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網投董事長吳海:國家隊投資基金如何挖掘真成長AI公司?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楊偉

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将于7月8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在過去的六十年裡,人工智能經曆了起起伏伏。如今,AI無處不在,應用門檻大大降低。與此同時,AI初創企業也在"下沉"。

"AI行業經曆了三波增長,AI投資經曆了第一波投資。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網投集團公司)董事長吳海在最近接受闫新聞采訪時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專業投資主要展現了兩個特點,一是保持熱度但回歸理性,另一個是軌道上的一些後期項目更是親眼把握。從資本關注的角度來看,自動駕駛、機器人和新型AI晶片已經成為更活躍的投融資領域。

"目前,AI晶片軌道初創企業有所增加,投資步伐過熱太快。吳海告誡說,一些企業在初期,A輪融資并達到了十億融資,估值接近100億,這在以往看來是難以想象的邏輯。資金援助可以加快AI晶片的追趕速度,還可以投資于技術路線的可行性、人才團隊的穩定性和産品應用推廣的風險評估。

中國網投是數字經濟股權投資領域的國家隊。2017年,經國務院準許,由中央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和财政部共同發起的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成立。基金總規劃規模為1000億元,初期規模為300億元。中國網投負責基金的市場化運作和專業管理。"在我們的投資中,我們正專注于建構基于網絡力量戰略的數字經濟資訊基礎。"吳海說。

中網投董事長吳海:國家隊投資基金如何挖掘真成長AI公司?

吳海,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以下為中國網投集團公司董事長吳海的采訪實錄:

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中國網投")成立于2017年,當時是"人工智能應用年"。四年多過去了,人工智能産業的投資生态發生了什麼變化?

吳海:AI行業經曆了三波發展,AI投資經曆了第一波投資。目前,人工智能産業的投資主要展現了兩個特點:一是保持熱度,但回歸理性。統計資料顯示,2012-2017年,我國AI私募股權投資額以68%的年複合成長率增長至最高點,此後,随着新規對股權投資的影響,2018年後總投資額将下降,相對于其他領域保持火熱,重點更加理性。其次,賽道的一些後期項目更加支援凝視。在算法的技術層面,網際網路企業、上市企業和相關企業(如計算機視覺"四小龍")逐漸獲得競争優勢,同時通過使用開源政策降低下遊應用的門檻。如果ai算法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初創企業在算法技術服務上的機會将相應減少,更多的初創企業将從AI+業務、交通、制造等方面尋找內建應用的突破機會,一些企業逐漸成為細分軌道的上司者。

從資本關注的角度來看,自動駕駛、機器人和新型AI晶片已經成為更活躍的投融資領域。一是加大對自動駕駛的投入。随着感覺裝置的增強和資料标準的提高,解決方案從安全輔助駕駛(L2)到有限的場景,發展在人情環境下的自動駕駛,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車企加速了車聯網、智能化程序。2021年前兩個月,自動駕駛領域共發生投融資事件24起,披露金額達176.4億元。其次,機器人領域充滿了鮮花。近兩年來,機器人尤其是商用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行業經曆了一股低潮的發展,據統計,今年1-4月,國内機器人企業已投資67家,累計金額超過100億元,單筆融資金額超過30元,行業對醫用機器人的應用更為樂觀, 服務機器人。三是人才、資本聯合集團AI晶片。行業對計算能力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國内相關領域的基數相對薄弱。據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投資調研統計,近三年湧現出70多家計算晶片企業,各類專用計算晶片和通用計算晶片已切入雲教育訓練、雲推理、終端推理的場景。以GPGPU為例,幾家公司成立,晶片沒有流動晶片獲得數十億級融資,估值數十億甚至近100億。這些公司一般由國外技術團隊創立,這些團隊一直受到資本的跟蹤。

新聞:人工智能無法走出應用場景。随着人工智能技術加速商業化,CSI将優先考慮哪些特定領域,以及它更喜歡哪些子軌道?

吳海: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以資本助力網絡強國戰略,服務數字經濟發展為使命,我們助力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起點是以互補短闆為基礎,強化長闆,支援核心技術創新突破,完善上下遊協同生态, 一般按照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産業融合、安防四個次元進行投資布局:一是支援核心技術創新。深入布局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創新型企業,并持續注重理論突破和技術創新,如:無監督學習、近在咫尺的計算、類腦計算等。二是要關注計算的資料基礎設施。深入布局面向新計算架構的AI晶片,兼顧專用計算和通用計算,重點打造可程式設計、可重構架構的新架構,包括可能導緻颠覆性創新、系統性創新、量子計算等的光伏晶片。此外,投資布局了一些服務于AI的優質資料平台、行業大資料平台。第三,幫助行業融合應用。根據目前AI技術內建應用和商業化的成熟度,主要有利于和投資有限的無人系統、服務機器人和成熟的資料智能服務商業模式的可控場景。第四,確定人工智能的安全。服務國家對AI、資料等安全監管有要求,以AI安全、資料安全等方式:先後投資了AI安全、歐利智能、隐私計算豐富技術、資料安全、明代萬達和Flash資訊等。

新聞:作為脖子上的關鍵環節,人工智能晶片是目前行業熱點,但也充滿泡沫。國産AI晶片背後的真正困境是什麼?中國網投如何看待目前該領域的投資形勢?

吳海:人工智能晶片的爆發疊加了兩個有利因素,一是人工智能計算能力的不斷提高,大規模場景的逐漸落地,二是産能和産業鍊安全的不足。兩者都需要更好的硬體和晶片架構,在計算效率和能耗比方面都有進一步的提高。AI晶片行業是一個人才衆多、資金雄厚、技術密集的子行業,投資高、周期長、風險高。一方面,使晶片開發能夠應對算法多樣化和快速演進的挑戰,形成雲訓練、雲推理、終端推理産品,并适應視訊、語音、搜尋推薦等不同類型的應用需求,另一方面,國外巨頭通過軟硬體整合占據雲市場的壟斷地位, 在短時間内難以撼動,晶片碎片化在終端應用中更加明顯。目前,AI晶片軌道創業公司加大,投資步伐過熱過快,部分企業在創業期,A輪融資又達到了10億融資,估值近100億,這在過去看來是難以想象的邏輯。資金援助可以加快AI晶片的追趕速度,還可以投資于技術路線的可行性、人才團隊的穩定性和産品應用推廣的風險評估。

新聞: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安全法》正式通過,将于9月1日生效。資料安全、網絡安全是中國網投的重點之一,您如何看待未來兩三年資料安全領域的投資趨勢?

吳海:近年來,我國網絡安全和資料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治理體系不斷完善。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釋出了《關于加強網絡資訊保護的決定》,《網絡安全法》于2017年6月正式實施,其中《網絡安全法》規定了網絡服務中的資料安全保護,涵蓋資料安全原則、目标、措施、義務和責任。近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資料安全法》,為資料安全和所有權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後續行動。網絡信用、公安、工信、金融、能源、醫療等主管部門也将出台監管治理措施,對資料洩露、資料歧視等問題開展專項執法檢查,資料安全将成為新的合規要求。在行業層面,資料安全已成為一項内生需求。目前,新經濟發展明顯是資料驅動的,以資料資産為中心的理念逐漸深入到各個行業,建立涵蓋資料收集、存儲、交換、使用、破壞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已成為政府和企業使用者的真正需求。

我國資料安全市場具有強大的防護和較高的安全特性,形成了檔案存儲加密、資料加密傳輸、跨網交換等産品。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資料安全保障力度,要求加強國家對關鍵資料資源的保護能力,增強資料安全預警和溯源能力,同時政府和企業不斷加大對商業資料、技術專利、數字産品和個人隐私的保護力度。以資料資産為中心,對綜合管理、實時保護、動态跟蹤的需求催生了以資料洩露防護、資料發現治理、資料處理交換為代表的新型資料安全企業。資料安全不是一次性的,更多的是從資料治理出發,未來資料安全廠商将從單一的産品提供商轉向內建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咨詢服務的比重将會增加,并且是早期導入使用者的重要手段。

新聞:今年以來,中網投資聚焦一些新領域,如民營航天領域的首次布局、九日微星投資,以及領先投資來源量子A輪融資等。增加對量子和衛星通信投資背後的考慮因素是什麼?

吳海:目前,資訊化産業正處于新技術、新産業、新應用突破創新的時期,在一些領域的技術創新明顯領先于我們的生産和生活需求,也就是說,技術需求之後有一個指導期和使用者教育期。業内也有一種觀點認為,4G産業周期實際上還沒有結束,5G已經在路上,而衛星網際網路、天地融合等也在推進應用。

尖端技術,尤其是一些颠覆性技術,有潛力給行業帶來創新變革,而投資創新和颠覆性技術,也是投資機構戰略使命和曆史責任的展現。我們專注于以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衛星網際網路等三大網絡為代表,以及以新型記憶體、量子技術、區塊鍊、類腦計算、隐私計算為代表的新型計算和存儲架構。例如,量子技術作為世界頂尖的前沿技術,各國都在積極探索量子三大應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測量,雖然很多還在實驗室或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階段,但各種技術路線都存在不确定性。作為國家隊,中國網投應積極發揮帶頭作用,幫助建立新技術、新産業優勢。2020年底,我們率先量子計算企業源量子,目前公司發展形勢良好,今年一季度釋出了全國首個量産分機作業系統——"源思南",進一步建構了軟硬體系統。

新聞:碳中和在VC/PE圈子内迅速蔓延。碳中和目标為股權投資者帶來了哪些新機遇?中國網投的布局是怎樣的?

吳海:碳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國在國際上展示大國作用的重要承諾,也是改變發展方式、實作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把握。近日,中國民主銀行行長易綱在"綠色金融與氣候政策"進階别研讨會上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碳減排每年需要花費2.2萬億元人民币,到2030-2060年每年需要花費3.9萬億元人民币。實作"30、60"目标,一是優化能源結構,建構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能源體系,二是實作經濟結構的優化更新,從資源驅動能源向人才知識驅動,從"三高成本"高成本、高污染、高能源、資源型産業向知識經濟、數字經濟轉型轉變。這兩個方面都是非常大的增量市場,相信股權投資會有很大的不同。

我們認為,碳峰、碳中和戰略與數字經濟發展相輔相成,數字經濟不僅是經濟效益的新變量,也是經濟轉型和增長的"新藍海"。中國網投主要圍繞數字化工業化、産業數字化和數字化治理三個方面,助力"雙碳"目标。數字化産業化,在我國數字基礎設施節能減排空間非常大的地方,我們應該注意算法計算能力的優化,以降低消耗,我們最近投資了人工智能晶片企業Sim計算,具有與行業相同的性能,可以減少3-4倍的消耗。在工業數字化領域,科技企業應利用能源網際網路建設實作效率提升和結構優化,我們制定了龍坤智慧的發電方向、青達科悅的輸配電方向、全國能源資訊與控制的風電和儲能方向。數字化治理方向,通過數字化治理打造智慧城市,讓更多的資訊運作,群衆少跑腿,運用新一代資訊技術,引導資金流向低碳技術企業。

新聞:在網際網路領域各種概念創新和颠覆性商業模式中,投資機構如何判斷一項業務是真正的增長還是僞概念?

吳海:做投資就是造假真相,是雲看天的過程。目前,網際網路行業整體從消費網際網路逐漸進入工業網際網路,從注重模式創新轉向注重技術創新、技術賦能。在這種轉型趨勢中,我們認為,要區分"真正的增長"和"僞概念",關鍵是什麼自主的核心技術,另一個是哪些真正的問題可以解決,或者真正需要什麼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企業仍應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産品或服務為載體,找到目标市場并能有效實作,即能夠真正落地、商業化。

作為數字經濟股權投資領域的國家隊,中國網投主要立足于網絡強國的戰略,努力打造中國數字經濟資訊化基地。在整體戰略方面,我們一是補短闆,保障網際網路和資訊技術的安全,解決"卡脖子"環節,二是強化優勢,布局5G、雲大智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發揮國内應用優勢牽引數字經濟産業叢集, 第三,布局未來,布局前沿應用和颠覆性技術,赢得發展第一機遇。

負責編輯:李躍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