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全國兩會期間的“部長通道”,是回應熱點話題、釋放政策資訊的重要視窗之一。在3月5日和3月8日舉行的兩場“部長通道”,同樣對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和解答。
5G發展進度如何?如何培育新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如何加大對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援力度?2022年如何做好穩投資工作?“雙碳”政策落地情況如何?部長們的回答展現了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底氣和信心,幹貨滿滿。
我們整理出了幾個大家最為關注的話題及相應的部長回應~
退稅減稅的規模史上最高,
達2.5萬億元
3月5日的首場“部長通道”中,财政部部長劉昆稱,政府工作報告公布了“一攬子”的減稅降費措施,主要有四個特點。
一是退稅減稅的規模曆史上最高,達2.5萬億元。
二是支援方向聚焦制造業、小微企業。
三是主要措施是增值稅的留抵退稅。通過提前退還尚未抵扣的稅款,直接為市場主體提供現金流約1.5萬億元。
四是幫助地方緩解減收壓力,大幅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保障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效。
帶動市場主體加大社會投資
3月5日的首場“部長通道”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表示,做好今年投資工作,重點有幾個方面。
首先,精準把握投資重點。一是“十四五”規劃确定的102項重大工程;二是基礎設施補短闆、推進“雙碳”領域項目、發展新興産業、推進老舊裝置更新等;三是實施新型城鎮化;四是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總之,在建構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投資機會很多,關鍵是投向要精準,項目安排要精準。
其次,多管道籌集資金,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同時,各家銀行機構為企業增加中長期貸款,各類減稅降費措施也有利于促進企業加大投入。通過政府投資和金融支援,帶動市場主體加大社會投資。
第三,狠抓項目落地實施,形成謀劃一批、在建一批、竣工投産一批的良性循環。
不搞“碳沖鋒”,
也不搞運動式“減碳”
3月5日的首場“部長通道”中,對于“雙碳”工作的進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提到,一是加快完成頂層設計。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雙碳”工作的意見和碳達峰行動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并陸續出台重點領域的實施方案。
二是全面推進頂層設計落實,現在各行各業都按照新的标準,紮實推進更新改造,大力發展綠色低碳高水準項目。
何立峰還強調,我們不搞“碳沖鋒”,也不搞運動式“減碳”,将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
預計培育3000家以上
國家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3月8日的第二場“部長通道”中,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肖亞慶稱,今年國家級“小巨人”企業準備再培育3000家以上,帶動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萬家以上,使“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不斷壯大。
力争建設超200萬座5G基站
3月8日的第二場“部長通道”中,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今年力争建設超過200萬座5G基站,打好網絡基礎。同時,應用方面,要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和豐富應用場景。此外,在發展5G的同時,考慮下一代通信技術的演進方向、演進技術路線,為下一代通信技術6G的發展提前謀劃,提前做好部署,這也是5G發展的成果,也是5G未來發展的延續。
科技政策紮實落地
是今年的重點和主線
3月8日的第二場“部長通道”中,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去年全社會研發投入是2.79萬億元人民币,其中76%是企業投入,強度非常大。在創新成果的轉化方面,3.7萬億元的技術合同交易額,其中90%來自企業。在研發組織方面,國家重點研發計劃79%是由企業牽頭或者企業參與。同時還有一個趨勢,原來企業更多的是技術改造,現在在技術創新、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方面,企業也逐漸成為主力。
王志剛稱,高科技企業要成為市場經濟主體的關鍵力量,鼓勵企業聚集更多的人才,在産學研聯盟中發揮牽頭作用,帶着更多大學、科研院是以及中小企業一起搞創新。創新不問出身,不管是大企業、中型企業還是小企業,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能作為創新的主體。對科技型大型企業,重點是怎麼樣牽好頭,怎麼樣當好盟主、當好鍊長。對中小企業,重點是怎麼能夠在科技創新方面、在專門産品方面有自己的特長,通過科技創新能夠不斷進步、不斷發展。
此外,王志剛還表示,科技政策紮實落地,是今年工作的重點,也是工作的主線。
紮實落地從幾個次元來做。
一是,從綜合內建、系統部署來抓紮實落地。
二是,要抓重點抓落實。
三是,把各部門、地方、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放大能力,一起把中國科技事業推向高潮。
關于未來科技領域如何擴大開放合作,王志剛認為,要加強政府間科技合作,注重民間科技合作。
制造業和實體經濟仍是重點
3月8日的第二場“部長通道”中,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未來仍然是重點努力的方向。如何落實?
一是加大制造業的投入力度,保持制造業占比總體穩定;二是産業叢集的發展要進一步提升;三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對制造業起到了基礎性作用,要在維護和培育生态上下功夫,特别要支援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制造業在向高端邁進的過程中,還要解決自立自強的關鍵核心問題。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