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劍勇
自全球5G開啟後,通信企業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來自GSMA移動經濟報告中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移動使用者達53億,預計到2025年,全球移動使用者将達57億,其中,到2022年,全球5G連接配接總數将達到10億。5G使用呈現快速增長态勢,5G連接配接數占總連接配接數由2021年的8%到2025年提升至25%,全球超過五分之二的人将生活在5G網絡的覆寫範圍内。

報告還顯示,截至2021年底,在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已有22個商用5G,預計未來幾年會有更多投入。與此同時,2022年到2025年,營運商投資将達6200億美元,其中85%用于發展5G。需要指出的是,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三星與中興通訊五大通信巨頭,占據全球了絕大部分市場。
中興通訊營收1145億元,華為營收6340億元
全球通信市場競争激烈,尤其圍繞5G賽道争奪尤為慘烈的局面下,中興通訊營收依舊展現出穩健的增長态勢,2021年全年營收1145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2.88%;淨利潤為68億元,同比增長60%。不過,這一營收遠遠不及華為。雖然華為面臨艱難的環境,但在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看來,2021年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
2021年全年營收預計約6340億人民币。當然,這個營收規模相比2020年的8914億人民币,2021年營收減少2574億元,同比下降29%。主要是晶片受到限制,導緻智能手機急劇萎縮,繼而拖累了整體營收。隻是,面對惡劣的環境,華為堅韌不拔的意志,以及技術創新,不僅活了下來,而且還将有品質地活下來。
環境艱難的局面下,華為依舊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有資料顯示,全球研發投入前五的廠商分别是Alphabet(谷歌母公司)、華為、微軟、三星、蘋果。在研發投入上,華為僅次于谷歌,超1200億元人民币研發投入位居全球第二,力壓三星、蘋果等科技巨頭,展現出華為是一家不追求高利潤率的公司,而是注重技術創新,使之成為全球性科技巨頭。
作為對比,中興通訊在研發投入上的規模并不大。根據财報披露的資料顯示,中興通訊2021年研發投入188億元,同比增長27%,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6.42%,與上年同比上升了1.83個百分點。相比華為1200億的研發投入,中興的研發投入就黯然失色,但技術創新和專利等實力不可小觑,是全球5G技術研究、标準制定主要貢獻者和參與者。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興通訊擁有約8.4萬件全球專利申請、曆年全球累計授權專利約 4.2萬件。另根據國際知名專利資料公司IPLytics在2021年11月釋出的報告,本集團向ETSI 披露5G标準必要專利聲明量位居全球第四。屬于全球專利布局第一陣營廠商。
受益于5G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已建成全球最大5G網絡。來自工信部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累計建設并開通5G基站142.5萬個,且5G行業應用創新案例超1萬個,覆寫工業、醫療等20多個行業,應用環節從生産輔助環節向核心環節滲透,“5G+工業網際網路”在建項目超1600個,在實體經濟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更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智化轉型已經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全球日趨增多的不确定性風險,也是倒逼企業乃至社會數智化轉型的重要因素。更為重要的是,數智化轉型也是加速綠色低碳的關鍵路徑之一。中興通訊積極把握 5G、新基建、數智化轉型、東數西算、雙碳經濟等重大機遇。作為深度參與國内5G規模建設,助力營運商和合作夥伴構築“連接配接+算力+能力”的數智底座,加速數字化轉型更新。同時,賦能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實作市場格局和份額雙提升,營運商闆塊全年實作營收757.1億元,同比增長2.3%。
在對未來展望中,中興通訊指出,2022年,我們迎來超越期的開局之年,國内5G縱深推進,行業應用加速成熟,雙碳經濟應運而生,新基建如火如荼,數字化浪潮已勢不可擋。作為數字經濟築路者,有動力和底氣去把握這些新的機遇。尤其在新業務,加強5G行業和汽車電子等數字化轉型業務、數字能源業務以及智慧家庭拓展,成為業績增長的新引擎。
最後
5G推動未來創新和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社會效益比以往都要大,許多國家也已經推出5G商用服務。伴随全球5G商用程序加速,支撐百億、千億級海量物聯網裝置連接配接至網絡,使得萬物互聯得以實作,并結合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促使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能轉變。需要指出的是,在5G市場,華為與中興通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兩大通信巨頭更是大陸5G建設主力軍,幫助企業更快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同時,也會收獲這一輪發展機遇。
楊劍勇,福布斯中國撰稿人,緻力于深度解讀物聯網、雲服務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