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
李光滿冰點時評1140
俄烏戰争已進入第13天,看來這場戰争并不能在短期内結束,最讓人不安的是,美國不是在為結束這場戰争而努力,而是在為這場戰争的長期化而推波助瀾,源源不斷地向烏克蘭提供美元、戰機、飛彈,戰争正在滑向一個令人擔憂的方向。
大家都在分析誰會是這場戰争的最大受益者和最大受害者,我想,這場戰争的最大受害者非烏克蘭人民莫屬,這裡我說的是烏克蘭人民而非烏克蘭政府,流離失所成為難民的烏克蘭人民是最大的受害者。美國顯然是這場戰争的最大受益者,這場戰争是由美國對俄羅斯的戰略圍剿引發的,美國一定會獲得最大的戰争紅利。那麼歐洲會是這場戰争的受害者嗎?答案是确定無疑的。唯一讓人不解的是,作為受害的一方,歐洲各國卻都在不遺餘力地參與這場戰争,全力配合美國參與對俄羅斯的制裁,哪怕這些制裁會傷害歐洲的利益,但歐洲國家殺敵八百自傷一百也毫無怨言,當烏克蘭在這場戰争中瑟瑟發抖的時候,歐洲不僅是美國的幫兇,也是陪綁,歐洲在這場戰争中除了當機俄羅斯在歐洲的資産,不會有任何收益,而且會失去很多。
3月8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禁止美國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的行政令,這項行政令的内容包括: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和某些石油産品、液化天然氣和煤炭;禁止美國對俄羅斯能源部門的新投資;禁止美國人資助或支援在俄羅斯投資能源公司等。美國總統拜登在講話中表示,這個決定是在與美國的盟友和合作夥伴密切協商後作出的。美國正在與歐洲的合作夥伴密切合作,制定一項長期戰略,以減少其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因為美國對俄羅斯的石油進口并不大,可以說對俄羅斯釋出能源禁令對美國沒有任何傷害,甚至還可能因為限制俄羅斯能源出口而使美國的天然氣在歐洲獲得更大的市場佔有率。
随後,英國宣布計劃将在2022年底前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和相應石油産品,以進一步加強對俄制裁。
在這輪對歐盟有着巨大傷害的對俄制裁中,歐盟會不會再跟随美國玩下去呢?畢竟歐盟45%的天然氣和25%的原油需要從俄羅斯進口。結果是這一次歐盟依然沒有擺脫美國的挾制,決定今年内将進口俄羅斯天然氣減少三分之二,雖然歐盟并沒有像美國和英國一樣完全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天然氣,但仍然在美國的戰車上,成為與俄羅斯對戰的幫兇。此前,對緩解歐盟國家天然氣緊張有重大意義的北溪-2已經被美國攪黃了,現在又要歐洲徹底斷絕與俄羅斯的能源聯系,這到底是對俄羅斯傷害更大還是對歐盟傷害更大呢?俄羅斯已經發出了要中斷北溪-1、完全斷絕對歐洲供應天然氣的破釜沉舟的反制裁威脅。
最近,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已經漲到天上去了,以前歐洲天然氣價格隻有300歐元/千立方米左右,而現在已經漲到了3500歐元,甚至一度達到了每千立方米近3900美元,國際油價也一直在大幅攀升,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3月7日突破了每桶130美元。
除此之外,歐盟國家還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小麥、化肥等有嚴重依賴,而處于戰火中的烏克蘭則被稱為“歐洲糧倉”,當烏克蘭陷入戰亂的時候,歐洲恐陷糧食危機,現在國際糧價已經出現大幅上漲,歐洲人的飯碗恐怕要端不穩了。
對歐洲最大的傷害或許還不是油氣的上漲,也不是化肥和糧食,而是歐元的狂跌。自俄烏戰争爆發以來,歐元兌美元出現了大幅下跌,8日,歐元兌美元匯率報1.0884,為2020年5月以來最低水準,在過去一個月,歐元兌美元匯率則下跌了4.7%。大家或許還記得,1999年的科索沃戰争也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動的,那一次受害的除了南聯盟人民,就是歐元了,那場戰争使剛剛誕生的歐元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可謂出生即高點。歐元的暴跌意味着歐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地位下降,意味着歐盟各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和生活水準的相對下降。
還有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或許是長期的甚至是曆史性的,那就是俄歐之間關系的破裂,哪怕是這次俄烏戰争之後,随着歐洲和俄羅斯的衰落,歐洲大陸上将不會有一個強大的能夠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力量出現,俄羅斯與歐洲之間的關系将會出現巨大裂縫,這或許是美國所需要的俄歐之間出現的那道新“力量之牆”,即“新冷戰之牆”,由此将會出現一個新的破碎的歐洲,歐洲的團結将一去不複返,如此美國和英國的“離岸制衡”戰略将取得重大成果。
現在整個歐洲大陸上沒有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出現,沒有一個能夠擺脫美國控制、主導歐洲政治走向的國家出現,無論是法國總統馬克龍還是德國總理舒爾茨都沒有顯示出這種氣質。對于這一局面的出現,剛剛卸任的德國前總理默克爾恐怕要被氣暈過去。
我想歐洲需要進行深刻檢討,尋找重建歐洲的新路徑,否則永遠受美國控制和擺布,沒有自己獨立的政治和軍事主權,沒有自己獨立的集團戰略,恐怕隻會加速分裂和衰落,在世界多極格局中會越來越難以找到其身影。
最近德國“選擇黨”領袖愛麗絲·韋德爾在德國聯邦議院會議上的一段演講或許具有某種檢討意味。她說:用無法兌現的承諾玩弄烏克蘭是個緻命的錯誤,即承諾他們可以加入歐盟,可以加入北約,這将讓我們把烏克蘭拖入這場對抗和這場危險的考驗中,聰明的做法,正如亨利基辛格2014年說過的一段正确的話,“如果烏克蘭要生存和繁榮,它絕不以成為任何一方的前哨。”現在的現實中,烏克蘭能否加入北約成為俄羅斯的一條紅線,俄羅斯也不會再像以前一樣任由北約東擴,俄羅斯已經這樣說了20年了,從那時起,有很多機會可以給予烏克蘭中立安全,而這對各方都是有益的,烏克蘭可以與所有人展開合作,成為東西方溝通的橋梁,而不是各方争奪的對象,然而強硬路線派仍然按照冷戰的邏輯,堅定地向烏克蘭做出加入北約的承諾,用傲慢的态度否認俄羅斯,否認俄羅斯的大國地位,羞辱俄羅斯隻是一個失敗的西方曆史遺留,德國對此(俄羅斯的軍事行動)隻能用言語威脅,畢竟我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威脅他們,畢竟這些制裁對德國造成的傷害比對俄羅斯要大得多,而且這些裝模作樣的制裁并不能結束在烏克蘭的戰争,就像我們在勃蘭登堡門的投影烏克蘭國旗的顔色。即使戰争結束後,我們仍會和俄羅斯生活在一塊大陸上,我們不能放棄建立一個歐洲安全架構的機會,但隻有我們摒棄我們是西方他們是東方的這樣非黑即白的想法,德國才可以也應該在這一程序中作為誠實的調停者發揮作用。”
3月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天在選民會見活動上就目前俄烏局勢發表的講話中表示,俄羅斯及其人民需要受到尊重,沒有俄羅斯的參與,歐洲大陸就不可能實作長期和平。“如果俄羅斯不參與建立歐洲大陸的’全方位安全架構’,長期持久的和平就不可能實作,因為這是曆史和地理因素的要求。”“我們必須繼續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人民對話。”他還表示,如果俄羅斯停供天然氣,歐洲的下個冬天将會更艱難。
歐洲的未來在哪裡?在3月8日舉行的中法德三國上司人視訊峰會上,中國上司人講的一段話值得歐洲國家上司人細細體會,“中方支援法德兩國從歐洲自身利益出發,為歐洲持久安全着想,堅持戰略自主,推動建構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
按照現在歐洲政治的走勢,歐洲的未來将是暗淡的,隻會越來越衰敗,真正成為一個破落貴族。歐洲要想有光明的未來,除了需要檢討,更需要行動。一是實作歐洲大陸國家和解,包括與俄羅斯之間的和解,如果不能實作與俄羅斯之間的和解,俄歐之間必定會出現一道“新冷戰之牆”,隻要有這樣一道“新冷戰之牆”存在,歐洲大陸就絕不可能出現和解。就絕對不會有未來。二是擺脫美國的政治和軍事控制,這次俄烏沖突使美國有了更多的理由增加對歐洲的駐軍,也使北約得以強化,歐洲國家要想擺脫美國的控制,戰略自主是前提,建立獨立于北約之外的歐洲防務體系和歐洲軍事力量是前提。三是不再在國際事務中随美國起舞,而是表現出獨立的歐洲意識,拿出歐洲見解,在國際事務中成為獨立于美國之外的國際政治力量的一極,而不是與美國同流合污和狼狽為奸。四是維護歐洲利益而不是美國利益,這次俄烏沖突爆發前後,歐洲的戰略利益受到了巨大的傷害,但德法等歐洲主要國家卻沒有作出有利于歐洲利益的政策選擇,而是站在美國的立場上進行選擇,最終使得歐洲被美國賣了還幫美國數錢。
歐洲大陸的未來不在美國,也不在英國,而在歐洲大陸國家,在歐洲國家自己,不當美國的幫兇,不做俄烏沖突的陪綁,進行深刻檢討,或許還有未來,否則,歐洲隻會進一步衰落,進一步沉淪。
當歐洲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幫兇時,就變成了我們需要鬥争的對象,在目前嚴峻複雜的國際局勢中,歐洲也是中國需要争取的力量。隻有争取并利用歐洲力量,大家共同應對目前複雜的國際局勢,共同反對美國的全球霸權,如此中歐、俄歐之間或許還能夠找到共同話題和共同方案,還有可能做出有利于彼此核心利益的共同選擇。
從幫兇到陪綁再到檢討,失去戰略自主的歐洲還有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