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25歲保送清華,41歲晉升少将和嶽父同級,爸爸是開國元帥

在物質經濟生活充裕,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都走上了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

不僅自給自足,還能有更多的閑餘資曆去購買、享受些自己所喜、所想的物件或事情。

他25歲保送清華,41歲晉升少将和嶽父同級,爸爸是開國元帥

但許多人肯定都被家裡的老一輩教導過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是無數英勇志士挺過了艱苦歲月,用意志、甚至是捐血才為而今的社會鋪就了幸福道路,是以每一個人都不能忘記,都要懂得憶苦思甜的道理。

有這樣一位人物,他出生的年代比起如今的經濟發展樣貌肯定是相差較遠的,他的家庭卻是一般人都不可比的,但不論是他個人,還是來自他家庭的教導,都沒有讓他以自己這份“家族後盾”為揮霍虛度的資本。

他反而更加地勤勉苦練,繼承家族傳統,接過奮鬥的旗幟,為國家發展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他25歲保送清華,41歲晉升少将和嶽父同級,爸爸是開國元帥

他的名字叫做徐小岩,當揭開他父親的真名之時,你便知前段所提到的他的家庭相關是怎樣的堅實,

他的父親就是徐向前,是大陸大名鼎鼎的開國元帥!

從小磨練意志

在旁人看來,哦!他的父親是徐向前是一件多麼值得炫耀榮光的事情。

然而結合徐小岩從小的成長經曆來說,除了從父親那裡得到遠比其他家庭孩子還要嚴厲的教育之外,根本沒有“享受”過任何外人所想的那種本應可以的“優厚待遇”。

徐小岩出生于1947年的戰亂年代,因為當時的社會經濟不穩定,是以出生後的徐小岩很長時間以來由于營養不良導緻身體虛弱,直到2歲才踉踉跄跄學會走路。

他25歲保送清華,41歲晉升少将和嶽父同級,爸爸是開國元帥

到了入學的年紀,同校的許多高幹家庭孩子在放學後都有家裡司機車接車送,而徐向前卻因為不想讓自家孩子搞特殊,不讓家裡司機去接小岩。

他每天放學後和許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還要到公共汽車站等車回家,由于學校離家有一段距離,

中途甚至還得換乘一次公交,每天的上下學路很是折騰。

但徐小岩心裡口中都從不抱怨,甚至于說他從來都不覺得這是一件值得抱怨的事情,因為父親從小的言傳身教,徐小岩從小就明白凡事應該自力更生,刻苦治學,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所謂的“高幹子弟的優待”上。

他25歲保送清華,41歲晉升少将和嶽父同級,爸爸是開國元帥

年幼的徐小岩幾乎從未吃過零食,因為父親每天給他的隻有乘公交的零錢,而如果用來買零食,就會耽誤了上學乘車的時間。

他也從不哭鬧,因為他曾親眼見到過父親的同僚們也就是老一輩的革命家到家中吃飯談事情時,飯桌上也都隻是一些最樸素的饅頭面條。

參軍,入清華

徐小岩從小的生活學習習慣一直深受父親影響,高中畢業後,由于正趕上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是以暫時沒能夠繼續深造讀書。

21歲這一年,他選擇了參軍入伍,因為他也想像父親一樣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他被派往山東,成為了一名海軍士兵。開始部隊生活的徐小岩以更高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不論在生活起居習慣還是軍事素質方面都練就了高度自律且過硬的本領,在部隊的考核中一次次取得了優異成績,深受部隊上司喜歡。

他25歲保送清華,41歲晉升少将和嶽父同級,爸爸是開國元帥

也正是由于在部隊中的突出表現,讓徐小岩在經曆4年的軍隊生活後有機會作為第二批工農學兵被保送至清華大學,開啟了人生的嶄新旅程。

進入清華計算機學習後,他也是抓緊一切時間努力學習高端計算機知識,

因為他深知未來的世界高端技術對于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學習完清華的全部課程後又正趕上國家的改革開放浪潮,徐小岩決定到外深造,也虛心學習和見識國外的發展水準。

他漂洋過海遠赴加拿大繼續攻讀碩士課程。

到達加拿大後的徐小岩深刻感受到了這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水準是遠超大陸的,彼時的中國發展還是與這樣一個發達國家有着巨大差異的。

他25歲保送清華,41歲晉升少将和嶽父同級,爸爸是開國元帥

徐小岩更加奮起鑽研,置身在遠洋之外的他,在那個通信技術還不是特别發達的年代都沒能和家人過多的聯系,

而是抓緊一切時間努力汲取更多的知識入大腦。

日夜投入工作

學成歸國後的徐小岩被派往研究所進行科研,而他主要負責的就是中國第一台漢字計算機的研發。

一群科研工作者沒日沒夜地紮頭在研究所,累了就伏在辦公桌上小憩片刻,每個人每日平均的睡眠時間隻有兩小時左右。

計算、查找資料、實驗、失敗、再查找原因……這樣的工作循環往複,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這項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這也對大陸的軍事工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力。

他25歲保送清華,41歲晉升少将和嶽父同級,爸爸是開國元帥

這項成果還被評為了科技進步獎,令徐小岩更欣慰的是,在這次合作研究中,他還帶出了一幫志同道合、配合到位的專業研發團隊。

徐小岩也因為出色的表現被委任解放軍通信部部長。

科學研究工作永遠沒有盡頭,徐小岩轉而又投入到了更進階别軍用計算機的研究中,帶領他的團隊依然不分後也得奮戰着,最終,這項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幾經磨砺,當時大陸科學事業的巨大進步訴說着徐小岩等人的突出貢獻,在他41歲這一年,被授予了少将軍銜。

對于徐小岩能獲得少将軍銜的重要意義許多人可能不太了解。

他25歲保送清華,41歲晉升少将和嶽父同級,爸爸是開國元帥

結合我軍曆來的傳統規矩,要知道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其實是極少有可能被授予少将軍銜的,而徐小岩憑借他的過硬科研成就不僅破例成為少将,更是在成為少将的11年之後,因為突出貢獻,國家更授予了他中将軍銜!

這樣的無上榮耀不僅是要歸功于徐小岩個人心系國家的深刻鑽研,也要得益于他背後幸福家庭的支援。

徐小岩與妻子王彥彥的結合可謂是青梅竹馬、門當戶對,因為王彥彥的父親是開國少将王英高,兩家關系曆來親密,王彥彥是自幼就在徐小岩家和他一起玩耍長大的。

他25歲保送清華,41歲晉升少将和嶽父同級,爸爸是開國元帥

作為相同生活背景下長大的王彥彥,深知丈夫工作的重要性,是以默默地在身後為他打理好家裡的其他雜務,不讓他的科研工作分心。

這個賢内助給了徐小岩的科研工作莫大的動力與支撐。

新中國的建立是由像徐向前等老一輩革命家奮鬥拼搏而來的,新中國的建設則是由這些革命家的後代接續奮鬥傳承的,如今大陸所取得的一項項重大成就正是這些嚴于律己、把祖國利益視為一切之重的優秀人才奮鬥的成果。

作為新一輩,每一位年輕志士都應像這樣的榜樣學習,

淡化私利、砥砺奮鬥,為大陸的跨越騰飛貢獻自己的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