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弗雷明畫廊:迪迪埃·恩格斯“‘碼頭’叙事裡的隐性沉迷?”

2022年1月5日,弗雷明畫廊開始舉辦比利時藝術家迪迪埃·恩格斯在紐約的首個展:碼頭。

弗雷明畫廊:迪迪埃·恩格斯“‘碼頭’叙事裡的隐性沉迷?”

迪迪埃·恩格斯的創作有着當下藝術“正确”之标配:即創作與個體經驗的連接配接。這個連接配接既展現在生活經曆,也展現在創作特色來源。前者,年輕時作為碼頭勞工的生活解釋了他對碼頭題材的關注;後者,30多年的紋理研究經驗(25年的紡織設計師和5年的室内設計建築師的工作經驗)使他對抽象形式及色彩的處理手法得以說明。

弗雷明畫廊:迪迪埃·恩格斯“‘碼頭’叙事裡的隐性沉迷?”

當人們路過畫廊,我想很多人會被大玻璃透明櫥窗裡奪人眼目的美所吸引,然而那美之強力也可能使嚴肅的藝術欣賞者心生挑剔:作品是否存在商業化嫌疑。不過,如駐足細品傾聽,你也許又會感受到這些作品确有精神深度及超越氣息。那深不見底的黑色背景就像傳說中的理念世界,前景中的實物經藝術家的妙手獲得疏離現實的“理念”、“型相”(柏拉圖的哲學概念)象征。這些完全實用的、并非刻意堆疊碼放的運輸工具,這些日複一日低調樸實到被無數人忽略、和藝術毫不沾邊的碼頭貨櫃在藝術家的成品中竟凸顯超出人力的形而上之美,被加強的水中倒影與正影的不分彼此也似乎烘托出理念世界與實在世界難分彼此的炫惑。

弗雷明畫廊:迪迪埃·恩格斯“‘碼頭’叙事裡的隐性沉迷?”
弗雷明畫廊:迪迪埃·恩格斯“‘碼頭’叙事裡的隐性沉迷?”

很長一段時間的現當代藝術環境内,渲染美對于一個驕傲且嚴肅的藝術家來說是一件值得警惕的事情。但最近這些年情況大變,在大畫廊的标杆引領下,紐約大部分畫廊當下都傾向于展示制作精良,色彩豔麗的藝術。早幾年,關于資本對藝術創作的侵蝕幹擾的批評不時有發出;而今大勢如此,藝術家難以幸免,于是如何在藝術市場和個體精神獨立倔強的夾縫中有所表現便是今天藝術的有可觀之處。

弗雷明畫廊:迪迪埃·恩格斯“‘碼頭’叙事裡的隐性沉迷?”
弗雷明畫廊:迪迪埃·恩格斯“‘碼頭’叙事裡的隐性沉迷?”

迪迪埃應該是精明且敏感的,他采取了一種折衷方式,一方面他運用後期技術将視覺美感做了近似“以技入道”的提拔,同時,他似乎接受了一種被廣為認可的斑駁即生命曆史的隐喻,試圖用某種情感連接配接去平衡炫目美感,以獲得作品的多重緯度并建構豐富性。隻是他可能沒有想到,觀者竟會在其精明籌劃的作品前感受到一種找不到穩定支點的情感狀态!如果說鏡頭裡的“斑駁歲月”是一種懷舊情感提示,那美到令人心醉神迷的色彩形式又分明讓這愁緒無處落腳。而當你企圖恣意享受視覺愉悅時,那裡又藏着鄙視你之輕薄的機關,因為作品的形式美應該是在不被知的情況下已然超出了世俗感官世界,進入早期歐洲抽象藝術所追求的客觀精神的領地,隻是這種精神之純度自由反又總被植入的情感時時拽回人間。

弗雷明畫廊:迪迪埃·恩格斯“‘碼頭’叙事裡的隐性沉迷?”
弗雷明畫廊:迪迪埃·恩格斯“‘碼頭’叙事裡的隐性沉迷?”

我對迪迪埃的觀看所得到的猜想是,比起曾有的一段“昔日龌龊不足誇”的碼頭生活,藝術家似乎更沉迷于具有超越氣息的形式色彩,也許那些不再斑駁的斑駁隻是“今朝放蕩思無涯”的陪襯,又也許那段清淡生活的放大性叙事才是不由自主中真正的市場媚術,不過這符合我們這個時代各種以媚求存的殘忍之真,很多宏大的悲苦叙事往往是藝術市場工于心計的大媚!在迪迪埃前我總想起将殘害生命展示得美輪美奂的達明赫斯特,在他的作品前人類真的是欣賞純粹的視覺美感和震撼嗎,也許更多是要借視覺之美、藝術之名,竊喜于可以洩露内心潛藏着的原發的納粹般的殘忍天性吧。總之,我更欣賞迪迪埃作品中更“簡單的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