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之後,大國親自下場,主要靠空軍擊敗對手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美國在海灣戰争、南聯盟戰争、阿富汗戰争中,都是讓空軍做主角,其中南聯盟戰争中,美國更是隻靠空軍就赢得了戰争的勝利。
相比美國,俄羅斯空天軍最引人注目的戰績就是叙利亞戰争了。2015年9月30日,俄羅斯宣布出兵叙利亞。當時,叙利亞政府僅控制了全國22%的地區,而且還在反對派武裝的進攻下步步後退,軍隊損失慘重,士氣潰散。
在駐叙俄軍有力的空中支援下,叙利亞政府軍很快翻盤,到2020年初,叙利亞的大規模戰事基本已經停息,叙利亞政府控制了大部分地區。
俄軍在叙作戰的主力部隊就是空天軍,常态化保持了40到80架戰機。據俄羅斯國防部對外釋出的資料稱,自2015年9月30日到2018年8月的近三年時間中,俄空天軍在叙利亞共戰鬥起飛39000架次,平均日出動量約40架次。2015年11月,戰事激烈時,飛機編隊創下紀錄,一天出動134架次。

俄羅斯空天軍在叙利亞轟炸反政府武裝
俄羅斯空天軍在叙利亞的表現,成為高效運用作戰飛機和機隊的典範。叙利亞還成為俄羅斯調試軍事作戰技術和教育訓練官兵的訓練場。6.3萬名軍人經曆了叙利亞戰火的洗禮,包括2.5萬名軍官和400多名将軍。在實際作戰條件下測試了231種有前景的現代化武器,包括海基和空基巡航飛彈、高精度武器、飛機和直升機、防空和電子戰裝置。
但是在俄烏沖突中,俄羅斯空天軍的表現低于預期。
首先,在開戰初期,俄空天軍并沒有多少表現,第一波攻擊主要是通過飛彈完成的,開始幾天,俄羅斯空天軍的活動也很少,不論是打擊對方防空系統,還是支援地面作戰,強度都不大。此外,分析人士原本預計俄軍将努力在最短時間内摧毀烏克蘭的空軍和防空系統,俄羅斯也多次聲稱掌握了烏克蘭的制空權,但是仍然不時有烏空軍出動的消息傳出。一些西方媒體還爆料稱,在俄烏雙方交火十幾天内,俄空天軍已經被擊落多架各型戰機,其中包括蘇-34等比較先進的戰機,多名飛行員傷亡和被俘。
英國簡氏戰略情報研究機構提供的資料顯示,俄空天軍擁有132架轟炸機、832架戰鬥機、358架運輸機,而烏克蘭方面分别是0架、86架和 63架。
為什麼擁有絕對數量的優勢,而且在叙利亞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俄空天軍,在烏克蘭卻沒能重演曆史呢?
首先,是對手防空能力不同。
在叙利亞,俄軍的對手是形形色色的極端武裝,比較缺乏防空武器。隻有少量過時的便攜式防空飛彈和少數高炮能對低空的戰機造成威脅。是以,俄空天軍在叙利亞作戰,一般以轟炸機在高空、中空轟炸的方式活動,極端武裝手中的防空武器很難對俄軍飛機造成威脅,俄軍可以說是在“降維打擊”。
而烏克蘭是一個擁有完整防空體系的國家,雖然在俄軍的打擊下,防空網已經支離破碎,但仍有一定實力。從俄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3月8日宣布空天軍過去一天的戰果就可以看出來。
科納申科夫稱“俄空天軍戰機在空中擊落了烏克蘭空軍兩架米格-29和一架蘇-27飛機。烏克蘭2個S-300防空飛彈營、3個‘山毛榉M1’自行式發射裝置、4座控制台、2座雷達站、9座彈藥庫、11個武器和軍事裝備集中區被擊毀”,請注意,7号戰果中包括擊落3架烏軍戰機,也說明開戰十多天了,烏克蘭空軍仍可以起飛,俄軍未能把對方飛機壓制在地面上。而且從“2個S-300防空飛彈營、3個‘山毛榉M1’自行式發射裝置、4座控制台、2座雷達站”可以看出烏克蘭防空力量并未被全部摧毀或壓制。
山毛榉M1防空飛彈
此外,烏軍還能從西方源源不斷地得到空中情報支援和大量先進便攜式防空飛彈支援。北約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中,防空飛彈和反坦克飛彈就是重點,包括“針式”防空飛彈和“毒刺”防空飛彈等。這導緻俄軍戰機在高空仍面臨烏軍剩餘的野戰防空力量的威脅,而一旦進入中低空,更會面臨便攜式防空飛彈的威脅。西方煽風點火,提供武器,是烏克蘭局勢走到這一步的重要原因。
美制“毒刺”防空飛彈
其次,俄軍有所顧忌,精确制導武器不足。
叙利亞作戰,俄軍雖然也使用了一定的精确制導武器,但主要還是使用非制導炸彈為主。而且在叙利亞俄軍沒有什麼顧忌,經常使用非制導炸彈大規模轟炸開路,然後在讓叙利亞軍隊進去短兵相接,這種情況下武器精度并不是很重要。
而在烏克蘭,俄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争取當地民心,自然不好使用地毯式轟炸這種做法,很容易引發人道主義危機。加上烏軍将大量裝備藏在居民區。要想盡量不傷及平民,要麼在高空大量使用精确制導武器,要麼隻能靠戰機低空突防,才能保證精度。
俄空天軍是以陷入選擇困難症。精确制導武器好用,但制造成本很高,俄軍軍費有限,無法大量使用;戰機低空突防可以保證作戰精度,但是很容易被便攜式防空飛彈打伏擊擊落,事實上俄軍蘇-34、蘇-30等多架先進戰機,就是在攜帶非制導炸彈低空轟炸時被擊落;而像叙利亞一樣讓戰機在高空丢普通炸彈,安全是比較安全,但一來打擊效果沒法保證,二來容易誤傷平民。
俄軍蘇-34
第三,俄羅斯戰法老舊,察打一體無人機使用不足。
那麼有沒有解決俄空天軍困局的辦法呢?不少軍事專家都建議,應該大規模使用察打一體無人機。2020年的納卡戰争中,阿塞拜疆的無人機發揮的作用“堪稱驚豔”,成了決定戰局的關鍵力量。單單是能夠證明的戰果,阿塞拜疆的無人機就擊毀了亞美尼亞軍隊100多台台T-72B型主戰坦克、100餘台BMP-1/2型步兵戰車,還有榴彈炮、火箭炮等重裝備。在此次沖突中,阿塞拜疆軍隊投入戰場的無人機有三種:土耳其産Bayraktar TB-2型無人攻擊機,以色列産Harpo和An-2改裝無人機。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後來也進口了土耳其TB-2無人機,并在當下的俄烏沖突中取得一定的戰果。
土耳其産Bayraktar TB-2型無人攻擊機
相比之下,俄軍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發展卻比較晚,比如俄軍著名的“獵戶座”察打一體無人機,該機在2011年開始研發,2015年制造首架原型機,2016年開始首飛,直到2020年時,俄軍才接裝了第一套3架“獵戶座”無人機。如此看來,俄軍中實際裝備的“獵戶座”察打一體無人機的數量不多,難以大量地投入到烏克蘭戰場。
如果俄軍有相當數量的察打一體無人機,而給這些無人機配備小型精确制導武器,那麼就可以精确打擊位于居民區中的烏軍技術裝備。而且小型彈藥的成本相對也低,俄軍是可以承受的,可以大大加速俄軍的作戰程序。畢竟低空前線支援這種高風險任務,用價值幾萬美元、十幾萬美元的無人機就能完成,還可以避免飛行員和過多的平民傷亡。如今俄軍用價值幾千萬美元的戰機來執行,萬一被擊落還會損失寶貴的飛行員,實在是成本效益太低。
俄軍“獵戶座”察打一體無人機
當然,不論任何戰争,平民都是受害者,俄烏雙方已經談了三輪,希望雙方能把談判談下去,分歧越大,越需要坐下來談判。也希望各方繼續為勸和促談發揮建設性作用,防止出現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畢竟即使是精确制導武器,也不能保證沒有誤傷。
最後來看雖然出現了一定的戰損,但俄空天軍依舊掌握着烏克蘭天空的主動權,而且從開戰到現在,烏軍的主力一直龜縮在東部幾個主要城市中,不敢大規模出動打野戰,甚至首都基輔被圍也不敢西進增援,主要就是擔心一離開城市,就給俄空天軍大規模轟炸的機會,畢竟海灣戰争時,伊拉克大軍撤回國時,就是被美空軍在途中幾乎全滅的。從這些情況來看,俄空天軍雖然暫時受挫,但威名仍在。
最後再說一句,希望和平早日重回烏克蘭!
作者丨陳人歡,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