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315 | 維權重災區,直擊新能源10大亂象

作者:巍哥不噴車

前言

對于如今的汽車行業來說,沒有什麼比新能源汽車更具話題性了,從各種自燃到各種維權,這不由得讓人唏噓不已。曾經一度熱情高漲的新能源車企,如今不得不面對現實:新能源市場發展越快,所暴露的問題就越多。

針對新能源汽車出現的種種現象,目前行業自然出現兩種不同聲音。一方面認為新能源汽車促進整個汽車行業大洗牌,增強核心競争力。而另一方面就是認為,新能源市場還不夠成熟,新能源汽車仍存在不少瑕疵,很多汽車廠商都在用新能源汽車的幌子,打着别的主意。

當然,我們并不是要給新能源汽車蓋棺定論,而是想在3·15來臨之際,讓大家看到新能源市場的一些亂象,合理避坑。

汽車315 | 維權重災區,直擊新能源10大亂象

現象一:自燃頻發

幾乎沒有哪個品牌敢說自己旗下的新能源車沒有自燃過,自燃可以說像一把利劍時刻懸在新能源車企的頭頂之上,因為一旦該車企的新能源車型發生自燃那也就意味着安全性受到了挑戰。

即便是特斯拉、蔚來這樣定位高端的新能源品牌也無法規避自燃,并且能夠引發自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過多充電、充電操作不當,另外,現在不少的新能源廠商都會采用三元锂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雖然锂電池的能量密度更大,但是燃點更低,在發生撞擊或者是在高溫的情況下更容易自燃,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沒有技術能夠保證電池100%是絕對的安全。

現象二:續航虛标

新能源車續航虛标,對使用者造成的影響遠遠超出了預期,這也是當下消費者不願意選擇新能源車的主要原因。很多綜合工況續航400公裡、500公裡的車型,實際續航打7折,甚至某些品牌在冬天還出現了續航打5折的情況。

由于影響續航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電池容量、駕駛習慣、車重、溫度等等,使得車企故意誇大裡程續航數值,然後再借由各種原因為自己強行解釋,進而達到欺瞞消費者的目的,并且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普遍問題。

現象三:盲訂跟風

在過去一年時間,汽車圈突然刮起了“盲訂風”,特别是造車新勢力,很多還未上市的新車推出“盲訂”。這些車有的連預售價都沒出,就可以訂車。對于盲定的使用者,廠家通常會在後期給予很多優惠或福利政策,比如送保養、裝飾禮包等等。

可惜并不是所有走向都和使用者的預期一樣,之前某品牌車主就因為盲訂而維權,起因是出于對品牌的信任,作為第一批“盲定”車主,其實對新車抱有非常大的期待,沒想到等待11個月拿到車後,才開了幾千公裡,刹車片異響、轉向異響、底盤異響、壓縮機噪音大等問題紛紛出現,着實讓車主震驚了。

現象四:車機廣告繁瑣

還記得在雷軍宣布造車時,很多人都在調侃:“是不是以後小米的汽車要充會員才能跳過廣告?”雖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但已經有不少汽車廠商按捺不住,設定了開機廣告,之前已經有不少車主抱怨這種廣告對駕駛增添了安全隐患,廣告占據了車輛中屏的大螢幕,并擋住了所有的互動功能,隻能手動關閉。

那麼汽車廠商為什麼還要铤而走險,做這種敗口碑的事呢?據統計,2021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95億輛,車載廣告一旦開啟,這所帶來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老實說,在車機系統中植入廣告是對使用者的積極不尊重,也不應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現象五:捆綁銷售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玩捆綁銷售的一般都是傳統車企,像精品禮包、保險、保養等等,總之,就是把使用者變成一頭“奶牛”,隔一段時間就擠一擠。

殊不知,玩捆綁銷售這一招,新能源品牌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特斯拉是無可争議的、最成功的新能源品牌,即便特斯拉内飾簡陋、做工粗糙的吐槽卻不絕于耳,但銷量卻是屢創新高。并且特斯拉玩捆綁銷售可不是門外漢,以前國産Model 3就因為漲價而變相捆綁銷售了“基礎版輔助駕駛功能(AP)”。

現象六:充電樁安裝困難

2021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了13.4%,高于上年8個百分點。随着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不斷提升,充電樁又成為了一個新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新能源品牌的充電樁安裝工作都是找的第三方公司在負責,換句話說,安裝充電樁的進度其實是和廠家脫節的,是以不少新能源汽車車主反映,電動車充電難、充電慢,充電樁有安全隐患,這就和網友說的一樣:“一旦你交了錢,你就成為了孫子,廠家才是大爺。”另外,由于随車配的樁價格相對較高,某些使用者就會選擇其他管道,市面上一些魚龍混雜的産品就會進入到使用領域,對電動汽車和使用者造成安全隐患。

現象七:智能車機失控

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汽車多媒體中控屏當機或者失靈的現象,因為隻要是電子産品都無法避免,但是随着汽車廠商習慣性地取消傳統物力按鍵,把所有功能集合到中控屏上後,車機當機、黑屏的問題逐漸成為了當今汽車的主流問題之一。我們從某平台公布的投訴資料了解到,智能化程度較高的新能源汽車可謂是重災區。

試想一下,開車在高速上用ACC巡航中,突然間車内中控屏黑了,你不僅無法使用導航、音樂等軟體,也無法調控空調和ACC,這種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現象八:電池衰減過快

就如同我們平時使用手機、電腦之類的産品,用的時間久了後,充電也會出現越來越慢,續航時間越來越短等問題,這些大都可以歸因于電池的衰減。而新能源汽車同樣逃不脫動力電池衰減這一環。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大部分為鉛蓄電池、锂電池、鎳氫電池。

如果再加上使用不當以及頻繁充電,電池衰減程度會進一步加快,之前海外有一家媒體對全球6000輛純電動車使用資料的分析後認為,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容量平均每年将會衰減2.3%。如果是這樣的資料,可能還可以接受,但國内有一些連工廠都沒有的獨幕喜劇牌,使用的電池更加低廉,電池衰減甚至超過了5%,這對使用者的後期使用是非常難受的。例如某位車主就投訴,剛提回車就發現純電續航隻有55公裡左右,行駛了五千多公裡後續航已不足40公裡。

現象九:虛假營銷

汽車廠商虛假營銷也可以說是見怪不怪了,尤其是新能源車更加普遍,之前就有網友投訴他說買的一款電動車,宣傳中可以充到13度,而實際隻能到10度。廠家宣傳純電模式可以達到70公裡,可測試多次隻有45公裡左右。這種近乎夭折的實際表現傷害的還是消費者的心,這最終導緻消費者不願再選擇純電車。

現象十:“老頭樂”盛行

老年代步車被叫為“老頭樂”,憑借着其小巧車的車身加上無需駕照、無需上牌,得到了廣大老年人的喜愛。但事實上,很多低速低續航的純電動車和“老頭樂”幾乎沒有差別,前幾年靠着政策補貼勉強活着,但在電動車退補之後,就逐漸淡出了視野。

對于買到這一類産品的消費者來說,才是最痛苦的,不僅售後無法保證,而且保值率很低,幾年後就成了工業垃圾。

當然,新能源亂象還遠不止于此,隻有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不斷覺醒,主機廠把誠信當成是一種責任,一種态度,車市才能和諧健康的發展

注:以上圖檔來源于品牌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