農藥減量化評價體系也探索從大國、小農、複種指數高的客觀實際出發,由單一的考核農藥使用總量減少,向多要素、多名額、分層次的綜合評判體系延展,如考評農作物機關面積用藥量、生物化學用藥結構、高效低毒農藥占比變化,分别以糧食、園藝、蔬菜等淘汰高毒農藥使用等情況進行綜合考評。

4.2 強化科技創新與應用

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宣貫,提倡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大生物農藥在農藥使用總量中的占比。推進農科教企協作,以解決生産實際問題為導向,研發出更多更好的綠色防控技術物化産品。通過農企對接,內建組裝成熟的可複制、可推廣、輕簡易行、農國樂意接受的綠色高效技術模式,加大示範推廣數量,充分發揮技術綜合效應。聯合教學科研機構、農藥械生産企業和行業協會多元力量,組織開展綠色農藥産品、高效植保機械、新型施藥技術等的研發創新和試驗示範,加快農藥減量化技術和成果的推廣應用。

4.3 加大科學用藥公益教育訓練

聯合科研、教學機關,通過多管道、多手段,向社會公衆客觀宣傳農藥在保障糧食安全中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客觀評價農藥正确使用的重要意義。積極開展科學安全用藥知識教育訓練,讓從事農業生産的種植大戶、植保隊伍和小農戶都熟知科學用藥不僅可以提高農藥防病治蟲的效果,而且可以節省成本。引導農民依據病蟲情報和病蟲害抗藥性監測報告,選取防治靶标對路藥劑,不盲目用藥、亂混亂配,堅決抵制大藥方、黑處方。加大對非法使用違禁農藥、兜售假農藥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為正規農藥創造良好的銷售環境。

《寂靜的春天》一書已經出版近60年了,全世界仍在繼續使用農藥,并未出現書中所描述的悲凄場景,這充分說明人類在使用農藥趨利避害的過程中取得了勝利。是以,我們應該客觀面對農藥使用問題,不能否認農藥的功績,積極看待農藥的發展和進步。随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的公布和實施,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産品品質安全更加深入人心,未來農藥使用必将進一步優化,科學性和安全性也将穩步提升,繼續為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植保導刊》2021年第11期

作者: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秦萌,任宗傑,張帥,王鳳樂,趙清,李永平,郭永旺*

免責聲明

農信傳媒法律顧問:李德均律師

◆全國農民請注意!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再次發放農資補貼!

◆原油價格創新高,石化基礎原材料普漲!原藥市場大行情卻仍在下行,何時回暖?

◆防治小蟲熱點藥劑呋蟲胺,在大陸制劑登記數量從2017年起顯著增加

◆參與投票将有機會獲獎!2021年“克勝蜻蜓”杯第十六屆征文大獎賽評選活動等你來

◆第四屆除草劑發展與推廣應用交流會,4月與您相約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