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不死,便無三國,此人不亡,孔明不出

作者:飲馬北海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颍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桓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此人不死,便無三國,此人不亡,孔明不出

曹操評價他,“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而郭奉孝年不滿四十而死,曹操痛失愛才:“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三國演義》評價,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内藏經史,胸中隐甲兵。運籌如範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梁傾。雖然天數三分定,妙算神機亦可圖。若是當時存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經天緯地實可誇,少年才學冠中華。曹公深識真梁棟,兵敗猶然想郭嘉。

毛澤東評價他,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郭嘉是曆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此人不死,便無三國,此人不亡,孔明不出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見上圖,此年郭嘉追随曹操,幫助曹操東征西戰,滅袁紹,擒呂布,逐劉備,蕩遼東,逐漸統一北方,曹操總結郭嘉的功績:“東擒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衆,逾越險塞,蕩定烏桓,震威遼東,以枭袁尚。”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郭嘉去世時,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見下圖,郭嘉居功至偉。

此人不死,便無三國,此人不亡,孔明不出

東漢建安十二年諸侯割據

此時諸葛亮還在蟄伏,躬耕于南陽,等待時機;劉備還依附劉表,駐兵于新野防備曹操,此時文臣謀士不過徐庶,将不過關、張,趙雲,征戰多年,一事無成,功業渺茫;

郭嘉死後第二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攜勝之威,驕兵輕敵,欲馬躍長江,收取江南,統一中國,随即赤壁之戰爆發,而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勝曹操80萬軍隊(其實20多萬),此戰奠定天下三分格局。

赤壁之戰隻要曹操勝了,天下就會統一而不會成為三國了,赤壁之戰,就是分裂和統一的關鍵之戰。

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他痛哭郭嘉,“郭奉孝若在,不至孤有如此大失”,說郭嘉要是還在的話,自己不會遭此慘敗。其實曹操他哭的不僅僅是郭嘉,同時也哭的是自己上天不眷顧,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大好時機。“哀哉曹孟德!惜哉曹孟德!痛哉曹孟德!”

此人不死,便無三國,此人不亡,孔明不出

誠哉,若郭嘉尚在,他能規勸曹操,曹操絕不會如此狂妄輕敵,一敗塗地;而諸葛亮縱然奇才,也是枉然。

分析史書資料,個人猜測,郭嘉與諸葛亮兩人有共同點,二者不僅智慧超群,而且都是擷取、分析情報的高手,史書記載郭嘉“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結英隽,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惟識達者奇之”。就是郭嘉20歲出頭便秘密結交各地英傑;蟄伏未出的諸葛亮,也結交廣泛,崔鈞(字州平)、石韬(字廣元)、孟建(字公威)、徐庶(字元直)被稱為“諸葛四友”,當時荊州有八大名門大族,有蔡氏、蒯氏、龐氏、黃氏、馬氏、向氏、楊氏、習氏,而諸葛亮和這八大家族幾乎都有關系,諸葛亮與蔡氏、蒯氏、龐氏、黃氏是姻親,與馬氏、向氏、楊氏、習氏不是同學,也是好友;見《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原因(串起來讀曆史一)》

郭嘉和諸葛亮都有自己的情報網,負責搜集各地割據諸侯的情報資訊,又擅長分析,是以他們才能在關鍵的時刻料事如神。不僅是個人的智慧超群,實則是擷取資訊、分析情報的能力高超。

也許,諸葛亮是獲知郭嘉去世的消息後,才悠然出世也未可知,畢竟三顧茅廬中的前兩次,諸葛亮都外出了,這也許是去收集天下情報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