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務服務“不打烊”防疫發展“兩不誤”

作者:南方日報
政務服務“不打烊”防疫發展“兩不誤”

圖為中國梅州"客家"康山旅遊綜合體項目的施工現場。南方日報記者何森軍

2月7日,計劃轉制口罩,9日,1天時間獲得營業執照,注冊成立廣東博能富源醫療用品有限公司22日,推出首條全自動口罩生産線,加上此前安裝啟動的8條半自動化生産線,正式量産口罩,首款日産口罩5萬隻。

從企業注冊到批量生産隻需13天,30分鐘即可招聘40人,全部投入生産規模高達30萬...廣東博能富源醫療用品有限公司迅速轉制口罩背後的數字,是抗疫的"梅州速度",也是"梅州溫度"的政府服務。

速度不缺溫度,得益于梅州"數字政府"建設,深化"把管"改革的持續力度,長期努力。

從疫情防控到複産,在資訊釋出、資料分析和線上服務方面,梅州充分發揮"數字政府"平台支撐疫情防控工作,不斷深化"管理服務"改革,充分保障政府服務"線上""預約辦公室""指尖辦公室"。

"正确把握'變'與'不變'的關系,有針對性地防控疫情,確定措施更加科學有效,努力赢得工作的主動權。梅州市委書記陳敏要求,全市要切實實作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兩個促進、疫情統籌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雙赢"。

南方日報記者 黃培強 記者 陳偉辰 曹 傳真

科學防控

大資料加智能

精準防疫落實到人

"你好,××?"你家裡有多少人?在過去的一個月裡,家裡有沒有從其他城市回來的人?這兩天家裡有沒有人發燒或咳嗽症狀?如果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沒有去醫院看醫生......"日前,梅州市不少市民紛紛收到來自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智能語音電話,智能語音系統通過電話對新型冠狀動脈肺炎疫情的防控知識進行宣傳,以及調查測繪。

目前,疫情防控已進入關鍵時期,按照分區分類準确防控的要求,梅州市政法委、市政務資料管理局和科技新聞飛公司、梅州電信合作,依托12345政府服務熱線開發科技大學新聞飛"智能語音通話助手", 成為防控疫情的新力量。

"AI智能語音呼叫助手,可以應用于目前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健康随訪和健康教育等場景,通過快速、批量的通話和短信發送,協助從業人員快速掌握轄區内人民的最新健康狀況,并将最新的防疫知識和資訊傳遞給他們。筆者介紹,與傳統人工呼叫相比,"智能語音呼叫助手"呼叫效率提高了數百倍,避免了人際接觸疫情防控的風險。

以資料"釋出管理服務"幫助疫情防控"快速準确"。梅州在省發展網上"廣東省事務"專區抗疫的基礎上,僅用1天半時間就制定了"健康梅州"微信小程式。"廣東省事務"防疫專區設立進廣東省登記、健康申報、同期疫情、群衆監督4個科室,"美州健康"小程式設立健康自查報告、疫情線索報告、醫療物資捐贈3個部分,供公衆和人員在此前14天内休假、傳回梅市情況和健康狀況填寫登記, 疫情線索資訊上報、收集捐贈醫療物資線索等服務。

"同時,我們将會同有關部門,通過短信告知公衆,并向公衆和梅縣人員介紹,利用'廣東省事務'防疫區和'健康梅州'自願申報離境狀态和健康,傳回梅。梅州市服務資料管理局表示,目前"廣東省"疫情防控服務區、縣(市、區)自建衛生申報系統擷取全部原始資料,以及"梅州市衛生"小程式收集的15.78億條原始資訊,均已送出給公安部門進行篩查分析和跟蹤監測。

值得一提的是,在廣東省政府服務資料管理局和廣東數字公司的大力支援下,梅州針對疫情防控過程中人工登記的繁瑣問題,充分利用"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資訊化應用成果,推動廣東省事務《廣東康密碼》在梅州上線。

在梅州市各級行政服務中心,掃碼進門成為必經之舉。"通過資訊技術手段,減輕測試人員注冊的壓力,提醒測試人員注意異常溫度的使用者,實作溫度測試結果聯網,重點人群控制。接下來,将逐漸推廣社群的使用。"梅州市政務資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向筆者介紹,借助《廣東康碼》,基層防控部門從業人員可以擷取相關資訊,居民不必随身攜帶,檢查各實體證明,大大減少了重複灌裝、交叉灌裝,可以減少短期公開重複測溫的麻煩, 提高爆發檢測的效率。

優化促銷

7500個政府服務可以線上處理

"你好,李先生,你剛才咨詢的事情可以在網上處理,不用專門去行政服務中心,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更少的人到門口工作,更多的服務,這是梅州市行政服務中心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與企業的生産經營、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堅持"應該上最好,全線上"的生動實踐。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恢複生産,兩者離不開高效、優質的政府服務。抓好疫情防控與複産平衡,科學防控,政策精準,制定差異化防控政策,不做簡單、一停。

在加強防控措施和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梅州市行政服務中心、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自2月3日起正式受理業務,各類視窗實作正常對外收貨,做到,充分滿足企業、群衆的需求,確定疫情防控期内政府服務。

"要繼續深化'放手'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盡快落實各項優惠企業政策,全力做好服務工作。梅州市服務資料管理局從業人員邱華斌告訴筆者,根據疫情防控複工要求,我市行政服務中心多管道引導企業通過線上管道進行"不符合"審批,大力推進線上營運,減少現場處理人數,降低集中感染風險, 確定疫情期間的工作"不打嗝",服務"連續檔"。

目前,全市共有7500項政府服務可以線上處理,其中4494項可以線上處理,891項支援線上預約處理,此外法律法規明确規定紙質材料必須送出,線上辦公申請材料均由電子檔案提供支援。

目前,疫情來臨,梅州如何找到合适的"放管理服務"落腳點,確定"放行管理服務"改革成果持續惠及人民和企業,優化營商環境?

目前,梅州正在大力加快"數字政務"建設,在省内率先完成廣東省"數字政府"政府雲節點建設和啟動系統移動雲等工作,先後出台了《梅州市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行動計劃》,全面推進實施"即刻"政務服務改革方案, 《梅州市進一步推進服務批複民政工作方案》等政策,不斷推進"管理服務"改革。

目前,企業亟需恢複生産,以保持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梅州依托"廣東商務交流"平台為企業複工提供服務,及時推送相關企業疫情防控相關政策資訊,開展企業疫情影響問卷調查,線上開展企業員工健康申報功能,幫助企業摸清人員返工心情和健康底。

"對于我們的業務來說,不缺服務,但更優化,當然是滿意。剛剛用"廣東商通"平台辦事的劉先生笑着說,不出門在外,會做好企業變革的生意。

梅州倡導進一步将"走出去做生意"向"網上辦事"轉變,不斷完善"廣東省事務""廣東商務通信"移動政務服務平台,推動更多高頻政務服務"指尖處理"。員工介紹,"廣東省"梅州特區目前可辦理高頻民生服務647項,各類電子許可業務,梅州市實名登記量超過119萬。《廣東商務傳》梅州特區先後開戶申報、銀行開戶、發票申請、中介超市、稅務業務、企業年度報告、寄宿家庭備案、證查、企業維權、融資貸款等92項事宜。

硬鼻子

全市累計複工工業企業1217家

中國梅州"客人"康建文大隊綜合工程施工現場,大型機械穿梭來回,戴着安全帽、口罩的勞工正在井然有序地工作;

春暖日,俯瞰梅州之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科學有序,馬力全開。

"科學觀察、科學分析、科學研究和評價疫情發展形勢,準确把握、協調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作'兩并一、二促'。梅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表示,梅州市正在進一步盤點疫情,嚴格阻斷疫情增量,用防範變數,推動疫情形勢持續發展良好,為企業恢複生産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截至3月2日,梅州市共有工業企業1217家,轉勞工數79140家。全市現行規定工業企業複産469家,占現行規定工業企業總數的99.15%,全市現有園區工業企業複産599家,占現有園區工業企業98.84%。

"勞工的回報率是多少?""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到位?""企業面臨哪些困難?"為應對疫情下複工,梅州市建立了直通式聯系服務企業制度,全市五組組組長分為8組,分為8個縣(市、區)鎮(街道),各縣(市、區)也借鑒了上司幹部直接聯系服務企業制度, 通過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監督引導企業實施防控措施,安全科學有序複工,善用活活企業政策。

精準服務,要求企業需要,一家企業,梅州出台了一系列溫馨穩定措施:梅州市扶持企業恢複生産 18家及時處理與政府服務相關的企業,響應需求...

"對于我們公司來說,毫無疑問,已經給了一個強有力的機會。梅州市瑞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邱慶榮表示,為應對複産中的困難,相關部門及時協調,及時加工,使生産線能夠順利進行。

"到2020年,我們将在現有工廠的基礎上進行建設,那就是我們面前的土地,它已經平整了。邱慶榮表示,此次擴建是一個4000平方米的粉體工廠中的房間,将在一個月内安裝完畢,目前裝置全部到位,力争打造另一個"梅州速度"。

出台優惠企業政策的關鍵是精準和有效。梅州緊跟當地發展實際,直面企業的實際困難,以"暫停繳費減返"等方式支援企業複産是舉措之一。

"貴公司提到退稅申請,共涉及7000多萬元的退稅,我們已派人督促完成稽核流程,退稅将很快入賬。近日,梅江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張珂主任張珂在與廣東恒益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學武的一次交流中了解到,企業由于口罩的轉換,需要購置大量的生産裝置和原材料,在涉稅加工中,特别是要減輕企業稅負, 希望稅務部門給予支援。

為了幫助企業盡快獲得出口退稅,梅江區稅務局結合實際管理轄區内的出口退稅,特殊情況下,實施出口退稅"随叫随到"措施,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為了尋求一些東西,政府應該有一些事情要做。為減輕疫情對梅州市出口企業的影響,梅州市稅務部門采取主動電話、網絡等"不見面"的方式,快速探索和掌握出口企業的管轄範圍,特别是生産口罩、檢測劑、溫度計等防疫、防疫物資出口企業生産經營的具體要求, 為企業推廣指導,支援疫情防控相關稅收政策,協調解決相關涉稅問題,支援企業快速恢複生産。

同時,梅州為確定疫情防控期12345條政府服務熱線"7天×24小時"順利運作,整合市政工業資訊、政務服務資料管理、人民協會、稅務、金融、商務等部門,建設和完善"廣東商通"企業需求響應平台,加強與各級部門的關聯, 協調解決企業線上提出的生産經營問題和需求。截至2月27日,梅州企業理賠應答平台共收到51份工作訂單,涉及财務、稅務、就業、出口等問題,已處理51份工作訂單,處理率為100%。

AII.01-08

規劃:唐開封

協調:唐林珍