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那個“晚節不保”的前夫,無家可歸了,才明白什麼叫“報應”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我那個“晚節不保”的前夫,無家可歸了,才明白什麼叫“報應”

《島上書店》:“蘭比亞斯并不想念自己的妻子,不過他的确懷念下班後有地方可去。”

蘭比亞斯是艾麗絲島的一位警長,跟高中時的貪心夫妻結婚,最終以離婚告終,因為他發現妻子事實上并不是他的甜心夫妻,甚至算不上一個很好的人。兩個人吵架時,她喜歡揭他的短,說他又蠢又胖。她總是讓他感覺毫無尊嚴,有損他作為警長的形象,以及,男人的自尊。

不愛了,分開了,不想念也很正常。隻不過,經曆過“有家可歸”的人,突然“無家可歸”了,心理上無法在短時間内适應。

這是很多人在離婚後都會有的心态,有的人隻是暫時感覺無家可歸,不久後就有了歸宿;而有的人,無家可歸的感受會在餘生如影随形。

在下面這個女人看來,她的前夫就是“無家可歸”的人,至于原因,我們一起來看。

我那個“晚節不保”的前夫,無家可歸了,才明白什麼叫“報應”

東林老師,您好:

離婚那麼多年,我的前夫隻來找過我一次。

就在前不久,他突然說他想孩子了,想來看看我們過得好不好。

他的語氣有些虛弱,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雖然我能猜測出大概,但我不願細想,因為他的事不歸我管。

在我的印象中,他始終是那個“晚節不保”的男人。在我看來,男人到了中年還不顧家,不懂把中年階段當成晚年生活的過渡階段,都屬于晚節不保,結局都不會好。

或許在他看來,當時我對他的要求比較苛刻。但我不這麼認為,我是他老婆,我是那個家的女主人,我是孩子的母親,他不去主導婚姻,我主動擔起主導婚姻的重任,何錯之有?

他就因為這個原因重新物色真愛,一點中年男人該有的擔當都沒有,讓我很失望。

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人會因為孩子還小而不敢離婚。但在我看來,恰恰因為孩子還小,才更應該離婚,因為這樣可以不讓孩子自己在父母的争吵聲中度過,即便孩子後來知道了,好好跟他解釋,也比她因為害怕父母争吵而私自定義要好得多。

我有這樣的信念,就一定會付出這樣的行動。雖然我也擔心過一個人帶不好孩子,但事實證明,我一個人帶着孩子過得很好,并沒有那麼難。

答應和前夫見面,不排除我有私心。尤其聽到他無助的語氣時,我内心掠過一絲興奮,可能是想證明:“沒有你,我和孩子照樣過得很好。”

他的真實目的不全是為了看望孩子,更像是專門來向我忏悔。他隻陪孩子玩了一會兒,就開始訴說他這些年的遭遇。

我那個“晚節不保”的前夫,無家可歸了,才明白什麼叫“報應”

最初,他的兩段感情無縫銜接,他的内心毫無愧疚,他和那個女人一開始相處得還不錯,他很滿意;不過,新鮮勁兒過了以後,當對方催着他結婚,向他施加責任的時候,他厭倦了。

他知道厭倦了也無法回到我身邊,也不想回到我身邊,于是就硬撐,結果還是沒撐下去,淪為了大齡單身漢。

他說他那段時間最不想接觸的就是女人,他的矛頭全都指向了女人,認為自己的失意全都是拜女人所賜。

當怨恨無法緩解孤獨時,他開始酗酒,因為隻有喝醉才能不那麼痛苦,才能有助于睡眠。

他沒想到,這樣做無異于飲鸩止渴。

妄圖通過酒精麻痹自己精神上的痛苦,結果卻毀了自己的身體。當被醫生告知“再喝酒會要了你的命”之後,才是他最痛苦的時候,因為他不得不同時承受身心上的雙重折磨。

一個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工作方面也不會有什麼成就。當一個人身心都垮掉的時候,生活中會充滿失望。人在這時候,習慣于忏悔,反思,想要解脫,想要為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贖罪。

這就是他來找我的原因,他說他早已忘記當初為什麼要跟我離婚,但卻清楚地記得當初“有家可歸”的溫馨。

越是想就越是懷念,越是懷念卻得不到,越會看清當下的困境,這樣的生活,隻能用凄涼來形容。

他說如他這般晚節不保的男人,到了晚年會過得很凄涼,認不清這一點的人都是傻瓜。

他可能覺得至此已經完成了忏悔的任務,内心的負罪感也減輕了,是以就告辭離開了。之後,我們又像以前一樣不相往來。

從情感角度來說,他成功博取了我的同情;但從現實角度來說,我對他也隻能止步于同情。他的下場不是我造成的,當初他的絕情讓我有過一段黑暗的歲月,另外我有我的生活,我有我的家庭,我跟他至死都隻能是“劃清界限”的關系。

唯一讓我不能釋懷的問題是:現實中像他這樣的人不止一個,為什麼總會有人犯同樣的錯誤?

我那個“晚節不保”的前夫,無家可歸了,才明白什麼叫“報應”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跟她的前夫犯了同樣錯誤的人,有個共同點:他們怕麻煩,觀念單一,總是用逃避的方式解決問題。

怕麻煩的人,無法經營好婚姻,因為瑣碎的事情太多。因為婚姻問題多就逃避,自認為換個人結婚就會輕松,結果隻會再次怕麻煩,再次逃避,如此循環往複,生活會慢慢崩塌,自己的身心也會千瘡百孔。

如果這樣的人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沒有那麼多不良嗜好,在意識到自身問題的時候,會去想辦法調整自己的生活。

比如《島上書店》中的蘭比亞斯,他有一份正當且能彰顯自我價值的職業,跟A.J.接觸之後漸漸喜歡讀書,還主動請纓做了瑪雅的教父,即便離婚帶給他的“無家可歸”的感受依然在,但其他事可以淡化這種感受,也可以充實他的生活。

相比之下,那個女人的前夫就沒有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在生活中依然喜歡逃避問題,比如用酒精麻醉自己。他沒能在生活出現裂痕的時候及時挽救,而是等到破敗不堪的時候顧影自憐,他的生活當然會凄涼。

沒有誰會因為某件事而被徹底打敗,真正打敗自己的,隻有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