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房價比較優勢成為發展的競争優勢

作者:星星飛翔
讓房價比較優勢成為發展的競争優勢
讓房價比較優勢成為發展的競争優勢
讓房價比較優勢成為發展的競争優勢
讓房價比較優勢成為發展的競争優勢

近年來,房地産市場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何協調租房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的不平衡現象?

如何在省會城市中保持較低房價?如何打造城市IP?

同時,如何正視疫情對旅遊業形成沖擊,如何克服疫情影響推動旅遊業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周世虹,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長鄭建新,全國人大代表龍曉華和全國人大代表記鄭藝,

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分别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城市

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長鄭建新:

解碼“低房價省會”

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長鄭建新認為,保持低房價,短期看對地方政府财稅收入的影響很大,但低房價有利于降低投資成本,提升城市的競争力和吸引力。要保持房價調控的定力,持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讓長沙的房價比較優勢繼續成為發展的最大優勢。對于“網紅城市”,鄭建新認為,“網紅”可以靠流量,“長紅”必須靠實力,要建設更有煙火氣的城市,就要讓城市更有溫度、更有内涵、更有人情味。

談房價調控

不把房地産作為

短期刺激經濟手段

北青報:“房住不炒”是近幾年的基調。長沙市近年來有個引人注目的标簽——“低房價省會”,做到這點的秘訣是什麼?

鄭建新:近年來,長沙房地産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2021年,長沙市建立商品住宅網簽成交均價9888元/㎡,其中中心城區建立商品住宅網簽成交均價11500元/㎡,房價保持在全國省會城市靠後水準,居全國重點監測的30個大城市第23位,房價指數變動幅度與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動幅度相适應,房價收入比持續保持在6.4左右,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房價問題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大事。長沙保持了“房價窪地”,從根本上說,是堅決落實了黨中央“房住不炒”的戰略要求。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保持戰略定力,落實長效機制。二是堅持雙向調控,促進市場穩定。堅持供需雙向調控,力促市場供求平衡。三是保障住有所居,完善供應體系。四是注重風險防控,強化市場監管。

北青報:低房價對于吸引人才和經濟發展有什麼具體好處?

鄭建新:低房價是城市吸引人才、集聚人口的“強磁場”。近年來,低房價有力促進長沙人口快速增長,吸引各類人才近悅遠來。近些年,長沙每年淨流入人口30萬人以上,位居國内大中城市前列,過去10年中長沙常住人口淨增加300萬人以上。目前長沙人才總量達到280萬。

低房價是城市吸引投資、經濟發展的“強引擎”。保持低房價,短期看對地方政府财稅收入的影響很大,但同時低房價有利于降低投資成本,集聚更多的資源要素,提升城市的競争力和吸引力。從長期看,低房價不僅不會影響經濟發展,而且對吸引項目投資、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産業發展都大有裨益。

談網紅城市

“網紅”可以靠流量

“長紅”必須靠實力

北青報:長沙近年來成為網紅城市,在網上人氣頗高,打造長沙的城市IP,其中有何奧秘?接下來還有哪些舉措?

鄭建新:長沙的“紅”,在于“一半詩意、一半煙火”的獨特城市生活美學。長沙之是以能成為“網紅城市”,絕不是僅靠幾個餐飲品牌、幾個打卡地點,更是靠着豐厚的人文底蘊與平民化的煙火氣息,靠着政府用心規劃、精緻管理,讓每一位來長沙創新創業和觀光旅遊的人及社會各界口口相傳,“網紅長沙”才逐漸從“新晉網紅”走向“網絡頂流”。

“網紅”可以靠流量,“長紅”必須靠實力。長沙以其兼具人文情懷與煙火氣息的特質,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特别是年輕人的目光,成為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城市。要讓長沙由“網紅”變“長紅”,我們将打造更為宜居的生活環境。宜居既是長沙的最大優勢,也是長沙的最強引力。要保持房價調控的定力,持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讓長沙的房價比較優勢繼續成為發展的最大優勢。同時,讓城市留下“文化記憶”,讓市民記住“美麗鄉愁”,讓更多“老地标”成為“新網紅”。此外,将提升更具特色的旅遊環境,培育更為優質的消費環境。

談城市競争

實體經濟是發展根基

持續做大做強優勢産業

北青報:長沙如何打造強省會?城市之間競争很激烈,長沙如何發揮自身優勢?

鄭建新:長沙市要放大自身優勢,在新一輪城市競争中走在前列。首先要進一步放大産業基礎優勢。長沙産業基礎夯實,被譽為“工程機械之都”,“三智一芯”産業布局基本成型,22條産業鍊建設深入推進,7大千億級産業叢集持續壯大,制造業高品質發展成為全國典型。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是長沙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根基。長期以來,我們始終堅信“長沙發展的基礎在制造業,發展的優勢在制造業,發展的出路還在制造業”。下一步,長沙将持續做大做強工程機械等優勢産業,加快發展人工智能、先進儲能材料等新興産業,在生命科學、氫能及儲能等前沿技術和産業變革領域加強研釋出局,搶占産業發展先機和戰略制高點。

同時,要進一步放大科技創新優勢。長沙科創資源豐富,擁有國防科大、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4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長高校達58所、在長兩院院士58名、在校高校學生73.9萬人,獲批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獲評全國創新驅動示範市,創新能力連續三年位居國家創新型城市第8位。下一步,長沙将做優做強“三區兩山兩中心”等創新平台,推進“十個重大科技創新标志性項目”,建設好嶽麓山實驗室和湘江西岸科創走廊,強化與“大院大所大企”合作,完善協同創新、就地轉化機制,高水準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全國政協委員周世虹:

建議給長租房建設經營企業以稅收優惠

在本次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省律師協會監事長周世虹關注到了長租房市場的健康發展。他建議,鼓勵多種形态擴大規範有序的租賃住房供給,在人口淨流入大的地區進行增加單間、小戶型房源供給量模式試點,提升房源供給量,提高單套租賃住房使用效率,并建議給予長租房建設經營企業以稅收優惠,包括增值稅、所得稅和房産稅優惠。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繼續保障好群衆住房需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産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周世虹說,目前租房需求與供給之間仍不平衡。據《2021中國城市租住生活藍皮書》資料顯示,随着人口流動帶來的租房需求增長,預計10年内的租房人口将近2.6億,同時租房時間正越來越長,接受租房5年以上占比達51%,接受租房10年以上占比達18%。但目前租賃住房供給仍以存量房為主,房齡20年以上占比達65.3%,房齡30年以上占比達27.3%,其中約40%存在品質、環境、配套錯配等問題,難以滿足新市民、青年人對租房品質的要求。

周世虹指出,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對此,他建議,一是支援專業化住房租賃行業發展,形成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市場化長租房共同發展格局。在此過程中,鼓勵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建立住房租賃行業信用評級機制,對評級高的住房租賃企業向社會公衆進行推薦。

二是鼓勵多種形态擴大規範有序的租賃住房供給。在人口淨流入大的地區進行增加單間、小戶型房源供給量模式試點,提升房源供給量,提高單套租賃住房使用效率。在改造過程中,明确建築、施工、消防等多項标準,對符合标準的房子予以改造并全過程監管。

三是建構全面的網簽備案制度。地方住建、公安系統與住房租賃企業建立功能互補、良性互動的大資料共享機制,形成關聯效應,并鼓勵企業根據市場特性參與城市租賃系統建設。建設全國統一房屋租賃平台,由專業機構營運,采取實名制,讓房源、價格和需求公開透明。

四是在淨流入人口、租房人口較大的地區,鼓勵多套房的個人房東将閑置房屋委托給專業住房租賃企業進行出租,未來可給予房産稅減免。給予長租房建設經營企業以稅收優惠,包括增值稅、所得稅和房産稅優惠。

五是出台金融支援政策。鼓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專項貸款支援,推出長周期低息貸款,為建立、改造的租賃住房提供多管道、制度化的長期融資管道。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旅遊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州州長龍曉華:

大交通條件改善帶來實在利好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州州長龍曉華介紹,疫情使得當地旅遊收入尚未恢複到疫情前水準,當地将疫情“空當期”變成旅遊提質發展“黃金期”,完成了鳳凰古城、矮寨奇觀景區、邊城古鎮、芙蓉古鎮等一批重點景區提質改造,同時為旅遊企業纾困解難。

提質改造

一批重點景區

北青報:近年來旅遊業受疫情沖擊較大,湘西旅遊資源豐富,這方面情況如何?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龍曉華:為有效應對疫情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助推湘西州旅遊業纾困解難,我們采取了多項措施。首先是搶抓機遇,提檔更新。把疫情“空當期”變成旅遊提質發展“黃金期”,完成了鳳凰古城、矮寨奇觀景區、邊城古鎮、芙蓉古鎮等一批重點景區提質改造。

其次,全力纾困,雪中送炭。州、縣市上司多次帶隊深入景區和企業調研提質改造和纾困解難工作,幫助旅遊行業解決實際困難。認真落實兌現國省優惠政策,同時,州政府2020年、2021年連續出台助力旅遊複蘇的“旅遊十條”“旅遊十六條”優惠政策,從企業解困、品牌建立、市場開拓、旅遊惠民、政策兌現等方面支援文化旅遊産業複蘇,累計為旅遊行業減免稅費2億餘元,同時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纾困資金,為旅遊企業雪中送炭。

此外,廣泛宣傳,擴大影響。2021年,全州接待遊客人次、旅遊收入與疫情前相比均實作正增長,超過全省平均水準和周邊地區。

改善交通帶來實在利好

北青報:近年來,湘西旅遊業頻傳利好消息,包括世界地質公園建立成功、張吉懷高鐵開通等,這些利好将帶來什麼長遠影響?

龍曉華:近年來,我們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先後建成7條高速公路,實作縣縣通高速;張吉懷高鐵已經通車,被譽為“最美高鐵”;湘西邊城機場今年底即将通航,湘西聯通全國、連結世界的網絡已經形成,将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長遠影響。

大交通條件的改善,對我州帶來的利好是實實在在的。比如,張吉懷高鐵開通後的幾個月時間,全州旅遊景區接待遊客、門票收入同比分别增長27%、29%。張吉懷高鐵不僅拉近了我州與發達地區的距離,拓寬了客流、物流流通管道,更是對我州鄉村振興、生态文化旅遊業、放大區位優勢、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騰飛具有重要意義。

打造享譽國内外的旅遊地

北青報:湘西州提出打造國内外享有盛名的旅遊目的地,率先實作千億産業,為此将采取什麼措施?

龍曉華:湘西将堅持以鳳凰為龍頭,以吉首為集散中心,以“神秘湘西·天下鳳凰”為公共品牌,以“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峽谷”5A級景區為重點,大力發展全域旅遊,争取到2025年,文旅産業成為全州的重要産業,旅遊接待人次、旅遊收入分别突破1億人次、1000億元,旅遊産業增加值對GDP貢獻率達18%以上,成功建立兩個5A級旅遊景區、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培育或引進文旅上市公司一家,如期打造成國内外享有盛名的旅遊目的地。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全國人大代表、西雙版納州委書記鄭藝:

重拳出擊 遏制不合理旅遊消費

去年以來,無論是象群出走,還是旅遊業的轉型發展,都讓位于雲南的西雙版納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全國兩會期間,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西雙版納州委書記鄭藝。

北青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西雙版納究竟是如何探索旅遊業突圍轉型的?

鄭藝:主要是破難點、找融點、凸亮點、彰特點。

比如,在旅遊市場恢複方面,我們通過促銷、免票、發放消費券等方式讓利給消費者,推動旅遊市場盡快恢複。同時,做好減稅、降費、緩交、免租穩企文章,幫助市場主體“存活”下來。還建立了以文旅康養為首的重點産業鍊長制,通過建鍊補鍊,幫助企業盡快站起來、跑起來。

再比如,我們還深入分析疫後遊客需求,優化設計一批主題鮮明、布局合理、迎合市場需求的旅遊精品線路,推進“兩江一城”世界旅遊名城核心區建設,以及旅遊城鎮、旅遊村落、風景庭院、風景園區、風景道路、網紅風景打卡點等建設,不斷滿足遊客多樣化、多層次個性化需求。

北青報:您如何看待旅行社和導遊指定遊客購物的行為?

鄭藝:我們聚焦旅行社和導遊指定遊客購物等行為,切實加強旅遊市場整治,推動全州旅遊誠信體系建設,努力營造放心旅遊購物環境。

2021年,我州共受理退貨訴求6731起,退款金額3731萬元,及時、快速、有效處置遊客退(換)貨訴求,保障了遊客的合法權益,得到了遊客的高度好評,滿意度達99.44%。

北青報:去年5月,西雙版納開展了旅遊市場專項整治,針對“不合理低價遊”、誘導或強制消費,重拳出擊、毫不留情。為什麼要開展這項整治?那次專項整治的效果如何?

鄭藝:開展這項整治,關鍵就是集中整治旅遊市場秩序,規範市場經營行為,優化營商環境,保護遊客合法權益,為推進世界旅遊名城建設營造健康有序的旅遊市場環境。

我們主要采取了三項行動:誠信釋出“指導價”、監督管理不松勁和從嚴查處動真格。

2021年以來,全州各涉旅部門共查辦涉旅違法違規案件158起,罰款76.774萬元,治安拘留46人,吊銷旅行社經營許可證3家,吊銷導遊證一人,有力地維護了西雙版納州旅遊市場健康秩序。

通過将近一年的整治,西雙版納旅遊環境明顯提升,“不合理低價遊”、誘導消費、強制消費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文/本報記者 孟亞旭

本版統籌/徐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