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殘奧會頒獎花束出自殘障人士之手,背後故事太感人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賽事正酣,每逢奪冠時刻,運動員們佩戴獎牌、手捧花束,向國旗緻敬、向觀衆緻謝。一束束清新、精美的花,與他們的笑臉一起,成為人生榮耀時刻的見證。

這些花束不是鮮花,而是由絨線手工編織而成,被稱為“永不凋零的榮耀之花”。而編織者,是來自東城、西城等北京10個區的約150位殘障人士。

冬殘奧會頒獎花束出自殘障人士之手,背後故事太感人

兩個半月、約630萬針、近2萬小時……殘障朋友們克服了身體的不便,以堅韌意志、“繡花工夫”成功編織了500束“榮耀之花”,并倡議為“榮耀之花”增添一支象征堅強的藍色波斯菊,被成功采納。

一次意外的來電

“您好,您這邊能承接絨線手工制品的制作嗎?”2021年8月,北京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接到了北京市殘聯的來電。希望之家是一個自助、互助、靈活就業的殘障人士自組織,考慮傷友們有一定的編織基礎,負責人唐占鑫當即應了下來。

“起初,我們并不知道這些手工制品要幹什麼用,隻感覺對大夥兒來說是件好事。于是,面向全市殘障朋友招募,隻要肯學、願意吃苦,都可以來一試。”唐占鑫回憶。招募一發出,150位殘障朋友一呼百應。

誰都沒想到,這批手工制品,正是4個月後公布的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頒獎花束——“榮耀之花”。

秉承節儉辦奧的理念,“榮耀之花”不用鮮切花,而采用非遺技藝“海派絨線編結技藝”手工編織,由技藝保護機關上海恒源祥組織。起初,拿到恒源祥提供的編織要求、指導視訊,面對紛繁複雜的針法,大夥兒一時有些懵。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名叫劉曉雲,今年58歲。22歲時,因意外下肢、腰部均遭遇損傷,但她自強不息,學起了編織,屢獲全國、北京市殘障人士編織項目的第一名。如今,她已是希望之家的技術顧問,為“榮耀之花”挑大梁。

對照視訊、一針一針學、做出樣品、寄到上海……曆經多次修改完善,2021年9月,劉曉雲手中誕生了第一束“榮耀之花”。

為了確定每一位殘障朋友都編織出符合标準的花束,150位參與者,幾乎每位都由劉曉雲面對面、手把手教授。2021年11月3日至2022年1月14日,兩個半月的花束編織過程中,劉曉雲的腳步踏遍了150位殘障朋友所在的10個區,最遠甚至到了距離城區100多公裡的延慶區大莊科鄉。

參與者每學一種花片、現場鈎織出來,劉曉雲鑒定後都會為其貼上“合格”的标簽,“回家後,大夥兒對照着‘合格’再繼續編織,盡量確定一緻。”劉曉雲回憶,那時候一切以任務為重,快餐店、公園或者随便一個空地,都成了課堂。

倡議增加一支藍色波斯菊

由于保密要求,起初,殘障朋友們并不知道這批花束将作何用,直到編織樣品時,才小範圍地知道是冬殘奧會的頒獎花束。

興奮之餘,一場“頭腦風暴”無意中被掀起。“冬殘奧會是我們殘障人士的運動盛會,花束是不是應該展現自強不息的精神?”“波斯菊怎麼樣?隻要有土的地方就能生長,花語是堅強!”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一個大膽的想法迸發出來:為“榮耀之花”添一支象征堅強的波斯菊!

想法既出,再定顔色。大家建議從冬殘奧會會徽的紅、藍、黃、綠四種組成顔色中標明。紅、黃、綠三色,花束都有了,唯獨沒有藍,于是,藍色波斯菊應運而生。

方案遞到組織方恒源祥和北京冬奧組委的案頭,成功被采納。在2022年1月1日公布的頒獎元素中,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花束大體一緻。其中,冬奧會頒獎花束包括玫瑰、月季、鈴蘭、繡球、月桂和橄榄6種寓意美好的花型,分别象征着友愛、堅韌、幸福、團結、勝利與和平,而冬殘奧會頒獎花束則在其基礎上額外增加了一支藍色波斯菊,象征堅強。

“太榮幸了,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這是運動員們的榮耀,也是我們的榮耀!”1月1日當天,希望之家一片歡騰。

冬殘奧會頒獎花束出自殘障人士之手,背後故事太感人

約630萬針、近2萬小時,眼睛成了尺

把幾團線編織成一束花,需要多久?答案是35個小時。

先鈎織花瓣、花蕊、葉子,再用金屬骨架将其組成單個花枝,最後再組裝成一束絨線花……一針一線之間,下得是真正的“繡花功夫”。

“海派絨線編結技藝”講究針法細密,涉及長針、短針、狗牙針、中長針、長長針、起立針、鎖針等十多種針法,且每朵花的針法都全不相同,“每朵花,都相當于十多種針法自由排列組合,變幻無窮。”編織者郭媛媛說。

就拿最難的月桂葉來說,一整束花上遍布着24片,用線最細、編織圈數最多、針法變換最複雜,熟手編織一片都需要20多分鐘。

最精細的不僅是針法。要想編織出一片最接近真實的月桂葉,每針之間的距離都精确到了毫米。“葉子下方針法緊密,越到上部則越寬松,這樣編出來的葉子舒展、自然。”郭媛媛說,是以,葉柄上針與針之間緊密貼合,自然狀态下基本沒有縫隙;而到了葉尖,針與針之間要有呼吸感,自然狀态下尺子一量,間隔約2毫米。“最開始我們一邊編一邊量,到後面眼睛就成了‘尺’,距離多了或少了都能看出來。”

像月桂葉這樣,每朵花、每片葉都傾注了編織者的心血。兩個半月裡,殘障朋友們基本都是晨鐘暮鼓,一坐就是十多個鐘頭。由于身體不便,他們克服了健全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有人為了減少移動、節省時間,墊上了尿不濕;有人為了防止久坐造成壓瘡,幹脆趴在床上編織;有人由于受傷難以操作編織的精細動作,就力所能及地承擔繞線、整理花束等工作……很多人手上磨出了繭、纏上了膠布,頸椎酸了、腰痛了,但都不在意。兩個半月裡,無一人中途退出。

據粗略統計,150位殘障人士編織成500束“榮耀之花”,一共花費了約630萬針,累計耗時近2萬小時。

冬殘奧會頒獎花束出自殘障人士之手,背後故事太感人

花束在脖頸間“拉鋸”質檢

每一束奧運之花,都要經過嚴格的“奧運質檢”。質檢員們,不是别人,就是殘障朋友們自己。

質檢的标準,不僅要每個花片編織達标、花枝美觀、花束漂亮,最重要的是安全。“整個花束的骨架是金屬,小花片裡纏繞着0.4毫米粗的銅絲、花枝和花柄裡是2毫米粗的鐵絲。”劉曉雲說。殘奧會上,運動員們身體情況各有不同,領獎時不是所有人都能手捧花束,失去雙手的運動員則會用頭部和肩頸來夾住花束。“這就要求絨線必須将所有金屬包裹起來,不能有一毫米金屬伸出紮傷運動員。”

于是,在編織中,大家會用絨線緊緊纏住每一截金屬的末端,保證肉眼看不到任何金屬。編織完每一枝花,都會夾在自己頭部和肩頸之間,來回“拉鋸”,親身感受有無金屬伸出。

正是這樣的感同身受、匠人精神,讓每一束“榮耀之花”都精美、安全、無與倫比。

2022年1月14日,當500束“榮耀之花”全部完工、打包轉送,希望之家的夥伴們激動地流下熱淚,“曾經,我們被命運擊倒,一度消沉,但如今,我們自立、自強,為了同一個奧運任務,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實作了自己的價值,再苦、再累都值了!”

“當我看到運動員拿着‘榮耀之花’站在領獎台上時,我特别高興,就像我自己站在那兒一樣。”唐占鑫說,“頒獎花束之是以讓我們做,不是因為我們是殘障人士,而是因為我們能做好。與普通人相比,殘障人士受到身體的限制,無法将更多精力分散到社會活動上,最大的優勢是能坐住,同時能把對人生的感悟融入到花中,這樣的花就擁有了生命力。”

怒放的鮮花、蓬勃的生命力,榮耀之花,不隻是殘奧運動員們的勳章,也是150位北京殘障朋友的勳章。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将與永不凋零的榮耀之花一樣,成為永恒。

郭媛媛供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