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博将迎建館70年來首次閉館大修

上博将迎建館70年來首次閉館大修

2022年3月9日,“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該展覽是上海博物館繼去年舉辦“鼎盛千秋”和“高山景行”之後的又一受贈文物大展,也是今年上海博物館建館七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上博将以此展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迎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

上博将迎建館70年來首次閉館大修

上博七十年的發展曆程,與無數捐贈者的義舉和厚愛不可相分。幾代上博人堅持通過舉辦展覽的方式,與世人共享受贈的瑰寶,并以此表彰和紀念捐贈者。除常設展外,“盛世芳華”為上海博物館建館以來舉辦的第33個受贈文物展。

截至2021年末,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102萬餘件,所藏珍貴文物逾14萬件。館藏文物中有8.8萬多件來自各界人士捐贈,其中珍貴文物3.3萬餘件,一般文物5.5萬餘件,捐贈品約占館藏文物總量的8.6%,館藏珍貴文物總量的23.6%,捐贈者包括個人和集體。至今,上海博物館的捐贈者人數超過了800位,集體捐贈超過120家,接受捐贈的文物批次更是多達1200多次。

上博将迎建館70年來首次閉館大修
上博将迎建館70年來首次閉館大修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彙聚195件/組受贈文物,涵蓋書畫、青銅、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錢币等各個門類,以此展向關心和支援上海博物館發展的所有捐贈者、文博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緻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上博成立之前。1949年9月7日,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準許成立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1950年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準許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改名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并準備在上海籌建一個“具有規模的代表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博物館”。為此,文物收藏者通過捐贈的方式積極投身于新中國的文化建設。以胡惠春、潘達于、譚敬、沈同樾、顧麗江、樂笃周、孫煜峰、丁燮柔、羅伯昭、李偉先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收藏家,踴躍向上海市文管會、上海博物館捐贈文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形成了第一次文物捐贈高潮。

這一時期的捐贈人還包括徐森玉、吳仲超、謝稚柳、陳植等早期文博事業的組織者和上司者,他們一面籌策規劃行業發展的藍圖,一面用具體行動影響、動員、号召廣大群衆、收藏家群體,擁護黨和人民政府頒布的文物保護法令、文物征集政策,支援文物博物館工作。

上博将迎建館70年來首次閉館大修
上博将迎建館70年來首次閉館大修

改革開放以來,有感于國家各個方面建設的再次飛速發展,許多藏家将其多年珍藏,包括落實政策返還的文物精品,慷慨地捐贈給上海博物館,極大地豐富了上博館藏,鞏固和充實了藏品體系,并由此帶動了文物捐贈的第二個高潮。曾在上海生活過的海外華人也紛紛将其珍愛的文物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本次展出的受贈文物包括王安石《行書楞嚴經旨要卷》、小臣單觯、文彭“七十二峰深處”牙章、吳王夫差盉和沈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軸》等。

上博将迎建館70年來首次閉館大修

王安石《行書楞嚴經旨要卷》(局部)

王安石《行書楞嚴經旨要卷》為王南屏、房淑嫣于1985年捐贈。正書中間有行書,淡墨疾書,筆畫清勁,雖行次緊密,少有空白,然無缭亂之感。其用筆似不經意,卻有閑和蕭散之韻。卷後自署“餘歸鐘山,道原假楞嚴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時元豐八年(1085年)四月十一日臨川王安石稽首敬書。”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親自校正《楞嚴經》經卷文字。卷後有南宋牟獻之、元王蒙、明項元汴等人題跋。曾經元陳惟寅、明項元汴、清安岐、曹溶等人收藏。

上博将迎建館70年來首次閉館大修

小臣單觯

小臣單觯為李蔭軒、邱輝于1979年捐贈。其腹内底有銘四行22字,銘文記載成王平滅武庚叛亂,王師駐紮在成師,周公賞賜小臣單貝十朋,因茲鑄作此器。

上博将迎建館70年來首次閉館大修
上博将迎建館70年來首次閉館大修

文彭“七十二峰深處”牙章

文彭“七十二峰深處”牙章為華笃安、毛明芬于1983年捐贈,為明代篆刻家文彭所篆。印面文字布白勻整,線條細挺圓潤,典雅大方,牙章左側有“文彭”兩字草書款。它是文彭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文人篆刻史上的名品。“七十二峰深處”牙章傳于抗戰時期被發現,曾為杭州高絡園舊藏,後歸華笃安。1983年9月,華夫人毛明芬女士遵遺囑将所藏1500多方明清印捐贈給上海博物館,此為其中之珍貴者。

上博将迎建館70年來首次閉館大修

吳王夫差盉

吳王夫差盉為何鴻章于1996年捐贈,肩部有銘文十二字,内容為“吳王夫差吳金鑄女子之器吉”,即吳王夫差用青銅為一女子鑄器。夫差在位僅23年,目前所見存世遺物多為兵器(劍、矛)和鑒等,以往此盉未見流傳,彌足珍貴。盉的蓋面與器腹紋飾滿布不分首尾極其細密小龍交纏構成的蟠螭紋,與镂空的提梁互相輝映,形成了華麗缜密的視覺效果。盉的镂空提梁采用失蠟法澆鑄而成,蓋及器上紋飾運用當時流行的印模技術,展現了當時南方吳越地區(今江浙一帶)的鑄銅工藝。

上博将迎建館70年來首次閉館大修

沈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軸》

沈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軸》為翁萬戈于2019年捐贈,是沈周54歲時所作。作品臨摹的是比他略早的浙派著名畫家戴進的《謝安東山圖》,描繪東晉著名宰相謝安隐居東山時,縱情山水的情景。沈周的山水畫師法元代黃公望與吳鎮,遠溯五代董源、巨然,而戴進宗法的是南宋馬遠、夏圭,以風格而論,一為南方山水與水墨畫的傳統,一為北方山水與宮廷著色畫的傳統。沈周畫多仿元人,此畫風格在他的作品中既是一件孤品,也是一件奇品,堪稱絕無僅有。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上海博物館東館建成開放已進入倒計時,人民廣場上博館舍将迎來建館後的首次閉館大修。因而“盛世芳華”所帶來的,還會是暫别前博物館與觀衆之間的一次深情對視,一番殷殷心語。今後在東館和完成大修的人民廣場館,各類捐贈的展陳仍将繼續。博物館來自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不變的初心。

以本次展覽為契機,上海博物館還特别策劃制作了一部以回顧上博建館以來捐贈與受贈為主題的紀錄片《山高水長》,通過珍貴的曆史影像、檔案資料,采訪國内外捐贈人代表及後人,弘揚捐贈者們的家國情懷,引發觀衆的文化認同與共鳴。

本次展覽将持續至9月4日,其中書畫展品将分為上下半場。

“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

展覽時間:2022.3.10—2022.9.4(周一閉館,國定節假日除外)

展覽地點:上海博物館二樓第二臨展廳

新聞晨報·周到APP 記者 詹皓

來源:新聞晨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