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視訊】實機評測散熱器很簡單,但測試結果真的靠譜嗎?

PC的散熱效能很重要,這點相信大家都可以了解,而要測試PC的散熱效能則有很多的方法,最常見的就是跑一下各種拷機軟體,再通過一些監控軟體去看看CPU、GPU還有主機闆上的溫度,就能很直覺地看到PC的散熱能力。這樣的散熱測試方法操作簡單,可以說是毫無技術門檻,每個玩家都可以在自己的PC上跑起來,從個人使用的角度出發,還是很好用的。

【視訊】實機評測散熱器很簡單,但測試結果真的靠譜嗎?

然而随着我們十多年的硬體評測下來,這樣的測試方法是不是靠譜的,我們是愈發懷疑,始終都有這麼一些疑惑存在我們腦海中:

- 為什麼同一顆CPU不同主機闆跑出來的溫度差别那麼大?

- 為什麼同一闆主機闆不同CPU跑出的溫度也是各有不同呢?

- 為什麼同一型号主機闆同一顆CPU跑出來的溫度也能不同?

我們也不止一次被網友詢問,為什麼都是差不多的硬體,他測試出來的散熱效能,跟我們測試的結果會截然不同?而随着新世代CPU和GPU的功耗與發熱日益增大,散熱測試的紙面成績越來越難看,這樣的問題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評測中,這樣的拷機測試所得出來的資料真的靠譜嗎?對此我們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測試平台設定

從現階段的研究來看,這樣的測試得出來的結果,還真的不怎麼靠譜。我們不妨來看三個實驗,分别是同一塊主機闆搭配多個同款CPU、同一個CPU搭配不同款式主機闆以及同一個CPU搭配同款的多塊主機闆,每次測試都使用同一個CPU散熱器,看看得出來的溫度和功耗測試成績有什麼不同。

【視訊】實機評測散熱器很簡單,但測試結果真的靠譜嗎?

這次測試中我們使用了三顆酷睿i9-12900K處理器,以及華碩ROG Maximus Z690 HERO、技嘉Z690 AERO G DDR4、微星MEG Z690 ACE等三款主機闆,其中微星MEG Z690 ACE使用了2塊(BIOS版本與設定均相同),散熱器使用Abee APEX Plus i360 AIO水冷,測試時矽脂的用量和塗抹方式盡量維持相同,測試所用的拷機項目則是大家熟悉的AIDA64 FPU穩定性測試。

測試結果:更換主機闆或CPU都會改變測試結果

同一主機闆搭配多個同型号CPU

【視訊】實機評測散熱器很簡單,但測試結果真的靠譜嗎?

首先我們看看同一個主機闆搭配同型号的不同CPU,得出來的CPU溫度與功耗成績,可以看到即便是同型号的CPU在同一塊主機闆上進行測試,它們的溫度和功耗都是有些出入的,溫度更高往往功耗也更高,而從數字上看,不同CPU在功耗方面的差異會更明顯一些。

不同款主機闆搭配同型号的不同CPU

【視訊】實機評測散熱器很簡單,但測試結果真的靠譜嗎?

而如果把主機闆的變量也融入到測試中去的話,那麼測試成績就更加“撲朔迷離”了,因為在另一塊主機闆上,不同CPU的溫度和功耗表現可能會具備更大的差異,很顯然是不具備跨平台比較的價值。

同一個CPU搭配兩個同款主機闆

【視訊】實機評測散熱器很簡單,但測試結果真的靠譜嗎?

值得一提的是,更換主機闆會引起CPU溫度和功耗的變化,這一點不僅僅是對不同型号的主機闆有效,甚至是同型号的主機闆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在同樣的測試環境下,僅僅隻是換用了同型号的主機闆,CPU的溫度差異就達到了3℃,這放在散熱器測試上,已經算是相差了一個檔次,很顯然會給評測帶來了額外的誤差。

結論:實際平台測試散熱器,成績具有唯一性

根據上面的測試結果,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便同款的CPU互相之間也有不同的溫度和功耗表現,而同一個CPU在不同的主機闆上,哪怕是同款的主機闆,也會有不同的溫度和功耗表現。

這足以說明,所有使用實際硬體平台做的散熱測試成績是具有唯一性的,其結果都是僅對目前平台有效,不能用于跨平台的對比,哪怕另一套平台用的是同款硬體。是以别人做的散熱器測試成績,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隻能看看而已,他的成績僅存在于那一套平台上,對于我們自己的平台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視訊】實機評測散熱器很簡單,但測試結果真的靠譜嗎?

我們在幾年前就已經為散熱器測試打造了專用的CPU發熱模拟器

那到底要怎麼測試散熱器才算靠譜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幾年前就開始使用專門打造的CPU發熱模拟器去做散熱器測試,包括散熱器測試以及機箱的散熱測試,這都是為了保證重制出同一塊主機闆和同一顆CPU的同樣的功耗,将變量控制在最小範圍内,可以更真實地展現産品效能,也讓不同産品之間有了一個公平的對比環境。

【視訊】實機評測散熱器很簡單,但測試結果真的靠譜嗎?

隻是普通玩家可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是以如果你想對比不同散熱器性能,那就要使用同一塊主機闆和同一顆CPU,甚至還要将CPU鎖定在固定功耗上再進行測試,這樣的做法雖然不能消除不同CPU或不同主機闆帶來的溫度和功耗差異,但誤差可以大大減少,更能展現散熱器的效能差異,在這樣的平台上所得出的測試結果才更具有參考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