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為标準形制,都是獨闆靠背造型,均有名家經手來曆,本屆紐約春拍上的兩對黃花梨圈椅,估價相差三四倍之多,這是什麼原因?

黃花梨素闆靠背圈椅,長64.7寬52.1高95.9厘米,斷代為十七世紀,相當于明末清初時期,估價20至25萬美元,約合126到158萬元人民币。
形制不相上下,一般差距就展現在材質和工藝上。第一對椅子顔色淺黃,木質細膩,油分充盈,木紋柔和舒展,淡然靜好的感覺。
兩椅靠背右下角各有一座基本完整的山峰紋,X紋向上過渡成圈紋,左右一木對開而出。漂亮且對稱的觀賞面,為成對家具加分不少。
素闆圈椅座下券口牙子,正面壸門式刻卷草紋,兩旁是光素的窪堂肚。線條鏟地浮雕高起,形狀流暢勁挺,一筆一劃張力十足,顯出不凡工手和一流技藝。
第二對黃花梨如意紋圈椅,長64.8寬57.2高99.7厘米,斷代為十九世紀,較前例晚了兩個世紀,估價5至7萬元美元。
靠背兩旁有一木連做的挂角牙,背心浮雕螭龍雲紋開光,座下後背素牙條,前三面壸門券口牙子,正面浮雕如意,紋飾反映出較晚的年份。
靠背木紋也很美,但左右紋理不一,少了一木雙開的對稱性;椅盤座面雖為席屜,但僵硬、闆平,無前例新換織面的垂墜感。另外,其中之一由一大一小兩半拼成,據此推斷原來的藤編軟屜已經被改制為貼席硬闆。
常言道,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這兩對黃花梨圈椅到底會有多大的差距,本月下旬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