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年20億資金流入,從實驗室到餐桌,細胞海鮮能否替代傳統海鮮?

作者:35鬥

本文來自35鬥,作者孟星

據TechCrunch報道,美國細胞海鮮公司Wild Type于2022年2月22日完成1億美元的B輪融資,這是迄今為止細胞培養海鮮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其CEO科爾貝克(Kolbeck)稱,該輪融資将用于将養殖鲑魚推向美國市場并擴大産能。目前已與美國1230家壽司店和65家餐廳達成分銷協定,為Wild Type的細胞培養鲑魚鋪開銷售管道。本文希望能借助Wild Type的案例來探讨細胞海鮮領域的前景和面臨的困難。

兩年20億資金流入,從實驗室到餐桌,細胞海鮮能否替代傳統海鮮?

圖:WildType研發的壽司級鲑魚 圖源:WildType

一、1億美元 !目前細胞海鮮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

Wild Type 成立于2016年,專注于研發壽司級細胞培養鲑魚,Wildtype 聲稱其養殖的鲑魚不含汞、抗生素和其他污染物。據悉,最新一輪融資由私募股權公司 L Catterton領投,其他參投者包括淡馬錫、全球食品農業巨頭嘉吉、好萊塢演員萊昂納多、S2G等。現有投資者 Spark Capital 和 CRV 也參與了該輪融資,這使 Wildtype 的總融資額超過 1.2 億美元。下表是Wild Type三輪融資情況。

兩年20億資金流入,從實驗室到餐桌,細胞海鮮能否替代傳統海鮮?

圖:Wild Type 三次融資情況 資料來源:Crunchbase(35鬥整理)

與其他細胞肉公司一樣,Wild Type将細胞從北太平洋沿岸發現的鲑魚中分離出來,再将細胞樣本放在支架上(支架是由植物衍生成分制成的結構),借助支架引導細胞塑造每一塊鲑魚的形狀。

兩年20億資金流入,從實驗室到餐桌,細胞海鮮能否替代傳統海鮮?
在細胞培育肉這個隻有7年曆史的領域,據35鬥了解,該領域目前有近百位玩家,而僅有7家公司從事細胞培養海鮮領域。
兩年20億資金流入,從實驗室到餐桌,細胞海鮮能否替代傳統海鮮?
圖:細胞培養海鮮領域7家企業(按融資總額排序) 資料來源:Crunchbase (35鬥整理)

  • 1、BlueNalu

總融資額排名第二的BlueNalu來自美國,獲得了該領域僅次于Wild Type的8480萬美元融資。去年,因其兩項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宣布,在亞洲引起了不少的關注。2021年,BlueNalu獲得了6000萬美元融資,BlueNalu将這筆融資用于建造其40,000 平方英尺的試點生産設施,以開始生産其細胞培養的鲯鳅和優質藍鳍鮪魚。

2021年,BlueNalu宣布與亞洲海鮮巨頭Thai Union和三菱公司合作,加速在亞太地區推出細胞培養海鮮。考慮到其産品在需求量巨大的亞洲市場的潛力,此舉成為該公司以亞洲為重點的戰略的一部分。其CEO Cooperhouse表示,該公司“熱衷于繼續與亞洲和其他市場的行業合作夥伴合作,我們正在積極尋求在全球範圍内建立此類關系的機會。” 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還一直與國際财團團體合作,包括東京多摩大學的日本細胞農業研究小組,作為來自學術界、工業界和監管機構的利益相關者隊列的一部分,以探索将細胞培養食品引入市場的途徑。

  • 2、Shiok Meats

Shiok Meats來自新加坡,被認為是細胞培養海鮮領域最大的參與者之一。繼2020年推出第一批養殖蝦肉和龍蝦後,該公司于去年8月又推出了基于細胞培養的螃蟹肉。去年 11 月,這家初創公司在其總部新加坡開設了第一家研發小型工廠,以推進商業上可行的養殖甲殼類産品的開發,這标志着首個基于細胞的海鮮先進研發設施登陸新加坡。該工廠由可持續解決方案公司 Black & Veatch 設計,包括基于細胞的海鮮的工藝優化、技術轉讓和基于資料的開發能力等。Shiok Meats希望能借助新加坡已有的細胞培養雞肉産品的監管架構,為未來細胞培養海鮮的銷售鋪平道路。此前,Shiok Meats曾被評為Fast Company 的“十大創新公司”之一,計劃在2023年上市。

  • 3、CellMEAT

CellMEAT位于南韓。CellMEA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隻養殖獨島蝦,是使用 CellMEAT 最新研發的無血清培養基制成的。細胞培養蝦的研發成功,給了CellMEAT向其他昂貴品種擴充的信心,比如龍蝦和帝王蟹等。CellMEAT 蝦隻使用可食用和天然來源的原料,不需要任何補充添加劑,味道和氣味都像真品一樣。目前,一個由五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每天能夠生産五公斤。未來,CellMEAT将繼續使規模化生産更簡單、更具成本效益的細胞培養海鮮。CellMEAT承認,在商業化之前還有一些困難需要克服,南韓政府尚未推出細胞培養肉的相關法規。CellMEAT 被選中參加“面向未來食品技術開發的高附加值食品技術開發項目”的研究團隊。該倡議由南韓農業、食品和農村事務部主辦,以支援國内養殖肉類行業。這将幫助CellMEAT産品盡快進入市場。

  • 4、Finless Foods

Finless Foods位于舊金山,緻力于培育藍鳍鮪魚鲑魚等高端海鮮,目前已完成35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該輪融資将使 Finless 完成其研發工作并進入商業化階段。創始人&CEO Mike Selden曾在AgFunder News的采訪中提出,選擇藍鳍鮪魚是因為它幾乎出現在所有受保護物種名單。2017年,Finless Foods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例細胞魚肉。如今,Finless Foods緻力于制作實驗室培育的藍鳍鮪魚。Finless Foods的目标是以遠低于該魚的市場價格出售細胞培養鮪魚。

  • 5、Avant

Avant來自香港,主要産品有魚膠、魚排、魚肚等。最初目的是開發适合東亞消費者的細胞培養海鮮産品,鑒于國内消費者在産品呈現形式和營養附加值上會比海外的消費者要求更高,Avant選擇了魚膠這種本土化的高營養的産品,魚條等更傾向于面向海外市場消費者。Avant聯合創始人Carrie Chan曾向35鬥表示,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是降低成本,通過取代培養基裡的牛胚胎血清和其他價格高昂的成分,其已經降低了90%的成本,但是即使如此,每公斤的魚肉仍然需要幾百美元,最後10%的降本還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目前在激活細胞活性和反應器的更新上做更多的創新,全方位降低細胞肉生産成本。

  • 6、Cultured Decadence

Cultured Decadence成立于2020年,今年1月份,Cultured Decadence被另一家細胞培養肉公司UPSIDE Foods(其前身為 Memphis Meats)收購。UPSIDE Foods表示,收購Cultured Decadence将擴大其現有産品組合,向海鮮産品擴充,收購後UPSIDE Foods的産品組合将包括牛肉、雞肉、海鮮等。UPSIDE Foods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Uma Valeti 博士說:“海鮮擁有豐富而美味的烹饪傳統,使其成為全球的最愛。養殖海鮮也具有造福世界的巨大潛力。”

可以觀察到,以上幾家公司都選擇從高端細胞海鮮入手,來代替高單價的生食海鮮,待其規模化生産之後,然後再考慮推出主流海鮮。

二、從實驗室到餐桌,細胞海鮮能否替代傳統海鮮?

以下,我們将嘗試以海鮮為例,闡述傳統養殖鍊條的痛點。

海洋危機。自1950年以來,人類已經從海洋中捕獲了60億噸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目前,世界上85%的漁業處于過度捕撈狀态中。以目前的消耗速度繼續下去,到2048年,全球漁業将崩潰。破壞性的捕魚方式造成的破壞不僅局限于魚類,也會危及整個海洋生态系統。除此之外,捕魚時使用的化學物質在污染海洋的同時,也正在威脅我們的食物,魚類這種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正在對人類健康産生越來越嚴重的威脅。

可持續性危機。未來10年,全球海鮮需求量将增長近30%,野生漁業已經達到最大産能,僅有17個國家的水産養殖增速可以跟得上需求,其餘170個國家都将無法滿足群眾的消費需求,我們必須找到彌補海鮮産量缺口的方法。

可擴充性低。漁業常常受限于生産力、地理等因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強大的供應鍊來保證穩定的原材料供應。而細胞培養海鮮不會受野生種群生産力的限制,他們的工廠可以建在靠近原材料或消費者的地方,不需要建在具有不穩定、昂貴、負載過重等特性的沿海地區。在偏向消費者的這一段,漁業無法根據消費市場的需求及時調整捕撈政策。另外,漁業的成本正在上漲,而在技術的加持下,細胞培養肉的價格隻會越來越低。

在贊美細胞培養海鮮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細胞培養海鮮的缺點。其一,目前的技術尚未達到可以制造複雜産品結構的地步,如整條鲑魚或鱿魚,這也是Wild Type選擇制造壽司級鲑魚的原因——他們不需要制造一整條的細胞培養鲑魚。其二,盡管細胞肉公司宣稱成本已經大幅降低了,但是尚未達到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程度,随着越來越多企業和資本的進入,我們相信細胞培養海鮮很快就能與一般海鮮的價格持平。

擴大來講,所謂細胞培養肉,是指動物細胞在體外進行培養,是以培養出來的是真的動物肉,與傳統動物肉具有相似的風味和營養結構,因為他們用的是跟動物細胞一樣的細胞種類和一樣的生理結構排列而形成的。該行業希望通過細胞培養技術,解決動物屠宰的倫理問題及健康隐患問題,徹底扭轉通過養殖動物擷取蛋白質這一不可持續的食品生産體系。據35鬥分析師虞清圓分析,第一代細胞肉公司主要專注于傳統肉類的取代, 而新一代的細胞肉公司則使細胞培養肉的應用場景更加多元化,比如開發魚、蝦和魚膠等高價值産品。而未來的細胞肉公司将會在供應鍊端更加細分,比如聚焦在生産環節裡的支架生産等。

動物肉的細胞構成包括肌肉細胞、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要想培育出一塊細胞肉,就要先生産這三種原料。

細胞培養肉用到的方法是醫學裡的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中生産可移植器官的辦法,這些技術在醫學領域已經比較成熟了,但是轉移到食品領域仍需要一些努力。極麋生物創始人曹哲厚曾告訴35鬥,目前很多細胞培養肉的底層技術其實都來自醫學領域細胞治療的技術,這兩者的相關性非常強。不同之處在于,醫學領域的細胞治療關注的是單獨細胞的最終狀态,對成本和産量不是特别關注。食品行業的細胞培養肉領域,雖然材料精度要求不高,但是由于其消費品的屬性,對成本和産量要求比較高。

兩年20億資金流入,從實驗室到餐桌,細胞海鮮能否替代傳統海鮮?

圖:細胞培養肉生産過程 圖源:GFI,翻譯:35鬥

首先,從動物活體裡提取幹細胞,将幹細胞和脂肪細胞分離,這一步驟不會傷害地球、生态系統或魚類。其次,将幹細胞放在細胞培養基中,加入帶有鹽、pH 緩沖液以及蛋白質和脂肪等的營養液中,營養液中還包含被稱為生長因子的分子,這些生長因子是可以控制動物細胞行為的信号蛋白。最後,将細胞樣本放在支架上,為細胞粘附提供了支撐結構,幫助細胞生長和形成組織,支架材料必須具有可食用、可生物降解、多孔性等特性,并且成本低、來源豐富。

在細胞肉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階段的過程中,關鍵一步是細胞培養肉的生物反應器的研發,這一系統包含細胞肉生産的全過程。生物反應器的研發也是擴大化生産的重點。

兩年内20億資金流入,這個僅有7年曆史的行業如何得到資本青睐?

2013年,荷蘭馬斯特赫大學教授馬克· 波斯特(Mark Post)使用幹細胞技術,培養出一塊 100 克的牛肉,生産成本高達30萬美金,世界首個細胞培養案例誕生。

兩年20億資金流入,從實驗室到餐桌,細胞海鮮能否替代傳統海鮮?

圖:馬克・波斯特(Mark Post)

自那時起,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和資本加入細胞肉的研發中。根據麥肯錫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細胞肉市場總量可達250億美元。根據 Crunchbase 的資料,在 2020 年和 2021 年,投資者向全球緻力于細胞培養肉和其他細胞培養肉類替代品的初創公司投入了超過 20 億美元。

兩年20億資金流入,從實驗室到餐桌,細胞海鮮能否替代傳統海鮮?

圖:2017-2021年細胞培養肉和其他細胞培養肉類替代品投資情況 圖源:Crunchbase資料收集截止2021年10月31日

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品質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周光宏教授團隊在2019年年底,研制出中國的第一塊細胞培養肉。兩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政協委員孫寶國提出了一份關于人造肉的提案,呼籲加快細胞培養肉的發展戰略部署。

技術的創新需要監管的創新,新技術的不斷湧現也在考驗着各國政府在食品監管方面的能力。

兩年20億資金流入,從實驗室到餐桌,細胞海鮮能否替代傳統海鮮?

圖:新加坡、美國、歐盟、中國四地監管措施彙總 資料來源于網絡,35鬥整理

新加坡——2021年12月,來自Eat Just的消息為行業帶來了一劑強心劑,Eat Just宣布獲得新加坡食品局SFA的準許,允許将其生産的“細胞雞肉”用于制作雞塊的原材料,并在新加坡銷售,這被視為是“細胞肉曆史上的新裡程碑”,新加坡也成為了全球第一個準許銷售細胞肉的國家。

美國——美國方面,主要是美國農業部USDA和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兩大部門聯合監管,經過幾輪探讨,大緻形成分工——FDA 負責活檢、細胞收集和培養階段,FDA 和 USDA 協作負責收獲階段;USDA負責食品加工階段,已形成的監管架構包含家畜、家禽和鲶魚,沒有提到其他魚類,這為細胞海鮮領域的相關公司帶來了一些困擾。

歐盟——在對待一種新型食品時,一種方法是将其與現有的已被檢測的無害産品進行比對,并采用現成的安全管理條例;另一種方法是将其視為一個全新的領域,重新制定政策。歐盟委員會在2018年10 月證明,歐洲的新食品法規(REGULATION (EU) 2015/2283)明确規定,由細胞培養物或源自動物的組織培養物産生的食物都将被視作一種新型食品。

細胞肉走向我們的餐桌需要企業、科學家、政府、消費者等各方的共同努力。當細胞肉過了各國食品監管機構這一關,也就意味着該行業向商業化邁出了關鍵一步,消費者吃上科學家研發的細胞培養肉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