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蔚來前高管創業造車:兩年推兩款産品,還拿下了L4測試牌照

車東西(公衆号:chedongxi)

作者 |Alice

編輯 |曉寒

又一家造車新勢力浮出水面,這次是前蔚來汽車副總裁黃晨東創辦的前晨汽車。

近日,前晨汽車宣布獲得中汽研認證的L4級别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意味着前晨可以進行L4級自動駕駛測試。此前,國内鮮有商用車企業申請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黃晨東曾任職于上汽、蔚來等車企,負責過新能源汽車及自動駕駛等部門,在汽車領域有豐富經驗。他于2020年從蔚來離職,并在當年9月創立了前晨汽車。

前晨的首款車型EC1于去年推出,并獲得了數百台訂單。今年第四季度,前晨的第二款純電智能物流車iC1也将量産上市,同時具備L4級别自動駕駛能力的純電重卡也将亮相。

對于一家團隊規模僅100多人,還同時兼顧造車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新公司來說,前晨汽車這種發展速度堪稱飛速。日前,車東西受邀與前晨汽車的創始人兼CEO黃晨東進行了交流,得以揭開這家商用車新勢力的神秘面紗。

一、初創團隊經驗深厚 技術人員占比約50%

談到一家公司,首先要從其團隊開始。雖然是一家初創企業,但前晨的團隊成員都可以稱得上是造車領域的“老炮兒”。

前晨汽車創始人兼CEO黃晨東,畢業于美國密歇根大學,此前曾是蔚來汽車進階副總裁,負責蔚來的電動力工程團隊。

蔚來前高管創業造車:兩年推兩款産品,還拿下了L4測試牌照

▲前晨CEO黃晨東

加入蔚來前,黃晨東曾負責福特汽車公司新能源汽車開發工作,回國後在上汽集團擔任新能源事業部副總經理。2015年,黃晨東加入蔚來,先後負責蔚來整車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以及電動力工程等業務。

前晨的初創團隊成員大都有過蔚來與上汽的工作經驗,差別于傳統汽車公司的是,前晨的自動駕駛和網際網路領域的人才更多,技術人員占比約50%。前晨汽車的自動駕駛團隊行業背景深厚,核心團隊經曆過乘用車領域自動駕駛研發的全過程,深知整車自動駕駛布局的底層邏輯。

目前,前晨汽車的團隊共有160餘人,用黃晨東的話來說,前晨汽車的團隊就相當于“一支特種兵”,是一支年輕化,更靠能力化的團隊。

采訪中,黃晨東介紹自己一直在做技術研發相關的工作,這一過程中一直在思考科技的終點在哪兒。在創立前晨汽車時,他曾思考如何用科技的力量來改變商用車行業,改善商用車司機的工作環境,為行業帶來變革。

二、已推出兩款車 智能輕卡第四季度量産

不同于其他車企的PPT先行,前晨實打實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産品成績單。前晨的首款商用車EC1,是前晨與重汽聯合開發的純電輕卡,EC1采用了重汽的車身,前晨主要重新開發了車輛底盤。

蔚來前高管創業造車:兩年推兩款産品,還拿下了L4測試牌照

▲前晨EC1

EC1最大亮點和優勢來自于其創新輕量化,極低能耗和內建度的名為“視野”的電動平台。整車內建上,擁有超過12項減重技術,包括在車架上采用了新材料與拓撲優化,輕量化懸架等。

動力平台上,采用一體同軸式電驅橋,一體化液冷電池包,內建高壓零部件及內建式域控制器, 在降低重量的同時實作了更高的效率。EC1最終實作整車減重400公斤,極低能耗,為裝載提供更多重量空間。

另外,其整車控制軟體全部由前晨團隊自研,具有強大的能耗優化算法能力,為節約能耗和提升續航裡程提供更多可能。

據悉,EC1去年10月底上市,目前傳遞及未傳遞的訂單為400台。

今年下半年,前晨全正向自主研發的純電物流車iC1也将實作量産進入市場。

蔚來前高管創業造車:兩年推兩款産品,還拿下了L4測試牌照

▲前晨iC1

同時,具有L4級别自動駕駛能力的純電重卡也将亮相,逐漸實作固定場景、幹線物流上一個司機開多台車的商業化落地。黃晨東表示:“雖然中國依然是一個勞動力大國,但目前司機成本也比較高,對于物流營運公司來講,如果實作一個司機同時開多輛車,将大大提升行業的營運效率,降低成本,産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在談到前晨的未來布局時,黃晨東說道:“智能車隻是前晨的第一步,商用車看上去比乘用車的門檻更低,技術更加落後,但是造、賣、用、養、轉的生态卻要遠比乘用車複雜的多,與使用者的接觸也會更多。而前晨的設想是,伴随技術進步與産業更新,最終會實作人-貨-倉的智慧物聯網。”

此外,黃晨東也概括了商用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他認為,商用車的技術相較于乘用車,發展較慢,随着電池技術的發展以及成本的下降,2025年商用車市場将發展成熟,屆時智能新能源商用車的保有量将占整個商用車市場的20%。

三、明年進入重卡市場 2024年推出廂式車

明年,前晨還要進入新能源重卡市場。

除了前晨第二款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的純電物流車iC1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量産上市外,前晨同時還将推出一個帶備援線控的自動駕駛的重卡平台。

明年前晨将進入電動重卡市場以及氫燃料電池重卡市場。此外,在2024年前晨汽車也會進入廂式車(Van)的市場。

在産品的比重方面,黃晨東介紹,前晨不靠輕卡盈利,輕卡承擔(市場)的基本面,也就是說薄利多銷,通過量來鋪開,獲得資料。“(輕卡)實際上就是會賣很多的量,但是要靠輕卡賺錢盈利,是有些難度的。”他說道。

雖然很難在輕卡上盈利,但前晨未來會推出氫燃料電池重卡、電動重卡,而重卡将會有更多的盈利空間。“Van也主要是會成為我們的基本面,使得我們獲得更多資料。”黃晨東補充道。

由于傳遞臨近年底,iC1在第四季度量産上市後,今年傳遞量可能會在100台以内,明年将會真正發力。此外,與重汽聯合開發的EC1今年有望傳遞千輛級以上。

蔚來前高管創業造車:兩年推兩款産品,還拿下了L4測試牌照

在采訪過程中,黃晨東還預測了前晨汽車未來幾年的傳遞趨勢。他預測今年前晨汽車的傳遞量預計為千輛車,明年為萬輛,後年傳遞量将為幾萬輛,然後逐年增長。

前晨傳遞量逐年在增加是由于“雙碳”影響,交通是重要的碳排放部門,目前大陸交通領域碳排放占碳排放總量10%左右,而商用車尤其是卡車的碳排放占交通領域的70%左右。

“要實作雙碳,卡車必定要新能源化。很多城市逐漸出台了隻有新能源車才允許進城的路權政策,這樣就促使了大家要換車的時候都要選擇新能源車。”黃晨東說。

四、前晨如何突圍?這五點是關鍵

采訪最後,記者提出了一個問題:作為從乘用車過來的商用車新勢力,在自動駕駛領域與商用車大廠相比,前晨最大的差異點和優勢在哪?

黃晨東說,與傳統的商用車大廠相比,前晨擁有五點優勢。

首先是前晨汽車的技術優勢覆寫了造車到自動駕駛,是以前晨具有從整車布局垂直整合的能力。從整車系統、自動駕駛系統、動力系統到線控系統的核心技術,都是前晨自研的。黃晨東表示:“前晨可以把所有的系統打通,打通後,系統的内部交流、互動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蔚來前高管創業造車:兩年推兩款産品,還拿下了L4測試牌照

▲前晨汽車底盤

第二點就是技術的完整性。前晨在技術上有完整的布局,包括自動駕駛的技術棧、軟體、備援技術的開發和控制技術的開發等等。

第三個優勢在于前晨具備疊代的能力。在商用車的領域裡面,真正具有FOTA能力的公司很少,而前晨具有這種疊代的能力,可以使得系統軟體不斷優化、更新。

第四個優勢則是前晨汽車擁有豐富的經驗,團隊成員在乘用車領域有從整車開發到自動駕駛,并且落地量産的經驗。

相較于其他公司,前晨汽車第五個優勢就是其L4級自動駕駛是基于電動平台開發,而其他傳統主機廠基本上還在油車的平台做自動駕駛。“電車和油車的L4級自動駕駛控制完全不同,油車整體反應速度比電車更慢,是以不同平台的L4的自動駕駛也完全不同,我們直接在電車平台上做L4級自動駕駛。”黃晨東解釋道。

結語:新一波造車玩家積極擁抱商用車

相較于其他新一波造車玩家都集中于乘用車領域,前晨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入局商用車。

未來,前晨汽車将以每年一款新車的速度進行産品釋出,純電Van車以及氫燃料自動駕駛重卡都已在布局之中。

相較一批通過“自動駕駛+重卡”模式切入賽道的公司,前晨選擇了先從智能電動輕卡介入、再根據市場發展的階段,逐漸布局和實作自動駕駛、氫燃料重卡等領域的發展路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