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83年美軍逞兇格瑞那達
1983年10月19日,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裡根接到了一個突發消息:加勒比海島國格瑞那達的總理莫裡斯·畢曉普被政變的軍人處死。
這對于裡根來說本不是什麼壞消息,因為畢曉普總理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他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信徒,而且與反美的古巴上司人卡斯特羅過從甚密。
但随之而來的是一個更壞的消息:處死他的政變軍人的政治立場比格瑞那達的執政黨“新寶石運動”更加激進,如果可以的話,他們恨不得用槳把格瑞那達整個島從加勒比海上劃過去,和古巴拼到一起。
而且,他們還是強硬的前任蘇聯上司人勃列日涅夫的忠實粉絲,很難想象這幫手裡有槍的軍人今後會針對美國幹出什麼事情來。
國務卿舒爾茨提供的其他消息讓裡根坐立不安,因為據他所知,在格瑞那達還有上千名實習的美國大學生和做生意的僑民,他們很有可能成為政變軍人的人質。
裡根不禁聯想起4年前的1979年11月,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被憤怒的伊朗群眾包圍,52名美國外交人員被扣為人質,直到2年以後才獲釋。
那次人質事件以及後續失敗的營救行動直接導緻前任總統卡特的聲望一落千丈,并在大選中慘敗于裡根被迫下台。
裡根的智囊們擔心,如果美國對格瑞那達的情況放任不管,很可能爆發又一次導緻總統下台的人質危機。

裡根與舒爾茨
格瑞那達位于加勒比海的最南端,而古巴位于加勒比海的最北端,這兩個對美國持敵視态度的國家一旦緊密聯合起來,美國在加勒比海的地位将岌岌可危,美國艦隊今後從佛羅裡達進出大西洋就要看别人的臉色。
美國不會看任何人的臉色。
經過和舒爾茨、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參聯會主席維賽将軍連續三天的磋商,華盛頓的上司人們一緻認為:應當立即出兵格瑞那達,把任何可能不利于美國的苗頭扼殺掉。
美國的神邏輯曆來如此:我打你不是因為你威脅了我,而是我認為你可能威脅我。
好比是一個人在馬路上跟蹤另一個人很久,然後直接打了那人一悶棍,并告訴路人說:相信我,這家夥雖然現在沒有拿刀捅我,但将來很可能拿刀捅我。
從1701年開始,先是法國,然後是英國,帝國主義者們在包括格瑞那達在内的西印度群島維持了200多年的殖民統治,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則通過頻繁的幹涉和掠奪差不多把除了英占島嶼以外的其他加勒比海島嶼都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和軍事基地。
這也是為什麼格瑞那達的政變如同20多年前的古巴革命一般,讓美國的大資本家們異常恐慌,他們十分害怕革命的浪潮如同飓風一般刮遍加勒比海,把美國的勢力徹底掃地出門。
美國也十厘清楚,如今拉丁美洲的人民對頻頻武裝幹涉本國内政,動不動就揮舞經濟制裁大棒的“美帝國主義”深惡痛絕。
1974年格瑞那達獨立之後國家長期處于混亂狀态,而畢曉普的左翼政黨“新寶石運動”以其“反帝國主義和不結盟”、“緻力于真正的獨立”、“黑人權力平等”等口号赢得了群眾的支援,并于1979年3月奪取了政權。
格瑞那達總理畢曉普(中)與卡斯特羅(右)
畢曉普對美國多年來侵略或控制加勒比海各國的霸權政策十分不滿,但格瑞那達畢竟隻是個面積340多平方公裡,人口隻有10萬的小國,為了尋求幫助,他找到了一水之隔的古巴上司人卡斯特羅。
這可摸到了美國的痛腳,因為卡斯特羅的背後就是蘇聯,反美的古巴無疑是蘇聯在美國後院埋下的一枚地雷。
美國的裡根政府自1981年1月開始執政以來就堅決執行“逢蘇必反”的外交政策,他們極端仇視全世界範圍的民族解放運動,不擇手段地試圖消滅一切可能對自己不利的人民力量,而格瑞那達的政變恰好給美國提供了一個絕妙的幹涉借口。
隻不過諷刺的是美軍進攻格瑞那達從邏輯上來說算是給自己的“敵人”報仇,但對于臉皮極厚的美國政府來說這隻不過是小菜一碟。
隻要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哪怕是出賣自己的鐵杆盟友美國也會幹,又豈會在乎區區名義上的敵我之分?
很快,美國大西洋地區總司令麥克唐納将軍糾集了第22航母戰鬥群和第124特混艦隊的15艘戰艦,搭載1900名海軍陸戰隊員,在第82空降師和第75遊騎兵團5700名士兵的支援下開赴格瑞那達。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入侵戰争中美國出動了其第一流的特種部隊中的兩支,即“海豹”突擊隊第6隊和第75遊騎兵團,但其表現卻十分糟糕。
10月24日深夜,12名“海豹”6隊隊員搭乘C-130運輸機在格瑞那達西南海面上空降,準備執行對古巴方面正在薩林斯角修建的軍用機場的偵察任務。
C-130運輸機
但很不幸,那天晚上格瑞那達外海風急浪高,而且原定前來接應的美軍橡皮艇則鬼使神差般沒有按時抵達。
由于沒來得及擺脫降落傘,4名美軍精英才剛剛落到海面就被死沉的裝備直接拖進海底喂了海鮮,其他8人在海上喝飽了海水之後被美軍驅逐艦救起。
盡管偵察行動是失敗的,但美國空軍的行動卻依然完全壓制了格瑞那達守軍的反擊。美軍航母上起飛的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對島上防禦陣地和機場進行了狂轟濫炸,随後有一個連的美軍陸戰隊在島上直接空降。
到下午2點,美軍已經完全控制了薩林斯角機場,并驅逐了在那裡的格瑞那達人民軍和古巴工兵,随後,第82空降師的主力部隊開始陸續抵達作戰區域。
當時在島上的格瑞那達武裝部隊“格瑞那達人民軍”充其量隻不過是裝備了輕武器的散兵遊勇,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和美軍根本無法相提并論,而幾百名修建機場的古巴工兵隻有12.7mm的高射機槍,也不可能對美國運輸機造成實質上的威脅。
因為格瑞那達方面沒有真正的防空武器,美軍空降兵幾乎是沒受到什麼損失就取得了重大勝利,他們經過一天的戰鬥俘虜了200多名古巴工兵,并且摧毀了對方僅有的幾輛裝甲車。
10月26日,美軍出動了第三支特種部隊:最為中國軍迷所熟悉的“三角洲”特種部隊。他們搭乘着“黑鷹”直升機向位于裡士滿山的政府監獄發起突擊。
美軍特種部隊沒有料到,這裡居然有2門ZSU-23mm自行高炮,高炮的炮彈當場打爆了2架直升機,濃煙烈火中飛機的殘骸與人的屍體四散墜落。
再強大的肉體在炮彈面前也要服從實體定律,“三角洲”部隊不得不轉身逃竄,突擊行動宣告失敗。
“黑鷹”直升機搭載美軍部隊在格瑞那達降落
但說到底這就是一場不對等的戰争,格瑞那達的有限火力在鋪天蓋地的美軍飛機面前完全被按在地上摩擦。
10月28日早上,島上的交火已基本結束,政變軍人的抵抗完全被擊潰,古巴和格瑞那達方面死亡115人,受傷393人,被俘642人。
美軍有35人死亡和失蹤(實際上就是死亡),93人受傷,7架直升機被擊毀,另外7架飛機不同程度受損,前後9天的軍事行動耗費了1.3億美元。
就這樣,美國在名義上恢複了格瑞那達的“民主”和“自由”,其在加勒比海的霸權統治秩序也得以繼續維持下去。
盡管美軍在此次入侵行動中的通訊和情報工作十分糟糕(例如海軍陸戰隊手頭上的格瑞那達地圖竟然是旅遊公司繪制的導遊圖),但裡根和他的幕僚所擔心的美軍在格瑞那達陷入長期遊擊戰或者更可怕的“人民戰争”的情況卻并沒有發生。
那可是美軍在越南遭到慘敗的主要原因,也是自越南戰争結束近十年來美國當局最為懼怕的夢魇。
美國之是以在格瑞那達很快取得了勝利,首要原因是因為政變軍人失去了人民的支援,他們采取暴力手段推翻了原來的政府,并且殺死了前政府的主要上司人,其血腥手段讓普通老百姓感到害怕。
而且,政變軍人對示威遊行的群眾開槍射擊,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的對立,正因如此,在美軍占領格瑞那達的過程中,甚至還有人打出了“感謝美國人”的智語。
其次,格瑞那達人民對美國的好感要勝過惡感:因為美國的旅遊和香料采購是格瑞那達的主要收入來源,一直以來當地人對美國遊客和商人的慷慨大方印象很深。
自從格瑞那達政府與美國交惡之後來自美國的消費大幅減少,使得人民的生活水準下降,這讓他們不禁懷念起從前兜裡揣着美元的富裕日子。
美軍攻擊當地目标
第三,即使是畢曉普的前政府也在為了防禦美國的侵略而大規模擴充軍隊,他們甚至打算在格瑞那達組建一支1.4萬人的軍隊,這對于該島的人口而言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是以這種極端軍事化政策也受到當地群眾的普遍反對。
實際上美國非常害怕在格瑞那達卷入長期戰争,因為格瑞那達依然是英聯邦國家,美國入侵該國前一天晚上,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就給裡根打電話,要求美國立即取消進攻行動。
美國入侵格瑞那達之後,不僅蘇聯和古巴,其他英聯邦國家在聯合國的反應都十分強烈,他們抱怨這是一個主權國家對另一個主權國家公開的侵略,如果戰事久拖不決,将危及美英關系,并導緻美國在國際上處于被動。
如果格瑞那達政府能夠組織人民群衆進行一定程度的抵抗,美國很可能會因為擔心國際影響而草草收兵,因為美國不會因為一個區區的小島做賠本生意。
二、1993年幹涉索馬裡:美精銳特種部隊慘遭打臉
1991年,索馬裡軍隊總司令艾迪德出兵進攻總統馬赫迪,加之當地的部落沖突,教派沖突集中爆發,導緻這個“非洲之角”陷入全面内戰。
1992年6月,一項由聯合國組織的調查認為,戰亂和連續多年的饑荒已經導緻索馬裡全國770萬人口中的450萬面臨饑餓威脅,如果任由戰亂發展下去,可能會有150萬人因饑餓死亡。
由于這将造成重大的人道主義災難,1992年12月,由美國牽頭,聯合國組織了四萬多人的特遣部隊進入索馬裡,對内戰各方施壓,要求其停止戰争,進行和談。
奧黛麗·赫本在内戰中的索馬裡
這時蘇聯已經解體将近一年,而美國剛剛在海灣戰争中以雷霆萬鈞之勢輕松打垮了多達數十萬人、全蘇式裝備的伊拉克軍隊,其風頭正盛,已成為當之無愧的唯一超級大國。
志得意滿的美國認為自己應該在世界上多發揮一些作用以彰顯“民主”、“自由”的力量,是以在此次維和軍事行動中表現特别積極,更是連常年拖欠的聯合國會費都付清了(1993年以後又開始拖欠)。
但是自打美國大兵踏上索馬裡首都摩加迪沙的土地後,華盛頓的政客和資本家們心裡就打起了算盤:維和出兵擴大美國影響力的目标已經達成,接下來美軍呆在索馬裡的每一天都會燒掉近百萬美元的軍費,這筆生意不劃算。
而且美軍在索馬裡的行動少不了發生誤傷平民、虐囚、炸錯目标等醜聞,這對聯合國特遣部隊的形象負面影響很大。
其實這就是美軍在全世界橫行霸道的一貫做法:1945年9月抗日戰争結束後,駐紮在中國的大批美軍每天都發生強買強賣、打死打傷中國平民、侮辱婦女、交通肇事等惡行,直到1949年國民黨政權垮台才徹底滾出中國。
聯合國的宗旨是中立公正,不幹涉他國内政,更不能傷害他國平民,但對于美軍來說這些原則如同耳旁風。
由于美軍的各種出格行為已經在索馬裡民間引起了嚴重的敵視情緒,再加上當地軍閥的反美宣傳,使得針對特遣部隊的襲擊事件此起彼伏。
1993年5月,特遣部隊開始從索馬裡撤出,人數較少的維和部隊接替特遣部隊執行任務,本來已經逐漸平息的索馬裡内戰再次走向失控。
戰火給索馬裡當地人造成很大痛苦
美國政府認為艾迪德煽動了針對維和部隊的襲擊事件,于是便準備派遣特種部隊執行“斬首”行動,希望能擊斃或者俘虜艾迪德。
1993年10月3日,美軍組織了160名特種部隊士兵,搭乘14架“黑鷹”和“小鳥”直升機,在12輛“悍馬”和重型汽車的掩護下進入摩加迪沙,試圖逮捕呆在市區奧林匹克酒店的艾迪德四名主要手下。
雖然行動部隊人數隻有160人,但美國主要的四大特種部隊:“三角洲”特種部隊、海豹突擊隊6隊、第160特種航空作戰團和第75遊騎兵團都有派員參與。
此外,行動部隊還得到從“林肯”号航空母艦起飛的P3偵察機以及4架陸軍偵察直升機随時提供現場情報,在裝備上可謂是甩了索馬裡當地武裝力量一整條街。
按照行動指揮官威廉·蓋瑞森将軍的計劃,美軍将空降到奧林匹克酒店附近,抓了人之後就立即撤離摩加迪沙,這就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但美軍抓人是神兵天降,帶走人就要從地面撤離,這種設定就令人非常無語了。實際上美軍的情報根本沒有估計到摩加迪沙的地面情況,當地的道路非常狹窄,大型車輛即使能開進城,對方隻要放點障礙物就根本開不出來。
實際情況就是美軍空降是成功了,人也抓了,車也上了,但死活沖不出來。
這時候摩加迪沙全城的民兵都炸了:美國佬到了我們的地盤,抓了我們的人,還想大搖大擺地一走了之?沒那麼容易!
10月3日傍晚,區區160名美國特種部隊陷入了約6000名當地民兵的圍攻之中,而且更麻煩的是,美軍根本分辨不出來誰是平民誰是武裝民兵。
被擊毀的美軍“黑鷹”直升機
說不定上一秒一個當地老百姓和美軍的悍馬擦肩而過,下一秒對方就掏出AK-47狂掃。在混亂中,窗戶裡,門洞裡,街角處,甚至女人裙子下面,到處都有人向美軍開槍或者發射火箭彈,堂堂美國大兵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悍馬”不是裝甲車,AK-47的子彈可以輕松打穿車輛的鋼闆,車輛一旦被路障堵住,車上的美軍就會成為索馬裡民兵集中火力掃射的對象,這也是美軍在此戰中傷亡特别慘重的一個原因。
由于全城亂作一團,按計劃分成幾路行動的美軍特種兵此時陷入了各自為戰的不利局面,事先制定的行動計劃徹底成了廢紙,指揮部裡的美軍急了眼,這時才想到派出直升機前去搭救。
如果說美軍的行動計劃是不及格的話,行動指揮和情報就隻能打負分了,因為他們沒料到索馬裡民兵裝備了RPG火箭筒。
“黑鷹”直升機不是什麼鋼筋鐵骨,隻要一發火箭彈就能讓它當空開花。是以美軍出動的5架“黑鷹”被擊落2架,還有3架被打得千瘡百孔,隻能搖搖擺擺地逃回了基地。
10月3日的夜幕降臨了,本來美軍可以借助夜幕勉強突圍的,但由于之前美軍指揮官壓根沒想到行動會拖到晚上,隻給行動隊配了一套夜視儀器,美軍和當地民兵一樣成了瞎子,反倒是索馬裡民兵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繼續伏擊美軍。
此時,什麼電子戰、資訊戰、作戰管理,美軍那些高大上的概念全都用不上了,戰争模式似乎又回到了50年前的二戰時期。
10月3日深夜,眼看行動部隊的傷亡越來越大,美軍隻好又派出了150名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士兵乘坐21輛卡車前往摩加迪沙營救,到第二天淩晨才總算把人給救了出來。
最終參加戰鬥的第一批160名美軍士兵中19人陣亡,73人受傷,1人被俘,占總人數的58%,後續接應的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維和部隊亡2人,傷9人,2架“黑鷹”和多輛卡車被毀,損失慘重。
第二天索馬裡民兵把陣亡美軍的屍體拖到街頭示衆時,克林頓政府的威望和美國的國際形象降到了谷底,堂堂“世界第一強國”,居然被一股連正規軍都算不上的武裝力量如此羞辱,這也是破天荒第一次。
被擊毀的美軍裝甲車
後來為了換回被俘的士兵,美國政府不得不和艾迪德談判,把抓到的人又全部給放了。
出動幾萬大軍,花了20億美元,結果索馬裡内戰不但沒有平息,還送了美國人十幾副棺材,這讓本以為能大賺一票的美國政府虧到了外婆家。
1993年10月7日,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宣布将從索馬裡撤出所有部隊,這也标志着聯合國在索馬裡的維和行動徹底失敗。
三、毛主席告訴我們:美國人你越怕他他就越兇,不怕他就那麼回事
越南戰争以後美國兩次對他國的幹涉行動一次成功,一次遭遇慘敗,說明了美國存在幾個明顯弱點:
第一,驕狂自大。美軍總是仗着先進武器裝備,并覺得自己的偵察手段能夠掌握一切,是以不把當地的民情地利當回事,肆意傷害侮辱他國人民,到處樹敵,而且情報工作、作戰計劃很不得力,是以在戰鬥發生時洋相百出;
第二,利益第一,戰争發生時總是計算得失。掌握美國政權的大資本家和大政客們,總是把謀取非法的,不道德的利益作為發動對外戰争的主要目的,是以,當戰争的時間拖長,導緻可見的損失大于可得的利益時,他們便千方百計地謀求抽身撤退了。
由于美國對外幹涉不得人心,政客們也擔心傷亡擴大後國内群眾借此反對,是以美軍總是怕死人,怕損失大型裝備,一旦把美軍打疼了,他們就不願意再打下去;
美國反戰示威遊行
第三,特别害怕人民戰争。由于帝國主義者永遠自私自利的特點,他們最怕的就是戰争長期化、複雜化,這樣會危及他們在本國的統治。
是以美帝國主義者總是想方設法地實作戰争“本地化”,通過在當地制造分裂和沖突,扶持一派,打擊另一派的狡詐手段渾水摸魚,實作其卑鄙的利益。
是以,哪怕人民不真正和他們作戰,隻要我們團結一緻,形成一種有決心和帝國主義打到底的态勢,都能讓他們徒有其表的虛張聲勢顯出原形。
在發動對外幹涉時,美國總是算得比别人更多:經濟成本、國内穩定、國際影響、軍隊士氣……這就導緻它的弱點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希望其他盟國為他當替死鬼,當炮灰。
可是現在美國的無恥伎倆已經被其他國家識破,真正願意死心塌地為其賣命的國家屈指可數,他們癡心妄想通過武力恐吓維持其霸權主義,這一幻夢也快要破滅完蛋了。
毛主席在抗美援朝戰争中早已看穿了美帝國主義的假面具和虛弱本質,是以他堅定地鼓舞全國人民說:“美國人,你越怕他,他就越兇,不怕他也就是那麼回事。”
歸根結底,美國及其西方盟友肆意在全世界進行軍事恫吓、武力威脅和經濟掠奪,制造國際緊張的所作所為不得人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和唾棄,總有一天是要破産的。
新中國已經成立73年了,如今新中國的綜合實力與抗美援朝時期相比已經有了質的飛躍,更有利于我們的是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發展、安定的願望和潮流不可阻擋。
我們維護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捍衛人民利益的行為是正義的,是堂堂正正的,在與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的鬥争中我們一定會赢得勝利!
最終的勝利一定屬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