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孩子最貴的教育資源,不是上名校,而是父母的三觀!

給孩子最貴的教育資源,不是上名校,而是父母的三觀!

作者:書本家

古語有雲:養而不教,父母之禍;教而無方,父母之過。

孩子成長過程中,他的一言一行裡都藏着父母為人處世的态度和模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教導,将影響并且伴随孩子一生。

很多人可能覺得,隻有優秀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其實,并非如此。

優秀這個定義太泛,沒有标準的定義和答案。但三觀正的父母,一定能培養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詩人多蘿西·勞·諾爾蒂曾寫過一首詩《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們将學會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誠實中,他們将學會正直;

如果孩子被公平對待,他們将學會正義;

如果孩子被關心和體諒,他們将學會尊重。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三觀正的父母,是孩子最貴的教育資源!

給孩子最貴的教育資源,不是上名校,而是父母的三觀!

孩子性格,藏着父母的三觀

知乎上有個問題:

父母對孩子的三觀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響?

給孩子最貴的教育資源,不是上名校,而是父母的三觀!

這個問題的浏覽量是17207395,也就是說一共有這麼多人,曾經了解過相關問題,或者面臨和思考過這樣的問題。

問題底部有一個回答說:

“20多歲時,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内容、語氣、神态,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深深的無奈。”

還有一個回答說:

父母從小就斤斤計較,對自己哭窮。

她以為自己家裡揭不開鍋,突然有一天,父母卻告訴她,家裡買了新房。

在這種假裝很窮的環境裡,她過得非常壓抑,還很自卑。

後來,成年後戀愛了和男友吃飯,她說,“這杯西瓜汁很好喝”,男友開玩笑地回答:“15塊一杯呢。”她竟然以為男友計較請客的錢,憤怒地摔出錢包。

的确。

父母的三觀,是一個家庭的三觀,它會彼此傳染,會對孩子言傳身教。

每一個孩子,在成年後,都會或多或少變成父母的樣子,有着父母的影子。

給孩子最貴的教育資源,不是上名校,而是父母的三觀!

三觀正的父母,教會孩子愛與包容

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但其實,對孩子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擁有高情商、有生命力,擁有有愛、自由、幸福的童年。

J.K.羅琳從小愛看書,10歲前就開始讀007小說和《納尼亞傳奇》。對于有的家長來說,或許會阻止孩子讀所謂的“閑書”。

但,J.K.羅琳的父母沒有這麼做。反而,鼓勵她多讀書,為寫作打下了深厚根基。

最後寫出《哈利 波特》,享譽全球。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每個孩子都曾遇到乞丐,一般的父母可能會趁機教育孩子:“記得要好好學習,不然就像他們一樣,隻能乞讨為生。”

而這個故事主人公的父親卻語重心長:“要好好學習,以後讓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他如今在985碩博連讀,為人謙和,頗受校友尊敬。

三觀正的父母,他們無論貧窮富有,精神上都永遠富足;他們無論處于何種地位,都不會仰視或俯視任何人;他們無論身在何種境地,都達觀而豁達。

金庸先生筆下俠客有很多,郭靖是很特别的一位。他的身上不僅有着俠義精神,而且忠厚善良,心懷家國天下。

郭靖的正義,是因為他有一位非常偉大的母親。

郭靖的母親李萍,沒有教給兒子任何武功,但從小教育他忠君愛國,并且教給了他忠厚的品性。

李萍臨終前教育郭靖:“人生百年,轉眼即過,生死又有甚麼大不了?隻要一生行事無愧于心,也就不枉了這人世走一遭。若是别人負了我們,也不必念他過惡。”

李萍極正的三觀,決定了郭靖長大後的人生走向。

學者波達斯說過:“人的觀念、标準,深受家長影響,并根植于腦海。”

給孩子最貴的教育資源,不是上名校,而是父母的三觀!

三觀正的父母,是孩子最貴的教育資源

董卿說,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什麼樣的人。未來,在他真正懂得的時候,他會對你有愛,也有尊敬。

是以,不要去做那個渾渾噩噩的人,因為那是你對孩子的誤導;不要去做那個每天無所事事的人,你的放縱,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很多父母以為,給孩子最貴的教育,是購買學區房,找關系上名校。即便這樣,在家裡依然沒有樹立一個好的教育觀。

導緻孩子,即使上了名校,有好的教育。但三觀不擺正,也隻是徒勞。

讀《曾國藩家書》時,讀到曾國藩對子女的日常訓誡。

他總會擠出時間過問孩子的讀書學習情況,親自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督促孩子執行。

他不僅要求孩子知書識禮,還要求他們要做到“勤、孝、儉、仁、恒、謙”這六字。

小到吃飯走路,大到治國平天下,任何事情都嚴格要求,不允許孩子有絲毫懈怠。

正因為曾國藩的嚴格管教,曾氏一族培養出很多卓有成就者。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導師,父母的價值觀會引導孩子未來的走向。

是以,給孩子最貴的教育,并不是上名校,而是正确的三觀!

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