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一次,李超人的巨額财富放在哪裡才安全?

作者:首席商業評論
這一次,李超人的巨額财富放在哪裡才安全?

俄烏戰争還在繼續,是不是改變世界格局不好說,但至少看出了各國政府對财富的立場,甚至也出現了“雙标”的情況。

2月24日,美宣布對俄實施新一輪制裁,當機俄羅斯第二大銀行——俄羅斯外貿銀行的資産。在德國,漢堡市政府直接沒收了俄羅斯富豪阿利舍爾·烏斯曼諾夫的一艘遊艇。這艘遊艇是世界上總噸位最大的機動遊艇,估值約6億美元(約合人民币38億元)。

這一次,李超人的巨額财富放在哪裡才安全?

新聞報道

央視财經頻道報道,3月4日以來,意大利警方在托斯卡納、撒丁島、利古裡亞海岸和科莫湖等景區對多個俄羅斯富豪資産進行查封,總價值達到1.4億歐元,約合人民币9.4億元。包括兩艘遊艇和兩處别墅。

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一直以來自诩為中立、存放資産最安全的瑞士,也開始不中立了。據媒體報道,瑞士當機了俄羅斯多名官員在瑞士銀行的資産。按照俄羅斯公布的消息,每年大約會有50億至100億美元流入瑞士銀行之中。

英國雖然還沒有動作,但也比較眼饞。據媒體報道,英國政府已放出風來,正在考慮沒收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有關聯的俄羅斯“寡頭”在英國的房産,還準備用這些房産來安置烏克蘭難民。

當然,這些消息和中國企業和商人關系不大,我們大可以觀望,而沉寂已久的李超人的新消息或許讓我們更關注。

01 李嘉誠從英國撤資是什麼原因?

3月4日,據彭博社最新報道,李嘉誠正在進行一項收購談判,或将出售英國電網公司(UK Power Networks),接盤者為麥格理集團和私募巨頭KKR牽頭的财團。據了解,英國電網公司估值高達150億英鎊(約合人民币1260億元)。

消息出來後,結合最近歐洲各國對俄羅斯富豪的制裁,媒體普遍揣測,李嘉誠害怕一旦大環境有所變化,自己會成為下一個“阿布”,是以乘早趕緊溜之大吉。

但事實上,李超然抛售英國資産,從2020年俄烏沖突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李嘉誠最開始将位于歐洲的 2.9 萬個通信裝置清空,套現 1470 億元人民币,是在 2020 年。

2021 年,李嘉誠繼續抛售,以約 12.5 億英鎊(約合人民币 105 億元)的價格,将名下的倫敦大樓賣給了南韓企業;然後又将旗下 125 架飛機及兩家航空公司賣給美國凱雷集團,套現 332 億港币。

他還想變賣在英國持有的 1.6 萬個移動基站,拟套現 718 億人民币,後來遭到英國方面的反壟斷調查。

筆者認為,李嘉誠逃離英國,主要還是因為疫情原因,導緻英國經濟不振。

英國在脫歐後,英鎊大幅貶值,使得李嘉誠的英國資産大幅縮水,一度失去了亞洲首富的位置。

随後,又遭遇了疫情的沖擊。2020年,英國經濟萎縮了9.8%,創下300年來最大GDP降幅,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也出現虧損。

這一次,李超人的巨額财富放在哪裡才安全?

據了解,李嘉誠斥資430億收購的英國連鎖酒吧Greene King,長期無法正常營業,在2020上半年虧損19億,無奈關閉了79家門店。長江基建2021年半年報顯示,受疫情影響,英國業務的溢利貢獻為5.26億港元(約合人民币4.3億元),同比下跌44%。

據英國統計局資料顯示,英國1月的CPI同比增長5.5%,高于市場預期,并創出1992年以來的新高,英國央行加息節奏或将加速。一旦貨币政策收緊,對李嘉誠持有的大量不動産投資而言,必然是利空。

當然,此次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對俄羅斯撕破臉,以各種理由當機或沒收俄羅斯富豪們的個人财富,對李嘉誠這樣的富豪來說,自然亦是一記響亮的警鐘。

總之,也許是獲利套現,也許是早就看透了,也許他隻是想退休了。

02 口碑反轉,不必挽留

李超人在内地的口碑反轉,是在2015年。

從2013年開始,老李陸續抛售在大陸的資産。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李嘉誠通過轉讓資産或其他方式套現近800億元人民币。

2013年8月,李嘉誠先以25.78億出售廣州西城都荟廣場和停車場;當年10月,李嘉誠将小陸家嘴的東方彙經中心整棟出售,交易價格71.6億元。

當時中國房價處于高位,社會對經濟總體形勢較為樂觀。市場并未對李嘉誠的撤資有除商業以外的其他解讀。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李嘉誠旗下公司抛售人民币資産的速度明顯加快。

2014年到2015年,李嘉誠繼續抛售南京、北京、上海等地的優質物業。在出售的同時,李嘉誠名下上市公司注冊地全部外遷。在一系列的分拆重組背後,李嘉誠将旗下的公司注冊地由香港遷往了開曼群島和百慕大群島等知名的離岸金融中心。

2015年9月12日,新華社旗下智庫機構“瞭望智庫”釋出題為《别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同年,《人民日報》稱“斯人已去不必挽留”。

彼時,他在内地的口碑算是跌到了谷底。

然而,李的大部分财富積累,來自于中國大陸,而其主要依靠的手段是“囤地”。

改革開放之後,在政府盛情邀請下,李嘉誠瘋狂在大陸各地拿黃金地段。依靠“囤地大法”,李嘉誠多年來在中國大賺特賺。

30多年來,李嘉誠在内陸開發了近30個項目,其中僅1/3完工,開發速度少則三五年,多則20年有餘,上海、重慶、東莞等國内多個大中城市,多能找到李嘉誠留下的“爛尾工程”。

據報道,李嘉誠在北京的一個項目,1993年拿地,2018年才開發完成,房價從2000元每平米漲到了40000多,包括其他項目,随便一個都得以百億為機關來計算利潤。

李嘉誠低價拿地,長期捂着,等地價幾十倍翻翻之後在天價賣出,不創造任何一個就業崗位,隻賺中間商差價,憑借商人獨到的眼光以及政府優惠的地價,成了炒地皮發家的“地産首富”。

這就是李嘉誠的經商之道,利用早期大陸房地産法規中沒有強行規定開發商的開發周期的漏洞大賺特賺。

然而,略讓人意外的是,近兩三年來,李嘉誠又開始對國内資産進行投資。

據資料顯示,長實集團在2021年年初花102.8億港元拿下了香港啟德機場僅剩的黃金地皮。再早一些,李嘉誠還斥資拿下了成都晶融彙、上海三林印象城。此外,李嘉誠還與國網電力達成合作,投資了25億元建新能源項目。

03 投資英國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另外一條時間線上,從2010年開始,李嘉誠重倉英國。

2010年10月,李嘉誠家族通過電能實業、長江基建、李嘉誠基金會及李嘉誠(海外)基金會等機構,以58億英鎊(約合人民币487億元)收購了當時法國電力能源公司EDF Energy持有的英國電網資産的權益,成立了現在的英國電網公司。其中,長江基建集團及電能實業分别持有40%的股份,長江實業集團持有20%的股份。

2010-2011年,李嘉誠連續斥資收購了英國電網、英國最大的水務公司、英國配氣網絡公司和西部公用事業公司等,在英國的資産遍布港口碼頭、電力能源、天然氣、醫療等行業,被稱“買下了半個英國”。

據稱,李嘉誠控制着英國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近30%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超40%的電信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超50萬平方米的土地資源。

據媒體披露,英國女王兩次授予李嘉誠爵位。

早在1989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李嘉誠CBE勳銜。2000年再次授予李嘉誠KBE爵級司令勳章。兩次授予李嘉誠英國貴族爵位,可見英國政府對李嘉誠的重視程度!

這一次,李超人的巨額财富放在哪裡才安全?

李嘉誠與英國女王

獲得過英國政府頒發的外國人在近1個世紀裡屈指可數,就算是英國本土超大企業的創始人都沒有這種殊榮。

英國女王之是以兩次授予李嘉誠爵位,還是因為李嘉誠對英國之貢獻實在太過巨大,大到不得不讓英國皇室有所表示。在授予李嘉誠兩次爵位的英國皇室方面的通告中,感謝李嘉誠先生多年來在英國作出大量投資,創造數百萬就業機會,其中還包括營運貨櫃碼頭(菲力斯杜港、哈爾威治港、泰晤士港),投資英國電信業務(占60%全國份額)和房地産及制造業(天然礦泉水、天然氣、原油)等。

不知道李超人自己有沒有算過,給中國創造了多少就業崗位?

04 争議的形象

無論在大陸還是香港,李嘉誠在普通大衆心目中的形象,可能都有點一言難盡。外界對他的标簽,包括他自己對自己的定義,都是“一個精明的商人”。注意,隻是商人,不是企業家,不是社會賢達,不是實業報國的有識之士,商人唯一信奉的人生标準就是“利潤最大化”。

李嘉誠自己對自己“商人”的定位,也成為他在很多時候的解脫之詞。“利潤最大化”在他身上展現得淋漓盡緻。

如果你跟他講“實業報國”,他的理由是:我是潮汕人,也是香港人,還是中國人,也是加拿大籍,最終我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我愛我的家鄉、我的故鄉、我的祖國,我也愛我們共同居住的地球。

當官媒說“别讓李嘉誠跑了”,他又說:我是一個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給我戴上什麼帽子,無論高的,還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麼陰謀家、政治家,我僅僅就是一個商人而已。

新加坡前總統李光耀評價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時說:

“李嘉誠的帝國制造了無數商品,卻沒有一件世界級的品牌,他投資地産、收購港口,全靠的是壟斷和結盟,他富可敵國,卻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沒起到什麼作用。”

這一次,李超人的巨額财富放在哪裡才安全?

筆者認為,客觀說,也不能說沒有作用,而是沒有相應等級的作用。

對于李嘉誠這樣的商業天才來說,很多人佩服的是他極其敏感、正确的市場判斷能力。一生縱橫商海,幾乎從未失手,總能低進高出,在雪崩來臨之前成功抽身。

當普羅大衆鄙視他的“唯利是圖”或“精緻利己”時,其實也應該看到這位首富在慈善領域有一定的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捐給李嘉誠基金會的資産,至少超過了2000億人民币,其中有87%都是花在了中國,隻有13%花在世界其他國家,并且真的用到了實處。比如,汕頭大學就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會——李嘉誠基金會持續資助的公立大學。

1981年李嘉誠捐資在家鄉創立汕頭大學,對汕頭大學(包括長江商學院)已承諾及捐出的款額共60億港元。

除了汕頭大學之外,長江商學院也都是李嘉誠捐助的教育事業,還有西部教育醫療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香港大學等等。包括給癌症晚期病人提供幫助的計劃,目前每年提供20000個名額。此前,李嘉誠本人也表示,李嘉誠基金會是他的第三個兒子,自己會把1/3的資産全部放到基金會名下。

據統計,李嘉誠基金會的慈善捐助45%用于教育,38%用于醫療,11%用于文化教育與宗教,剩餘6%則用于其他公益。

05 何處安放的“财富”?

總之,我們很難用一句話來定論一個人,同時,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價标準。

但是,無論是哪國國籍,無論把大部分資産投放到哪個國家,這都無法改變他原來是一個中國人的身份。

對于他的評價,無論是首富、商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還是慈善家等等,都可以一分為二得看。李超人說得也沒錯,“我隻是一個商人”。

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評說。作為商人的李嘉誠,無疑是成功的。但是,在曆史的汗青之中,如何記錄這個時代的巨賈,這是留給他個人的一個終極問題,也是他個人的選擇。

人在晚年時刻,千億财産早以不是最關鍵的“财富”,何不回歸一些事關民族未來的家國情懷?

現年94歲的李超人,這一次該把财富放到哪裡才能更安全,更有價值且更有意義呢?相信他已經有了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