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會特别報道|許鴻飛:講緊扣時代的中國故事,做内外并重的文明交流

2月22日,“你好,虎年”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展第43站在西班牙薩拉曼卡開幕。至此,這已經是廣州雕塑院院長、中國雕塑學會理事會理事許鴻飛攜他的“肥女”系列雕塑到世界各地的标志性空間進行巡展的第九個年頭。同時,2022年也是許鴻飛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的第五年。帶着身為藝術家的實踐和感悟參政議政,讓許鴻飛對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怎樣觀照社會現實,藝術交流可以從哪些不同的角度去讨論等問題形成了個人看法,這些也是今年他帶來的提案涉及到的大緻方向。

許鴻飛正在創作

在帶着自己創作的抗疫、鄉村振興、體育等主題的雕塑作品巡展時,許鴻飛逐漸發現用好藝術語言去傳播中國人的正能量,對實作文化“走出去”“走進去”到“請出去”“請回去”有巨大裨益。同時,他意識到,在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新征程中,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他們想了解中國,想知道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中國人的喜怒哀樂、曆史傳承、風俗習慣、民族特性等。但是僅依靠媒體傳播或外國群眾來中國旅遊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線下文化和旅遊交流近乎停滞的不利局面下,文藝工作者有責任也有義務主動作為,破除路徑依賴,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擔當文明交流使者,推動中國文化事業高品質發展。

在展覽現場,觀衆與雕塑熱情互動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許鴻飛帶來的重點提案是《講好中國故事 助力文明交流》,他解釋道:“文藝工作者應站在時代高處,觀照當下社會發展,圍繞社會熱點,以其中湧現出的模範人物和典型事例為素材,進行藝術創作、記錄時代故事、讴歌時代精神,讓藝術創作成為傳遞中國新形象的強有力載體,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同時還要堅持自己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不斷增強作品的表現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切實承擔起新時代背景下文明交流互鑒的使命責任。”

如今,許鴻飛的創作的“肥女”形象已經形成了一個獨具符号意義的藝術IP,每次巡展都會被當地媒體主動采訪宣傳,當地政府邀請再展,在這樣一次次的良性互動中,許鴻飛深感“在場”交流的重要性。他表示,想讓外國觀衆透過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知、增進對中國的了解,就必須通過锲而不舍、久久為功的努力。“在場”和“不在場”的交流,體驗和感覺大不相同。這就需要更多的藝術家切實參與到對外傳播中來,創作具有獨特性、創造性和共通性的作品,以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話語力量。

兩會特别報道|許鴻飛:講緊扣時代的中國故事,做内外并重的文明交流
兩會特别報道|許鴻飛:講緊扣時代的中國故事,做内外并重的文明交流
兩會特别報道|許鴻飛:講緊扣時代的中國故事,做内外并重的文明交流

與此同時,許鴻飛也坦言,在常年的世界巡展中他愈發意識到大陸當下海外文化交流活動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如,一是展覽交流活動多在博物館、展覽館、文化中心舉行。為普通群眾所知的偏少;二是展品的當代性偏弱,多側重于展現文物非遺、自然景觀。三是提供的基本是同質産品,難以引起海外觀衆的共鳴。

為此,許鴻飛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其中他就強調了“民間藝術”一詞。許鴻飛注重民間藝術的力量與他積極投身用藝術助力鄉村振興的想法和行動有直接關系。這些年來,他不止關注海外文化交流,還不斷進行着鄉村調研,在調研過程中他逐漸發現這“一内一外”其實有着密切的關聯。當下中國社會的重大課題之一就是鄉村振興,從一個村莊的發展可以窺見整個國家的重要的發展思路,這既是時代的強音也是藝術家講好中國故事的靈感。許鴻飛建議道:讓文藝創作切入鄉村振興的文化與經濟發展實踐中,充分發揮文藝的教化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加快體制機制改革,除了純任務式外宣以外,對民間自發的藝術交流給予更多支援,夯實對外交流的底盤。

兩會特别報道|許鴻飛:講緊扣時代的中國故事,做内外并重的文明交流
兩會特别報道|許鴻飛:講緊扣時代的中國故事,做内外并重的文明交流

另外,為了進一步拉近中國藝術與海外觀衆心靈和審美上的距離,許鴻飛繼續建議道:多在國外的公共場地、戶外空間舉辦藝術展示活動,拉近與海外群眾之間的距離,讓更多人民接觸和擁抱當代中國的藝術。破除單一傳播手段和單向輸入方式,通過現代化的傳播手段,利用各種高科技與新媒體,以群眾喜歡的傳播形式,結合當地文化和民情廣泛傳播藝術作品。

(圖檔由石磨坊工作室提供)

責編:賈亭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